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研学旅行是近年来兴起的一种新型综合实践活动,是一种将"旅游"与"学科"相结合的教育活动。它的体验性、课程性与开放性为中小学德育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在研学旅行活动的目标、主题、方法与评价等方面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有利于提高德育的实效性,增强学生的道德体验,陶冶学生的道德情操,养成学生的道德行为,形成学生良好的道德素质。  相似文献   

2.
栖霞山是历史名山,栖霞枫叶文化涵盖研学旅行有关的资源,其开发与保护对于研学旅行教育有着重要影响。栖霞枫叶文化研学课程开发以"立德树人"为目标,学生在旅行过程中自主计划与组织,使研学旅行成为德育的有机组成部分,在旅行中学有所获,研有所得。  相似文献   

3.
张成铖 《百科知识》2023,(30):83-85
<正>“研学旅行”是教育的一种有效补充形式,同时也是“立德树人”的重要途径,可以帮助学生培养道德品质和树立人生目标。虽然“研学旅行”有众多优势,但毕竟还处于起步阶段,如何更好地促进“研学旅行”发展,使其成为中学教育中有力的方法和手段是值得探讨的课题。  相似文献   

4.
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道德教育,增强高校德育实效性,需要进一步创新道德教育理念,妥善处理高校德育过程中教师与学生的关系。道德教育作为一种特殊的教育实践活动,主客体这一对范畴是其过程中最基本的逻辑起点,正确处理二者关系能够从根本上找到提高德育实效性的办法。这就意味着在德育过程中,绝不能把学生的“主体性”当成道德教育的前提,而是必须把学生道德主体性的养成作为过程、作为目的来看,使之贯穿于德育活动过程的始终,只有从这一理念出发才能够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道德教育。  相似文献   

5.
邵义光 《科教文汇》2007,(12S):111-111
音乐不仅是一种艺术活动,同时也是道德主体的一种道德生活形式。音乐是一种内蕴丰满的德育语言,是德育主体的道德情感、道德思维和道德行为的一种真切表达,具有很强的德育属性。  相似文献   

6.
《科技风》2021,(25)
研学旅行即古老又新颖,早在战国时期就形成了研学旅行的雏形,对于现代教育体系来说,该模式又是新颖的,是一种开放性、探索性的综合学习活动。在研学旅行中,体验式的学习可以帮助学生获得一定的社会文化知识,同时也能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增强社会责任感。目前,研学旅行逐渐成为我国教育体系中的环节,成为高职院校部分专业的必修课程。然而,由于对研学旅行在认识上还比较模糊,也缺乏相应的条件,导致在高职院校中研学旅行难以常态化开展。基于此,必须制定相关政策,完善研学旅行的课程体系,健全评价标准等,确保研学旅行在高职院校中能够能够顺利开展。  相似文献   

7.
音乐不仅是一种艺术活动,同时也是道德主体的一种道德生活形式.音乐是一种内蕴丰满的德育语言,是德育主体的道德情感、道德思维和道德行为的一种真切表达,具有很强的德育属性.  相似文献   

8.
李子谦 《科教文汇》2008,(36):44-45
本文从“德育目标”入手,分析了中学德育目标的嬗变,从中发现我国德育目标存在“高”、“大”、“统一”等问题,这些问题导致了我国学校德育目标因背负太多的希望,而实效性低下。对于这些存在的问题,本文认为我们的德育目标应该关注对学生个体价值的引导和培养,同时也应根据学生特点进行细分,注重德育目标“底线与多元”的统一,培养学生“自决”的道德判断能力,同时,德育目标的实施依赖全体社会的力量。  相似文献   

9.
培养和造就数以百万计的高素质劳动者和高技能专门人才是高等职业教育的重要任务。新一代青年人的思想观念呈现出全新的特点。传统的德育工作在此时面临着一定的困境。增强高职德育的有效性必须树立“大德育”的教育观,加强高职德育队伍建设,高度重视对学生“学会做人”教育,注重道德实践活动的巨大作用,同时追求德育工作的艺术化。  相似文献   

10.
研学旅行是基础教育课程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研学旅行的主体是中小学生、客体是各类自然和人文旅游资源,组织者主要是学校。在研学旅行大发展的今天,迫切需要跨界合作,培养既懂教育又懂旅游的研学旅行线路研发人员、操作人员和接待人员。  相似文献   

11.
完善研究生德育管理工作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生德育管理是实现德育目标、维持研究生德育教育顺利运转的保证。因此,研究生德育管理工作要从研究生的思想道德实际出发,树立"以人为本"的德育管理理念、建立和完善基本的德育管理制度、强化导师的育人作用、营造和谐的德育环境、构建研究生德育网络、建设高素质的研究生德育管理队伍。  相似文献   

12.
家风又称门风,指一家或者一族世代相传的道德准则、生活作风。继承家风家训,探寻符合当代大学生家风教育的方法,对促进我国国民素质的整体提高有着非常积极的作用和重要意义。本文借鉴社会存在的家风家训的经验,探索适合培养大学生道德养成的途径,有利于加强当代大学生道德修养,将大学生道德文化修养与家风家训的内容相融合,深层次地挖掘传统家训家风教育之长处,注重当代家风家训的时代意蕴,充分发挥传统文化的有效作用。  相似文献   

13.
肖甜 《科教文汇》2020,(10):28-31
“四书”揭示了诚的内涵、指向、价值、实现路径。它包括本体论上天道和人道以及知情意行的真诚和一致含义。处于和不同德性、对象交互的关系链中,其具有化己、化人、化物等价值,可以通过存心自省、格物致知等路径实现。它是君子人格的重要构成,也对当代学校公民教育评价有所启示:以公民之诚论证好公民的素养,也明晰不可为,即诚之匮乏、狭隘、功利、无知和规训;强调教育者应拥有诚之伦理示范、真诚评价学生并善于剔除假象;以制度他律和道德自律作为沟通公民之诚教育评价和过程的桥梁,需完善学校公民教育、德育制度体系并培养学生道德自主性、使之行“慎独”之义等。  相似文献   

14.
文章在对主体性德育的基本特征进行归纳的基础上,从理论基础、目标取向、内容和途径四个角度比较了主体性德育与传统德育,指出主体性德育是保证德育评价有效性、提高德育实效性的重要途径。进而从德育评价目标、德育评价主体、德育评价内容以及德育评价方式四个方面探索了传统德育改进途径。  相似文献   

15.
当前大学德育最大的问题是虚无抽象,不关注学生生活。要解决这个问题,德育要坚持以人为本,德育目标应关注生活;大学德育中问题最大的政治教育更应坚持以人为本,笔者认为德育是其很好的切入点。  相似文献   

16.
陈文海 《科教文汇》2012,(23):97-97,119
德育工作是学校工作的重中之重,而德育的阵地不仅局限于学校所开设的德育课,也可以通过各种形式活泼多样的学生活动乃至文化课和技能课的课堂教学进行渗透。本文从当前中学语文教学入手,结合自己的一些实践和体会,努力探索德育渗透的切实有效的方式。  相似文献   

17.
张静 《科教文汇》2013,(3):16-17
实习实训是高职院校有效推进人才培养模式的重要形式,也是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重要途径。但是目前,实习实训期间的思政教育普遍存在着重视不够、教育内容缺乏、手段单一、缺少有效机制保证等问题。本文将依据目前现状和问题,提出实习实训期间思政教育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8.
多年的班主任生涯令我感触良多,德育工作重中之重,同时也难上加难,爱心、耐心、细心一样都不能少.选取两个典型事例来具体说明爱在德育工作中的重要性,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身教重于言传”,学生“亲其师”,才能“信其道”!  相似文献   

19.
刘迪  冯晨 《科教文汇》2012,(13):176-177
自从美国斯坦福大学教授内尔·诺丁斯(Nel Nod-dings)于20世纪80年代提出关怀理论(Caring Theory)以来,经过近30年的发展,如今已经成为汇聚众多学者和著作的重要伦理学流派,以"学会关心"作为教学理念更是对国际教育思潮产生了重要的影响。诺丁斯的以关怀为核心的道德教育理论,强调对学生生命的尊重、对学生体验和感受的重视、教师的榜样作用和道德教育的实践性特征,更重视某种行为选择会有什么反应。  相似文献   

20.
丁俏琛 《科教文汇》2014,(2):181-181,186
在学校和教师对学生的德育教育中.常发现有的学生存在情感淡漠、行为自私、人际关系弱化等问题。为此,作者根据“接受美学”读者本位论的思想.从学生的内心认知、生活经验及如何激发学生对德育的主动参与几个方面探讨怎样在日常教学中加强德育教育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