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成语是语言中的精华,而且还是各个民族文化和地方语言精华的载体,同时也明显的体现了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要想学好一门语言,必须先了解这门语言的精华所在——即成语的文化内涵。如何正确理解和翻译成语也就成了学习外语者的一大难题。不同文化对跨文化翻译过程中对成语和部分谚语的翻译和理解不同,引用某些具有文化特色的成语和谚语的原语及译语,来体现语言学习过程中离不开成语学习,并从汉英文化对成语及谚语的理解和翻译中,了解成语和谚语的翻译对跨文化交流的作用和影响,加深我们的英语学习。  相似文献   

2.
谚语,是一种言简意赅且众所周知的短语,为人们阐述了普遍的真理,提出了诚恳的忠告,它同时也是一个国家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通常而言,中国谚语的特点是简明扼要、符合一般性原理,谚语用最简单的语言形式表达最生动、最丰富的内涵。因此越来越多的译者都致力于汉语谚语的翻译。然而,深厚的哲学背景以及中英两种语言的文化传统造成了中英两种语言在思维模式上的不同,并在翻译过程中形成了诸多障碍。  相似文献   

3.
文化语境的诸多因素影响着语词的翻译。因此,在语词的翻译中,译者必须了解不同民族社会文化体现在语篇中的文化内涵,根据具体语篇,在不违背原文语言的表达基础上再现原文语词的文化意蕴,达到忠实原文的目的,真正实现两种文化的沟通与移植。  相似文献   

4.
随着世界旅游市场的新发展,旅游西班牙语课程的设置显得日益重要,而该课程的多元文化特色也决定了对教学资源和教学方法的新要求。谚语是文化的载体,语言是文明的窗口。本文试图以西语社会中的文化谚语为切入点,重点梳理西班牙历史、社会文化与旅游业发展三者间的关系,并在课堂教学方面给出一些文化导入尝试。  相似文献   

5.
赵冬玲 《内江科技》2008,29(4):48-49
谚语是一个民族集体智慧的结晶,是语言的精华,学习和研究谚语可以帮助我们了解一个民族的历史文化和风俗习惯。在学习日语过程中,不仅要掌握单词、语法、句型,还要注意谚语的准确翻译,本文试图通过对中日谚语的比较,希望能对增进中日两国文化的了解及学习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6.
语言是文化的冠石,受文化的影响,反映文化.可以说语言反映一个民族的特征,它不仅包含着该民族的历史和文化背景,而且蕴藏着该民族对人生的看法、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因此,翻译作为两种语言沟通的桥梁,不仅要转换语言,还要转换文化.从尤金·奈达的翻译性质示意图入手,以文化的视角分析阐述解释性翻译的必要性,并结合实例从成语、典故、谚语、歇后语、双关、专有名词、修辞手法、外来语和特定表达等角度具体分析解释性翻译的应用.  相似文献   

7.
谚语是某一民族语言在使用过程中融合当地文化而形成的固定的独特的表达方式,蕴含着浓厚的文化色彩与丰富的民族内涵。谚语的翻译除需兼顾内容与形式外,还需灵活运用文学艺术语言,以形象译形象,以风趣译风趣。本文从素材的选取、句式结构和修辞手法的运用三个方面探讨了韩谚的特点,并论述了韩谚翻译的原则与方法:通过增补词语来点明含义;保留民族文化词语;做到语句工整,并符合汉语表达习惯;对不宜直译的韩谚可采用套译法等。  相似文献   

8.
彭翠 《科教文汇》2012,(5):134-135
译者在汉译英过程中该如何处理汉语作品中的传统文化呢?本文通过分析《兰亭集序》的翻译,提出了一些方法.译者必须了解不同民族社会文化体现在语篇中的文化内涵,正确理解语词所包含的文化语义,仔细分析隐含在语词背后的容易引起语义冲突的文化因素,在不违背原文语言的表达基础上再现原文语词的文化意蕴,才能真正实现两种文化的沟通与移植.  相似文献   

9.
《科技风》2016,(17)
在同一个国家,不同民族之间其语言也会存在一定的差异,而这个差异会导致其文化交流存在一定的障碍。因此,在整个交流过程中,需要对应的翻译来实现。可以说,翻译在民族与民族的文化融合或者在世界与民族的文化融合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翻译的质量直接影响着人们对另一个国家或者民族的文化看法。蒙古族作为中华民族的一个分支,其文化具有自身的特色,无论是文字还是语言都与汉族的存在着差异。因此,在我国长期的文化交流中,及其重视对其的翻译。然而,翻译是一个文化对另一个文化的诠释,其可能会存在一定的异化现象。  相似文献   

10.
姜楠 《科教文汇》2011,(10):115-117
委婉语是人类使用语言过程中的一种普遍现象。它不仅是一种社会语言现象,更是一种文化现象。本文从语言学的角度,试图通过具体的例子来探究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下英汉委婉语的交际功能以及社会习俗和观念对其表达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张妮 《科教文汇》2014,(11):101-102
谚语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它的产生和发展与人类自身的生活经验、生产方式、风俗习惯、宗教信仰紧密联系。英汉谚语鲜明地体现出各自的民族背景、语言特色和地域色彩。本文在文化差异的框架下,从地缘因素角度出发,通过英汉两种语言中谚语的对比,分析其在地缘因素中的体现,探究其存在的差异,进而为英汉语言文化的交互提供一定的认知依据。  相似文献   

12.
李游 《科教文汇》2014,(16):158-158,170
语言与文化是相辅相成的,研究语言与文化的内在联系对语言学习和文化理解起到极其重要的作用。本文以韩中俗语为研究对象,剖析对比了它们文化内涵的异同点,以此促进学习者对韩语、汉语和对韩中文化差异的深刻理解。  相似文献   

13.
陈莹 《科教文汇》2014,(25):159-160
翻译不仅是两种语言之间的转换,也是两种文化之间的交流。翻译与文化密切相关。在所有语言要素中,与文化联系最为密切的是词汇,而文化负载词是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这篇文章立足于文化翻译的角度,对两部英译本中的典型示例进行比较评估及详尽分析。对于中国古典文学作品的翻译,译者应在文化翻译观的指导下,采取多样的翻译策略力求最大程度地再现源语文化的特色,以便实现不同文化间的等值翻译,这便要求译者在准确传达原文意思的前提下翻译文化因素时尽可能多地使用异化策略。必要时,适当地采用“中国英语”而非“中式英语”对具有深刻文化内涵的作品进行翻译。  相似文献   

14.
夏兴宜 《科教文汇》2011,(2):130-131
本文通过分析商务英语的语言特点,结合翻译过程中人脑进行图式转换的过程,从语言、语境、文体、文化四种与商务英语特点相关的图式角度来研究图式理论和商务英语翻译的关系,并辅以例证证明运用图式理论能有效地提高商务英语翻译的水平。  相似文献   

15.
翻译并不是简单的语言转换,而是在特定文化背景下的语言转换。英语翻译中最关键的问题是中西文化的差异。通过选择科学的方法避免文化差异方面的错误,译者能够提升翻译的准确性。鉴于此,该文从中西文化差异视角入手,梳理总结英语翻译技巧,以期为同行提供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16.
文化因素对翻译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魏红  卜毅 《中国科技信息》2006,(23):161-162
翻译的过程不仅涉及语言问题,也涉及文化问题。源语和目的语之间的文化差异影响着翻译的成功与否。本文从两种语言发展的生态环境、文化观念、宗教信仰、历史背景、思维模式以及物质生产活动等方面的差异进行探讨,从而证明在翻译过程中应正确有效地认识和处理文化差异。  相似文献   

17.
白杨 《科教文汇》2014,(28):122-123
公示语翻译对高校英语教学至关重要,它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高校英语教学的水平以及不足之处。由于中西文化的差异,公示语在表达、翻译策略和跨文化意识方面容易存在偏差。针对公示语的翻译在高校英语教学中存在的各种问题,还需制定有效的教学策略。本文结合我国高校英语教学中的公示语翻译状况,根据公示语的定义和分类,阐述公示语的语用功能和示意功能,探讨公示语翻译在高效英语教学中的贯穿策略。  相似文献   

18.
语言是人类用来表达思想,传递感情的交际工具。习语作为随语言发展变化而产生的精华,其发展和变化在某种程度上可以反映出这种语言所承载的民族文化的发展历程。因此,对于语言学习者来说,探讨英语习语及其来源既可以加深我们对其所代表的民族文化的了解,同时有助于积累深入理解语言内涵的依据,并能够提高我们使用英语进行沟通的能力。  相似文献   

19.
宗茜 《科教文汇》2014,(16):40-41
汉语综合课作为汉语学习者的一门基础、必修的主干课程,旨在教授学习者汉语语言知识及中华文化知识,同时,还肩负着全面提高学生听、说、读、写等语言技能的重任。能力的生成必须通过知识的不断记忆、理解、运用内化为自有的信息,而这知识的储存、再加工、输出的过程就是练习的过程,练习是语言习得的最佳途径。李杨(1993)曾说:“看一部教材编得好不好,除了看语料的选择、整体框架安排之外,主要看练习的编排。”因此,教材中的练习设置尤为重要。本文在观察了国内几本主流汉语综合课教材的练习设置之后,尝试建立一个练习设置的评价指标体系表,并对表中每项指标做了详细解释,以期对汉语综合课教材的练习设置作出一些有价值的参考。  相似文献   

20.
魏羽 《情报科研学报》2013,(6):615-617,624
如何在翻译中有效突出信息文本功能,保证译文信息传递的真实性和准确性,奈达认为,“内容的精确不应以(译文)对原作者的‘忠实’来判断,而应以传递的信息不被译文读者误解作为判断的基准”.因此在翻译信息型文本的过程中,译者应本着让读者客观、准确地理解原文信息的目的,在语言表达和文体形式上利用翻译的各种技巧灵活地翻译.秦兵马俑博物馆的文物介绍属于“信息型”文本,其英文译文存在着不少问题.作者以翻译理论为指导,运用翻译的技巧和方法针对秦兵马俑博物馆的文物简介的英文译文中的问题进行客观地评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