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一 生命教育,看上去好像是一个新的热点,其实不然,教育与生命的关系从来都是非常紧密的,教育不可能脱离生命而存在.我们今天关注生命教育,是期望有更多的人能投入到让教育回归生命的行动中来.  相似文献   

2.
教育教人成为有德性的人,成就有德性的人是十分必要的,但是我们的教育应该如何做才能让人成为有德性的人,仅仅靠学校标准化的道德规则是无法让人的德性自由成长的.生命叙事本身所具有的道德性、真实性、超我性与交往性等特质,通过生命叙事可以让人在叙事过程中,或者在倾听的过程中,内省自己,唤醒自己的道德共鸣.生命叙事可以说是人的德性成长的重要途径.在生命叙事的教育中应关注倾听与尊重、理解与对话、情感与情境几个因素.  相似文献   

3.
从人类学本体论、传统哲学本体论、生命本体论我们可以推导出教育学本体论.从教育学本体论我们可以发现教育开启人、塑造人的丰富内涵.而从教育本体论的理念出发,我们则可以发现对于教育本体性质的种种遮蔽.当今的教育,应当是打开这些遮蔽,让它放射出本体光芒的时候.  相似文献   

4.
一生命教育,看上去好像是一个新的热点,其实不然,教育与生命的关系从来都是非常紧密的,教育不可能脱离生命而存在。我们今天关注生命教育,是期望有更多的人能投入到让教育回归生命的行动中来。教育不仅是人的生存方式,更是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美好的途径。所以教育不仅仅只是传授知识,它还应启迪学生的智慧,丰富学生的情感,给每个学生  相似文献   

5.
学者叶澜曾对教育给出过这样的描述:教育是直面人的生命,通过人的生命,为了人的生命质量的提高而进行的社会活动.因而,教育是基于生命的事业,教育的原点是生命.教育必须是以促进人的生命发展为根本使命;促进人的完满发展乃是教育本体的永恒的价值.让生命在教育中诗意地栖居是所有教育者的理想,我们学校也正朝着这个方向努力.  相似文献   

6.
语文教育是以人为本的教育,是尊重人的教育,是关注生命的教育,必须要凸显人本意识。作为语文教育工作者,我们首先要还语文课堂以生命的活力,让语文课堂凸显生命的灵动。  相似文献   

7.
自2006年始,我校开展了"生命化教育"的专题研究。我们不断追问自己:"生命化教育的本质是什么?""生命化的课堂应该是怎样的?"随着研究的深入,我们逐渐认识到,人的"自主性"是人生命成长的核心要素。苏霍姆林斯基说"真正的教育是自我教育",学校是一个人生命成长的重要驿站,让每个学生在多彩的课堂上学会自主学习,主动成长,应该成为我们的教育追求。因此,学校把课堂教学  相似文献   

8.
华东师范大学叶澜教授曾写过这样一段话:"教育是直面人的生命,提高人的生命,为了人的生命质量而进行的社会活动,是以人为本的社会中最能体现生命关怀的一种事业,因此,我们的教育不仅要为学生的学业负责,更重要的是对学生的生命质量负责,成为学生幸福的奠基者。作为教师,不仅要理解生命教育的意义,我们还要引导和教育学生热爱生命,珍惜生命,享受生命,优化生命,让学生优化思想,学得快乐!"这段话真是哲理深刻,值得我们这些从教者去领悟和思考。  相似文献   

9.
关注、思考与强化对青少年学生的生命教育,成为现代教育深入人的精神世界的重要发展趋向。教育的原点是人的生命自由而全面发展,而教育现实是生命教育的严重缺失,教育的出路就是要让生命在教育中诗意地栖居。为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必须敬畏鲜活生命,重构生命课堂,引导生命实践。  相似文献   

10.
生命教育是为了青少年的生命健康与和谐发展而进行的一种教育,也是当前青少年全面发展的迫切需要.让受教育者珍爱自己的生命并更好地生活,是当代教育应关注和解决的重大问题,也是教育的应有本质.作为关注人的生命发展和价值升华的生命教育,要求家庭、学校和社会共同努力,转变观念,树立生命教育的理念,培植人的生命的意识,高扬人的生命的旗帜.  相似文献   

11.
叶澜教授说过:学校教育是直面人的生命,通过人的生命,为了人的生命质量提高而进行的社会活动,是体现生命关怀的一种事业。数学教育作为学校教育的一个分支,理应让生命化成为新课程理念支撑下数学课堂的核心价值取向。而要使数学课堂生活融人生命化的光环之中,生命化评价应该是我们新的追求和期待。  相似文献   

12.
沈国荣 《学子》2014,(10):73
正教育的最高境界是达到三个和谐。即让学生与自身生命和谐,与周围生命和谐,与大自然万物和谐。生命教育的核心精神是对人及其生命的人文关怀,而生命教育之本质乃在于创造一种广泛的和谐。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改变传统的教育观念,由关注分数转变到关注人、关注人的价值。  相似文献   

13.
随手翻开报纸,打开电视,点开网络,我们几乎每天都可以看到生命逝去的报道,他们或死于自然灾害,或死于人为的事故,或死于自杀和他杀——生命之花来不及绽放就黯然凋零,生命乐章来不及奏响就戛然而止,让人痛心疾首,扼腕叹息. 诗人泰戈尔说:"教育的目的是应当向人类传送生命气息."生命教育是否也应有这样的意味,让我们在破解对自身的疑惑后,能够从容应对?  相似文献   

14.
叶澜教授说过:"教育是直面人的生命,通过提高人的生命,为了人的生命质量的提高而进行的社会活动,是以人为本的社会中最体现生命关怀的一项事业。"让课堂充满生命的律动,焕发生命的精彩,已成为新课程理念下课堂教学的核心价值取向。而生命的源泉是什么呢?是阳光!因为阳光代表着光明、温暖、多彩、和谐与生机。在教育中,我们需要的正是这样阳光一般的情怀。让课堂充满阳光,让阳光普照每一  相似文献   

15.
刘锐 《教育》2010,(10):55-55
新课程要求我们的教育要关注人的发展,提升人的生命价值。课堂作为教育教学的主阵地,也就必然要关注人的发展。活化课堂,还课堂以生命,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途径。如何使语文课堂“活”起来,让它充满生命的灵性,这是我们语文教师必须探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美国著名哲学家、教育家杜威曾说:"教育即生活,生活即成长."教育是为人的生命(尤其是精神生命)的发展服务的,这就要求我们学校将生命发展的主动权还给每一个学生,以"人"为本,以"生命"为本,以"学生的和谐发展为本",让我们的教育洋溢着生命的温暖,创设生动活泼、充实丰富的环境,促进生命主体全面、和谐、主动、健康地发展.  相似文献   

17.
生命的关怀     
人是生命的存在。“教育是直面人的生命、通过人的生命、为了人的生命质量的提高而进行的社会活动,是以人为本的社会最体现生命关怀的一种事业。”因此,我们的语文教学也要站在生命关怀的高度,让教学跳动起生命的节拍。  相似文献   

18.
"教育是什么?教人变!教育的作用是使人天天改造,天天进步,天天往好的路上走;就是要用新的学理、新的方法,来改造学生经验."陶行知先生的这几句话言简意赅地阐明了教育的目的和作用.是的,教育的对象是广大学生,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教育就是要让学生能拥有自己独特、真实、丰满的生命历程.这就要求我们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要尊重生命成长、关注生命动态、提升生命价值、引领每个学生唱响生命之歌.  相似文献   

19.
<正>美国教育学家杜威说,教育即生长。教育的根本目的就是要让师生在自我实现的过程中,获得满足和成长,获得长久的幸福人生。学校教育要让师生通过自我实现获得幸福,就需要激发他们的生命活力。我们将这种教育理念称为"激活教育"。"激活"意味着使人焕发生命活力,充分展现人的力量,发挥人的潜能。为了激扬生命,我们在尊重、赏识生命的基础上,创设  相似文献   

20.
生命教育是学校教育的起点也是最终归宿.在中学教学课程改革中加强生命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所谓生命教育,是指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人的生命、理解生命与生活的本真意义的教育.化学是一门中学基础学科,蕴含着大量的生命教育资源.教师可以通过中学化学课程和生命教育的融合,让学生懂得生命来之不易,从而热爱生命、珍惜生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