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林书豪如何成为了“媒体神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璐 《传媒观察》2012,(8):14-16
林书豪从"零"到"英雄",媒体瞬间建构了奇观、记忆与神话。作为一个文化符号,林书豪个人奋斗史高度契合美国梦的精神框架,符号象征意义超越了NBA赛场和国际体坛,进入政治经济、教育、文化身份等多元意义建构领域。本文以一分为二的辩证方式,辨识林书豪媒体神话的背后,哪些是真实内容,哪些是神话叙事。旨在以政治传播学批判研究视角,通过林书豪这一文化符号与纽约神话建构分析,以进一步理解与判断当下美国文化政治战略的新变化。  相似文献   

2.
黄璐 《青年记者》2012,(21):88-89
美国梦是—个抽象的概念,隐喻个人权利、平等、自由、民主等美国崇尚的价值观,更形象具体一点来说,是指在美国通过个人的努力奋斗,便能实现美好生活的梦想.林书豪横空出世,媒体便瞬间建构了奇观、记忆与神话,这个想象的神话夹杂着媒体炮制的多元文化政治涵义,为美国文化的国际传播、为美国梦的全球意识形态建构提供了鲜活的案例.  相似文献   

3.
姚东明 《中国广播》2011,(11):53-56
快速发展的网络政治给传统的媒体引导模式带来较大冲击。本文运用网络政治学、传播学的基本理论和新成果,通过分析讨论“南京梧桐树”网络风波案例,论述网络时代媒体引导的原则、优势及路径,认为:媒体需要加强对网络风波的引导,必须在引导模式上有针对性的创新,要把“准确、理性、互动、深度、生动”作为媒体引导的追求,着力以“有效”应对“海量”。如此,媒体引导才会有力。  相似文献   

4.
当代中国新兴自媒体对神话资源的传播与转化,呈现出诸多不同于传统媒介的特征。一方面,自媒体创编神话的形式是基于数字技术的。自媒体传播神话的数量级巨大,远非传统媒介可比。另一方面,神话叙事在自媒体中被挪用和创作,是互联网环境下神话传统的一种大众化重构。具体到微博、微信、短视频、真人直播、音频分发电台等自媒体案例中,神话的制作、表演者、受众等特征又各不相同。这不仅是自媒体文化对神话载体的重塑,也是一种具备未来属性的、全民参与的新神话表达文化。  相似文献   

5.
新闻发布与新闻执政的紧迫性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6  
美国政治学者兰斯·班尼特在他的新著《新闻业:幻象政治》中,在对现代媒体运行和大量案例进行分析的基础上,讨论了新闻与政治,政府与公众的关系和新闻里的政治经济学,指出新闻的驱动力是经济利益,而不是民主。作者惊世骇俗地揭穿了媒体自由的神话,提出“言论自由并不能保证信息畅通”、“新闻也并非民主的保障”。作者批评当今商业化的媒体是一个饥肠辘辘的大怪兽,其特点是“个人化、戏剧化、片面化”,而且大量的软性新闻正在远离政治。他尖锐地指出,媒体喜欢一哄而上,喜欢群起而攻,并提出未来的公民要摆脱媒体的束缚。在中国大力推进文化产…  相似文献   

6.
本文深入媒介史,尝试从技术演进的视角提出理解另类媒体的一般性框架。研究认为,另类即“新”,而另类媒体作为媒介技术进化的直接后果,是一种由技术革新所激发、指向某种去中心化的权力结构、充满易变性且有皈依主流倾向的“断裂的文化”。另类媒体发生的原动力是技术进化效应在短时间内溢出社会固有传统、惯例和规范体系所制造的短暂的文化真空,缺少稳定恒久的社会支持动力;而另类媒体的“宿命”则是伴随着新技术被新的政治、经济和文化机制驯服而实现“正常化”。  相似文献   

7.
政治传播批判视角:青奥会的品牌优势与媒体形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璐 《新闻界》2012,(1):47-49
青奥会是基于普适价值观、公平正义、群体身份、市场潜力等要素定义的全球青年品牌赛事,赛事品牌优势在于推行全球普适价值观和建构青年群体身份认同.青奥会的全球媒体形象紧密围绕青年的性格特点建构神话想象,高度契合奥运会的神话传统,致力展现青年的纯真与活力,存在三种媒体形象建构模式,即表现文化多元与城市活力的新加坡模式,表现新生力量与中国崛起的南京模式,表现清新和激情元素的重塑西方模式.本文从政治批判视角分析青奥会的品牌优势与媒体形象,以理解青奥会的文化政治本质,服务于中国体育赛事建设与媒体发展.  相似文献   

8.
宋晓蕾 《报刊之友》2011,(10):82-84
近来各大卫视流行相亲节目,引发各种争议。针对这一文化现象,与当下媒介研究集中于“娱乐化批判”不同,笔者试以意识形态、媒体神话和媒介奇观理论分析消费主义文化生境下电视相亲节目热播的文化根源。  相似文献   

9.
《传媒》2023,(22):6-7
<正>中国记协党组成员、书记处书记吴兢:新时代新征程新发展新任务,行业媒体要有新气象新作为,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闻舆论工作的重要论述,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坚持守正创新,坚持“七个着力”,打造与中国式现代化相适应的行业性媒体,不断开创新时代行业媒体工作新局面。一是要高举思想旗帜,奋力书写改革发展新时代;二是要坚持创新引领,全力探索媒体融合新模式;三是要立足行业特色,着力打造行业宣介新高地。  相似文献   

10.
张坤 《中国记者》2023,(1):8-11
<正>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最基本、最深沉、最持久的力量。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增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力量”。作为中央重要文化传媒机构和团中央机关媒体,中国青年报社(以下简称报社)在中央宣传部指导下,在团中央书记处直接领导下,把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首要政治任务。  相似文献   

11.
《声屏世界》2010,(2):66-66
新建构:媒体话语体系在变。一、“转型话语”奠定新财经时代新闻报道的基本语境.“转型话语”是指新闻报道将“转型”作为报道的元语境。二、“职业话语”界定新财经时代新闻报道的职业道德.媒体的“职业话语”将给媒体可持续发展带来强劲动力,媒体的专业素养、职业理想将得到更加自觉的维护。三、“国家话语”确立新财经时代新闻报道的国际传播价值,  相似文献   

12.
周凯  李斐 《编辑之友》2017,(7):54-59
社交媒体的兴起不仅改变了人们沟通交流的方式,也影响着个体的政治参与模式.现有研究较多围绕社交媒体展开论述,而对“政治参与”这一核心概念缺乏细致深入的梳理.文章主张从认知性参与、表达性参与、行动性参与三个向度检视社交媒体与个体政治参与的逻辑关系.这一基于“政治参与”的理论框架不仅有助于全面、准确地理解社交媒体自身特征与不同政治参与行为的关联,而且将为后续研究提供有益的路径参考.  相似文献   

13.
近来有两件事在媒体上被“炒”得沸沸扬扬:一是“核酸之争”,一是“纳米水”神话。前者上当的媒体不少,偏听偏信始作俑者假冒有关部门召开的“听证会”,为其所用,刊发了夸大“核酸保健品”作用的报道,一时间,“核酸保健品”名声陡起。真相大白后,这些媒体处境尴尬。后者揭露的媒体不少,从现场暗访到请教专家,没几天就将“纳米水”水到病除的神话给灭了。  相似文献   

14.
林颖 《青年记者》2005,(2):48-48
北京新兴医院靠巨额广告打造的“包治百病”神话、送子神话在众多媒体的质疑中破灭了。神话破灭后,社会开始思考谁该为这个“神话”的始末负责任呢?是医疗机构、广告明星、具有审批和监管职责的相关政府部门的责任,还是媒体的责任?细究起来,每个环节都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然而媒体乃社会公器,却为金钱所撼动,为虚假广告提供平台,利用自己的公信力,欺骗广大的观众,实为损民之举。  相似文献   

15.
党的报刊的一个重要功能就是及时宣传党的方针政策。今年以来,江泽民同志提出了“三个代表”的重要论述冲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是对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的新发展,当然也是报刊近期宣传的重点。媒体宣传这一重要论述有两个高潮,今年2月份,江泽民同志在广东高州提出这一论述以后,媒体很快掀起了宣传高潮OS月中旬,江泽民同志视察上海、江苏和浙江时,指出“三个代表”是我们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5月中下旬以来,媒体…  相似文献   

16.
《传媒》2023,(14):6-7
<正>中宣部副部长、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局长曹淑敏:要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媒体融合发展的重要论述和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以广电行业的新作为,展现新气象,作出新贡献。要深化媒体融合,做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宣传,强化头条意识,做强做优理论节目,推动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要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做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相似文献   

17.
丁海军 《新闻战线》2022,(14):25-28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推动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发生历史性变革、取得历史性成就,“全面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正朝着“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总体目标大力度向前推进。而法治体系建设的重要一环就是普法,法治新闻节目得到发展。本文以央视《热线12》栏目为例,分析当下法治新闻节目的融合传播策略。在媒体融合大环境下,法治宣传需要面对新形势、承担新任务、应对新挑战,充分领会并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四全媒体”的重要论述,提高普法载体与内容、目的、过程的契合度,以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传播法治文化,弘扬法治精神,推动法治中国建设。  相似文献   

18.
政治传播对于国家治理具有重要支撑作用,然而在政治信息需求改变以及新媒体技术冲击下,政治传播深层逻辑正面临重大挑战。本研究以新华网策划的“乡村振兴在行动”重大主题报道为例,从“实践主体”“实践场地”“实践议程”三个维度出发,尝试指出“基于实践”的政治传播新逻辑。研究分析指出,“基于实践”的政治传播实现路径包括:一是制定政治议程与媒体议程相统一的“政治认知图谱”;二是建构具有稳定性的关系网络实践主体;三是进入到“田间地头”的实践场地进行政治传播。本研究认为,“基于实践”是融媒时代政治传播的新逻辑,强调了媒体在国家治理过程中沟通政府与多社会治理主体的新价值,拓展了公众政治参与机会,有助于强化融媒时代政治传播的社会公众服务理念。  相似文献   

19.
徐宏 《报刊之友》2014,(4):95-96
通过明确对港澳台广播的使命与责任,论述文化传播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在广播中弘扬中华传统文化,探讨广播媒体的文化传播策略要从人文视野出发、强化港澳台同胞的主角意识、加强沟通互动等方面切入,以文化的“不变”性应对当今“多变”的世界,切实履行媒体职责。  相似文献   

20.
“入世”,将对我国的经济产生重大影响,也必将对我国的媒体产生重大影响。从中国媒体自身的生存和发展来说,由于中国媒体正越来越多地脱离了政府财政的支持,主要靠广告等市场化的经营收入生存和发展。在非政治领域,媒体更类似于一般性的市场主体——企业。从这个角度来说,媒体只看到对“入世”的报道责任而不研究它对自身的影响,认识上是有偏差的。另外,新闻单位有可能在投资、物资、人才等方面吸收一些外来的东西,不可避免地要面临一些新的问题和挑战,不考虑今后的对策,是一种极其有害的“近视”。“入世”对媒体非政治功能和属性的冲击传媒具有四个基本的功能和属性:即政治的、信息的、文化的、商品的(梁衡,1996年)。政治方面,涉及立场、观点、思想、方向、大局,它要对社会对人民负责。不管在什么情况下,坚持四项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