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将质量为m_1、温度为t_1的水,与质量为m_2、温度为t_2的冰,一同放入绝热容器内,如果容器的热容量不计,那水和冰热平衡时的温度是多少? 求解这类冰、水混合最终状态的问题很容易出错,如果直接设共同温度为t,通过热平衡方程式求解,往往会得出荒谬的结果,冰、水混合最终状态的确定对学生并非易事。下面介绍这类问题的一种解答方法。设冰的熔解热为λ,水的比热为c_1,质量为m_1的水  相似文献   

2.
在初中物理中,经常会遇到这样一些题:有一个容器中盛有水,水中漂浮着一块冰,问:冰溶化之后,水面是升还是降?许多学生都感到束手无策,其实,只要你弄清下面几种情况,问题就迎刃而解了。一、情况分析1.纯冰熔化。设冰块重为G_冰,未熔化前冰块排开水的体积为V_排.根据阿基米德原理及漂浮条件F_浮=C_冰展开有ρ_水gV_排=ρ_水gV_冰即V_排=ρ_冰V_冰/ρ_水且冰溶化成水后,质量不变。即m_冰=m_水展开有ρ_冰V_冰=ρ_水V_排即V_水=ρ_水V_冰/ρ_水可见,V排=V_水。所以,纯冰溶化后,液面不升不降。  相似文献   

3.
一、正碰撞的动能损失设发生正碰撞的两个物体的质量分别为m_1、m_2,碰撞前的速度分别为v_1、v_2,碰撞后的速度分别为v′_1、v′_2。正碰前,由这两个物体组成的系统的动能为 E_1=1/2m_1v_1~2 1/2m_2v_2~2=(m_1~2v_1~2 m_1m_2v_1~2)/(2(m_1 m_2)) (m_1m_2v_2~2 m_2~2v_2~2)/(2(m_1 m_2)) =(m_1m_2(v_1~2 v_2~2) (m_1v_1 m_2v_2)~2-2m_1m_2v_1v_2)/(2(m_1 m_2)) =(m_1m_2(v_1-v_2)~2 (m_1v_1 m_2v_2)~2)/(2(m_1 m_2))。参照上式,可得正碰后系统的动能为 E_2=1/2m_1v′_1~2 1/2m_2v′_2~2=(m_1m_2(v′_1-v′_2)~2 (m_1v′_1 m_2v′_2)~2)/(2(m_1 m_2))。于是,正碰撞过程中损失的动能可用下式表示:  相似文献   

4.
用混合法测定物质的比热的实验中,常因操作不慎给所测定的比热值造成偶然误差。下面从几个主要方面定性分析一下不规范操作对所测比热数值的影响。分析的依据是混合法测定物质比热的原理所遵循的热交换式Q_吸=Q_放,设待测铜块的质量为m_1,比热为C_1,初温t_(01),量热器小筒内所盛水的质量为m_2,比热为C_2,初温t_(02),两者混合后的温度为t,将这些数据代人上式后,经整理可得待测铜块的比热的测定值为:  相似文献   

5.
定理:设等差数列{a_n}中,a_1>0(或a_1<0),Sm_1=Sm_1(m_1·m_1∈N,且m_1相似文献   

6.
题目 求证:在两个连续平方数之间不存在四个自然数am_1 m_2,又由a≥n~2可推知m_1m_2≥n~2,  相似文献   

7.
例1两块质量分别为m_1、m_2的木块,被一根劲度系数为后的轻弹簧连在一起,并在m_1板上加压力F,如图1所示,为了使得撤去F后,m_1跳起时恰好能带起m_2板,则所加压力F的最小值多少?解析:因为撤去F后,m_1跳起时恰好能带起m_2板,故此时弹簧的弹力大小等于m_2g,弹簧处于最长伸长状态,即m_1板此时处于最高点.把m_1、m_2两木块看做一个整体,此整体的重力全部用来产生m_1板的加速度,故有:  相似文献   

8.
例六如图6示,物体m_1、m_2与斜面间的摩擦系数为,μ=0.1m_1=4千克,m_2=2.2千克,斜面倾角分别为30°,45°求物体的加速度。“上当”途径:设物体m_1沿斜面向上,则m_2沿斜面向下。它的受力情况如图7示。 F_1=m_2gsin45°=11(2~(1/2))=15.5(牛) f_2=μm_2gcos45°=1.1(2~(1/2))=1.6(牛) G_1=m_1gsin30°=20(牛) f_1=μm_1gcos30°=2(3~(1/2)=3.5(牛)  相似文献   

9.
1987年物理高考第二大题的第(2)题是这样一个题目:某同学用一不等臂天平称量物体A的质量M,他先把物体A放在天平的右方托盘上,使天平平衡,左方托盘上所放砝码的质量为m_1;他再把物体A放在天平的左方托盘上,使天平平衡时,右方托盘上所放砝码的质量为m_2,被称物体的质量为M A.等于(m_1m_2)~(1/2) B.等于(m_1+m_2)/2 C.等于m_1m_2/(m_1+m_2) D.无法确定,因为所用天平是不等臂的。该试题的标准答案是(A)。对于本题可作两种情况的讨论:  相似文献   

10.
为探索高效简便易操作的木香薷嫩枝扦插育苗方法,以9月修剪的木香薷健壮无病害嫩枝为插穗,采用L_4(2~3)正交设计,研究插穗类型(A)、插穗基部促根处理方法(B)、基质类型(C)三因素对木香薷秋季嫩枝迷雾扦插成苗的影响.结果表明:三因素对木香薷秋季嫩枝迷雾扦插的影响从强到弱的顺序依次是BCA;试验所设的4个处理组合中成苗效果最优组合为A_1B_2C_2,即用粉剂(m_(生根粉)∶m_(草木灰)=1∶1)处理木香薷不带踵的插穗,扦插到基质(m_(珍珠岩)∶m_(蛭石)=1∶1)中,生根数10条,最长根长4.41 cm,叶片数8片,生根率和成苗率均为93.5%,生根成苗效果最好.该方法简便易操作,适于在生产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定理 设D、E、F分别是正要△ABC的边BC、CA、AB上的内点,△DEF、△AEF、△BDF、△CED的周长分别记为m_0,m_1,m_2,m_3。则: 1/m_1 1/m_2 1/m_3≥3/m_0 证明 在△AEF中,∠A=60°.由余弦定理有: EF~2=AE~2 AF~2-2AE·AF·cosA=AE~2 AF~2-AE·  相似文献   

12.
《物理教师》1988年笫5期有一篇文章题为《对1987年高考试卷中一个选择题的看法》(以下简称《看法》)。高考题原题为:“某同学用一不等臂天平称量物体A的质量M,他先把物体A放在天平的右方托盘上,使天平平衡,左方托盘上所放砝码的质量为m_1;他再把物体A放在天平的左方托盘上,使天平平衡时,右方托盘上所放砝码的质量为m_2,被称物体的质量为MA.等于(m_1m_2)(1/2).B.等于(m_1 m_2)/2.C.等于m_1m_2/(m_1 m_2).D.无法确定”该试题的标准答案是(A)。《看法》说(D)同样是正确的。  相似文献   

13.
动能定理不仅适用于单个物体,同时也适用于几个物体组成的系统。本文给出个物体组成的系统——二体问题在不受力的情况下的动能定理及其应用。 1 二体问题动能定理质量分别为m_1和m_2的两个物体组成的系统在不受外力的条件下,相互作用的内力分别为F_(12)、F_(21),则对m_1和m_2分别写出动能定理为: F_(21)·s_(1地)=1/2m_1v_(1t)~2-1/2m_1v_(10)~2, (1) F_(12)·s_(2地)=1/2m_2v_(2t)~2-1/2m_2v_(20)~2, (2) 由于F_(12)=-F_(21),(1)+(2)式得: F_(21)·(S_(1地)-S_(2地))=1/2m_1v_(1t)~2+1/2m_2v_(2t)~2  相似文献   

14.
例1.如图所示,甲乙两木块质量分别为 m_1和 m_2,用细绳连在一起,中间有被压缩的轻弹簧,木块乙放在地面上,在把细绳烧断的瞬间,木块甲向上运动的加速度为 a,则此时地面对木块乙的支持力为____。解:把甲乙两木块及弹簧看成一个整体,受力分析如图:取竖直向上方向为正,依据牛顿第二定律,有N-(m_1+m_2)g=m_1a N=(m_1+m_2)g+m_1a所以此时地面对木块乙的支持力为(m_1+m_2)g+m_1a例2.如图,质量为 M 的框架放在水平地面上,一轻质弹簧上端固定在框架上,下端拴一个质量为 m 的小球,当小球上下振动时,框架始终没有跳起。框架对地面压力为零的瞬间,小球加速度大小为[ ]。  相似文献   

15.
先让我们从一个具体问题谈起,有这样一道题(见科学出版社,张计怀编《物理习题选编》第21页): 如图1所示,m_1=40千克的木板放在无摩擦的地板上,木板上又放一m_2=10千克的石块,石块与木板间的静摩擦系数为0.6,滑动摩擦系数为0.4,试求: (1)当水平力F=50牛时,石块和木板的加速度; (2)当水平力F=100牛时,石块和木板的加速度。解:根据已知条件,m_1与m_2间的最大静摩擦力为f_(max)=μ_0m_2g=58.8(牛)。 (1)当F=50牛时,F相似文献   

16.
1.一个质量为m_1的球,碰撞一个静止的质量为m_2的球,碰撞以后运动如图所示,如果m_1=m_2,m_1与m_2碰撞以后的速度之比为3∶4,求m_1碰撞前后速度比。 2.一个质量为M的子弹以速度ucms~(-1)飞来,击穿厚度为tcm的木板,子弹离开木板时速度为vcms~(-1),求阻力是多少克重? 3.如下列图中表示的一些力组成的系统,哪个处在平衡中: 4.一个物体被两根绳子悬挂起来,两绳的位置不同绳中张力也不同,哪种挂法绳中张力最大?  相似文献   

17.
我们将自然数m的个位数字记为u(m),例如u(314)=4,u(20)=0等等。显然,若m_1、m_2、…,m_n∈N,则u(m_1m_2…m_n)=u(u(m_1)·u(m_2)…u(m_n)),从而u(m~n)=u(u~n(m)).  相似文献   

18.
把字句是这样一种格式的句子:m_1+把+m_2+wm_1为名词、代词或名词短语,w为谓词或谓词短语。如:他把衣服洗了。在普通话里,把字句一般表示m_1的动作行为,使m_2发生某种变化,产生某种结果,或处于某种状态,即具有“处置”意  相似文献   

19.
有这样一道例题:如图所示,质量为 m_1和 m_2的物体用一不会伸长的绳相连绕过滑轮,分别放在直角三棱柱的两个光滑斜面上,三棱柱放在光滑的水平面上。当物体 m_1下降 h_1=-0.1米时,三棱柱沿水平面滑动多少米?三棱柱的质量 M=4m_1=16m_2,绳及  相似文献   

20.
杜占英 《高中生》2008,(16):33-34
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同一种元素的同位素具有相同的核子数B.压力和温度越大,放射性元素衰变得越快C.设质子、中子和α粒子的质量数分别为m_1、m_2和m_3,由质子和中子结合成一个α粒子释放的能量是(2m_1+ 2m_2-m_3)c~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