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随着信息技术、通讯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教育信息化建设已经由校园的网络建设扩展到区域和城域的网络建设,教育城域网建设及网络教育资源的开发已逐步成为了衡量教育信息化推进的一个重要衡量标准.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国已经建成200多个区域性的教育城域网,还有许多地区正在规划或筹备教育城域网的前期建设,城域网建设进入了飞速发展的阶段.TCL教育互联事业部总经理司练国认为:"教育信息化经过多年的发展,教育信息化不再满足于乡村公路(单一的校园网)建设,教育城域网以其本身的优势和特点逐渐成为了业界所关注的焦点.实现乡村公路和高速路(城域网)的有机衔接直接推进了我国教育信息化从校园网建设进入了教育城域网建设的新阶段."  相似文献   

2.
北京市中小学实施“校校通”工程至今,各中小学已拥有自己的学校校园网.甚至区域性的教育专有网络(教育城域网)。高速互联网络环境为教育信息化的发展提供了环境、技术层面上的支持和保证,但是教育信息化建设核心的问题一教学资源的建设,却一直处于很薄弱的局面,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有经费欠缺、数据不规范、实用性、科学性较差等各方面的原因,造成了学校“有路无车,有车无货”的现象普遍存在。教学资源的匮乏阻碍了教育水平的提升,使教育信息化仅仅停留在校园网或城域网基础设施的层面,已成为中小学网络教育发展的“瓶颈”。  相似文献   

3.
我国正积极推进教育的信息化进程,以实现跨越式发展。教育部决定从2001年起用5到10年左右时间在全国中小学基本普及信息技术教育,全面实施“校校通”工程,以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努力实现基础教育跨越式发展。伴随着教育信息化的逐步深入,各地教育城域网如雨后春笋般涌现,自1998年中小学校园网问世至今,全国已有400多个城市建成教育城域网。事物从无到有需要一个“建设”的过程,但“建设”本身并不是最终目的,当我们完成城域网硬件环境的建设后,最值得冷静思考的应该是如何有效、科学地应用。而真正能有效连接校园网做到资源共享、且功能模块实用性较高的城域网并不多。  相似文献   

4.
一、教育的信息化趋势   近年来,我国的教育信息化发展十分迅速,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和“校校通“工程、教育政务信息化工程先后启动,校园网、教育城域网、省域网的建设进一步促进了我国教育信息化建设的进程.……  相似文献   

5.
资金短缺并未改观 2000年10月"校校通"工程开展以来,全国逐渐掀起了教育信息化的热潮,各地纷纷开始建设网络教室、校园网、城域网.但是我国有50多万所中小学,估计目前只有4万所左右的学校拥有了校园网.从整体上看,绝大多数中小学的信息化还处于起步阶段.  相似文献   

6.
对中小学校园网建设若干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前,我国基础教育信息化建设开展得如火如荼。基础教育信息化建设的重大举措主要有四个方面:一是《信息技术》课程在中小学的开设;二是实施教师继续教育“园丁工程”;三是全力推进“校校通”工程;四是大力开展“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教学改革试验研究。在推进以上四个方面工作中,学校校园网建设处于极为关键的位置。其原因主要有六个方面:一是通过校园网的建设,提高学校设备配备和教学应用标准;二是配合校园网建设的进一步发展,建立能够较好适应信息技术课程开设和信息技术教育应用的教学环境;三是推动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  相似文献   

7.
北京市朝阳区是北京市8个城区中面积最大,中小学数量最多的行政区,目前有150所小学、63所中学。共计300多个校址,超过12万在校学生及1万多名一线教师。朝阳的信息化建设起步于1999年,当年有很少一部分学校利用自筹经费建设了校园网,从2001年开始到2004年全区分三批统建了190个校园网,从2005年开始又启动了教育城域网的建设工作,截至目前,全区已建设校园网287个,  相似文献   

8.
自我国教育信息化逐步深入以来,资源建设就成为信息技术教育应用关注的一个焦点,无论是创没数字环境,提供资源服务,还是进行自主探究协作学习,无一不以学习资源为中心展开。教育部2000年实施“校校通”工程以来,校园网在全国大部分中小学已经建设起来。以“教育资源库建设”为核心的教育城域网、校园网教育教学应用,试图为进一步的教育教学应用提供各类数字化教育资源,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有路无车”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教学资源整合,信息化担纲随着我国教育信息化水平不断提高,教学资源的整合利用水平日渐上升,建设各级校园网和教育城域网成为我国进行素质教育的重要举措。据悉,教育部还将进一步加大校园网等信息化工程的推进力度。今天的校园网(CampusNetwork)已经成为学校发展的重要基础设施,是提高学校教学和科研水平不可缺少的支撑  相似文献   

10.
2000年10月,教育部召开的“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工作会议”研究并部署了中小学加快普及信息技术教育、启动“校校通”工程、努力实现我国基础教育信息化的跨越式发展。从此,基础教育信息化进程明显加快。从硬件上看,我国中小学信息化发展速度很快,基础设施建设很快。到2003年底,全国中小学计算机拥有量达到663万台,建设校园网的学校达到3.5万所,与2000年的统计数据相比,中小学计算机拥有量翻了两番,校园网的增长将近10倍。  相似文献   

11.
近日,山东省五莲县召开全县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工作会议,旨在加快教育城域网建设进程,全面启动校园网三期工程。2002年,五莲县教育局投资300万元建成覆盖全县中小学的教育城域网,城区10处学校建起校园网;2003年,重点加强了农村中小学校园网的建设,至9月份,全县乡镇中心小学以上学校全部建成校园网,并实现了与五莲教育信息网和国际互联网的宽带联接,共建校园网52处,提前完成了教育城域网二期工程。2004年,三期工程建设的重点是农村完全小学,在调查论证的基础上,根据各校地域和经济条件的不同,分别采取ADSL、中国教育卫星宽带接入或拨号等多…  相似文献   

12.
随着信息技术不断向社会生活各个领域的全面渗透,e-Edu-cation,e-Work等新词汇不断涌现,教育的信息化,信息化的教育将成为教育评价和学校评价的重要尺度。支撑“教育信息化”的三条“腿”是:计算机网络及教育平台;教育素材库;具有现代化素质的教师队伍,其中重要的物质基础即建设“校园网”。我国校园网建设的常用模式是先由教育主管部门根据整体需  相似文献   

13.
《教育信息化》2004,(8):15-16
教学资源整合.信息化担纲 随着我国教育信息化水平不断提高,教学资源的整合利用水平日渐上升,建设各级校园网和教育城域网成为我国进行素质教育的重要举措。据悉,教育部还将进一步加大校园网等信息化工程的推进力度。今天的校园网(Campus Network)已经成为学校发展的重要基础设施,是提高学校教学和科研水平不可缺少的支撑环境,也是衡量学校学术水平和管理水平的重要标志。校园网的  相似文献   

14.
教学资源整合,信息化担纲随着我国教育信息化水平不断提高,教学资源的整合利用水平日渐上升,建设各级校园网和教育城域网成为我国进行素质教育的重要举措。据悉,教育部还将进一步加大校园网等信息化工程的推进力度。今天的校园网(Campus Network)已经成为学校发展的重要基础设施,是提高学校教学和科研水平不可缺少的支撑环境,也是衡量学校学术水平和管理水平的重要标志。  相似文献   

15.
《中国教育网络》2005,(12):64-65
在教育信息化蓬勃发展的今天,我国高教和普教系统基于校园网的应用也在不断革新.在高教行业,随着办公局域网、宿舍子网、各院系子网等信息化建设项目的相继完成,万兆校园网、电子图书馆、网络实验室建设正在如火如荼的进行;在普教行业,伴随"校校通工程"的顺利开展,普教城域网也在全国陆续兴建.这些都促使传统的教育模式进入到一个实质性的变革时代.加快教育信息化建设的步伐,通过学校的信息技术建设来提升教学水平,抢占未来教育发展的制高点,成为中国教育界的共识.  相似文献   

16.
千兆光纤主干、校园网百兆交换到桌面,全区60%以上的学校已建成校园网,今年9月将完成全区所有学校校园网建设,实现宽带“校校通”工程。小学三年级基本普及信息技术教育。深圳市罗湖区教育信息化建设的  相似文献   

17.
随着教育信息化建设和“校校通”工程实施的不断深入,以学校为单位的校园网成为许多地区重点学校信息化建设的标志。但是,价值不菲的校园网建起来后如何使之有效运作,如何扎实地将信息技术运用到课堂教学,成为学校一个新的问题。唯一数码“校校通”智能软件系统校园网版的问世,为您的校园网提供了性价比优的网络课堂教学、教务管理、资源建设、远程教  相似文献   

18.
今年教育信息化投资将超240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小学电教》2004,(2):44-44
计世资讯(CCWResearch)最近发布的2003年—2004年教育行业信息化建设趋势预测表明,2003年教育行业信息化总投资达到226.8亿元人民币,比2002年增长9%;预计2004年教育行业信息化投资较去年增长8%左右。据了解,从高校“211工程”建设到中小学“校校通”工程的实施,“九五”期间我国教育信息化发展迅速,尤其是在整个IT市场不景气的1999年—2002年,教育市场可谓活跃异常。截至2002年,近75%的高等院校建有校园网,近15万所中小学校开设了信息技术课,建立城域网和校园网近2万个,发展势头不可阻挡,并在一定程度上拉动了市场对IT的需求。据计世资…  相似文献   

19.
“校校通”工程自2001年全面实施以来,已进入第六个年头,各地纷纷建设的校园网、城域网究竟给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带来了多大的效益?各地学校的资源库少则几十GB,多则成百上千GB,可老师们还是找不到适用的资源;各地教研部门进行了各种信息技术培训,而实际教学中信息技术手段常常只是用于公开课的“表演”;大投入、小产出,高投资、低回报……产生这些问题的根源在哪里?要使教育信息化尽快进入深层次应用领域,突破目前教育信息化发展的瓶颈,就必须从系统观、生态观的角度对之进行思考,构建和谐的教育信息生态。“信息生态系统”这一术语是由…  相似文献   

20.
教育信息化是指在教育领域全面而深入地运用计算机、多媒体、网络、通信等现代信息技术,以促进教育改革和教育发展,实现教育现代化的过程。教育信息化建设是一个国家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内容,对国家经济、科技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起着重要的不可替代的支撑作用。近年来,我国的教育信息化发展十分迅速,中国教育科研网建设、现代远程教育工程、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和“校校通”工程、教育政务信息化工程先后启动,校园网、教育城域网、省域网的建设进一步促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