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老子》一书的主要思想出自春秋末期的老聃.自古至今,注解和论述《老子》之作数以百计,但都见仁见智.分歧和争论主要就在“无”字上.本文对老子哲学的“无”,谈些粗浅的看法,就教于同志们.一、“无”是老子哲学的一个基本范畴哲学是对世界总的认识.它通过思维的范畴去把握世界的本质及其规律.人类对世界的认识,随社会实践的发展由浅入深.思维的范畴,也由贫乏而逐渐丰富.《老子》是我国哲学史上的第一本哲学专著.它和世界上其他古代哲学一样,属于人类认识世界的初级阶段,它的思维范畴还是很贫乏的.老子是通过哪些基本范畴来把握世界的呢?许多研究者认为,“道”是老子哲学的基本  相似文献   

2.
在对近代哲学思维范式的扬弃中,现代哲学思维范式凸显出两大典型代表,即马克思哲学和现代西方哲学.虽然二者在对传统哲学的批判上具有“家族相似”性,但马克思哲学从“现实人”的“现实生活世界”出发,展开对传统哲学和现实世界的批判,与现代西方哲学相比,更加具有彻底性、科学性和颠覆性.随后的后现代哲学虽然在反基础主义、反本质主义、反绝对主义的口号中进一步发挥了马克思哲学和现代西方哲学的“批判”维度,但其“批判”与人的现实生活世界相脱离,仍然没有克服其先天的不足.关注和研究马克思现代性批判思维范式,通过剖析马克思哲学对近代哲学、现代西方哲学和后现代哲学的批判、超越及对话,揭示马克思现代哲学思维范式的历史原像.  相似文献   

3.
恩格斯关于哲学基本问题的准确表述是“思维对存在、精神对自然界的关系问题”;思维对存在、精神对自然界的关系,是部分对整体的关系;把哲学基本问题表述为“世界的本原是什么,是精神还是物质”背离了恩格斯的本来含义;“物质和精神的关系问题”是哲学基本问题,即思维对存在的关系问题在17—19世纪的一种表现形式;感觉和思维、一般和个别、物质和运动、物质和形式、物质和规律、物质和时空等关系问题都不是哲学基本问题  相似文献   

4.
现当代中国哲学的研究大致可分为两种路向:一是尊重中国哲学悠久而深厚的学术传统,在坚守中国传统哲学整体思维、辩证思维、直觉思维等特征的基础上,继承并开展出顺应时代发展的现代中国哲学,徐复观的“形而中学”思想,大抵可归为这一路向;二是既基于中国哲学的时代特征,又以世界哲学背景下的多重哲学智慧为思想之源,从而在中西哲学比较、融通的基础上构建当代中国哲学,杨国荣的“具体形上学”思想,可以说是这一路向的代表。这两种路向,虽然在一定意义上凸显了现当代中国哲学演进中的研究视域及路径差异,但最终呈现的却都是中国哲学一以贯之的智慧——以“合一”而非“分之”的视野考察现实的生活世界。  相似文献   

5.
真理是“具体”的、是对立面的统一,同时也是整体、是有机统一的体系。辩证的思维方法同形而上学的思维方法的对立,既表现为“圆圈式”方法同“线性式”方法的对立,又表现为有机整体论和机械割裂论两种方法论原则的对立。 (一) 物质世界是无限丰富的,又是统一的。古代哲学一般坚信世界的统一性,因而坚持的也是一种整体性的思维方式和认识方法。这在东西方的古代哲学中是比较一致的。 关于中国的传统思维方式,现在有许多不甚相同的概括,但有一点是比较一致的,即一  相似文献   

6.
论哲学反思     
哲学是以反思的思维方式把握世界的智慧之学。哲学反思的对象是人类以不同的方式把握世界时所形成的各种思想。如果说各门具体科学所形成的关于世界的思想是“第一级思想”的话,哲学则是“对思想的思想”,是“第二级思想”。因此,哲学反思就是以思想为对象所进行的思想。哲学反思具有超验性、批判性、综合性和前提性,其本质特性是批判。哲学反思的思维过程就是对思想的批判过程,是一种观念形态的精神批判活动。  相似文献   

7.
1 哲学是“关于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类思维的运动的最一般规律的科学”,是知识体系中的“最高的智慧”。在所有的传统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教科书中.这似乎是一个无可怀疑的共同见解。在传统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教科书的视野里,哲学的唯一目的和任务就是对外部世界的发展及其总的图景进行解释与描述,哲学活动就是要达到对客观存在的外部世界与思维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的正确认识与理解,即达到“求真”的目的。而“善则只是  相似文献   

8.
哲学能够启迪人的智慧和心智 ,其本质应该是开发人的心灵和培养人们深刻的思想 ,而“数学使人严密” ,深刻的思想必须要有严密的思维 ,其内在的这种关系要求我们在学哲学的过程中要学会恰当地运用数学的思维 ,如果运用得好 ,就能让学生深切地感悟到哲学特有的思维方式 ,欣赏到哲学的“逻辑美” ,为哲学的辩证思维和逻辑思维所折服。一、哲学本身所包含着的丰厚的数学思维需要人们在学哲学的过程中回到其本位上进行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把整个世界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 ,在研究问题时 ,必须把事物放在一定的时空中去进行 ,所以 ,在学习哲学的时…  相似文献   

9.
在稳定延续新世纪以来高考作文“淡化命题”的大趋势下,2014年高考作文愈来愈凸显出引领考生走进生活哲学、弘扬理性思维的主旨。所谓走进“生活哲学”。是指引导考生针对现实问题、学会理性思维,即学会辨证思维、个性思维、创意思维——这就是爱智慧的哲思;而且,各地似乎心有所约,都贴近现实生活,由可以真切感知的经验世界来展开哲学思维的个人化演绎。  相似文献   

10.
整体思维是《老子》把握世界的基本思维方式。《老子》以“道”为枢纽,勾勒了一幅宇宙万物生化变动、相互耦联的整体画图,表达了从总体上把握世界的思维意蕴,从而显示了中国古代哲学特有的天人同一、万物贯通的融浑气质。一、《老子》整体思维的对象《老子》认为,“道”是宇宙的最高本体,是派生万物的总根。  相似文献   

11.
德育“以人为本”是关于高校德育的哲学本体论概念 ,既是一种价值观念 ,思维模式 ,也是一种方法论。一、德育的哲学前提──“民本”思维与“人本”思维中国儒家“以民为本”的哲学本体论绵延两千五百年 ,成为中国传统哲学的主流 ,构成中华民族精神和民族心理的典型特征。在影响我国高校德育的诸多哲学本体中 ,“以民为本”的哲学本体论和思维方式对高校德育的影响最为深刻而广泛。怎样认识和评价影响中国两千余年历史的民本思想 ?从积极方面看 ,中国传统的“以民为本”思想与“以人为本”思想同属于一个思想理论范畴 ,在尊重人的价值、关心…  相似文献   

12.
西方政治哲学在其整个发展过程中,先后存在过三种思维范式,历经两次思维范式的转换。求知动物被提升到政治动物之上,蔑视行动的生活。诉诸政治一种客观主义的“法则和尺度”。为存在性政治哲学范式;从人性出发。设定自然状态,诉诸政治抽象的“自我意识”,为意识性政治哲学范式;从现实世界的整体性出发,在“理性多元化”的生活世界中,通过交往实践,采用“对话”的方式寻求政治问题的“和解”。为交往实践性政治哲学范式。作为现代交往实践哲学奠基者的马克思。理应成为追溯政治哲学思维范式现代转向的源头。  相似文献   

13.
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作为哲学的基本问题,其内容应包括两个方面呢,还是三个方面? 几十年来,我们的传统哲学教科书中,对哲学的基本问题,即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有下列提法:第一,认为其内容包括两个方面:第一方面是思维与存在何为第一性的问题;第二方面是思维与存在有无同一性的问题。还可以被表述为: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包括互相联系的两个方面:(一)思维和存在什么是第一性的问题”,(二)思维能否认识现实世界即世界是否可知的问题;“由于对哲学基本问题的第一方面的回答不同,古今中外所有  相似文献   

14.
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问,是人们关于世界的总的看法或根本观点的理论体系。这是目前国内各种哲学教科书中普遍认可的一种表达。这一表达突出了哲学世界观是一种根本性的、总体性的认识,也就是人们通常所谓的“最高智慧”。而在阐明总体性认识或“最高智慧”这一特点时,各种教科书多是从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区别的角度说明了两点:一是研究对象不同,哲学的研究对象是整个世界,包括自然界、人类社会和思维,而具体科学研究的是世界的某一侧面或某一领域;二是揭示的规律不同,哲学所揭示的是有关整个世界的最普遍的规律,它适用于自然界、社…  相似文献   

15.
传统教科书解释系统,将马克思主义哲学规定为科学的世界观、科学的宇宙观、科学的方法论和科学的认识论,视为“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的科学”,是“完整严密的科学体系”。以至断言:“马克思主义哲学就是科学”。认为“科学性是马克思主义及其哲学的本性和灵魂”。并认为:“马克思关于‘问题在于改变世界’的主张,并不意味着反对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它丝毫也不否认科学地解释世界的方式、解释世界的必要性和重要性,相反地都认为正是这种科学的解释,才为改造世界提供了思想武器和理论指南。”对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给出…  相似文献   

16.
可以说,旧哲学的出发点是实体或本体,行两极性、中心论之思维;新哲学的立足点是关系或价值,讲相关性、共生论之思维。为此,21世纪面对人与世界的关系之离合与抑扬,作整体的、历史的与理性的反思。尤其对马克思的“为我而存在”的主体性原则再阐释更具历史价值和时代意义。进而看出:人与世界关系是对象性和“为我性”的统一;实践是历史哲学的“普照之光”,是编织人与世界关系之网的纲目;马克思的实践观同时贯注着共生的思想。本文拟以人与世界关系之维为视角,阐述人与世界和谐发展的新出路:人与世界的共生。  相似文献   

17.
在哲学常识教学中,学生普遍对“辩证的唯物论”和“唯物的辩证法”的关系认识不清,笔者试加以浅析,并供方家指正。一“、辩证的唯物论”与“唯物的辩证法”二者之间的区别辩证的唯物论即我们通常所说的“唯物论”。它是哲学的两大派别之一,是同唯心论相对立的思想体系。它主要回答世界“是什么”的问题。在世界本原问题上,即思维和存在、意识和物质的关系这个哲学基本问题上辩证的唯物论认为物质是世界的本原,物质不依赖于意识而独立存在,意识是物质世界在人大脑中的反映,是人脑这个高度完善的特殊物质的机能,不能离开物质而独立存在。物质…  相似文献   

18.
哲学的“发展”在本质上不同于具体科学及科学同类的精神成果.哲学是人类自我意识觉醒的结果,这觉醒或觉悟虽然在时间上有早有晚,但并没有实质上的递进关系;哲学是“思想的思想”,是主体自我反思的精神状态,反映在哲学的对象上,表现为“理念的世界”或“可能的世界”,而不是科学所面对的“事实的世界”,这决定了哲学体系之间没有科学意义上的可比性;哲学的思维方式及哲学的对象,决定了哲学没有科学意义的“真伪”、“是非”之别,不同的哲学智慧都是人类精神文明的重要财富.  相似文献   

19.
张西立 《教学与研究》2001,42(12):33-37
马克思主义哲学就其本质来讲是反对并力图超越任何封闭、僵化的哲学体系的 ,是坚持一种始终能动地面向现实生活和人类社会实践活动的真正开放性思维方式的。这种以人类实践活动为“根据”的“辩证思维”或“理论思维” ,其思维方法既是实证的 ,又是思辨的 ,是本体与方法、经验与理性等的高度统一。可以说 ,“辩证思维”或“理论思维” ,既是马克思主义哲学超越以往一切旧哲学的世界观的本质规定性所在 ,同时也是我们得以正确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视野中的“自然界”、“共产主义”等基本范畴的科学方法论的要害所在  相似文献   

20.
马克思认为人类理性思维的特质就是运用思维的“抽象力”通过现象揭示事物的本质,而这种抽象力把世界作为整体把握时是“思维着的头脑的产物”。因而认为“马克思对形而上学的颠覆”,首先在于他意识到任何理性,观念不是现象背后的本质,只是“传统形而上学的幻觉”的观点是难以令人信服的;而且这种反本质的观点,又是一种标准的后现代哲学语境。在黑格尔哲学体系中并不存在“认识过程”混同于“表达过程”,语言不仅不是消除哲学问题的工具,而且还是澄清哲学问题的砝码,马克思思想的连续性与“颠覆”一词是格格不入的,马克思对黑格尔哲学的批判旨在剥离它的唯心论外壳,决非要去颠覆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