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接近年底,正是招聘的旺季,对于即将毕业或者工作经验欠缺的求职者来说,往往面临着人才市场供需不平衡的严峻考验。面对竞争的激烈.求职者往往心情过于迫切,由此便容易掉入企业设计的陷阱:传销陷阱、试用陷阱、抵押陷阱、薪酬陷阱、合同陷阱……初涉职场,一定要小心谨慎。毕业生在求职时不应该只看到某个职位的诱惑,而应该事先意识到,求职本身是有风险的,所以务必要多长个心眼儿。  相似文献   

2.
一个遵纪守法的单位才能有发展前途,如其不遵守国家的规定,对其向求职毕业生许下的承诺也应打个问号。毕业生在主观上应保持冷静,才能客观地审视对方的情况。招聘陷阱花样繁多,希望广大应届毕业生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和辨别真假招聘的意识,通过正规渠道取得面试资格,切忌因一时求职心切而上当受骗,以免落入形形色色的招聘陷阱。随着大学生求职浪潮的日益翻滚,求职陷阱也随之而来,这让广大的学生、家长、教师都感受到了或多或少的冲击。大学毕业生求职可谓是一件大事,多年来寒窗苦读,终于到了得以展现自己能力之时,他们无不全身心地投入求职的人海中,然而,五花八门的招聘陷阱更是无处不在。对此,求职毕业生要学会勇于说"不"。  相似文献   

3.
2006届毕业生已开始走出校门,踏上求职之路。毕业生在求职过程中会遇到各种竞争和挑战,同时也存在一些用人单位在招聘和用人的过程中不够正规,甚至存在一些违法行为。毕业生在求职的过程中可能会遇到一些陷阱,只有善于发现和懂得如何应对这些陷阱,才能确保毕业生权益不受损害。陷阱一:不通过正规渠道进行招聘毕业生小张在人才招聘会上找工作时,一个中年男子忽然出现在她面前,他说他们单位正在招聘一批业务经理,请小张有空到他们单位去看一下,并留给小张一份岗位要求及联系电话,同时主动要小张将简历及联系电话给他。职业顾问点评:人员招聘是…  相似文献   

4.
当前,找到工作的大中专毕业生,近期逐步进入试用期。试用期是法律规定为用八单位和劳动者提供的一个相互了解、适应的时期。但是在目前少数用人单位利用劳动力供大于求、大中专毕业生求职心切的心理,屡屡设下试用期“陷阱”。对此,应届大中专毕业生要擦亮眼睛,警惕黑心的试用期陷阱,对试用期“陷阱”要依法维权。一般来说,毕业生在就业过程中应提防以下试用期“陷阱”:  相似文献   

5.
毕业生告别校园后就直接面临找工作,刚踏入社会的他们,一不小心就碰到求职陷阱。在形形色色的招聘会、招工广告中,怎样才能拥有一双洞察一切的“火眼金睛”呢?下面这些求职陷阱和解决办法,就是积累经验教训,锻炼“火眼金睛”的一种方式。  相似文献   

6.
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大学生的求职路上存在不少"陷阱",虽然求职路有的"陷阱"是显而易见,容易识破的,但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就业市场上许多毕业生往往由于"慌不择路",会掉进别人设计的陷阱中,所以对初次求职的大学生们来说,求职的过程中保持一定的警惕是相当有必要的.  相似文献   

7.
求职的路上虽然充满了希望和机会,但是也潜藏着形形色色的陷阱和骗局,初涉职场的毕业生最容易遭遇求职陷阱。在求职者和用人单位之间,求职者是弱势群体,他们缺乏社会阅历,再加上就业  相似文献   

8.
凌岚 《大学教育科学》2006,6(6):101-102
2006年初,央视时空视点与智联招聘网发布的最新报告显示,在12463人参加的关于职场经历的调查中,55%求职者表示曾不同程度“中招”被坑,通过起诉讨回权利者仅有一成。由于高校毕业生数量的激增、工作经验的缺乏以及就业形势的严峻,这一群体已成为就业陷阱的预设猎物之一。从现有的高校毕业生不幸落入就业陷阱的众多个案出发,我们从求职毕业生、招聘单位和求职外部环境等试作分析。  相似文献   

9.
接近年底,正是招聘的旺季,对于即将毕业或者工作经验欠缺的求职者来说,往往面临着人才市场供需不平衡的严峻考验。面对竞争的激烈,求职者往往心情过于迫切,由此便容易掉入企业设计的陷阱:传销陷阱、试用陷阱、抵押陷阱、薪酬陷阱、合同陷阱……初涉职场,一定要小心谨慎。毕业生在求职时不应该只看到某个职位的诱惑,而应该事先意识到,求职本身是有风险的,所以务必要多长个心眼儿。  相似文献   

10.
越是大学生就业形势严峻,学校越应该加强制定安全防护措施,重视求职安全教育,增强毕业生求职时的自我防范意识,提高警惕,擦亮眼睛,谨防各种求职骗局和陷阱.  相似文献   

11.
大学毕业生初涉职场,应当了解在网络求职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陷阱以及由此产生的法律问题,并学会如何在网络求职中维护自己的就业权益。  相似文献   

12.
由于缺乏社会经验,大学生在求职过程中总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陷阱或骗术.虽然这些陷阱或骗术不一都非常高明,但对于一些毕业生来说,往往由于求职的迫切会被一些“诱饵“所迷惑,中了这些“毒招“.……  相似文献   

13.
规范网络就业市场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学毕业生初涉职场,应当了解在网络求职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陷阱以及由此产生的法律问题,并学会如何在网络求职中维护自己的就业权益。  相似文献   

14.
就业是每位高校毕业生面临的现实问题,然而,学生在初次就业中由于社会经验不足且对相关法律及就业政策不了解,容易在就业中处于被动地位,近而会导致就业纠纷。本文仅仅围绕三方协议的法律效力,来分析三方协议中的权利义务关系,明确违约责任承担方式.通过揭示三方协议中的常见问题,避免毕业生在求职中的陷阱.  相似文献   

15.
毕业生求职中的安全问题及应对策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大学毕业生数量的增加和就业压力的不断增大,大学生的就业焦虑也越来越高,求职心情非常迫切。许多毕业生为了找到一份满意的工作,遍投简历,广搜信息,只要是符合自己意愿的招聘信息,就积极行动,绝不放过,但这也给不法分子造成了可乘之机。有的不法之徒利用大学生求职心切的心理,巧设名目,设置的求职陷阱,给大学生再次求职蒙上难以抹去的阴影,造成恶劣的社会影响。据公安部门统计,这种案件在近两年内呈急剧上升趋势。面对这些问题,除了学校要加强安全防护措施外,大学生自身在求职过程中更要注意提高警惕,增强安全自我防范意识。  相似文献   

16.
刘劲强 《职业技术》2005,(12):48-50
又是求职旺季,很多毕业生开始网罗各方求才资讯,为人生第一份工作踌躇满志.虽然当前的人才市场上充满了无限的契机与可能,但是相对也充斥了许多骗局与陷阱,加之骗术手法的"日新月异",让涉世不深的学子防不胜防.  相似文献   

17.
大学生就业竞争越来越激烈,致使部分毕业生在就业过程中丧失了应有的警惕性,忽视了在就业过程中对自身权益的保护,从而堕入到求职陷阱当中,加强大学毕业生的就业权益保护已经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18.
大学生经验不足,维权意识淡薄,在求职过程中常常遭遇求职陷阱.本文分析了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可能遇到的种种法律问题,并从高校、毕业生自身、新闻媒体、政府等四个角度提出了系统的应对之策.  相似文献   

19.
陷阱一:高职位诱惑作为应届毕业生,很多人把个人资料公开于各大招聘网站上,以求得用人单位的赏识。未曾想,这却给一些别有用心的人提供了制造陷阱的机会。记者在采访毕业生小薛同学时,她向记者诉说了自己求职受骗的经历。一天,小薛接到太平人寿保险公司的电话,竟然被告知她已被  相似文献   

20.
在大学生就业大潮高涌的今天,在好职位遍寻不到的时候,毕业生难免产生了急躁盲目的情绪,一些打着“招聘”幌子的别有用心的人也就随之钻了空子。在隐蔽很好的“求职陷阱”面前,许多满怀雄心但缺乏经验的大学生纷纷落马。这些现象在媒体上不断曝光,但也层出不穷。一些有过受骗经历的大学生对记者说出了他们的遭遇,希望能帮助师弟师妹们擦亮双眼,避开“求职陷阱”,找到自己真正满意的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