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零度写作"是罗兰·巴尔特在其著作《写作的零度》一书中提出的著名文艺观点。"零度写作"是指一种直陈式的白色写作,或者说是一种非语式写作、新闻式写作。法国新小说代表者之一阿兰·罗伯—格里耶的小说突破了当时普遍的写作模式,他和巴尔特同属于20世纪60年代结构主义的实践者,一个是以文艺理论的方式深入,一个是从写作实践出发。基于此,从文本细读的角度来分析《窥视者》中的"零度写作"方式,以期使读者对这一写作方式有更加深刻的理解。  相似文献   

2.
"零度介入"即以中性的、非感情化的态度写作,将自己的主体性隐藏起来。换言之,"零度写作"是一种直陈式写作,使故事以一种客观的方式自行发展,而不介入作者本人的思想感情。海明威是一位"精通现代叙事艺术"的大师,在他的作品中,读者往往感觉不到过多的主观介入,摆在读者眼前的大多是纯客观叙述,他在进行文学创作时就是很好地做到了"零度介入"。本文选取海明威的一篇短篇小说《杀手》,在作者"零度介入"的手法下,分析语言对话的具体特点以及对于背景氛围烘托,故事情节发展以及人物性格塑造方面的主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零度写作"是法国后结构主义大师罗兰·巴特的著名理论。他明确指出"零度写作"实质上是一种中性的直陈式写作,是毫不动心的写作,是纯洁的写作。海明威的著名短篇小说《白象似的群山》则凸显了"零度写作"的风格,主要表现在白描对话和象征手法的运用以及意犹未尽的零度结尾。  相似文献   

4.
罗兰·巴特在<写作的零度>中建构了"零度写作"的概念,即零度、透明、中性、非感情性的写作,以此来挽救写作受社会、政治或意识形态的观念控制的危机,从而张扬语言、语言结构的自由."零度写作"在实际写作中具有难以实现性,"零度"语言只是对语言本体建构的一种理想描述,但巴特提出"零度写作"并非毫无意义,"零度写作"可以达到文学语言和写作主体的自由,同时对于中国当代作家创作也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5.
罗兰·巴特在《写作的零度》中建构了"零度写作"的概念,即零度、透明、中性、非感情性的写作,以此来挽救写作受社会、政治或意识形态的观念控制的危机,从而张扬语言、语言结构的自由。"零度写作"在实际写作中具有难以实现性,"零度"语言只是对语言本体建构的一种理想描述,但巴特提出"零度写作"并非毫无意义,"零度写作"可以达到文学语言和写作主体的自由,同时对于中国当代作家创作也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6.
本文从罗兰·巴特的《写作的零度》出发,分析了"零度写作"背后的语言观.罗兰·巴特既强调了语言、字词、形式独立品质,即写作的零度,又肯定了语言的"介入性"的事实.但必须看到,零度写作和"介入"并不矛盾,准确地说,这是两个层面上的问题,前者是语言内部的,后者是就语言和意识形态的关系而言的:一切语言,一切文学都不能不是一种意识形态的写作或表达,都是一种"介入".  相似文献   

7.
在审美视角下,朱光潜与其他京派作家在审美思想、审美眼光、审美批评等方面存在着一些重大差别。从审美思想看,具体表现为情趣主义和趣味主义的不同;从审美眼光看,是通达的眼光与"乡下人"眼光的不同;从审美批评方面看,是逻辑式批评与印象式批评的不同。从审美角度辨析和检视朱光潜与京派文学群体的歧异性,不仅可以增进我们对朱光潜美学思想复杂性的深刻认知,而且可以夯实中国现代美学的细部研究及基础研究。这一歧异性更能够突显朱光潜重"情趣"的直觉论美学及"人生艺术化"美学主张的重要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8.
在西方美学史上,席勒是一位重要的美学家,他自称研读康德花了十年时间,而他之后的美学大师黑格尔,马克思又对席勒美学思想进行了批判和借鉴.本文对席勒的美学思想结晶--"美是现象中的自由"命题的审美人类学进行了分析,以使席勒美学思想的结晶再放光彩.  相似文献   

9.
罗兰·巴特是20世纪西方、结构主义的代表人物之一.<写作的零度>集中体现了他的文学语言现.他特别强调一种中性的、零度的文学写作.他的文学和美学思想的核心是反对一切权威和中心,反对观念意识对人的束缚,而给人以最大的自由.  相似文献   

10.
20世纪90年代以来"身体写作"的风潮愈演愈烈,文学批评界对此现象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身体写作与女性写作、女权主义,以及与此相关的社会伦理问题等方面。本文将通过以下四方面的论述:当代的女性作家,自觉地把女性身体之美放进审美空间,追寻女性身体自然的美丽;中国当代文学中身体写作的语言表达虽然是文学的,但它却以感性的方式与关于身体的美学考察相互印证;身体写作从传统文学作品关注重大主题转向关注自身,关注身体的当下存在,是一种在颠覆传统美学中寻求快感的一种表达方式;身体写作突现出对个人生存状态的美学关怀,来阐释"身体写作"的审美层面上的意义,为前述的现象描述式的文学批评找到更深广的美学背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