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刘梅 《今日科苑》2007,(14):48-48
盈余管理的计量问题是盈余管理实证研究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国内的盈余管理研究才刚刚起步,到目前为止,尚没有文献对盈余管理与利润中心合同关系在企业的应用进行讨论。本文对盈余管理与利润中心合同关系进行了介绍;并在此基础上,对盈余管理与利润中心合同的设计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2.
国外盈余管理测度模型前沿研究综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张祥建  郭岚 《软科学》2007,21(3):1-4
总结了国外盈余管理检验方法和模型,分别对应计利润分离模型、特定应计利润模型和盈余频率分布模型的具体应用进行了分析,并对其优点和不足之处进行了评价。在研究我国企业的盈余管理时,必须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对国外模型进行改进和优化,才能更加准确地测度盈余管理的存在性。  相似文献   

3.
中国上市公司并购与盈余管理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新建  段克润 《软科学》2007,21(6):66-69
以中国2003年发生并购行为的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运用改进的DeAngelo模型、修正的ones模型,以操纵性应计利润存在的大小程度对上市公司在并购前后年度是否存在盈余管理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上市公司在并购前一年,存在着明显的调减操纵性应计利润的盈余管理行为;在并购当年,虽然存在着调增操纵性应计利润的盈余管理,效果却不显著。  相似文献   

4.
贾晓莉 《黑龙江科技信息》2009,(17):112-112,298
盈余管理是管理层、会计信息使用者博弈的和解,它是在会计准则允许的范围内为达到管理层自身利益最大化,对会计信息进行控制或调整的行为。按照博弈论,可以将盈余管理的决策过程看作一个非博弈的过程,也就是局中人事先彼此不能形成有约束的合约。博弈论视角下的盈余管理,是在各方博弈行为分析的基础上,通过建立数学模型来选择管理者盈余管理的决策时机。  相似文献   

5.
我国上市公司首次公开发行股票中的盈余管理实证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通过对1998—2000年中国上市公司首次公开发行股票中的盈余管理进行了实证研究,发现在发行前一年、发行当年和发行后一年中国上市公司确实从事了盈余管理,刻画盈余管理程度的操控性应计利润显著大于0。而在发行后其它年度没有发现盈余管理的证据。  相似文献   

6.
万弯 《科教文汇》2007,(11Z):154-154
我国会计准则体系的变更对盈余管理产生了影响,对其进行了制约,但同时也给予盈余管理新的生长缝隙。新的会计准则的诞生对企业,尤其是上市公司盈余管理产生更加深刻的影响。就具体准则看变化后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盈余管理就是企业管理当局在遵循GAAP(或会计准则)的基础上,通过对企业对外报告的会计收益信息进行控制或调整,以达到主体自身利益最大化的行为.文章论述了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目的,分析了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类型,最后提出了当前我国上市公司实施盈余管理的措施.  相似文献   

8.
本文以盈余管理的理论为出发点,结合现行会计准则体系,全面分析了会计准则与盈余管理的关系,分析了现行会计准则对企业盈余管理的影响及新形势下企业盈余管理的新特点,指出在现行准则体系下,盈余管理可借用的空间有消有长。但总体上消大于长。  相似文献   

9.
冯星 《科教文汇》2008,(23):219-219
本文以盈余管理的理论为出发点,结合现行会计准则体系,全面分析了会计准则与盈余管理的关系,分析了现行会计准则对企业盈余管理的影响及新形势下企业盈余管理的新特点,指出在现行准则体系下,盈余管理可借用的空间有消有长,但总体上消大于长。  相似文献   

10.
在对盈余管理的概念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探讨了盈余管理存在的原因以及盈余管理在我国的现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