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王朔的新作《看上去很美》看上去不免让人有些摸不着头脑平铺直叙的一本书念过来念过去也没品出个什么“惊世骇俗”的美来。为自己文学素养的低下羞愧之余,不禁怀疑王朔同志是不是给小说起错了名字?“看上去很美”直白简单地表达为:视觉上受到良性的刺激,心中自然会感到些许飘飘然的舒适,仅此而已。抛开小说是否“文不对题”不讲,其实单就着意于“视觉传达”的设计人而言,倒是应在“看上去很美”上多做做文章。请想像这样一幅画面:蹬着脚踏车的人们。簇拥着、欢笑着、他们身着前卫的紧身裤和摇滚靴,喝着Martini酒…….是的…  相似文献   

2.
在很多人想象的旅程里,总有一站是巴黎。在他们的精神地图里,这是从未踏足的家园;生活在别处之后,它又是去往"自由"的终点站如果一个蛋很好吃,确实没必要去认识下此蛋的母鸡,但是如果一个人生前写过很多让你会心一笑的作品,去他长眠之地见上一面,晚则晚矣.  相似文献   

3.
王春光 《新闻三昧》2007,(11):28-29
人是社会的主体,人的尊严不容侵犯。作为新闻媒体,人物报道必不可少,尤其是作为煤炭系统的企业报,新闻报道的主角很多都是普通的一线工人以及他们的家属。这些人  相似文献   

4.
从文学转道新闻,在思维方法。语言运用和观察生活的视角等诸方面都有很多不同,这个转变的过程也是对写作能力重新锻炼的过程。将近四年的工作实践使我体会到,把新闻和文学两套语言嫁接好,不仅是做好记者工作的需要,也有益于新闻和文学在写作上的互补。1把军事新闻语言的严进性和文学语言的形象化嫁接好新闻和文学其实都注重文章的生动可读,但军事新闻还要求严谨,特别是各类工作报道,很多的提法、表述是有规范的,比如评价英雄典型,肯定不能像王朔的《看上去很美》那样个人化地表述:“董存瑞呀、黄继光呀、邱少云什么的……他们死…  相似文献   

5.
票友聊记     
小时候,电视上一放古装戏曲,调皮捣蛋的我便安坐不动了,入神看着.其实听不大懂,但大约能看明白,凭借想象.那时喜欢看戏,不过是自己渴望做古代人,很羡慕他们长袍大袖,行动起来衣服飘然如飞,我幻想中神仙的样子.  相似文献   

6.
近来,不少同志谈论“日本小姑娘”的报道,《新闻战线》还连续作了介绍。我们认为,这次报道的成绩是主要的,要加以肯定;但是也有一些失实的地方,应当引起注意。特别是有些文章对某些情节采取了“合理想象加虚构渲染”的手法,以致在国内外读者中造成了一些很不好的影响。一位日本新闻界的朋友曾坦率地说,有关美穗子的报道,一些文章“象写小说一样,细腻地描写他们不可能看到,也不了解的诸如战火中救孤之类的细节。虽然看上去很生动,但并不感动人。相反,可能产生坏效果,失去读  相似文献   

7.
"整天和老年人打交道,感觉如何?"接办《老人天地》版以来,很多同事这样问我。他们大抵是觉得,一个看上去虽已不是"早上八九点钟的太阳"却还有些热度的人,过早地沉入到"夕阳红"中去,工作  相似文献   

8.
失信食言,不仅仅是禁烟这个领域才有的现象,说起来这些起作用的原因在很多方面都很常见,以至于禁烟这件事看上去很像是现代中国的缩影。  相似文献   

9.
汤国基 《新闻世界》2007,(11):18-18
王菲前不久曾经对媒体说。“其实上帝吝啬得很,他给予每一个人的东西都是有限的。我有天赋的好嗓子,但我却不是很会说话,我的任性、爱发脾气,其实也与我的不会说话有关。我若很会说话,在很多情况之下,就用不着发那么大的火了。[第一段]  相似文献   

10.
很多人把中国特色的文化当成中国特色的文化产业,其实这完全是两码事。文化产业是现代的,而怎样融入中国的文化特色,又能够用现代的方法把握形成有影响力的流派,或者是一个国家文化产业的特征,这是很值得思考的问题。现在做什么样的文化?其实国人是很模糊的。我们今天面  相似文献   

11.
很多人把中国特色的文化当成中国特色的文化产业,其实这完全是两码事。文化产业是现代的,而怎样融入中国的文化特色,又能够用现代的方法把握形成有影响力的流派,或者是一个国家文化产业的特征,这是很值得思考的问题。现在做什么样的文化?其实国人是很模糊的。我们今天面  相似文献   

12.
成功的报纸一定是受人喜欢的,人气很足的。"人气"者,一是报纸拥有着很多的读者,二是报纸聚集了很多的作者。报纸是办给人看的。成功的报纸一定是受人喜欢的,人气很足的。我这里所说的人气很浓,主要指两方面的"人气":一是报纸拥有着很多的读者;二是报纸聚集了很多的作者。  相似文献   

13.
《新闻世界》2006,(7):51-52
为什么有些人的身体皮肤看上去那么健美、充满活力,而有些人无论怎样节食、美体,身材、皮肤仍然看上去很糟糕?不要担心,通过下面一系列方案,就可排除毒素。  相似文献   

14.
现在很多国家,绝大部分人都有自己的宗教信仰,他们的信仰并不与社会发展以及个人发展产生冲突,很多人都是非常虔诚的宗教追随者,但是其个人事业也发展得非常成功,他们甚至还依靠宗教信仰给自己带来的力量,为社会作出了更大的贡献。他们的这种宗教信仰态度很值得国内有固定宗教信仰的人学习。  相似文献   

15.
一部传播发展史,其实就是一部从以传者为主体到以受众为主体的发展史。早期的传播学者认为受众就象靶子,会随着传播人手中的子弹——媒体的射击应声而倒,但是,事实不久就告诉他们,受众并不象他们所想象的那么脆弱,受众对各种媒体上的信息并非全盘接受,而是有所选择。这就迫使传播人不得不调整自己的焦距,把目光一步一步向受众靠拢。在这种背景下,“人咬狗不是新闻,狗咬人才是新闻”的说法的出现,应该是对以前轻视受众的理论的矫枉过正。尽管国内论者对这一说法大多持否定态度,但不能否认它在传播发展史上所起的积极作用(以上观…  相似文献   

16.
很多人由于年轻时走了弯路,到了30岁一事无成,这样的例子大有人在。但同样也有一些人,整个职业生涯都发展得很优秀,到了30岁已经成为职场的精英阶层。由于做猎头的原因,我们接触很多30岁左右的经理人,发现他们在职业发展道路上往往有很多致命的问题。在30岁之前,他们的职业生涯表现很优秀,但从30岁到40岁这一段,很多人  相似文献   

17.
大久保哲哉 《传媒》2010,(11):15-16
很多人可能都会觉得日本人很喜欢手机、游戏,所以日本一定遍地都是数字期刊,其实事实并非如此。在日本大多数杂志是在店面零售的。日本出版业的发行网络和零售机制高度发达,它覆盖了整个日本。日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江苏108名高职新闻从业人员的问卷调查,我们发现,目前媒体的骨干新闻从业人员对工作满意度较高,而且越是对工作满意度高的人工作越投入。对于他们工作投入度影响最大的因素是他们认为自己的职业对社会很重要。事实上,他们因为想象自己的工作受到社会重视而勤奋工作。我们认为,这种重要性的想象既对新闻从业人员的工作投入度有积极的推动作用,又会带来不可避免的负面作用。因为过于自信和缺乏自我反思,重要性的想象也可能蒙蔽媒体精英的判断,可以成为阻碍媒体变革的力量。  相似文献   

19.
梁俊 《大观周刊》2012,(41):342-342
学习动机是学习活动的原因、出发点,即“为什么学”,“为谁而学”。美术后进生很多是为了躲避文化课的“狂轰滥炸”而选择的他们本以为课堂很轻松的专业课,当学了一段时间后,发现专业课没有他们想象的那么轻松,就开始有了抵触情绪,认为学习美术是“为高考学”、“为父母学、为老师学”。成绩不好要么是没有美术天赋,  相似文献   

20.
如今,几乎每一部在电影院里播放的大片,其场景和人物造型基本都会用上视觉特效技术。并且,往往是那些大量使用了视觉特效技术的大片,看上去却更天衣无缝,完全没有什么破绽。视觉特效技术不仅使人们一饱眼福,更帮助电影艺术家们实现了其更多的想象。比如去年获得多项电影大奖和提名的的优秀影片《国王的演讲》,其拍摄的很多建筑和过去的场景都早已不复存在,所以想要复制并展现他们,就必须用到特效软件实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