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陆地和近海生态系统碳收支研究   总被引:28,自引:0,他引:28       下载免费PDF全文
碳循环是全球变化研究的核心问题之一 ,全球碳源和碳汇之间的不平衡 ,使得研究生物圈碳循环日趋重要。阐述了全球生物圈碳循环的科学问题及我国进行陆地和近海生态系统碳收支研究的意义、目标和内容  相似文献   

2.
本文主要论及海洋在全球物理气候变化中和在全球碳循环中两个方面的作用。同时。提出两项建议:(1)开展西太平洋-东印度洋-青藏高原大三角区内以暖池-大洋环流-气候为中心的多时间尺度、多学科综合性调查研究.以改进季风.E1 Nino和我国气候的预报;(2)设立中国邻近海域碳循环研究计划,探明其碳源、汇格局和清单,为环境外交谈判提供依据,并在这一国际前沿研究领域占据一席之地。  相似文献   

3.
地球陆地生态系统碳循环与温室效应问题近年来受到国际地学界、生态学界和环境学界的共同关注。研究结果显示,土壤碳库的稳定、增长或释放都与大气库的变化有重要的关系,土壤能否增加碳储存是关乎陆地生态系统净碳汇的饱和问题的重要理论基础,这一问题已成为土壤与全球变化研究的重点和热点科学问题。  相似文献   

4.
森林与碳循环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碳是地球生命支持系统的一个重要生命元素,约占生物体干重的一半左右。与其它元素相比,碳在生态系统各组成部分乃至整个生命支持系统中不仅现存量大而且循环通量也较大。因此深刻、全面地认识地球系统碳循环和碳平衡的特征、变化过程及格局,进而通过在可持续发展原则指导下规范人类的生产活动及行为,使地球系统碳循环及碳平衡向着有利于人类生存发展的方向发展具有极为重要的科学、社会和政治意义。因此,对碳循环和碳平衡及其调控对策的研究目前已经成为各国生态学家及政要共同关注的热点问题。 地碳系统的碳循环 地球系统的碳循环包括…  相似文献   

5.
全球碳循环研究中"碳失汇"研究进展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全球碳循环是全球生物地球化学的主要研究方向之一 ,目前其重点集中在“碳失汇”(missingsink)问题的研究上 .最近的研究表明 ,“碳失汇”产生的主要原因是北方陆地森林生态系统对碳的固定、海洋对碳的吸收、岩石圈中CaCO3 H2 O CO2 系统 (岩溶动力系统 )对碳的吸收 ,以及陆地上碳库的转移 .寻找“碳失汇”的技术手段为现代地理信息系统与遥感技术和全球统一的野外定点监测相结合 ,加以模型研究 .  相似文献   

6.
土壤有机碳是全球碳循环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阐述了土壤有机碳的基本知识并从自然和人为两方面说明了影响土壤有机碳含量和分布的因素。  相似文献   

7.
以陶澍教授为学术带头人的北京大学环境学院研究群体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以下简称自然科学基金会)创新研究群体基金首批资助的群体之一。自2000年以来,该群体在国外SCI刊物上发表论文34篇,其中刊登在Science杂志上论文3篇,在环境生物地球化学领域陆地碳循环、区域多介质模型及内分泌干扰物质研究等方面取得了重大突  相似文献   

8.
全球植被碳储量的时空格局动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植被碳储量对生态系统碳平衡具有重要调节作用,对植被碳储量进行模拟并分析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是全球陆地生态系统碳循环和气候变化研究的重要内容.基于全球植被动态模型模拟的全球植被碳储量,分析植被碳储量在1901年-2000年间的时空变化趋势,及其与气温和降水的时空关系.将LPJ-DGVM (Lund-Potsdam-Jena Dynamic Global Vegetation Model)模型对植被碳储量的模拟结果与国际上被广泛接受的其他研究结果进行了对比后得出,该模型对植被碳储量具有较好的模拟能力.对植被碳储量的模拟结果表明:全球过去100年的植被碳储量在整体上呈增加趋势,增加率为0.0016kgC/(m2·a),通过分段线性回归方法得出植被碳储量时间变化趋势存在显著的转折点,20世纪50年代初以前,植被碳储量具有下降趋势,线性斜率为-0.0014kgC/(m2·a),之后植被碳储量呈现显著的增加趋势,增加率为0.0055kgC/(m2·a),是整体增加率的3倍多,因此整体增加率显著低估了近半个世纪以来植被碳储量的实际增加率.在空间栅格尺度上的分析表明,植被碳储量对气候变化的响应具有很大的区域差异,在不同地区,温度和降水的变化对植被碳储量的变化趋势贡献不同,并与各地区植物生长所受的环境条件约束的状况有关.研究结论进一步说明LPJ能够较好的模拟植物生长与气候之间的相关关系、揭示植被碳储量变化规律和特征,另外为了更好地研究气候变化对植被碳储量的影响,下一步需要对LPJ进行改进,增强其对人类活动如土地利用变化和农业灌溉行为等的模拟能力.  相似文献   

9.
全球变化科学领域的若干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介绍了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东亚中心在全球变化科学研究方面的一些进展。主要包括:(1)参与了国际和国内全球变化科学的开拓工作;(2)提出了区域水平上的全球变化研究新方向;(3)气候突变和全球增暖的区域响应研究;(4)东亚季风区植被-大气相互作用研究;(5)区域环境系统模式的发展和亚洲区域模式的国际比较研究活动;(6)提出了对全球变化的人类有序适应的概念、试验观测、理论和方法;(7)面向国家需求的全球变化问题——北方干旱化研究;(8)陆地生态系统碳循环研究等。  相似文献   

10.
论低碳文化与文明前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低碳减排是当前全球关注的焦点问题之一。低碳减排不仅对人类社会发展是有益的,同时也是人类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维持自然界的碳循环平衡本身就是生态文明的内在要求,低碳文化也是生态文化的内在要求。将低碳上升到文化的高度、建立低碳文化,对维持碳循环平衡和实行低碳减排是有重要作用和价值的。低碳文化的建立需要将低碳观念与人们的世界观、科技观、教育观等多方面进行关联。  相似文献   

11.
区域尺度陆地生态系统生物生产力研究方法   总被引:19,自引:1,他引:18  
本文对国内外生物生产力区域尺度研究的理论、方法以及取得的成就和存在的问题进行全面而系统地评述。生产力机理模型是当前生产力生态学研究中的热点,而区域尺度转换是全球变化模型研究的关键问题。大量研究表明,植被叶面积指数是进行空间尺度拓展的连接点,而且叶面积指数的地带性分布规律是进一步拓展生态系统定位站研究结果的重要理论依据之一。  相似文献   

12.
《西藏科技》2005,(5):56-56
全球变暖是否已经对地球构成威胁,这是一个一直受到各方科学家争论的话题。尽管各国科学家已经大量使用复杂的计算机模型进行气候研究,但对于未来气候的预测,大家仍然看法不一。据美国CNN报道,直到最近,关于全球变暖的研究,大多数科学家得出了一个基本一致的看法。  相似文献   

13.
河北省曲周县农田生态系统碳循环及碳效率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农田生态系统在全球碳循环中具有突出地位,研究农田生态系统碳循环过程、掌握地区碳收支情况,对挖掘农田多功能性、发展低碳农业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为制定农业生态补偿提供依据。本文综合分析农田生态系统碳循环过程,并根据实际情况修正核算了碳排放系数,从碳输入、碳输出、固碳三个过程对曲周县农田生态系统碳源和碳汇以及碳效率进行研究。结果表明,2011年曲周县农田生态系统碳平衡值为-3.30万t,当年可固定碳17.61万t。土壤呼吸、农用机械以及氮肥、磷肥的使用是造成碳排的主要因素。各乡镇农田生态系统碳源和碳汇情况有所差异,曲周镇等乡镇由于高投入低产出导致当年系统为碳源,而候村镇、河南疃镇等乡镇由于低投入、高产出导致当年系统为碳汇。曲周县农田生态系统虽整体表现为碳源,但仍具有较强的碳汇能力以及较高的碳效率,在一定程度上可弥补碳排放对环境造成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如果地球过去的气候循环能为人们带来什么暗示的话,那就是本世纪末的温度将大大高于现有气候模型的预测结果。一项新的研究指出,当前的大气模型低估了未来全球变暖的趋势。科学家表示,这些评估结果没有考虑到随着气温升高而逐渐加剧的土壤分解以及其他自然进程带来的后果,而这些因素都将增加温室气体的排放。  相似文献   

15.
图书馆价值链内涵及其模型的构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勇  孙晔 《现代情报》2007,27(10):163-165,169
图书馆价值链研究对图书馆提升读者价值、保持竞争优势、实现战略目标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作用。借鉴迈克尔·波特的价值链思想,阐述了图书馆价值链的内涵,构建了图书馆产业行业价值链模型、业务价值链模型、服务价值链模型、读者管理价值链模型、虚拟价值链模型、信息价值链模型、知识价值链模型。  相似文献   

16.
论述库尔梭信息搜索过程模型的理论基础、主要内容、形成过程和研究方法,认为这一模型丰富了图书情报理论研究的内容,并对图书馆服务的理念和实践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7.
《中国科技信息》2006,(5):19-19
世界级3D生物医学模型、影像和动画的领先供应商Zygote Media Group,Inc.宣布公开推出迄今为止最完善的3D心脏模型Zygote Human Heart 3.Zygote心脏是在全球授权使用的唯一知名动画3D心脏模型。  相似文献   

18.
地表遥感蒸散发模型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放  沈彦俊 《资源科学》2014,36(7):1478-1488
蒸散发(Evapotranspiration,ET)包括植被蒸腾与土壤蒸发,是地表能量平衡与水量平衡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陆面过程研究的关键参数。卫星遥感技术的兴起,使获取大尺度非均匀下垫面的地表特征参数成为可能,一系列旨在精确估算地表实际蒸散量的遥感模型由此应运而生,以满足局地、区域乃至全球尺度蒸散发估算的需求。通过分析净辐射通量和地表与近地面大气层湍流热通量交换的方式,将遥感蒸散发模型分为单层模型和双层模型,总结其模型原理,讨论典型模型的优缺点及适用条件,分析蒸散发反演存在的遥感模型精度的图像范围依赖性和分辨率依赖性、时间尺度扩展及不确定性、模型验证以及地表辐射温度和阻抗5个问题。指出今后应加强地表温度反演精度、时间尺度扩展、有云日地表蒸散发、地面观测等方面的研究。  相似文献   

19.
可星  张琳玲  彭靖里 《科研管理》2020,41(8):181-192
组织能力是企业、产业、区域、以及一个国家持续竞争优势的基础,研究组织能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学术价值。论文研究企业组织能力问题,根据系统涌现原理建构了企业组织能力系统涌现的概念模型,并且基于信息熵理论构建了企业组织能力系统涌现性度量模型和指标体系,用以测度企业组织能力系统的涌现强度。此外,以昆明云内动力股份有限公司为案例,根据云内动力的具体情况确定了22个度量指标,通过访谈法、问卷法、文本分析等方法收集了2008-2012年期间的指标数据以进行实证研究。研究表明:基于信息熵的企业组织能力系统涌现性度量模型可用于测度企业组织能力生成的强弱,尤其适用于动态复杂、超强竞争、充满不确定性的全球竞争环境。  相似文献   

20.
数据仓库建模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侯伟 《科技广场》2005,(2):80-83
维度模型设计是数据仓库研究中的一个重要问题。该文介绍了维度模型设计,分析几种维度桴型的特点,并对影响维度模型设计的有关因素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