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随着信息科技的发展,新闻的传播方式也在不断发生改变,目前又出现了自媒体这样一种新的传播方式,该种传播方式给人们的日常生活带来了较大的影响,显然已经逐渐成为了目前最重要的新闻传播方式之一。本文首先分析了自媒体的涵义、主要表现形式、传播特征等基础理论,然后详细探讨了自媒体新闻传播对传统新闻传播的解构与重塑。  相似文献   

2.
王清平 《新闻传播》2023,(3):102-103
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逐渐形成新型的新闻传播方式,也就是网络新闻传播方式。因此,本文提出了网络新闻传播对传统新闻传播的影响研究。从网络新闻传播与传统新闻传播的传播方式、传播时间与区域的限制、传播方式的多样化以及两种新闻传播方式相融合等多个方面进行研究与分析,并提出合理建议。希望通过这次研究,可以推动我国新闻传播类型多样化发展,从而整肃网络环境,正确引导舆论,提高新闻的时效性与真实性。  相似文献   

3.
孙琳 《新闻世界》2011,(12):120-121
随着微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以及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人类逐渐进入了普适网络环境,能够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以任何方式访问网络。新型的社会网络媒体(Social Network Media)发展迅猛,人们的传播方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本文关注社会网络媒体环境中的新型传播方式——普适传播,从普适传播的概念、特征、发展现状、面临问题以及未来发展几个方面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4.
韩冰 《报刊之友》2014,(3):20-21
隐秘传播,是指传播内容与主流意识形态相左、传播方式低调,以宣传非主流(亚)文化以及民间文化的一种特殊的传播方式。而网络传播,作为新媒介传播方式之一,在现代社会中广泛推广使用和发展。同时,网络传播凭借其信息传播的高效性和自由性等特点赢得了大众更为广泛的青睐。本文将从隐秘传播作为特殊的传播方式在新型媒介的网络中的传播发展变化来进行阐述和分析。  相似文献   

5.
郑琪 《今传媒》2016,(10):20-21
经济社会的发展推动着信息的繁荣,繁荣的背后是传媒对信息的传播,然而,在“互联网+”时代,传播途径的多样性正逐渐改变传媒曾经的中介、工具作用,助推传媒发挥主导、建构的力量。信息与传媒关系的日益复杂,使得双方建立了一种主客体似的关系。传播方式作为两者的中介,不仅在传媒的指挥棒下点燃、放大、建构信息,同时也因外部力量的参与,对传媒自身进行着反噬,对抗着传媒的本意,对信息本身进行着消解。本文试图通过研究传播方式变化的影响,连结传媒与信息两者割裂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随着时代的发展,信息的传播方式从远古的图腾、火光、敲鼓、舞蹈、语言和文字,逐渐演变为现代化的手机、计算机、多媒体等高科技传播途径,人类阅读方式的转变使其重新进入“读图时代”,这是借助了互联网技术而产生的更为直接的、海量的信息传播方式。现今科学技术的发展使得信息的传播方式和媒介不再拘泥于一种形式,而博物馆作为研究、收藏、陈列和展示代表自然和人类文化遗产的实物场所,也是信息传播的媒介之一。本文将从博物馆视角来探讨信息的视觉传播,浅析在视觉文化下博物馆视觉传播的新模式以及视觉传播方式的创新发展。  相似文献   

7.
“议程设置”理论在微博城市形象传播中的呈现与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化媒体的浪潮改变着人们的传播方式和信息接触习惯,微博环境下的传播模式既是传统传播理论传承,也在一些方面对传统传播理论进行了拓展、补充和一定程度的修正。本文研究了在微博城市形象传播中,议程设置理论呈现出的特征和传播方式,并试图从传播理论的呈现与发展的角度,进一步分析微博城市形象的传播模式。在理清微博城市形象传播中"议程设置"理论运行规律的同时,寻求以微博为代表的社交媒体中城市形象传播的共同规律,为城市形象塑造、微博舆论引导力的提升带来启发与思考。  相似文献   

8.
本文采用文献研究的方法对我国乡村信息传播研究的主要观点进行了综述与反思:理想上人们普遍认为乡村信息传播能够为农村农业各方面的发展发挥非常积极的作用,但现实中,由于人们对乡村传播的规律缺乏深刻的认识,使得乡村信息传播所发挥的作用甚微。因此,本文提出乡村信息传播应强调以农民为中心,增强其信息获取能力,加强乡村信息传播方式与方法、机制与环境等方面的研究。  相似文献   

9.
计算机技术的兴起与发展对于信息时代的开启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经历过三次技术革命,目前已经步入了信息化时代,这种新的信息时代通过改变人们信息交流与信息传递的方式潜移默化地改变了人们的生活,对于人们生活节奏的加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这确实间接地对新闻事业的发展造成了影响,对于传统新闻事业也有很大的冲击。传统新闻事业衰退的同时带来的是新型新闻事业的兴起,现如今的自媒体新闻传播已经逐渐成为了新时代新闻传播的主流。本文针对这种新型的自媒体新闻传播手段进行进一步的分析,主要从三个方面阐述自媒体新闻传播对于传统新闻传播方式的影响,最终的目的是促进新闻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现今,我国的社会经济和科学水平都得到了非常迅速的发展,以计算机为基础的互联网技术已经成为了人们生活和工作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与此同时,以互联网为媒介的新媒体传播方式也正在逐渐地改变人们获取信息的方式,给我国传统媒体格局带来了非常深远的影响。新媒体时代下,拓宽了人们获取信息的途径和方法,这也给传统新闻传播方式带来了一定的机遇,同时也带来了新的挑战。本文主要对新媒体背景下的新闻传播的特点和发展的趋势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11.
王萌 《今传媒》2013,(4):106-107
近几年来,互联网发展快速,许多新型的网络媒体以及网络营销工具都应运而生.如今“微博热”,已经成为一种时尚和潮流.这一种新兴的信息传播方式,由于其在信息传播上的优势和特点,打破了传统传播局限,随时随地的与他人来分享生活中的各种内容,可以增加人们发布和接受信息的时效性.使人们随时随地发布信息.但同时微博也会使得信息的真实性遭到质疑,带来了强大的负面影响.本文通过对微博的发展现状,对其在新媒体环境下出现的传播优势和劣势进行分析,探讨“微博”在信息传播的特征和意义,并利用“微博”看其在新闻信息传播广泛的应用前景和启示.  相似文献   

12.
微博是近几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而产生的新型信息传播方式,是媒介融合的产物。微博具有实效性强、适用范围广、传播速度快的特点。特别是手机微博软件的出现,立即引发了人们的争相使用,人们可以随时随地地发布新闻和进行新闻评论,激发了人们对于新闻信息的传播热情。本篇文章主要通过文献研究法、定性分析法、个案研究法等,对目前我国微博的主要传播特点及在媒介融合的环境下,微博对新闻传播的影响进行简单的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13.
论新媒介环境下的戏剧传播与戏剧批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新媒介技术为人们提供了快捷的交流方式,也带来了人们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的改变。新媒介环境下融合性、共享性、互动性、去中心化等传播特征在戏剧传播和戏剧批评领域也产生重要影响,形成许多新型的戏剧传播样式和戏剧批评形态,带来了戏剧传播的重大转向,展示了戏剧批评的新图景。文章主要从"新媒介"及其"新媒介"传播方式下的文化语境、"新媒介"环境下戏剧传播方式的转向、"新媒介"环境下戏剧批评的新图景等方面阐述新媒介环境下的戏剧传播与戏剧批评。  相似文献   

14.
樊秋萍 《出版广角》2014,(16):80-81
在科技的不断带动下,传播媒介的新型平台以微博、微信为主,人们获取信息的渠道变得广泛,其中以移动终端为传播载体的微传播逐渐发展。文章在分析微传播的主要特征后,对科技期刊与微传播的契合点进行探索,并在微传播的准确性与开放性的平台上对科技期刊转型发展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5.
进入90年代,卫星电视、数字电视、互联网等各种传播手段飞速发展,尤其是随着多媒体网络化时代的来临,全球信息传播逐渐联为一体。在这种形势下,人们面,岛的首要问题已不是传播方式和数量的多少,而是如何提升对外传播的实际效果。在我们和国外电视媒体的合作中,实际的传播效果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6.
人际传播视野下的网络心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焦德武  白京 《青年记者》2005,(12):65-66
互联网的飞速发展催生了一种新的传播方式:网络人际传播。网络人际传播是借助于计算机和互联网进行的非面对面的信息交流活动。网络人际传播在互联网传播活动中,占据重要的位置,正如“语彭兰”讲的那样:“人们对网络人际传播的需求,甚至可能超过对网络大众传播的需求。”  相似文献   

17.
当今媒体系统以无所不在、融合以及网络化为特征,但大众传播和大众媒体仍在其中占据主导地位;同时,新的模式、现象和行为越发重要,而常见的网络传播概念并不适于描述和研究它们。因此,本文尝试提出网众传播、网众和网络化用户的概念,这一组概念脱胎演化自传播学及受众研究理论。本文认为:人们通过积极的媒介使用行为,以跨越各种媒介形态的信息传播技术为中介相互联结,构成了融合信息网络与社会网络的新型网络,成为网络化用户。网络化用户的集合即网众。网众通过社会性媒体生产、发布和接受信息,发动并参与了网众传播。而网众与网众传播,可以成为一种传播与媒介研究的新视角。  相似文献   

18.
年鉴具有丰富的信息资料价值,随着新媒体技术的发展,年鉴因为传播方式单一、内容枯燥、阅读不方便等弊端,逐渐失去了读者的关注。在新的传播时代,年鉴应抓住机遇,在装帧、内容、发行宣传上进行革新,实现传统媒体和新的传播技术的融合升级。本文以《长江年鉴》为例,对年鉴创新进行探讨,并给出合理的建议。  相似文献   

19.
传播是有人类以来人们相互交流的必要的活动,这种活动随着物质、精神生活的不断提高,人们对信息的数量、传播的质量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如今的信息传播已经从简单的语言、文字为载体的传播方式,发展到以电子信息为主要媒体的各种信息媒介传播。  相似文献   

20.
杨寅红  赵婧 《新闻世界》2011,(8):114-115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网络传播作为一种新的传播方式越来越深入到人们的生活中,网络传播媒体已经成为继报纸、广播、电视之后的第四媒体,网络传播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决定了这种新型传播方式仍然需要把关人,但传统的把关人理论显然已经不再适应新型的传播方式的需要,网络传播背景下的新把关理论应运而生。本文就当下网络传播的现状、网络传播把关人理论等相关问题进行论述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