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人际间的交流主要是通过两种形式进行的——言语行为和非言语行为。长期以来的日语教学只注重语言能力的培养,缺乏对非言语交际能力培养的重视。外语教学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因此本文主要阐述日语交际中非言语交际的重要性及几种形式,并提出日语中非言语交际与跨文化能力培养的培养策略。  相似文献   

2.
曹美兰  于湘泳 《科教文汇》2009,(27):107-108
人际间的交流主要是通过两种形式进行的——言语行为和非言语行为。长期以来的日语教学只注重语言能力的培养,缺乏对非言语交际能力培养的重视。外语教学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因此本文主要阐述日语交际中非言语交际的重要性及几种形式,并提出日语中非言语交际与跨文化能力培养的培养策略。  相似文献   

3.
易松明 《科教文汇》2012,(7):122-123
通过对中职英语课堂非言语行为的调查、统计、分析,得出课堂非言语行为会影响学生情感进而影响英语学习效率的结论。教师不仅要恰当地运用自己的非言语行为,营造轻松愉快的课堂环境,消除同学的焦虑感和紧张心理,还要细心观察学生的非言语行为,借以适时调整自己的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  相似文献   

4.
在跨文化交际中,非言语交际是人们传递信息、表达情感的一个重要手段,与语言交际互为补充,在跨文化交际中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然而,人们并没有给予非言语交际以足够的重视,使其长期处于被忽视的地位。在跨文化交际过程中,经常发生因非言语交际误解导致交际无法顺畅进行,因而影响交际质量的情况。本文从手势,面部表情,目视行为等几个方面分析非言语行为在跨文化交际中的差异,以期提高人们跨文化交际的敏感性和质量。  相似文献   

5.
如今,大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然而对于非言语交际能力的培养往往容易被忽视。非言语交际是以文化为基础,同样承载着各种文化内涵,非言语交际能力作为跨文化交际的重要一部分,对跨文化交流的顺利进行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主要从对大学生尤其是非英语专业学生非言语交际能力培养的现状入手,来浅谈大学生跨文化非言语交际能力培养的对策,从而使外语教师在此方面的教学能够得到些许启发,使大学生们能够更顺畅地与异文化交际者进行沟通交流。  相似文献   

6.
彭又新  孙文婷 《科教文汇》2014,(16):128-128,166
如今,大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然而对于非言语交际能力的培养往往容易被忽视。非言语交际是以文化为基础,同样承载着各种文化内涵,非言语交际能力作为跨文化交际的重要一部分,对跨文化交流的顺利进行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主要从对大学生尤其是非英语专业学生非言语交际能力培养的现状入手,来浅谈大学生跨文化非言语交际能力培养的对策,从而使外语教师在此方面的教学能够得到些许启发,使大学生们能够更顺畅地与异文化交际者进行沟通交流。  相似文献   

7.
二语课堂教师的言语和非言语行为作为一种重要的隐性教育功能,对学生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本文通过对比一位中国教师和一位外国教师的二语课堂言语行为和非言语行为,从霍夫斯泰德文化维度理论之权力距离出发,解释二者课堂行为之差异产生的原因,为众多一线教师的二语课堂教学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但人们并不只是通过语言进行交流,语言之外还有多种辅助交际工具,如文字、非言语行为、标志性符号等,其中非言语行为在人们的口头交流中尤为重要,无时无处不在。面部表情是非言语交流中的一种。面部表情多种多样,特点鲜明,每种都有独特的意义和功能。本文主要探讨面部表情在第二语言课堂教学中的运用,作为课堂上师生交流的一种重要方式,而且是在面对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外国学生,教师必须正确地理解和运用面部表情。  相似文献   

9.
听是人们言语交际的一个重要方面。而影响听力水平的因素有很多,大致可归纳为知识性障碍和非知识性障碍。但鉴于非英语专业和英语专业学生在基础上存在一定差距。本文以认知策略为基础,从语音、语法、词汇等方面简要分析了教师如何帮助学生提高英语听力水平。  相似文献   

10.
王美玉 《科教文汇》2008,(1):167-167
语言是交际的工具,是文化的载体;非言语是语言交际的补充,人们在交际中,只注重语言交际,而往往忽略非言语交际作为信息传递的重要地位。尤其是在跨文化交际中,非语言交际行为比语言交际行为所起的作用更大,在语言交际发生障碍时其代替,维持甚至挽救交际顺利进行的作用则更不容忽视。基于我国对非语言行为研究的不完善现状,本文阐述了非语言行为的功能,其在跨文化交际中的作用,以及如何进行非语言行为研究等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国内外研究者对语用失误作了大量的研究,但是只是针对言语行为,而忽略了非言语交际中的语用失误。文章描述和分析了跨文化非言语交际中的语用失误等现象,提出了在外语教学和非言语交际教学中的改进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从非言语交际和言语交际对比入手,阐述了非言语交际的种类和重要性;分析了听说法、意念功能法、交际法和任务型教学模式,指出有效大学英语教学的目的为学生英语交际能力的培养。最后指出非言语交际及其手段于英语交际能力培养的重要性,并试图在更大范围内引起非言语交际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3.
学习动机作为影响学生学习的重要因素,一直以来都倍受研究者的关注.笔者针对高职生这类特殊群体,从教师的人格魅力、教学行为、人际行为三个方面去阐述如何激发他们的英语学习动机.  相似文献   

14.
唐丽丽 《科教文汇》2007,(6X):72-72
学习动机作为影响学生学习的重要因素,一直以来都倍受研究者的关注。笔者针对高职生这类特殊群体,从教师的人格魅力、教学行为、人际行为三个方面去阐述如何激发他们的英语学习动机。  相似文献   

15.
吴磊 《科教文汇》2011,(35):144-144,150
在高中英语课堂教学中,合理激发学生的课堂学习动机,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是打造高效、成功课堂的前提。影响学生课堂学习动机的因素很多,有学生因素、学习内容因素、学习环境因素、教师因素等,其中教师因素对学生学习动机的影响起到主导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黄宴 《科教文汇》2011,(1):110-111
学习动机是影响大学生英语学习的一个重要因素,本文通过分析非英语专业大学生的英语学习动机,找出影响非英语专业大学生英语学习动机的可能因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一些途径。  相似文献   

17.
梁玉  李靖 《中国科技信息》2012,(11):213+222
随着国际交流日益增多,培养具有高交际能力的外语人才成为我国二语教育中的重点项目,高交际能力不但要求二语习得者拥有海量的词汇,更要求其掌握能够实施恰当的言语行为的能力。在众多的言语行为中,"请求"言语行为是使用频率最多,最具有代表性的一种。为此本文以中国英语学习者为切入点,对其请求言语行为的习得展开横向研究,旨在找出中国英语学习者在习得请求言语行为中的特点,策略以及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8.
张丽梅  张晶 《内江科技》2007,28(12):74-75
正确理解对方的有声语言并不一定意味着跨文化交际的成功,非语言交际在跨文化交际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它包括身势语、体触语、面部表情等等。而同一种非言语行为如身势语、体触语,在不同的国家可能有不同的涵义。因此本文旨在介绍几种跨文化交际中使用比较频繁的非言语行为,比较不同国家的异同,促进跨文化的交流。  相似文献   

19.
盛桂兰 《科教文汇》2023,(24):72-77
本研究探讨非英语专业学生在英语写作中对教师书面纠正反馈的行为投入、认知投入、情感投入之间的关系及影响学习投入的因素。研究发现:(1)行为投入、认知投入和情感投入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情感投入和认知投入是行为投入的重要预测因子,而行为投入和认知投入互为主要预测因子。(2)影响教师书面纠正反馈学习投入的个人因素主要有:学习动机、写作水平、性别差异;父母的教育背景是影响学习投入最重要的情境因素。(3)这些因素对学习投入各维度的影响既存在一致性,也有矛盾性。  相似文献   

20.
在社会交际活动中,与言语交际相伴产生的非言语交际(体态语),不可避免的以其自身的表现形式影响着言语交际的进程和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