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徐甜  宋强 《科技通报》2012,28(10):170-173
研究了适用于移动车载自组织网络的基于代理盲签名方案的移动节点认证技术.针对移动车载自组网在大规模节点组网和节点移动时,认证复杂且效率低下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代理多重签名和盲签名的认证技术.该技术采用代理签名方案适应车载节点的移动性,代理多重签名解决节点间重复认证问题,采用盲签名方案适应了车载网分布式系统的复杂性和实现了车载节点间认证的交互性,最后采用基于DSA变形的代理盲签名方案避免伪造攻击,并给出认证系统体系结构和安全签名密钥发布模型.实验分析表明,该技术能够较好地适应车载节点的移动性和复杂性,在车载网安全性和认证效率上具有良好的性能.  相似文献   

2.
李艳 《内江科技》2007,28(12):134-134,174
门限签名体制是一种特殊的数字签名体制,因其门限特性及代理特性,成为近年来密码学界的热点课题之一.本文从门限签名体制的研究背景入手,介绍了门限签名体制的定义、性质、基本类型及应用,对门限签名体制的发展与现状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3.
指出了一种新的无证书部分盲签名机制存在公钥替换攻击,分析了形成攻击的原因,并且通过修改签名验证算法改进了该部分盲签名机制。分析表明,这一改进方案有效地防止了其存在的公钥替换攻击。  相似文献   

4.
代理签名允许原始签名人授权给代理签名人,使其可以原始签名人的名义对消息进行签名. 王晓明等 在2003年提出了一个盲代理签名方案,使原始签名人不能直接根据代理签名辨认出代理签名人的身份,但在需要 时,可以通过代理签名管理中心来辨认出代理签名人的身份. 本文通过描述一个有效的攻击来指出他们方案中的一 些安全漏洞.该攻击能够伪造出有效的代理签名,使签名验证人可以接受该代理签名,但管理中心并不能通过此签名 来辨认出代理签名人的身份.  相似文献   

5.
在电子通讯中,签名私钥的安全性尤其重要,而解决这个问题的有效方法是把签名私钥分成若干部分并发放给多个私钥持有者.但是,通常来说在一般的门限签名中,要生成合法的签名,必然要有一定数量的私钥持有者参与签名.那么,这样的门限签名就不适用于服务器作为私钥持有者来参与门限签名.针对这个问题,本文提出一种高效的服务器协助门限签名方案.在该方案中,签名由用户提出,且用户持有的设备可以进行模指数运算.同时,只要新模集合能满足某些安全性质.方案中的模集合就能被新的模集合替换且不降低方案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6.
一种安全的多级代理签名方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普通的多级代理签名体制存在着诸多缺陷,如:原始签名人与各级代理签名人之间的抵赖问题,多级代理签名过长,签名验证计算量过大等等。作者就此诸多问题,基于离散对数这一数学难题,提出了一种安全的多级代理签名方案。该方案把各级代理签名人的秘密密钥嵌入最终的代理签名密钥中,解决了原始签名人与各级代理签名人之间互相抵赖的问题;把验证过程中的部分计算量移植到密钥生成过程中,从而降低了中间级验证和最终签名验证过程中的计算量,同时也缩短了多级代理签名的长度,实现了一种安全、高效的多级代理签名方案。  相似文献   

7.
王云  孙晶晶 《内江科技》2008,29(1):34-34
NTRU公钥密码体制是一种新的快速公开密码体制,基于它的签名算法也具备了NTRU的一些优良性质。本文介绍基于NTRU的几个原有签名算法。  相似文献   

8.
一个盲代理签名方案的安全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证明了文[1]提出的盲代理签名方案是不安全的. 管理中心无法确认代理签名人的身份,而且管理中心和原始签名人合谋后可以任意产生有效的代理签名并利用身份确认方程把它强加给任一代理人.  相似文献   

9.
一种改进的具有潜信道的签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具有潜信道的Jan Tseng签名方案进行了安全分析 ,并指出Jan Tseng签名的第二种方案具有广义伪造性且不能抵制勾结攻击 .最后 ,给出了一种改进的具有潜信道的签名方案 .  相似文献   

10.
门限环签名是环签名的一种特殊形式,在(t,n)门限环签名中,任意t个成员都可以代表整个成员组产生门限环签名,同时可以实现签名者的无条件匿名性。无证书公钥密码不仅能够消除传统公钥密码学中的复杂证书管理,还可以解决基于身份密码体制中的密钥托管问题。目前已有的门限环签名方案大多是在随机预言模型下提出的,然而在随机预言模型下可证安全的方案在哈希函数实例化后往往并不安全。本文利用秘密共享技术,在标准模型下提出了一个无证书的门限环签名方案,并通过计算Diffie-Hellman困难问题,给出了方案的安全性证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