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3 毫秒
1.
答读者问     
问:什么是词组?什么是成语?怎样区别词组和成语? 答:词组是两个以上的词按照一定的方式组合起来,能作句子的某种成分,但不能独立地表达思想的语言单位;成语是“现成话”的意思,它是—种长期以来形成的固定词组。我们可以从以下两方面来区别它们: 第一,从意义上看:组成成语的各个成分在成语里都失去了它的独立性,整个成语的意义往往不是它的组成成分的意义的直接总和,因此,我们不能光从字面上来理解成语的意思。如“负荆请罪”是“认错赔罪”,的意思,“势如破竹”是比喻节节胜利、毫无阻碍的意思,它们的真正含义都是不能从字面上来理解的。一般词组则不同,它是由两个以上的词根据表达意思的需要,按照一定的语法规律组合起来的;这种词与词的组合是暂时的,组成词组的词的意义在词组里仍然是  相似文献   

2.
英语习语中有一类偶词词组,它是由连接词(也有部分介词)连接二个对等词构成的.偶词词组生动活泼,具有浓厚的修辞色彩,恰当地运用它,使文章音韵合拍,风趣隽永.不少英语偶词词组是采用重复同一单词的手法构成的,如同汉语里的叠词一般.汉语说上上下下、整整齐齐、马马虎虎、恩恩怨怨;英语则有out and out(彻头彻尾),ro-und and round(反复地),thus and thus(如此这般),by and by(过一会儿),on and on(继续不停地),through and through(完全地).汉语中有一些联合式成语,把二个同性相同、意义相近的词合成一个成语,如:兴高采烈,足智多谋,紧锣密鼓,穷奢极侈;有些英语偶词词组也是这样,如:bits and pieces(零碎东西),stuffand nonsense(废话),far and wide(到处),heart and soul(全心全意),  相似文献   

3.
《现代俄罗斯标准语辞典》对于俄语成语的解释是:成语是不能逐字地被译成另一种语言的言语固定短语。汉语《辞海》对成语的解释是:固定词组之一种,在汉语中多数由四个字组成。组织多样,来源不一。有些可以字面理解,如“万紫千红”,“乘风破浪”等。有些要知道来源之...  相似文献   

4.
谈成语     
成语是长期以来形成的有固定的结构形式和组成成分的定型的词组或短句。大多数的成语是由四个字组成的,例如:“胸有成竹”、“草木皆兵”、“杞人优天”、“自相矛盾”等等也有一部分成语不是四个字的,例如“一窝蜂”、“一举手之劳”、“五十步笑百步”等等,但这只是少数。成语的结构和组成成分都是固定的,约定俗成的,不能随意更换或增减里面某一字词。例如,“千方百计”不能说成“千方万计”;“南腔北调”,不能说成“东腔西调”;可以说“一清二楚”、“七嘴八舌”,但是不能说“七清八楚”、“一嘴二舌”。成语中也有很小一部分在结构和组成成分上古今是有变化的,例如“四通八达”,古时是“四通五达”;古时说“看帆使舵”,现在说“看风使舵”。有些成语,它的几个组成成分习惯上可以互换使用,例如,“一发千钧”可以说成“千钧一发”,“同工异曲”可以说成“异曲同工”,调换后意义不变。还有些成语,在应用时,为了适应某种表达上的需要(如为了强调某种意思和照顾句子的节奏等等),有时也可以灵活  相似文献   

5.
英语不及物动词的被动句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般都认为,英语被动语态句子中的动词结构,是由助动词be同及物动词或相当于一个及物动词的“成语动词”构成.所谓相当于一个及物动词的“成语动词”,是指经常约定俗成地组合在一起的“动词 介词”、“动词十副词”或“动词十其他一些词”这样一些词组,这些词组一旦由动词加介词(或副词等)组成,二者就结合在一起,共同表达出一个动词的词义,而不一定分别保留各个词本身原先的词汇意义;进行句法分析的时候,也往往把这样的词组合起来作为一个成分来看,不再分割.例如:  相似文献   

6.
文章摘取含有吴越文化要素的15个四字成语,其结构可以分为联合式、主谓式、偏正式和动宾式。采用理想化认知模式来分析联合式成语,涉及到借用双源域来表征同一个目标域。分析联合式以外的成语涉及到两种认知模式和三种意义,即基本认知模式和次认知模式,语表意义、语源意义和语位意义。  相似文献   

7.
汉语中有许多长期为人们习用、结构较固定、言简意赅的词组或短句,叫成语。构成成语的词,主要是实词,但也有一些文言虚词,特别是那些历史悠久的老成语,保留有更多的虚词。象“之乎者也”、“何其相似乃尔”、“不宁唯是”,全由文言虚词构成。有的四字成语,三个字是虚词,如:“忘乎所以”、“如此而已”。也有些成语保留了文言的句式特点,如“不亦乐乎”、“唯利是图”、“何去何从”。因此,了解成语中文言虚词的意义和作用,对准确掌握成语的含义是颇有关系的。  相似文献   

8.
蒲霏  郑绮 《现代语文》2009,(11):50-52
本文对《诗经》中的双音节联合式复合动词性结构的成词情况进行了考察,并初步探讨了其内部组成成分的语音和意义关系与这种结构成词的关系。通过各种数据的对比分析,我们得出的结论是:《诗经》中的双音节联合式复合动词性结构的成词率很高;而其成词结构中一半以上是由两个语音有关系的音节组合而成,两个音节之间的意义联系也较紧密。“意义相近,但其中一个动词比另一个动词更具体或更具有描摹性”的两个单音节动词组合而成的双音节联合式复合动词性结构最易成词。由此可见,《诗经》中双音节复合动词性结构中两个音节的语音和意义关系都对其成词情况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9.
(一)什么是词组 词组是词和词按照一定的方式组织起来的语法单位。要注意认识到:词与词的组合是靠“词序”和“虚词”两种语法手段实现的,词组和词一样具有造句功能。 (二)词组和词的区分 从概念上和从结合程度上两个方面来区分。 按:词组和词较易混淆的是组合方式相同的由两个单音节词组成的词组和双音节合成词(如主谓词组与陈述式合成词、述宾词组与支配式合成词、联合词组与联合式合成词等),并应着重从结合程度上寻找二者差别的标志。吕叔湘先生在《汉语语法分析问题》一书中指出:“拿到一个双语素的组合,比较省事的办法是暂时不寻找有无作为一个词的特点,而是先假定它是词,然后看是否有别的理由该认为是短语(即词组——引者注)。”这的确是一个既简捷又科学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词是最小的能够独立运用的语言单位,它具有整体性。所谓整体性,就是:不管是由一个语素构成的单纯词还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语素构成的合成词,通常都不能随意拆开运用;对词义的理解也必须整体理解。即使由语素义相加而成的词义,也是如此。成语是几个词组成的特殊的短语(词组),所谓特殊,就是在于它的结构的稳定性,也就是说它的组成成分不能随意更换,语序也不能随意调动,中间不能随意插入其他词语;成语的意义也必须整体理解,许多成语都不能按组成成分的字面理解。正因如此,成语是固定词组,语法作用相当于一个词。但是,一些学员的习作中,常常发见有随意把词或成语拆开运用的情况。例如:(1)进了办公室,先向老师鞠了一躬,然后立了  相似文献   

11.
成语是在社会演进和语言发展的历程中形成的。绝大多数成语都是由四音节组成的固定词组,在结构上跟一般词组一样,也具有并列、偏正、主谓、动宾、动补等组合形式,因此,在平时学习中,很多学生对于成语与一般词组分辨不清,在选择运用上往往出错。那么,怎样分辨成语和一般词组呢?我们总结出了下面几种行之有效的方法。1.追根索源法  相似文献   

12.
成语是经过千锤百炼的特殊词组,它有着独特的修辞效果,如含蓄凝练,节奏和谐、典雅传神等等。人们在说话和写文章时常常喜欢用成语,但在使用时,往往存在两个问题,一是肚里有成语,想用而用不上;二是望文生义,结果适得其反。所以在成语的学习与使用中应该注意一些原则和方法。  相似文献   

13.
通用成语与异体成语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成语的结构形式一般是固定不变的,但有少数成语的结构形式未定型为一,各自形成一组结构形式有差异而又有联系的意义相同的成语。同组成语中社会使用频度最高的一个称为通用成语,其余社会使用频度较低的称为异体成语。通用成语与异体成语结构形式的差异包括语素和语序两个方面,语素差异可区分为十种情况,语序差异多见于联合式成语。通用成语与异体成语是同义成语、同源成语,但又不同于一般的同义成语和同源成语。决定通用成语与异体成语不同地位的因素有三点:语言发展的通俗化趋向;重均衡重和谐的民族心理特征;名人效应。  相似文献   

14.
成语大多是由四个字构成的,但是,也有少数成语不是由四个字组成的,如“君子之交淡如水”、“君子一言,快马一鞭”等。判断四个字组成的词语是不是成语,主要从两方面看:一看它所表示的是不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意义整体。如果是成语,则其意义就不是组成它的词的意义的简单相加,如“水深火热”就不能从字面上理解为“水很深,火很热”,它指的是人民生活处境极端艰难。如果不是成语,它所表示的意义则不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如“科学文化”则可理解为是“科学”与“文化’两个词的意义相加。二看它能否调换或拆开。成语的结构是固定的,…  相似文献   

15.
一、什么是成语呢?成语是简洁精辟的定型词组或短句。成语一般由四个字组成,比如“后来居上”、“小题大作”、“小心翼翼”等。记忆成语的方法有很多,现在,请你来试试给成语接龙吧。  相似文献   

16.
最近我们收到一些同志来信,提出在教学中碰到的若干语法上的疑难问题,有的并把分歧的意见写了出来,希望得到明确的答案。同志们这种对教学认真负责,对问题丝毫不苛的精神,值得我们钦佩和学习。下面我们想就三个有分歧的问题,提出一些不成熟的看法,仅供参考,并望引起进一步讨论。(一)生的伟大、死的光荣对这并列的两个词组,有三种意见:(A)主谓词组,(B)补充词组,(C)偏正词组。我们认为这两个词组,必须靠结构助词才能组合起来,如果去掉结构助词,说成“生伟大”“死光荣”,便不成话。这里可以用的结构助词有两个,一个是“的”,一个是“得”。前者是定语的标志,所构成的词组一般是偏正词组;后者是补语的标志,所构成的词组是补充词组。  相似文献   

17.
“和”兼介、连、动三类。作动词用较为明显,读音也有别(如“和稀泥”的和),毋庸赘述。但当其出现于两个同一性质的实词或词组之间,组成联合词组时,究属连词还是介词,有的就较难分辨了。为了使问题简化一些,不妨先把较易分辨的两种情况摆出来。一种情况是,由于介词不能和动词、形容词组成介词结构,所以出现于两个动词或形容词之间的“和”一般  相似文献   

18.
通过俄汉成语性质比较,我们发现,饿汉成语尽管都有各自的时代特征、民族特点、语言特点,但从语言学角度看,还是大同小异的。就成语的定义而言,俄语成语突出的是语义的凝结性,汉语成语突出的是四字结构。在成语和非成语的划分上,笔者认为:成语是固定词组,但固定词组(或句)却不都是成语。  相似文献   

19.
初中语文第一册《批评和自我批评》一课“思考和练习”二是这样的:“本文用了哪些比喻、格言和成语?它在表达上有什么作用?”笔者以为这一提法使成语、格言、比喻相互对立起来,彼此毫无关联,有必要对三者关系作一辨析。先谈成语和格言的关系。查<辞海》,成语的定义是:“熟语的一种。长期以来惯用的,简洁,精辟的固定词组或短句。在汉语中多数由四个字组成。组织多样,来源不一。有些可以从字面理解,如‘万紫千红’、‘乘风破浪’等。有些要知道来源才懂,如‘愚公移山’、‘守株待兔’等。格言的定义是:“可为法式的言语,常指具有教育意义的成语。如‘满招损,谦受益’。  相似文献   

20.
唐健 《语文知识》2000,(11):32-33
成语和惯用语的主要区别如下:一、定义不同成语是一种相沿习用的特殊固定词组,惯用语是口语中短小定型的习惯用语。二、形式不同成语以“四字格”为主,惯用语以“三字格”为主。三、特点不同成语的主要特点是意义的整体性、结构的凝固性,一般有明确的出处。惯用语的主要特点是简明生动通俗有趣,一般无明确的出处。如“放空炮、磨洋工、开绿灯”等就能体现这些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