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菊与刀》,"菊"是日本皇室家徽,"刀"是武家文化的象征,正好象征了日本人的矛盾性格和日本文化的双重性。站在日本与西方文化的交汇处,日本人被推进一种进退两难的境地,而日本人的矛盾与两难主要是在于他们心理世界的德目之间发生的冲突,是他们在行为上表现得如此矛盾的主要因素。其中集团文化里所产生的罪与耻是造成日本人矛盾与进退两难的境地的深层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2.
盘旋 《中国科技信息》2011,(6):111-112,120
《菊花与刀》用文化人类学的研究方法,分析了具有"菊花"和"刀"所象征的二重性特点的日本文化面貌。此书作为人类学的经典作品,一向被认为对美国战后成功地接管日本提供了正确的分析,是人类学应用的成功例证。本文在肯定《菊花与刀》的学术地位和文化价值的同时,重新审视人类学应用的这种"成功",并反思作者所持的文化特殊论立场客观上产生的历史影响。  相似文献   

3.
唐文滔 《科教文汇》2011,(13):143-144
青歌赛结束后,各界音乐人士都对民族声乐提出了不同的意见和建议。其中,"质疑"也不容忽视,民族参赛者是"千人一声"、"千人一面"。这都值得我们每一个民族"音乐人"去反省和思考。笔者针对此现象进行透析,说明戏曲演唱与表演在民族声乐艺术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以及戏曲的学习是让民族声乐艺术走向百花齐放的必经之路。  相似文献   

4.
沈勇 《大众科技》2012,14(4):275-277
《印象·刘三姐》深入发掘广西壮族稻作农耕文化中的"家园意识"、"场所意识",将长期以来被人类忽视的对自然与环境的审美纳入艺术表演领域,让大自然、环境和广大观众"参与"创作,"参与"演出,突破了传统的、由康德所倡导的被长期尊崇的"静观美学"的审美观念,进入了"参与美学"的生态审美高度,生动地揭示了广西民族文化艺术中"山歌唱和"的实质是天人相谐,阴阳相和,诗意栖居。基于生态美学层面上的发掘,这对今后民族文化艺术的保护发掘、传播传承和发展不失为一条富有创意的新路子。  相似文献   

5.
赵兴伟  凤帅 《科教文汇》2011,(33):37-38
职业生涯规划是大学生规划人生发展的重要内容,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职业生涯规划的学习过程中,需要将"正确认识自我"作为基础重点施教,从性格认知、兴趣认知和能力认知三个方面重新认知和剖析自我。在个人价值观念的统领下,将性格、兴趣和能力三者协调统一起来,"确定个人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6.
赛珍珠的文学作品给西方读者描绘了中国的民族社会生活与习俗,"为美国增添了一个假想的大省"。"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这种文化交流模式增进了中西方民族的相互了解和中西文化的交流。  相似文献   

7.
正日本,是个小岛。说日本是菊与剑的国家。这菊与剑,无不凝结着窥视文化。菊,是修养,走出窥视心理与窥视审美。剑,是突围,冲出窥视地域与窥视囚禁。记得很久前读过一篇文章,其中有这么一段,说的是日本明治维新前,好些高知高贵的人聚集一处,商讨军机大事,说到天朝中国,不敢大声,用棍子在地上画圈圈。  相似文献   

8.
天下刀剑无数:古有越王勾践剑,近有华夏九狮刀;西有西班牙宫廷剑,东有日本武士刀;中国历代武侠小说更有层出不穷、历数不尽的神刀宝剑。刀剑,自古以来就蕴含着一种文化,承载着民族魂。诚然,不同的民族有各自不同的表达方式,但其本质都是一致的,那便是崇尚英雄主义和大无畏的精神,象征着权威与正义,展示力的完美。  相似文献   

9.
"非奥运项目"是我国民族传统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由关中-天水经济区的经济与社会发展的的总体情况来看,现阶段群众最为普及的体育锻炼项目是"非奥运项目",对于促进新农村体育的发展、提高中老年人群的生存质量、有利于社会和谐发展的建设等方面都有着特殊的意义;历经了百年的现代奥林匹克运动,"非奥运项目"可以看作是有益补充了现代奥林匹克运动健康发展,对于完善奥林匹克思想有其特殊的社会意义与价值。  相似文献   

10.
分析了国际商务谈判的文化因素,探讨了文化差异对谈判方式、沟通方式、民族性格等方面的影响,重点分析了与美国人和日本人谈判的应对技巧,以促进谈判的有效进行和高效沟通。  相似文献   

11.
剪纸艺术是起源于我国的平面镂刻艺术,中国剪纸艺术源远流长,现存最早的剪纸是南北朝时的《对猴》、《对马》等五幅团花。而在纸发明之前,我们的祖先早就以剪、刀甚至手撕,火烫等手法在皮、绢,树叶上刻镂创作出大量作品。可以认为,以刀,剪为主在平面薄质材料上剪、刻、镂所创造的艺术,是剪纸艺术的真正含义,纸仅仅是薄质材料中目前运用最多的一种,"剪"和"纸"只是剪纸艺术中主!  相似文献   

12.
一个人的性格如何,往往取决于在幼儿、儿童时期的经历,所以这个时期的教育是至关总要的,并且影响人的一生,"祖国的未来"需要我们用科学的方式来进行培育。  相似文献   

13.
阶级对抗社会汉字法以"帝王诏令"为主、"学理"和"习惯"为辅,其行为模式包括"禁止为"和"必须为"两类;功能上,以"阶级统治"为主导,"社会秩序调整"为点缀;生成动因上,"人"的因素占支配作用,"社会环境"及"汉字本体"因素是次要的;"帝王的英明决择"是该时期汉字法实现的原因,"帝王主观意志干涉"、"阶级制度的野蛮、残暴与专制"是其失范的原因。  相似文献   

14.
天下刀剑无数:古有越王勾践剑,近有华夏九狮刀;西有西班牙宫廷剑,东有日本武士刀;中国历代武侠小说更有层出不穷、历数不尽的神刀宝剑。刀剑,自古以来就蕴含着一种文化,承载着民族魂。诚然,不同的民族有各自不同的表达方式,但其本质都是一致的,那便是崇尚英雄主义和大无畏的精神,象征着权威与正义,展示力的完美。试想,将军暮年独坐帐中,挑灯看剑的锋芒上,  相似文献   

15.
吕刚  秦峰 《今日科苑》2009,(22):151-151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的艺术设计受国际化趋势的影响和现代新媒介新技术的挑战与西方强势文化的侵蚀,在中国年青一代设计者中存在一种轻浮的"时尚"之风,认为在设计创作中追求"新、奇、怪"即为"时尚"。盲目的"拿来主义"借用西方形式之风盛行。如何在艺术设计中加强民族文化的教育提升设计中的民族文化内涵,如何继续和发展民族文化将是艺术设计工作者应该深刻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陈佳音 《科教文汇》2010,(13):206-208
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多元文化共存已成为不争的事实。如何尊重异他国文化并在国际背景下重新定位本国文化是当前跨文化研究的主要课题。民族性格的对比研究无论在跨文化交际领域还是比较文学领域都引起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原因在于民族性格是一个国家传统价值观念和文化的集中体现。本文以对比形式从多个方面列举了中法两国民族性格的差异,试图分析了其文化内涵以及在跨文化交际中言语行为方面的体现。  相似文献   

17.
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多元文化共存已成为不争的事实。如何尊重异他国文化并在国际背景下重新定位本国文化是当前跨文化研究的主要课题。民族性格的对比研究无论在跨文化交际领域还是比较文学领域都引起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原因在于民族性格是一个国家传统价值观念和文化的集中体现。本文以对比形式从多个方面列举了中法两国民族性格的差异,试图分析了其文化内涵以及在跨文化交际中言语行为方面的体现。  相似文献   

18.
日语教学与文化导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勤 《内江科技》2006,27(3):89-89,161
学习语言不是一个孤立的过程,语言是文化的一个重要载体,它表现不同民族的不同社会背景,任何语言都无法脱离其文化而存在,两者关系密不可分。尽管中日两国之间文化交流久远,但日本民族因其独特的民族性格、地理环境等因素,形成了其独特的文化本文探讨了日语教学中文化导入的重要性,并提出了一些文化导入的内容及方法.  相似文献   

19.
罗静松 《内江科技》2010,31(12):8-9
张大千文化品牌的理念识别是"大千"品牌形象识别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核心内容,"大千故里,文化内江"是"大千"品牌理念识别的精缩。本文对"大千故里"、"文化内江"理念定位的深刻颇析,对品牌理念识别功能和意义的阐述,对"大千"品牌理念塑造原则的陈述,从而使"大千"品牌的理念识别得已清晰的展现。  相似文献   

20.
刘景 《科教文汇》2010,(31):59-59,77
在中西方,人们对数字"三"似乎有着特别的偏爱,赋予它丰富的文化内涵,这其中既有"文化共核"的部分,比如"三"的"神圣与完美"之意,又有迥异的文化认同。中国人认为"三"不仅有"多、杂"之意,还有"少"的意思,有些情况下还含有贬义。在西方,"三"虽然常含"幸运"之意,可是随着文化的不断扩充,它也不总是那么"幸运"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