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2 毫秒
1.
刘丽英 《科教文汇》2008,(35):142-142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教会学生熟练运用母语进行交际,最为基础的则是说话,这是与他人交流思想、表情达意的一个重要途径。口语表达常常是一个人气质、风度和智慧,最直接、最现实的表现。谈吐高雅、语言幽默、语风严谨、语调得体是每个人追求的品质,这种品质不是与生俱来的,后天的熏陶和锻炼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王娜 《科教文汇》2011,(11):163-163,174
母语"负迁移"是中学生英语作文中"汉式英语(chinglish)"形成的主要原因。笔者在教学实践中针对这一现象进行分析研究,总结了母语"负迁移"的形成原因,并针对其成因提出了有效的应对策略,以期对中学英语教师写作教学提供帮助与指导。  相似文献   

3.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教会学生熟练运用母语进行交际,最为基础的则是说话,这是与他人交流思想、表情达意的一个重要途径。同时,学生将所学知识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也是一个由内化到外化的过程。低年级学生词汇量少,抽象思维能力较弱,这些影响了学生说话能力的提高,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怎样指导低年级学生进行说话,使学生乐说、善说,真正做到"能说会道"呢?  相似文献   

4.
杨冬兰 《知识窗》2013,(3):70-71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作文一直是教师和学生"心中永远的痛"。学生作文程式化、成人化、泛政治化的倾向,严重挫伤了学生学习母语的积极性,这是语文作文教学效率低下的主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5.
聂金玉 《科教文汇》2012,(32):102-102,104
母语迁移一直是二语习得领域一个比较有争议的概念,同时它也是二语习得研究中的一个重要的部分.母语的迁移过程是一个复杂而且受多种因素制约和影响的过程.本文通过分析母语迁移的现象来对比研究,从而充分利用母语知识中积极的因素,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相似文献   

6.
语言迁移理论认为母语在第二语言的学习过程中,既有干扰作用,又有帮助作用。但是,谈及“母语迁移”,很多人首先想到的是母语在外语学习过程中的干扰作用,而帮助作用却很少提到。其实,母语在外语学习过程中的正迁移现象也是不可忽略的。本文以中国人日语初学者为中心,以初级日语教材为对象,分析中日词汇学习中的母语正迁移现象。  相似文献   

7.
邹燕 《科教文汇》2010,(31):136-136,152
被动表达是在各国语言都会表现出来的,我们汉语的一个"被"字就能包罗所有的汉语被动表达吗?在学习日语的过程中,发现日语很多的时候喜欢用被动的表达方式,与汉语相比,有很多被动上的表达都是我们汉语母语学习者难以理解的地方。所以我在本篇文章中想从两国人的思维方式的比较,以及语言实际应用中的被动表达的异同等方面来阐述。  相似文献   

8.
王秀 《科教文汇》2013,(20):148-149
语文课堂教学是学习我国母语的首要课堂,因此上好课,最大限度地提高40分钟的课堂效率便是需要我们每位语文老师认真思考的问题,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如何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我们在心理上要与孩子接触,情感上要与孩子产生共鸣,方法上要对孩子有吸引力,呈现出一种孩子"乐学",教师"乐教"的语文课堂形式。  相似文献   

9.
华夏五千年,我们的祖国作为一个文化博大精深、历史源远流长的国度。自古就有仓颉造字,在文学这一个层面我们的祖先有着超高的造诣,比如大篆、小篆、行书、草书、楷书等等,这足以证明我们祖先的聪明才智。汉语作为我们的母语,它不仅仅是我们每一位炎黄子孙身份的象征,更是我们每一个中国人的灵魂,也是我们每一位中国人的根源之所在。我们应该为自己是中国人感到无比的骄傲与荣幸。而在近年来,我们的母语--汉语言文学遭受到了挑战,它在日常的教学环节中陷入了窘境,遇到了难题--如何提高汉语言文学的教学质量。这急需我们每一位华夏儿女集思广益,为自己的母语更好地传承与发展献出自己的力量,以解决当前汉语言文学在教学中所遇到的种种问题。  相似文献   

10.
母语在英语教学中的积极作用已得到越来越多人的认可,但是母语的负迁移现象作为客观存在的事实不可否认,这篇文章从母语的负迁移和如何灵活运用母语于英语教学中两方面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1.
杨建宏  王宜杰 《科教文汇》2010,(10):194-195
文化创意产业是源自于个人创意、技巧及才华的行业,是文化、知识和技术高度关联的产业,创新产业由此所涉及的每一个环节都与人的创造活动密切相关。"人的创造力"是"创意产业"中重要特征表现,也是"以人为本"重要内含。正确理解"人"和"本"的丰富理论蕴涵,是科学认识"创意产业"与"以人为本"及其相关联性的核心,是树立良好的以人为本的价值观念关键所在,对于我们正确贯彻科学发展观,着力推进建设有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两型社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谭树慧 《金秋科苑》2008,(17):133-133
母语在英语教学中的积极作用已得到越来越多人的认可,但是母语的负迁移现象作为客观存在的事实不可否认,这篇文章从母语的负迁移和如何灵活运用母语于英语教学中两方面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3.
董有国 《科教文汇》2010,(32):164-164,169
人本主义心理学是西方现代的一个心理学流派,代表人物有马斯洛等.自我实现是马斯洛理论的核心.人本主义心理学强调审美活动在人的自我实现过程中的意义和作用,把审美活动看做是人的"需要层次"中的高级阶段,看做人的"自我实现"的重要一环,看做能使人获得巨大精神享受的"高峰体验".人本心理学对现当代艺术家及其艺术创作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中日可能表现不论在使用方法还是意义上都有极大的异同,这一点在自动词的可能表现上体现得极为明显。"打不开"、"装不进"、"停不下"等说法在汉语中无疑被作为可能表现,以汉语为母语的学习者将其译为日语时,大多会使用"けない"、"入れられない"等说法。但是,在实际生活中却是使用"かない"、"入れない"、等说法代替"けない"、"入れられない"等可能表现的。中国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常常将两者混淆,犯类似上面的错误,中日自动词可能表现的异同是可能表现研究的重点。  相似文献   

15.
在英语的学习过程中,母语的迁移作用不可忽视,迁移究竟是正迁移还是负迁移?在英语课堂中要不要说母语?这些成为英语教学中的疑问。而如何积极的发挥母语的正向迁移避免负迁移已经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中国学生学习英语的目的是什么,母语在高校英语教学中的地位是什么,在高校英语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不应该使用母语,这些是现代英语教育讨论的比较多得问题.我们究竟应该怎样掌握这样一个度的问题,本文将做一个简单的讨论.  相似文献   

17.
俞娟 《内江科技》2010,31(12):95-95,89
母语是影响外语教学的一个极为重要的因素,对于它的作用外语界一直存在着不同观点。本文通过对外语学习与思维的关系分析和评析,概略阐述母语在外语教学中的作用,并对课堂教学中恰当地使用母语的方法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8.
教育技术并非仅仅是"技术"、"教育"问题,也是一个"社会"问题。在教育技术发展的过程中,技术的推动作用不可忽视。社会变迁、社会互动、人的社会化等因素,对于教育技术的发展都有深刻的社会学意义。教育技术的社会学研究是教育技术学科的基础研究之一,将成为未来教育技术发展的一个方向。  相似文献   

19.
曾业洁 《今日科苑》2010,(16):46-47
全身反应教学法,是美国心理学家James Asher提出的外语教学法,创立于20世纪60年代。James观察到移民儿童学会新的语言和儿童习得母语的过程相似,移民儿童在新的语言环境中有一个阶段只听不说,时间长了以后很容易学会新的语言。他认为,学习外语也应模仿这个过程,即先理解后表达。《新标准英语》强调的是"先输入,后输出"的教学模式。我们教师要遵循先有一定量的输入才可输出的规律,以听的方式给儿童逐渐增加"输入"。TPR教学法很好地体现了这种教学模式:通过教师发指令,学生以身体动作对教师发出的指令作出反应,在大量理解性听的输入基础上培养学生说的能力,进而培养读写技能。  相似文献   

20.
《科学与文化》2011,(4):39+57-39
说一个人"大众脸",一般是描述某人长得普通,几乎算不上称赞。但如果长相像电脑生成的"大众脸",多数人应该会挺高兴的。 为了拼凑出世界各地的"大众脸",46岁的南非摄影师迈克一边周游世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