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东部冬季气温和降水的气候变化特征分析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周伟东  史军  穆海振 《资源科学》2010,32(6):1088-1096
利用中国东部1951年-2007年冬季气温、降水资料及NECP/NCAR再分析资料、NINO3-4区海温资料、欧亚纬向风指数和南方涛动指数,采用气候统计诊断方法,探讨了中国东部3个气候带(热带、副热带和温带)冬季气温和降水的变化特征及与大气环流和海温的关系。结果表明:过去57年间,中国东部热带、副热带和温带冬季平均气温、平均最高和最低气温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趋势,其中温带地区增温最为显著而热带地区增温幅度最小。3个气候带冬季降水量的变化趋势都不明显,但≥0.1mm降水日数呈下降趋势。副热带地区≥5.0mm降水日数显著增加,而热带和温带变化趋势不明显。3个气候带冬季平均气温、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与西伯利亚高压指数、东亚冬季风强度指数和欧亚纬向风指数显著相关,大气环流和海温与各气候带≥5.0mm降水日数的相关性好于与≥0.1mm降水日数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2.
我国南方农业综合发展战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人口、资源、环境、粮食和能源是当代人类生存与发展的五大问题,也是我国现代经济发展的基本限制因素。由于人口膨胀和温带可垦荒地越来越少,土地资源的垦植利用已逐渐由温带向热带、亚热带地区转移;而温带地区水土资源管理的经验不能直接用由于热带亚热带地区,因此,该地区水土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农业生产的布局和措施等已成为当前国际上的一大研究热点。一些地处温带、北温带的国家,如比利时、法国、联邦德国、荷兰、苏联等都纷纷设立了专门研究热带、亚热带地区农业开发利用的机构。  相似文献   

3.
你知道吗?     
<正>为什么穷国多位于热带?热带地区日照时间长,降水比温带充沛,植物繁茂,有些在温带只能收获一季的作物,在热带甚至能收获三季。有如此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为什么大多数穷国还都在热带地区呢?  相似文献   

4.
2000-2011 年中国地表比辐射率时空格局及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翟俊  刘纪远  刘荣高  秦元伟  黄麟 《资源科学》2013,35(10):2094-2103
地表比辐射率是影响地表长波辐射收支的重要物理参数和生态参数.本文通过对EOS-MODIS卫星地表比辐射率产品(MOD11A2)的时空特征分析,得到2000-2011年12年中国地表比辐射率数据集的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全国地表比辐射率取值区间较小,仅为0.9610~0.9760.土地覆被类型的空间分布决定了比辐射率的空间格局特征,不同土地覆被类型的比辐射率以沙地最小,冰雪和水体最高,而且耕地要明显高于自然植被.2000-2011年地表比辐射率变化总体上以降低趋势为主,但在我国西北部的新疆和青海等地区变化较为复杂,部分地区表现出明显的增加趋势.在6个气候区内,地表比辐射率从高到低顺序依次为: 暖温带湿润区>中温带湿润区>中温带半干旱区>热带亚热带湿润区>青藏高原区>中温带干旱区.积雪可以显著增加地表比辐射率,在中温带干旱区,可使比辐射率值从0.964升高到0.967左右.不同气候区无雪情况下比辐射率年内变化规律并不相同,呈现出各自独有的变化特征,以中温带干旱区比辐射率年内变化最为明显.但所有气候区的比辐射率年际差异较小,没有显著的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5.
汪劲武 《百科知识》2010,(24):53-55
亚热带是指热带向北向南的地区直到温带边缘,它的气候有热带和温带之间的过渡性特征,大致有三类:一是潮湿的亚热带森林气候,二是地中海气候,三是亚热带沙漠气候。由于气候不同,相应就有不同的植被和植物。  相似文献   

6.
陈德信 《资源科学》1989,11(6):59-65
桂东南地区水果生产历史悠久,品种繁多,经济价值高;生态条件优越,热带、亚热带乃至温带的许多水果都能良好地生长和结果;尤以热带和南亚热带水果香蕉、菠萝、荔枝、龙眼、甜橙和沙由柚(以下简称南亚热带水果)种植面积广,产量高,是本地驰名中外的特优名果;同时,群众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已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种果的积极性很高,水果生产及果品加工等已颇具规模。  相似文献   

7.
冯志舟 《百科知识》2012,(20):40-42,66,67
正世界上的气候带一般分为寒带、温带和热带。在地球赤道两侧南北回归线之间的高温多湿地区,被划为热带。人们把这个地区高大茂密而终年常绿的森林称为热带雨林,它是地表最茂盛的一类植物群落;生长在这些地方的花卉,则被称为热带花卉。物种丰富花卉王国世界上的热带雨林可划分为三大群系,即美洲雨林群系,包括亚马孙河流域,直至墨西哥  相似文献   

8.
为探讨山地植物区系构成特征及其垂直梯度的生态意义,根据对三峡大老岭地区植被垂直样带 调查获得的植物区系资料,分析了该地区植物区系成分构成的基本特征及其随海拔梯度的变化趋势,寻找了区系平衡点的位置;并利用聚类方法分析了山地气候垂直分异对区系成分构成的影响。结果表明:①大老岭植物区系具有温带性质,但仍反映了与热带区系的历史联系,有强烈的区域性;②属的分布区类型可归为热带分布、温带分布、地中海—中亚中心和东亚中心4组,各组区系成分的垂直梯度特征不同;热带、亚热带成分与温带成分的平衡点大致位于海拔650m;③区系成分构成和属的物种数量构成的聚类分析结果一致显示了植物区系构成与山地气候和植被垂直带相对应的格局。  相似文献   

9.
云南省生态建设与常绿草地畜牧业基地的建设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该文分析了云南省畜牧业的发展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提出树立发展"常绿草地畜牧业"的理念,利用云南省地处低纬度地区,具有多样的自然环境和得天独厚的气候条件,加强生态建设,发展绿色、无公害畜产品,以促进云南省草地畜牧业的产业可持续发展.在畜牧产业化发展的区域空间布局上,把全省分为6个畜牧产业带,即滇东北山原暖温带、温带畜牧产业带,滇中亚热带、暧温带畜牧产业带,滇西北山地温带、寒温带畜牧产业带,滇东南亚热带、热带畜牧产业带,滇南亚热带、热带畜牧产业带,滇西南亚热带、热带、暖温带畜牧产业带.在不同的产业带内,分别形成以龙头企业和知名品牌为核心的畜产品生产加工区域.提出了建设常绿草地畜牧业基地的8大骨干工程,即龙头企业与知名品牌培育工程、牧草种子与畜禽良种工程、草地建设与饲料种植工程、初级产品基地工程、动物疫病防治与服务工程、畜产品安全工程、科技与人才工程、网络信息工程.提出了生态建设与畜牧业发展并重,把云南省建设成为国家"常绿草地畜牧业"基地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0.
本文对内蒙古赫尔洪德沙地樟子松自然保护区维管植物的组成特征、区系地理成分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该区植物种数较丰富,有维管植物65科226属448种,被子植物占优势,共444种。科的组成分析表明,优势科现象十分显著。种的地理成分分析表明,温带成分的种占优势,热带成分的种所占比例很小,主要以温带亚洲成分、北温带成分和旧大陆温带成分为主,表明温带属性是该地区植物区系的基本属性。区系地理成分复杂多样、联系广泛。  相似文献   

11.
对陈巴尔虎草甸草原自然保护区维管植物的组成特征、区系地理成分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该区植物种数较丰富,有维管植物61科240属466种,被子植物占优势。科的组成分析表明,优势科现象十分显著。种的地理成分分析表明,温带成分的种占优势,热带成分的属种所占比例很小,温带属性是该地区植物区系的基本属性。  相似文献   

12.
选择我国亚热带区域76个地区(不包括行政单元)的植物区系调查和研究资料,采用主成分分析 (PCA)、TWINSPAN聚类和样带梯度分析方法,研究了我国亚热带区域植物区系地理成分的构成特征和 各成分之间的关系;各研究区域间植物区系地理成分构成的相关性和空间分异特征;并分析了贯穿我国亚热带区域的东经108.5°~111.5°和北纬29°~31°两条样带的几种区系地理成分的分布梯度。结果表明:①15种区系地理成分可以归为热带成分、温带成分、干旱区成分和东亚中心成分4组;我国亚热带各地区区系地理成分中泛热带和北温带分布的比例最高;干旱区分布诸类比例极小;东亚中心成分的比例突出,特有性强;②样点的PCA排序明显反映了北、中、南亚热带在区系地理成分构成上的差异,但亚热带东西部的差异不明显;③样带分析清晰地反映了热带、温带成分之比的梯度格局;川东鄂西地区特有分布中心的地位和世界分布与特有成分相反的分布格局。  相似文献   

13.
我国的内蒙古地区属于典型的温带季风气候,具有降水量少且不均匀,变化剧烈的显著特点。随着我国的经济迅速的发展,大量的放牧,使内蒙古的西部的生态环境遭到了严重的破坏,荒漠化的现象越来越明显。根据近年来的数据指出,我国内蒙古地区的年降水量明显减少,使大部分地区牧草的返青期得到了推迟。这严重阻碍了我国林业和畜牧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文章研究了1979-2011年间ENSO对孟加拉湾(BoB)热带气旋活动的影响。研究表明,超前5个月的Ni?o-3.4海表面温度(SST)异常对BoB热带气旋的生成有显著的影响。合成分析表明,LaNi?a发展年,10-m纬向风存在较大方差,且有利于低层气旋性涡度的发展。BoB地区的弱低层垂直风切变,水汽输送强,可降水量大,相对湿度高,这些条件均有助于热带气旋的生成和发展。而LaNi?a(ElNi?o)年观测的负(正)SST异常可以认为是增强(减少)海面净热通量的结果。  相似文献   

15.
一、海南岛热带季风气候有优势也有劣势 海南岛热带季风气候,是我国热带自然资源最具优势的地区。水热资源丰富,年太阳总辐射量为4800—6000MJ/m~2,年日照时数大部分地方都>2000h,年平均气温22.4—25.5℃,年降水量大部分地方>1700mm。在高温多雨的条件下,物质循环、能量交换迅速,成土作用快。森林资源丰富,热带珍贵树种与野生动植物种类繁多,植物约257科,4000种以上,其中热带树种(含引进树种)有200科、2000多种,本地热带树种有111科、1400多种,多于西双版纳与台湾。  相似文献   

16.
正海洋中也有森林?乍听之下似乎有些不可思议,但如果有机会一探海洋生物博物馆的海藻森林水族缸,你就会发现——生活在海洋中的海藻,也可以长得像大树一样高!站在展示水槽前,仰望海水中的海藻,就仿佛进入原始森林般,神秘莫测……世界上能够形成海藻森林的海藻种类,大都是温带地区的大型褐藻及热带海域的马尾藻,其中体形最高大的就是巨藻,藻体长度可达60米!  相似文献   

17.
玉米单倍体诱导系Y8的选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通过利用具有热带血缘的玉米材料B1与温带玉米单倍体诱导系高诱1号杂交(B1×高诱1号)的F1代作为基础材料,经过连续4代自交和选择,育成了玉米单倍体Y8。Y8具有诱导率高、雄花发达、花粉量大、花期长、抗广西玉米主要病害等特点。  相似文献   

18.
我国全国大部分地区都属于温带季风气候,有一小部分地区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还有很小的一部分属于热带季风性气候。尽管都属于季风性气候,但是因为所处的地区以及当地的环境不同,其传统的民居建筑也就呈现出不同的形式,从这个角度来说,传统民居设计首先应该考虑的是适应气候。本文主要通过对传统民居的相关问题的概述,进而探讨了其具体的设计方法,仅供交流使用。  相似文献   

19.
重楼属Paris有19种,分布于欧亚大陆。根据对本属所有种的染色体研究,重楼属染色体基数为5,核型的基本结构有两种形式:热带核型K2n=2x=10=6m十4t和温带核型K2n=2x=10=6m+4st或  6m+2st十2t。  热带核型的种(13种)分布在亚洲大陆的热带和亚热带;温带核型的种(6种)则出现在欧亚大陆的温带地域。重楼属的多倍体种的核型属温带核型,为本属的边陲种。四倍体种四叶重楼Paris quadrifolia分布在本属分布区的西端(欧洲);日本重楼P.japonica是八倍体种,局限在属分布区的东端(日本)。全部热带核型的种都是二倍体种。其中海南重楼P.dunniana等较原始种类都集中在华南和中南半岛北部。作者认为,亚洲大陆北纬18°至北回归线的热带地域是重楼属的起源地,云贵高原至邛崃山地域拥有14种重楼和9种核型结构式(全属有13种核型结构式),是重楼属的多样化中心,即现代分布中心。  相似文献   

20.
卢国斌 《知识窗》2014,(19):19-19
中学地理课时,我曾问过老师:“热带地区日照时间长。降水比温带充沛,植物繁茂,有些只能收获一季的作物,在热带甚至能收获三季。如此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为什么大多数穷国还都在热带地区呢?”我当然不会满足于地理老师给出的诸如黑奴贸易、列强征服掠夺之类含糊其辞的答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