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孩子的口味喜好有与生俱来的,也有后天习得的,而孩子喜欢吃什么,又与家庭的口味相关,为了让孩子能够接受各种食物的味道,除了在他的味觉敏感期让他品尝各种食物之外,家庭的饮食习惯也需要做一些调整。味觉的成长当我们描述某种食物的味道时,常会有这样一种说法——小时候的味道。小时候的味道为什么那么让人着迷?除了略带成长的伤感以外,确实是来自人们内心真实的反应使然。  相似文献   

2.
张婍 《父母必读》2021,(2):41-44
家长希望孩子吃的都是健康的食物,远离不健康的食物,为此会采取各种办法:坚决不让孩子吃某些食物;把某些不健康的食物作为奖励,在孩子表现好的时候让他吃一点;夸大某些食物的害处吓唬孩子……殊不知,这样的做法会让孩子和食物的关系变得扭曲而不健康,对孩子的影响深远.其实,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不仅需要从食物中获得营养,也需要从食物...  相似文献   

3.
正家长希望孩子吃的都是健康的食物,远离不健康的食物,为此会采取各种办法:坚决不让孩子吃某些食物;把某些不健康的食物作为奖励,在孩子表现好的时候让他吃一点;夸大某些食物的害处吓唬孩子……殊不知,这样的做法会让孩子和食物的关系变得扭曲而不健康,对孩子的影响深远。其实,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不仅需要从食物中获得营养,也需要从食物中体会酸甜苦辣咸等各种味道,享受美味带来的愉悦感受。  相似文献   

4.
正Q我家宝宝3个月,还在吃母乳。我发现周围很多孩子都挑食,不好好吃饭,口味重,喜欢吃外面餐厅的饭菜,请问怎样做才能让孩子从小养成口味轻、不挑食的习惯呢?A孩子出生后最好选择纯母乳喂养,哺乳期间,妈妈要注意不偏食,因为妈妈吃的各种口味的食物会影响母乳的味道,让宝宝首先通过母乳品尝到多种  相似文献   

5.
许多孩子不喜欢吃有营养的蔬菜.我的孩子也是这样。可是有一次在饭店.他却把一盘子蔬菜吃得精光了.为什么呢?因为看起来,这盘蔬菜非常鲜艳:吃起来,又酸又甜,正适合他的口味。作为一名数学老师,我们为什么不把有营养的数学烹调成适合儿童口味的数学.让孩子喜欢呢?  相似文献   

6.
感冒了!     
患感冒的人吃什么东西都觉得没有味道。让他辨别不同食物的口味差异,他也说不上来,这是为什么呢?  相似文献   

7.
如今,孩子一日三餐几乎都是精米白面,很少有机会吃到粗粮,也很少有孩子喜欢吃粗粮。而粗粮中所含的丰富营养物质是精米白面所不具备的。营养学家告诉我们,每天给孩子吃进去的食物种类要尽可能丰富,不能单一,要做到粗细搭配,荤素搭配,淀粉、蛋白质、蔬菜、水果和坚果,样样都不缺。如此,既可以丰富孩子的口味,让孩子从小养成不挑食的好习惯,还能为孩子的健康发育和成长提供更优质的营养。  相似文献   

8.
徐强 《早期教育》2000,(6):37-37
从信中可.以看出,你的家庭给孩子创造的学习环境是优越的,但为什么没能达到你们期望的效果呢?我认为是外因投能通过内因起作用。让我们先打个比方;对于刚出生的婴儿,在他的消化功能尚未完全发育成熟之前,只能给他吃流质,辅食添加要循序渐进:开始时给他吃些菜泥、肉末.然后渐渐过渡到菜丁、肉丁,适应以后,才能发展到菜段、肉块。这个过程不能操之过急,否则,孩子可能会消化不良。其间还要不断变换烹调手法和口味,才能让孩子爱吃、多吃,才能让孩子吸收营养,健康发育。  相似文献   

9.
幼儿进餐时,有以下独特的心理特点。 1.模仿性强,易受周围环境的影响 孩子的口味是受环境的影响形成的,首先是受父母的言行、态度的影响。如果大人挑剔食物或在孩子面前讲这不好吃那没滋味,孩子也会先入为主,不爱吃这些食物了。孩子同小朋友一起吃饭时,看到别人吃得津津有味,自己也会吃得特别香。 2.好奇心强,喜欢吃花样多变  相似文献   

10.
模仿性强,进餐易受影响幼儿生性模仿性强,进餐时易受周围人对食物态度的影响。如父母亲吃萝卜时皱眉头,孩子则大多拒绝吃萝卜。和同伴一起吃饭时,看到同伴吃饭津津有味,他也会吃得特别香。因此,只要成人言传身教,逐渐使孩子懂得吃各种食物对身体的好处,对各种食物产生好感,孩子就能逐渐纠正挑食的坏习惯。好奇心强,喜欢吃花样多变和色彩鲜明的食物孩子对食物的色彩、形态特别  相似文献   

11.
厌食是10岁以下儿童常见的症状。普遍的看法是,除疾病因素外,不良的饮食习惯、家长溺爱和缺乏微量元素是引起孩子厌食的主要原因。为此,有儿童保育专家建议,增进孩子的食欲,应从以下方面注意:1.生活有规律,每天按时就餐,孩子吃饭要和家庭其他人员一块吃。2.给孩子一份多样的食物,并把各种荤素食物混在一起,这样可防止孩子挑捡偏食。3.要让吃饭时间成为安静、快乐的时刻。家长不要采取哄骗、恐吓等  相似文献   

12.
家长都知道溺爱孩子有害,却分不清什么是溺爱,什么是真正的爱。那么,溺爱孩子到底有哪些典型表现呢?1.特殊待遇孩子在家庭中高人一等,处处享受特殊待遇,好的食物供他享用,生日、节日必有礼物,久而久之必然使他变得自私,不会关心他人。  相似文献   

13.
教育文摘     
当好家长的十个要点1.经常喜欢跟孩子在一起。2.尊重孩子,对他有信心,肯定他的长处。3.尽量接受孩子的各种情感,但不完全接受他的行为表现。4.尽量向孩子讲清楚对他的希望和要求,同时也讲清楚不适当行为的结果。5.让孩子自己选择做各种事情的时间(如:作业、游戏、看电视等)。6.从不惩罚孩子,但总是让他体验和看到各种行为的结果。7.通常用描述的方法表扬孩子  相似文献   

14.
朱党龄  张敏 《湖南教育》2004,(16):42-42
“家庭教育好比植物的根苗,根苗茁壮,才能枝叶茂盛,开花结果。”可见家庭教育对孩子成长的重要性。因此,掌握必要的家庭育人方法,备好家庭教育的金钥匙很有必要。培养孩子良好的品德与行为习惯,是家庭教育的主要内容培养孩子的责任心,要从小开始。要让孩子学会自理,养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良好习惯。生活上,做到自己的房间自己整理,用过的东西归还原位,自己说过的话或答应了别人的事要重信守义。让孩子参与家庭管理,让他意识到自己是家庭中的一员,应承担一份责任。培养孩子的竞争意识,帮助孩子树立自信。经常鼓励孩子参加各种表演、竞赛活动…  相似文献   

15.
小孩喜欢模仿成人的言行,孩子从2岁起,消化力和理解力都逐步增强,对培养良好的饮食习惯,已提供良好的生理和心理基础,作为父母应从以下方面培养孩子的良好饮食习惯。一、避免挑食。父母要以身作则,不挑食,各种食物都要吃得有味,不要当着孩子的面议论自己爱吃什么,不爱吃什么。孩子爱吃的食物,不要让他吃得过多,  相似文献   

16.
孩子一出世,接触的第一个环境便是家庭,家庭每个成员都对他倾注了全身心的爱和无徽不至的关怀。当孩子从什么也不会发展到会走路,会用简单的语言与熟悉的人交谈,会摆弄玩具到玩简单的游戏,他的身心各方面逐步得到发展。但让孩子一下子离开熟悉的家庭、熟悉的人,来到一个陌生的环境——幼儿园,他的情绪、情感马上发生变化,会有不安全感,对集体生活的适应有重重困难。  相似文献   

17.
妈妈误区:以自己的喜好教育孩子有些妈妈会想当然地认为,自己不喜欢的食物孩子一定也不喜欢。这种预先给孩子灌输“哪种菜好吃,哪种菜不好吃”的思想,轻易地就剥夺了孩子选择的权利。建议:尽可能地让孩子接触到更多种类的营养食品,扩大孩子的选择范围。让孩子亲口尝一尝,即使孩子真的不喜欢,也应该鼓励他多吃一些。妈妈误区:勉强孩子吃不喜欢吃的东西勉强孩子吃不喜欢吃的东西的做法可是大错特错了,孩子不但不会因为你的“高压政策”而喜欢上某种食物,反而有可能产生逆反心理,严重者还会发生呕吐的情况。但也不能过分投其所好,只给孩子做他…  相似文献   

18.
淘猫妈 《家长》2008,(10):8-11
多年前我从《读者》上看到这样一篇文章:一个有三个孩子的家庭,他们的父亲一直让孩子们承担为自己家庭修整草坪的工作,开始是三个孩子一起做这项工作,老大考上大学走后,便是余下的两个孩子分着做,以此类推。作者是家里最小的孩子,当他也接到大学录取通知书  相似文献   

19.
从小让孩子参与家庭事务,培养孩子的主人翁意识,是对孩子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 孩子的家庭观念和主人翁意识不是一时一事能够培养起来的,而是从小就要有意识地培养.比如孩子很小的时候,就要有意识地让孩子分清什么东西是自己的,什么东西是别人的,然后让孩子进一步知道家里柴米油盐的来龙去脉,知道过日子的基本东西,比如发了工资,要告诉孩子这个月发了多少钱,和孩子一起算算怎么花.这样做的目的,就是培养孩子的参与意识,也让孩子知道家里的一些基本情况.孩子再大一点,就要让孩子直接参与家庭事务,而且一些事情要真的和孩子商量,商量的目的当然不是要孩子拿主意,而是要让孩子感觉到他是家庭中的一员,家庭的一切都和他息息相关.  相似文献   

20.
赵萍 《学前教育》2008,(6):35-35
如今家长们普遍重视孩子的智力开发以及各种兴趣特长培养,可是对于孩子的饮食健康却少有关注。尤其是许多年轻的妈妈,工作压力很大,既要工作又要照顾家庭,自身饮食都不规律、不均衡,更别说孩子了。我们曾向家长发放调查问卷以了解孩子在家中的进餐情况,比如孩子不喜欢吃的食物有哪些.家长对这些食物的营养了解多少,家长是如何制作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