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孙蕾 《成才之路》2012,(28):35-35
《老王》一文的写作意图主要是源于作者的"愧怍"之情。从老王的基本信息中可见老王的不幸,从作者回忆的老王的几件事——送冰、送人和送鸡蛋中,可见老王的善良。不幸而善良的老王把我们当做亲人,而"我"却忽略了老王的真心真情。老王淳朴、善良、正直,这是一种从社会底层,从普通民众中发出的光芒,然而"我"没有更好地善待、理解老王,多少年来,作者"不安""愧怍"。  相似文献   

2.
《老王》是杨绛先生的一篇回忆性散文,它叙述了作者与老王的交往过程中几个小片段,表达了作者的反思与救赎的情感。教学生阅读《老王》,就必须抓住散文的特点,既要有作者意识又要有读者意识,还不能脱离文本本身,即文本意识,才有利于全方位的理解文本。《十位名师教老王》中,十位特级教师执教《老王》,为我们深层次地理解文本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3.
杨绛散文《老王》有三处阅读难点,其中对第一处的理解最为关键——杨绛对老王临终前送香油鸡蛋时的外貌描写.散文“写实性”和“自述性”的特征决定了其阅读更须要读者“知其人”(了解作者),“论其世”(研究作者所处的时代背景).当我们把老王和杨绛的关系放在文革这一特殊的历史背景中去思考,并细读文本时,就会发现杨绛对老王临终前的外貌描写真实地反映了文革中杨绛被扭曲的心理和人性.当我们实现了知人论世与文本理解的关联时,对《老王》一文中的阅读难点就有了合理的解读,对《老王》一文的理解也会更深入.  相似文献   

4.
《老王》是苏教版必修三第三专题"号角,为你长鸣"这个专题中的一篇课文。作为写人记事类散文的典范之作,文章首先通过对老王的职业、身体状况、居住条件等轻描淡写式的交代,初步勾勒了老王的基本情况:老王是一个物质上极度贫穷,同时精神上极度孤独的下层人力车夫,为下文写"我"对老王的关心,以及突出老王对"我"的感激做铺垫。然后作者通  相似文献   

5.
<正>【背景】许多教师都认为《老王》一文,主要表现的是作者对老王的内疚,认为相比较老王,作者就是个幸运儿,要学习作者关注弱势群体的精神品质,在学术界的解读中,我们也看到此种观点。这种观点并不是没有道理,但是要注意的是,在"文化大革命"的背景下,作者真的是个幸运儿吗?而且在与老王交往的过程中,作者的做法也并无不妥,为什么作者却越来越感觉到愧疚  相似文献   

6.
《老王》全文的叙事脉络包含三个层面的看见。一是作者看见了老王个体的苦难,二是作者看见了老王所代表的中国式的活法。伴随前两层看见的娓娓漫衍,全文的叙述脉络最终凝结成了一个指向作者主体性反思的意义整体。正是在前两层看见的映衬之下,迫使作者重新审视自己堂而皇之的善良,重新审视自己人生的不幸与幸运,并因此看见了另一个被蒙蔽的自我以及另一种真相。  相似文献   

7.
《老王》是杨绛作品选入教科书的代表作,讲述了作者和老王在特殊时代背景下之间的几件小事。本文从幸与不幸、坚守善良、理解愧怍三方面对文本细读。以求在体味坚守善良的人性温暖时,深刻地反思社会人生。  相似文献   

8.
尹环 《考试周刊》2012,(62):22-22
杨绛先生的《老王》以作者一家与三轮车夫老王的交往为线索,写老王这个底层劳动者在不幸的生活中不改本性的纯朴善良,平淡的文字中深含的礼赞悲悯情怀和批判精神足以涤荡人的灵魂。  相似文献   

9.
在杨绛先生的散文《老王》中,老李似乎是无足轻重的人物。相比于老王,老李在文中所占笔墨极少,关联的文字不足百字。出现的次数也极少,前后共出现了两次:一次是老王病重后,“开始几个月他还能扶病到我家来,以后只好托他同院的老李来代他传话了”;一次是在文章的结尾处,作者向老李询问老王的病情,老李告知作者,老王“早埋了”,这引发了作者的不安与“愧怍”。  相似文献   

10.
教材分析:《老王》是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课文,讲述的就是一个普通车夫的故事。杨绛用平淡如水的语言给我们介绍了老王的身世、她与老王交往的几个生活片断以及老王死后她的愧怍心理,不仅高度赞扬了老王善良的品质,还体现了作者对老王这些不幸者的深切同情和关爱。这些情感都寄寓在一些看似平淡的细节中,语言质朴却饱含深情。  相似文献   

11.
杨绛的《老王》是一篇经典的回忆性散文,文章以“我”与老王的交往为线索,回忆了老王的几个生活片断,刻画了一个穷苦卑微但心地善良、老实厚道的“老王”形象,表达了作者一家对老王那样不幸者的关心、同情和尊重。整篇散文散发出的是浓浓的温情,但其中有一处对老王的外貌描写却与全文格格不入:  相似文献   

12.
[学习目标] 1.把握课文内容,理解老王的“苦”和“善”以及作者的“善”和“愧”.(重点) 2.揣摩生动细节和语言,感受文章简洁有味的风格.(难点) 3.联系现实生活,培养学生的爱心和同情心. 一、走近老王 (屏显老王图片,仔细观察老王.) 1.从画像上看,你觉得这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有何依据?可以从外貌特征、服饰、表情等方面观察. 2.学生仔细观察后自主发言.  相似文献   

13.
教学设想 这篇散文作者用平淡如水的语言给我们介绍了老王的身世以及她与老王交往的几个生活片断,还有老王死后她的愧怍心理,集中刻画了老王这个人物的形象,他穷苦卑微,  相似文献   

14.
在散文阅读教学中尝试运用“审丑”理论解读杨绛散文《老王》中的“我”。认为一是作者故作冷漠,丑化自己,凸现老王的形象;二是作者突破“我”就是杨绛这个身份,化身知识分子的代表。《老王》中的“我”对于老王来说,是一个善良、清高的知识分子;对于社会来说,是一位有良心的、坚韧、执着的、为了推动社会改变不惜丑化自己的知识分子。  相似文献   

15.
张冬梅 《考试周刊》2012,(45):10-11
杨绛先生的《老王》被称为是一篇人性美的赞歌,她笔下的老王是一个普普通通的三轮车夫,生活穷困、地位卑微、身有残疾,但真诚善良。作者选取了与老王交往的几个生活片段,看似平淡,但很有挖掘的地方。文章通过多层次的对比,展现了老王的善良与悲苦。进而表现人物高贵的人性美。  相似文献   

16.
《老王》是入选教材的一篇文章,作者杨绛先生叙述了自己与一位人力车夫“老王”交往的琐碎往事,赞扬了底层劳动者在不幸的生活中不改善良淳朴天性的高尚品质,表达了作者对生活在社会底层“不幸者”的同情和悲悯之情。  相似文献   

17.
①读《老王》,我们了解了老王,也了解了作者杨绛。作者的人品值得学习的地方很多。在杨绛的观念中,没有丝毫高人一等的优越感。老王可算是处在最低层了,钱家即使在那个时代也终究是高级知识分子家庭,可杨绛是那么平易近人。在杨绛的  相似文献   

18.
《老王》一文的主人公对现代高中生而言可以说是隔膜的,走近老王,情境教学是最有效的课堂教学方式之一。通过恰当地创设情境,让学生与老王共情,与作者共鸣,获得深层的内心体验。  相似文献   

19.
马志伦 《现代语文》2011,(6):110-111
《老王》是杨绛先生的一篇记人散文,作者在写老王这个人物时,大多是用描写和叙述,很少议论和抒情,表现老王的"苦"与"善"都是让事实来说话,正因为如此,老王的不幸命运和内在的善良品质更耐人寻味了。  相似文献   

20.
《老王》是杨绛先生的作品。作品最后,"老王"拖着命悬一线的病体,来到作者家中。他来干什么?杨绛先生的理解和写作是,"因为他来表示感谢","一再追忆老王和我对答的话,捉摸他是否知道我领受他的谢意"。杨绛先生说,老王是来表示感谢的。既然是感谢,显然在杨绛先生看来,作者及其一家有恩于老王。杨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