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从数量上看,古今汉语疑问代词差别并不大,但具体用字的差别却很大。古汉语中的疑问代词大多在现代汉语中消逝了,保留下来的只有少数几个。“什么、怎么、哪个”等词,在中古、或者近古汉语中产生。  相似文献   

2.
土家语属于汉藏语系语言,土家语语音的演变一直在平衡与平衡破缺状态下进行。汉语的声韵调对土家语语音系统产生了较大扰动。正是在汉语的扰动下,土家语语音才形成了今天许多"鲜活"的特征。  相似文献   

3.
在英汉代词系统中,指示代词在篇章的衔接与连贯上起着重要的作用。本文对英汉语指示代词的基本形式语法范畴和在语篇中的照应功能两方面进行了尝试性分析.并对其心理表征作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4.
李蕊 《时代教育》2012,(1):122-123
唐代作为中古汉语的主要形成朝代,而以其文化的开放性而获得了语言使用上的包容性,在广泛吸纳了外国语和少数民族语的情况下,唐代古汉语的语义和语法功能都表现出了前所未有的"意和性"。本文以唐代疑问代词"底"作为切入点,研究其在唐代主要文献中的语频和分布,并深入分析其内在的屈折性和语法分布,经过专业的语法分析,探讨这一古汉语疑问代词何以消失的原因。  相似文献   

5.
熊英 《襄樊学院学报》2014,35(10):48-50
通过语义场-词族-词三级词义比较,土家语“人”语义场内各词族:lo^55“人”、ma^55lo5^5“民”,与汉语、缅彝语、藏-缅语存在语音对应关系,即同源。从亲源关系来看,土家语“人”与缅彝语最接近。其语义演变类型与汉语、藏语等藏-缅语语言一致。  相似文献   

6.
鲜卑语"处可寒/汗"一词中"处",与汉语"尔""唯"同义,表示应诺,但其语源不甚了了.通过梳理中古以前汉语应诺词系统,探讨"唯"类应诺词的流变,发现自南朝开始,"唯"逐渐被"尔"取代,但北方汉语由于长期与阿尔泰语系语言接触,得以保持着早期用法,故而形成北方用"唯"、南方用"尔"的格局.通过文献对比可以发现,鲜卑语"处"与汉语的"唯"类应诺词存在语音对应关系,阿尔泰语系各语言的应诺词是中古鲜卑语"处"的直接后裔或者是借自汉语"唯".  相似文献   

7.
他砂汉语的"去来"句是不同于周边西南官话的一种较为特殊的句式,其"去来"一词语音形式是汉语,但语义及语法功能却是土家语的。这种特殊的句式是受当地土家语影响而产生的,是语言深度接触的产物。  相似文献   

8.
《宋高僧传》是一部取材于唐朝到北宋初期的高僧传的经典著作,而这一时期正是中古汉语到近代汉语的过渡期。通过对《宋高僧传》人称代词的研究,我们可以从中了解从中古汉语到近代汉语人称代词的所发生的一些变化,因而可以帮助我们更好的研究人称代词的在汉语史上的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9.
他砂汉语的"去来"句是不同于周边西南官话的一种较为特殊的句式,其"去来"一词语音形式是汉语,但语义及语法功能却是土家语的。这种特殊的句式是受当地土家语影响而产生的,是语言深度接触的产物。  相似文献   

10.
英语代词在数量上和使用频率上都超过汉语代词。英语代词的替代功能比汉语代词更准确。英语代词可以是前指替,也可以是后指替;而汉语代词大多属前指替。由于汉英代词替代范围和关系广泛所产生的模糊性,导致使用中歧义的出现。同形代词歧义和物主代词歧义是代词模糊性的主要表现。此外,英汉代词在数量范围方面也体现模糊性。  相似文献   

11.
汉语中日语借词的涌入有诸多方面的原因,如社会变迁的需要、文化失衡的结果、留日学生和政治人物以及各种媒体的作用等。根据其借用特点可分为音译、意译、借形、音意兼译四大类型。日语借词对汉语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增加了汉语词汇量,丰富了汉语词汇的表现力,日语的一些构词法对汉语语法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并且,日语借词在输入和使用的过程中发生了语义演变,使汉语的词义发生了扩大、缩小或者转移等变化。  相似文献   

12.
土家族原来拥有自己独立的语言。由于民族交流的加强,受汉语的影响而逐渐转用汉语。目前该语言完整的体系已不复存在,只有少数的称呼里还残留着一些语言片段。这些土家语言的片段残留在词汇、语音、语法等方面与现代汉语有一定的区别。  相似文献   

13.
湘西土家族的哭嫁音乐,从深层来说要分成哭嫁与哭嫁歌,二者同为一体,却又互为承载关系。哭嫁,通俗地称为“哭嫁歌”,又名“出嫁歌”,土家语叫做“毕基卡锉柱祭”。哭嫁歌是土家族女子在出嫁时用歌声诉说着封建时期买办婚姻制度下无法获得自由的悲惨命运以及对亲人的不舍之情的哭唱仪式活动,而这种仪式活动的表达方式就是演唱哭嫁歌谣。哭嫁歌谣来源于生活,反映着生活,其旋律哀婉动人,扣人心弦,催人泪下。笔者通过搜集当地有关资料和实地考察调研,对湘西土家族哭嫁音乐有了初步的认识和探讨,旨在学习、宣传。同时希望更多的人来热爱它,保护它,让湘西土家族的哭嫁音乐世世代代传承下去。  相似文献   

14.
代词是汉维语中一种独特的实词。和其他实词不同,它不命名事物、特征、行为、性质等,而只指代它们。因此,代词具有高度的概括性和抽象性,只有在上下文和言语环境中,其意义才能具体化、确切化。代词丰富多彩的修辞作用正是由于这一本质特征所决定的。本文将从汉维语对比的角度,初步探讨汉维语代词修辞性的共性与特性。  相似文献   

15.
土家族语言是聚居在湘鄂渝黔四省(市)边土家族共同的语言,但由于长期受到汉文化的浸润和现代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土家族语言的使用范围和使用群体在急剧缩小,土家语已经成为了一种深度濒危的少数民族语言。本文即是对土家族语言文化概貌作一简要叙述。  相似文献   

16.
韩国的汉语外来词表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韩国在用韩文表记汉语外来词时,汉语原音与汉字音混用的现象非常普遍,这严重影响了韩国语的交际功效。针对这一问题,在对韩国汉语外来词表记史进行回顾的基础上,对韩国学者的有关观点进行梳理与分析,指出韩国现行汉语外来词表记法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修改建议。  相似文献   

17.
生源地助学贷款是学生贷款的制度创新,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同时也兼有加拿大"生源地"(居留地)学生贷款、美国式"学生家长贷款"以及日本学生支援机构贷款等模式的某些元素。无论是发达经济体,还是发展中国家,其学生贷款的成熟经验对我国生源地助学贷款的发展都具有重要的借鉴和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8.
文章根据Selinker所提出中介语运作的5个程序,描写越南人学习汉语的中介语表现。具体分析了越南学习者由于母语负迁移、对汉语规则的过度概括化、语言训练的转移等因素所生成的语法偏误。通过分析学习者的汉语学习策略和汉语交际策略发现汉越词能帮助越南学习者产生正迁移的同时也会造成负迁移。文章还通过个案分析证明了Selinker所提出的二语学习策略和二语交际策略的不同类型确实一直被学习者所使用。  相似文献   

19.
构建以土家族为研究对象的民族学的分支学科土家学,是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一枇从事土家族研究的学者们首先提出来的。应该认为,从土家族的自身发展、党的民族政策和土家族研究等方面看,构建土家学学科的时机已经成熟。土家学的逻辑起点和研究对象是土家族,土家学有其客观的定义,其学科定位是一门中国民族学或人类学的分支学科,土家学有其自身的学科结构或逻辑框架。当然,土家学的学科构建仍然存在很多值得深入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