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7 毫秒
1.
体罚或变相体罚是各级教育行政部门三令五申严格禁止的教学违规行为,但个别老师却认为,体罚是老师树立威信所必要的“震慑行动”。因此,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现象屡禁不止。时有发生,给老师本人和学校带来了消极的负面影响。有的甚至触犯刑法,严重影响教师的声誉,破坏教育的形象,违背了教育是传播文明的宗旨。  相似文献   

2.
苟建锋 《课外阅读》2011,(11):168-168
本文从惩戒与体罚和变相体罚的实质入手,主要从政策法规、实施过程、行为效果三个方面阐述了惩戒是一种正当的教育策略,体罚和变相体罚是一种违法行为。本文呼吁我们教育工作者,对体罚和变相体罚要坚决杜绝,对正当的惩戒要有理有力的实施,做到当惩必惩,保障教育事业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3.
在中小学教育中,体罚、变相体罚或侮辱学生的行为,严重损害教师形象和名誉;侵害学生人格及身心健康,干扰学校正确教学秩序.这也是我国教育法律法规所禁止的。早在1952年4月,我国教育部就曾发布废止家长专制式的教育方法,禁止对学生实施体罚或变相体罚的教育政令.近十几年来,为确保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实现“依法治教”的需要,我国立法机关相继制定了诸多教育法律法规。同时,为保护未成年人在教育方面身心健康发育,特别制定了一系列法律法规和保护性条款,其中把禁止体罚和禁止侮辱学生人格的条款作为立法的一项重要内容制…  相似文献   

4.
随着教育法律法规的相继颁布和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不断深化,教师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的现象已不多见。但在教育过程中,一些班主任和老师对"问题学生"往往采取  相似文献   

5.
班主任工作“十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忌体罚学生。体罚和变相体罚只能压服,绝不能使学生心悦诚服。其结果可能是导致学生养成当面一套背后一套的恶习。  相似文献   

6.
体罚、变相体罚学生的问题,是全社会所关注的问题,教育部门强调禁止体罚、变相体罚学生。在生活中,各种媒体关于教师体罚、变相体罚学生的问题的呼声一浪高过一浪,各级教育部门也是一而再,再而三的强调禁止体罚、变相体罚学生。教育工作者在教育学生上不知如何入手。  相似文献   

7.
陈伟 《西藏教育》2010,(6):50-50
教育部2009年8月颁布了《中小学班主任工作规定》,其中有“班主任有权采取适当方式对学生进行批评教育的权利”。那么对犯错的学生怎样的批评教育方式才是适当方式呢?适当方式是否隐含着允许对学生实施惩戒,或者会助长体罚或变相体罚思想的浅滋暗长呢?  相似文献   

8.
初中学生处于未成年的受教育阶段,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在所难免,而有极少数班主任遇到犯这错那错的学生,要么体罚,变相体罚,要么束手无策。那么,到底怎样做才能既不体罚学生,又能使之受到教育从而不犯或少犯错误呢?笔者的做法是:  相似文献   

9.
初中学生处于未成年的受教育阶段,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在所难免,而有极少数班主任遇到犯这错那错的学生,要么体罚,变相体罚,要么束手无策。那么,到底怎样做才能既不体罚学生,又能使之受到教育从而不犯或少犯错误呢?笔者的做法是:  相似文献   

10.
浅析中小学中存在的体罚现象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小学教育教学中存在的体罚现象,是近年来社会上关注的问题之一。尽管法律明文规定禁止对学生进行体罚或变相体罚,但并没有引起某些教育工作者的足够重视和警戒。因此,体罚和侮辱学生的现象仍时有发生,且花样繁多。体罚学生的行为,是一种违法行为。它将严重地影响教育方针的贯彻和教育目标的实现,因此,我们有必要就学校中教师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的危害、性质、责任、原因及纠正措施进行研究和探讨,以加速依法治教的进程。 一、体罚现象的危害性 对学生进行体罚有着极大的危害。一方面学校和教师对学生实施体罚,严重损害学生的身心…  相似文献   

11.
惩罚是对学生的违规行为进行控制和纠正的常用方式或手段 ,其基本功能在于消除学校中的违规行为或某些不需要的行为 ,维护学校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广义的惩罚包括口头批评、训斥、谴责、暂时剥夺权利、体罚及变相体罚、处分等形式。虽然有些惩罚形式 (如体罚、变相体罚等 )为我国教育法规所明文禁止 ,但有调查表明 ,多数学校管理者仍然认为 ,“没有规矩 ,不成方圆” ,适当的惩罚对于维护学校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是必不可少的 ,大多数犯错误的学生不可能仅凭老师的“和颜悦色”就知错改错。也就是说 ,在这些管理者的思想观念中 ,惩罚有其存在…  相似文献   

12.
《中小学教师违反职业道德行为处理办法》(征求意见稿)中规定,体罚及变相体罚学生等行为将受到处分。但是,教育原理告诉我们:"没有惩戒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无数的教育实践也证明了这一道理。问题的关键在于,教师的惩戒权究竟有哪些,又该如何实施?批评式惩戒权:2009年8月,教育部曾下发了《中小学班主任日常工作规定》,明确指出:班主任在日常教育教学管理中,有采取适当方式对学生进行批评教育的权利。因此,对于  相似文献   

13.
徐留军 《师道》2010,(3):10-11
《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第二十九条明文规定:教师应当尊重学生的人格,不得歧视学生,不得对学生实施体罚、变相体罚或者其他侮辱人格尊严的行为,不得侵犯学生合法权益。“严禁体罚和变相体罚”作为一条高压线,教育业内人士都知道。  相似文献   

14.
李叶 《湖南教育》2002,(16):47-47
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的行为。体罚除了指损害受教育者的人格尊严和肌体健康的手段外,还包括以教育为名行体罚之实的变相体罚,即间接使学生感到肉体痛苦的做法,如罚站,罚劳动,罚抄作业等等。《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第十六条第二款明文规定:“禁止侮辱、殴打老师,禁止体罚学生。”对于体罚学生经教育不改的,可以给予行政处分或者解聘,情节严重者构成犯罪。随意剥夺学生受教育权的行为。受教育权主要是指:学生有权参加学校为实现教育目的而组织的各种教育教学活动而不得任意剥夺。如果没有正当理由或仅因学生违纪就采取停学、停…  相似文献   

15.
一、当前班主任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当前中小学班主任队伍的整体素质还不高,与素质教育和新课改的要求很不相称,有些情况还相当严重当前班主任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职业道德缺失,违法违规行为比较普遍。虽然说班主任中的严重违法犯罪仅属个别,违反一般社会伦理道德的行为也不多见,但违反职业道德、丧失班主任职责的行为却屡见不鲜:体罚和变相体罚,  相似文献   

16.
建国以来,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中央、国务院三令五申:不准体罚、变相体罚学生。《义务教育法》规定:“学校和教师不得对学生实施体罚、变相体罚或者其他侮辱人格尊严的行为……”然而,有的教师或受“棒打出孝子,棍打出才子”的封建教育方法影响,或“恨铁不成钢”又缺乏教育方法、教育艺术,而无视国法,任意体罚、变相体罚学生,对社会、对学校、对个人都带来不可低估的危害。一、影响学校声誉,损害教师形象有极少数教师处理问题欠冷静,对学生动辄火冒三丈,大声训斥,甚至推、揉、踢、打。这些做法造成恶劣影响,严重…  相似文献   

17.
常常有班主任在学生违反了纪律、做了错事、犯了错误的时候,就用劳动来惩罚他们:打扫卫生、整理环境等。并认为此举有三得:一是让学生认识了错误并改正错误,达到惩罚的教育目的;二是学生通过劳动可以树立起热爱劳动的观念,养成热爱劳动的习惯;三是这种劳动能有效清洁学校环境,还警戒了其他同学。但我以为,此举不妥。首先,这种做法不合法。我国的《教师法》、《教育法》、《义务教育法》等法律都明确规定:严禁教师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惩罚学生劳动就是一种体罚学生的行为,至少也是一种变相体罚学生的行为,故此举有违国家有关法律的规定。其…  相似文献   

18.
我国颁布的多部教育法律法规都明确规定,禁止教师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但在教育理论和实践中,对什么是体罚和变相体罚,一直存在模糊的认识,从而导致部分教师仍继续犯体罚学生的错误,而另一部分教师又不敢大胆地管学生,甚至放任学生,降低自己工作的责任心。所以,必须明确处罚、体罚、直接体罚、间接体罚(变相体罚)以及侮辱学生人格的处罚等概念的内涵及其相互关系,同时,还必须明确,禁止教师体罚学生是教育发展和人类进步的要求,以杜绝中小学教师的体罚行为。  相似文献   

19.
问:在具体的教育实践中,教师应该怎么区分体罚和惩戒?怎么做才不至于使惩戒变为体罚? 答:惩戒权是教师职业所固有的一种权力,也是由青少年身心发展特点所决定的一种教育方式。学生正处于世界观形成时期,可塑性较强,教师正面的教育引导和相应的惩戒,有助于增强教育效果。但同时,教师又不能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否则将违反我国相关法律的...  相似文献   

20.
体罚,不可回避——体罚的危害及对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多少世纪以来,体罚作为权威的象征,几乎被世界上所有国家的教师视为制服学生的法宝。但是,随着教育民主化运动的开展,绝大多数国家已明令禁止体罚了。1952年,我国教育部就已发布了禁止对学生体罚或变相体罚的指示。一些法律法规,如《教师法》和《义务教育法》也明确规定禁止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但是在我国的中小学教育教学中,教师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的现象,并没有因为宣布它非法而消失,甚至还愈演愈烈。这将严重影响教育方针的贯彻和教育目标的实现,同时,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对社会、学校、学生带来极大的危害。因此,我们有必要就学校中教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