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4 毫秒
1.
赵本山的小品不仅为广大观众送去欢乐,而且令人深思,给人启发。本文通过对赵本山春晚小品语言进行赏析,探究其语言特色及其小品语言带给人们的启发和影响。  相似文献   

2.
每年春晚,由小品和相声组成的语言类节目都是一大亮点和看点。集合诸多"娱乐"元素的春晚小品,其独有的语言魅力让人咀嚼、品味。可以说,这类节目是不可多得的话语研究语料。  相似文献   

3.
大多数人都喜欢赵本山春晚的小品,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他的小品语言的幽默,幽默是一种特殊的语言交际形式,它一方面离不开语言本身的内在规律,另一方面也在很大程度上有赖于语言在语境中的使用情况,本文通过介绍语用研究的一些基本理论:合作原则和关联理论来分析赵本山小品的幽默语言,探究语用规律与幽默的关系,使人们了解赵本山小品幽默的语用意义。  相似文献   

4.
第九次,赵本山还是毫无悬念地获得2007年春晚小品类评选一等奖。从1990年初登上春节联欢晚会一炮而红,到成为春晚挽救收视尴尬的“救命稻草”,赵本山成为了当之无愧的“小品王”,并且逐渐成为春晚小品标杆,但电视小品却正由盛而衰。它昌盛于另一个传统的语言类节目——相声衰败之时,长时间以来,小品是撑起中国式联欢晚会最多数时间的重要枝干,它与春晚几乎同时出现在中国观众的记忆中。现在,这个没有历史、没有传统、没有门派,甚至没有出身(之前仅仅是专业院校表演系学生的练习作业)的舞台形式,似乎正在步相声的后尘。是什么原因导致小品逐年乏善可陈,走向穷途?  相似文献   

5.
陈红 《新闻世界》2014,(6):65-66
1983年,春节联欢晚会开始在央视进行现场直播。发展至今,春节联欢晚会已经成为中国人除夕夜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语言类节目是每年春节联欢晚会的重头戏,尤其是小品节目,总是春晚中最富有趣味性、最受观众期待的部分。30年来,随着时代的变迁,市场经济的发展与受众审美标准的提高,春晚小品的传播效果显示出了新的特征。本文从认知、心理态度以及行动三个层面分析央视春节联欢晚会中小品的传播效果,并对小品节目传播效果的改善提出相应建议。  相似文献   

6.
说起这个话题,想以央视春晚小品的"阴盛阳衰"现象为例。"春晚"作为中国人春节年夜饭的一道文化大餐历来是颇受关注的,它所带来的影响自然不可低估。以最受欢迎的语言类节目为例,自1991年的《小九老乐》开始,以男人怕老婆(也可延伸为怕未婚妻、怕女朋友)为噱头的小品、相声短剧开始大行其道。  相似文献   

7.
从春晚看央视主持人的客串演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如今的央视春晚不再神秘,最早那几年春晚是由姜昆、王刚、刘晓庆、侯耀文等演艺界明星主持,到现在的央视春晚主持人客串演员,这不能不说是个进步。央视主持人参演春晚小品当属倪萍开先河。1995年春晚,倪萍在牛群、冯巩的相声《最差先生》中客串了一个角色,穿插于牛群、冯巩之间。此外,倪萍还与冯巩合作过小品《串门》。而说到这种合作最经典的当数1999年春晚,崔永元以《实话实说》主持人的身份与赵本山、宋丹丹合作的小品《昨天、今天、明天》,这个小品堪称赵本山小品史上难以逾越的经典巅峰之作。2003年春晚开始,  相似文献   

8.
徐艳 《新闻爱好者》2011,(8):145-146
引言在小品诞生20余年后的今天,喜剧小品已经进入了"审美疲劳"阶段。而作为小品衍生物的室内情景喜剧在进入21世纪后,虽然内容题材从家庭转向了社会,但仍没能回避好剧本缺失的境遇。与此同时,赵本山、宋丹丹几年来在春晚上的精彩合作让小品人看到新的希望,也带来了较大的经济效  相似文献   

9.
日前,清华大学哲学系教授肖鹰在某报纸发表了题为《春晚导演莫学苏紫紫》的评论文章,批评春晚小品用低俗取笑农民。春晚导演马东撰文表示小品作品好坏自有公  相似文献   

10.
语言大师是一种称号。王力是研究语言的大师,侯宝林、马三立是相声表演语言大师,老舍是小说创作语言大师。那么为大众喜闻乐见的喜剧小品呢?有语言大师吗?在小品演员中有几个人在语言方面有突出的表现,并且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特点。比如黄宏,声音特征明显,小品台词功夫很强,语言表达相当扎实、流畅。  相似文献   

11.
禾刀 《声屏世界》2009,(2):68-68
与最近几届春晚总会招致这样或那样批评不同的是,在2009年春晚上,由赵本山担纲的小品《不差钱》大获成功,受到舆论的普遍赞誉。更惹人眼球的是,借助这个小品,小沈阳成功实现了华丽转身。  相似文献   

12.
春节晚会,作为春节大蛋糕中的一柱不可缺少的点缀樱桃,已被观众挑剔地品味了。作为春晚重中之重的语言类节目,今年可以说是饱受恶评。语言类节目,一直是春晚最具“票房”号召力的杀手铜,没能打动观众的原因固然多多,但最具符号特征的语言感染力失效,则是最值得反思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喜剧小品语言的规范与创新具有自身的特殊性,我们既要认识到它是不同于一般语言的具有新质要素的"规范",又不能过分强调其自身的特点,而抹煞语言规范对它的制约性.本文结合小品创作的实践,对如何看待和制定喜剧小品语言规范与创新的原则和标准,进行了较为深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4.
龚兰兰 《新闻世界》2014,(8):367-368
春晚是一个比较特殊的文化传播现象,本文在对朱迪斯·巴特勒性别操演理论思考的基础上,从性别的视角解读春晚中的一些小品受欢迎的原因。  相似文献   

15.
2010年春晚播出之后,大量批评之声指向了春晚节目中过多出现的植入式广告。小品《捐助》中的搜狐、搜狗、国窖1573、海南三亚旅游,刘谦魔术中喝了一口汇源果汁,小品《家有毕  相似文献   

16.
今年的春晚不出意料地为观众所指所唾,从舆论上看,观众指责赵本山和他的央视哥儿们钻钱眼里了,明知道大家都熬着夜不睡觉等着看赵大师的小品,蓦然生出灵感:正是播广告的最佳时机,干脆把小品换成广告得了。问题似乎就出在这儿。但细想一下,若今年春晚赵本山根本就未登台,观众们会对春晚满意吗?  相似文献   

17.
2010年,赵本山春晚小品《捐款风波》说的是一个农民献爱心,本想捐3000元钱,结果按错了,捐了30000元。后来小品编剧接受采访时表示,这个小品是根据发生在辽宁的一个新闻事件创作的。  相似文献   

18.
多年来,各种主题先行的晚会,“无小品不成晚会,无小品不能表现主题”的定规,已将小品过度开发,日渐空虚。2007年春晚的“小品门”,给长期超负荷工作的小品拉响了警钟  相似文献   

19.
春节晚会,作为春节大蛋糕中的一粒不可缺少的点缀樱桃,已被观众挑剔地品味了.作为春晚重中之重的语言类节目,今年可以说是饱受恶评.语言类节目,一直是春晚最具"票房"号召力的杀手铜,没能打动观众的原因固然多多,但最具符号特征的语言感染力失效,则是最值得反思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中央电视台的春节联欢晚会是当下最具影响力的传播平台,小品作为其中最重要的节目形式常常起到地域形象塑造和传播的功能。文章聚焦春晚小品中的上海形象,认为以严顺开为标志的倒霉小人物形象和以巩汉林为代表的上海小男人形象,主要传播了包括"缺少男子汉气概的‘围裙丈夫’、多心猜忌的待人之道、自私算计的处事风格"等上海的负面文化。这一结果既是戏剧艺术的内在要求,也是刻板印象的惯性显现,更是中国从乡土熟人社会向都市陌生人社会转化过程中的道德反抗。文章强调上海应当重视春晚平台,重塑城市形象,其中的关键是放弃语言壁垒、避免画地为牢,同时加强创作力量,传达现代城市精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