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2 毫秒
1.
卓杨晶 《新教师》2020,(3):75-76
【教学内容】人教版五下第六单元“异分母分数加减法”例3。【教学目标】1.经历解决问题的全过程,探索解决问题的途径、策略和方法。体会图示在理解、分析、解决问题中的作用,学习用几何直观分析解决问题的策略。2.感受数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的联系,体会解决问题过程中的快乐。【教学重点】经历解决问题的三步骤,掌握分析问题的方法,理解分数的意义并能正确计算分数加减法。【教学难点】理解每次喝的牛奶是整杯的几分之几。  相似文献   

2.
<正>【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操作,使学生建立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概念。2.引导学生初步学会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3.建立空间观念,培养学生学习几何知识的兴趣。【教学重点】建立表面积的概念,会计算长方体的表面积。【教学难点】计算特殊的长方体表面积。【教学具准备】课件、长方体盒子、正方体盒子、剪刀、学习研究单。【教学过程】1.谈话引入,揭示课题师:在给朋友送礼物时,我们都会精心地包装一番,包装里面也有学问,也要用到数学知识。  相似文献   

3.
【教学目标】1.通过反复吟诵感受词作哀婉的情调;2.通过意象分析感受元宵节特有的情境氛围;3.领会人物的刻画及对比手法对表达主题的作用。【教学重点】1.了解词运用意象创造元宵节节日意境的特点;2.初步掌握鉴赏元宵(节序)词的基本方法和规律。  相似文献   

4.
【教学内容】人教版六年级上册112-114页例1。【教学目标】1.了解"鸡兔同笼"问题,感受古代数学问题的趣味性。2.通过猜测、列表、假设或列方程等方法,解决"鸡兔同笼"问题。3.培养逻辑推理能力,体会到数学知识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教学重点】  相似文献   

5.
张晶 《黑龙江教育》2013,(Z2):35-38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掌握等腰三角形的判定,会用等腰三角形的判定,进行简单的推理、判断、计算作用.过程与方法:让学生经历等腰三角形判定方法的发现过程,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实验推理能力.通过定理的证明和应用,初步了解转化思想;并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重难点】  相似文献   

6.
【教学内容】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60页。【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能根据实际问题选择实用的估算方法,培养估算能力,培养倾听他人想法、合作学习的习惯。过程与方法:经历与同伴交流估算的过程,体会估算方法的多样化。逐步达到根据实际选择正确的估算方法。体会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实用性,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相似文献   

7.
<正>【教学内容】苏教版五年级下册P80-81例1、试一试、练一练【教学目标】1.理解异分母分数加、减法必须先通分后计算的道理,掌握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2.在探索计算方法的过程中,能够主动地进行观察与操作、猜想与验证、比较与分析等数学活动,体会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感受"转化"思想在解决新问题中的价值。3.在自主探究、解决问题的数学活动中养成良好的验算习惯。【教学重点】  相似文献   

8.
【适用年级】四年级。【教学思路】本次教学以习作片段《刘老师的茶杯》导入,通过对习作范例的深入品读,引导学生认识到成功的习作往往都是从生活中的细节入手的。继而结合绘本故事《我的爸爸叫焦尼》的讲述,通过具体的情节再现,引导学生在观察、品读、感受、体验、模仿表达、反思评议等教学环节中感受细节、捕捉细节、再现细节,从而认识到"关注细节"的一般方法要领,并能在今后的生活与学习中自觉地关注细节。【教学过程】一、品读片段,走近老师1.师:教学的过程也就是师  相似文献   

9.
<正>【教学目标】1.了解比喻论证的概念和作用;2.感受比喻论证的魅力,并归纳出使用比喻论证的注意点;3.课堂练笔,学习恰当使用比喻论证。【教学重点】1.归纳出使用比喻论证的注意点;2.练笔升格,学习恰当使用比喻论证。【教学难点】练笔升格,学习恰当使用比喻论证。【教与学方法】  相似文献   

10.
【教学内容】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44~46页例1~例3(1)。【教学目的】1.认识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和作用,能够用字母表示运算定律和计算公式,感受用字母表示数的优越性。2.知道用字母表示数时省略乘号和平方的书写方法。  相似文献   

11.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理解、掌握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并会运用. 2.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运用转化的思想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动手操作等活动,经历自主探究梯形的面积并理解和掌握计算方法的过程,体验转化的数学思想和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生通过自主探究与合作学习,感悟到数学知识的魅力,培养学生的数学情感和团结协作的好品质.  相似文献   

12.
【教学内容】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第99页第八单元"解决问题"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经历用乘法两步计算解决问题的过程,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2.形成从不同角度观察问题、发现问题,并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  相似文献   

13.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生活中的负数》第一课时《温度》。【教学目标】1.了解零下温度的表示方法,会正确读写,感受引入负数的必要性。2.通过借助温度计或生活经验,学会比较零下温度的高低,并初步感知温度背景下两个负数的比较方法。3.通过读写温度,初步感受了解负数在生活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4.
<正>【教学目标】1.通过自主阅读、小组交流等方式了解神话故事的特点,感受神话故事的神奇。2.通过比较阅读,感受中国神话故事与外国神话故事的异同。3.感受中国神话故事中蕴含的民族精神,激发学生的民族认同感与自豪感。【教学过程】板块一猜谜导入,激发兴趣1.根据提示,猜测是哪位神话人物。  相似文献   

15.
正【教学内容】北师大版数学二年级级下册第88页"认识角"。【教学目标】1.结合生活情境,使学生感受生活中处处有角,让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并在探索角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2.通过找一找、认一认、做一做、折一折、比一比等活动让学生直观地认识角,并感受角的大小的关系。3.让学生经历从现实中发现角、认识角的过程,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教学重点】让学生初步地认识角。【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探索比较角的大小。【教具学具】CAI课件、三角板、角(2个)、圆形纸、连接  相似文献   

16.
<正>【教学内容】人教版语文一年级上册识字二第3课。【教学目标】1.利用图片和多种形式读文等方法认识14个生字,把识字与认识事物相结合。2.会写"心""风"两个生字,认识一种笔画"卧钩儿"和一个偏旁"风字框"。3.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认识一些蔬菜,了解它们的颜色或者外形的特点。并感受作者描写蔬菜的方法,帮助学生积累语言。【教学重点】认识14个生字,积累语言。正确、美观地书写"心"和"风"两  相似文献   

17.
【教材内容】人教版六年级下册课本中古诗综合性复习。【教学目标】1.赏读古诗、巧用古诗、想象意境三个环节循序渐进,使学生充分感受古诗的内涵和意蕴。2.在复习中发现规律,总结方法,培养学生记忆、分析和想象的能力。3.在充分的诵读和涵泳中,激发学生对祖国灿烂古诗文化  相似文献   

18.
<正>【教学内容】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112~113页。【教学目标】l.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实验等活动,能采用列举、连线等方法进行组合,找出简单事物的组合规律;2.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分析和推理能力以及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3.使学生感受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在数学活动中养成与人合作的良好习惯,并初步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能够尝试用数学的方法来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黄斌 《江西教育》2023,(22):39-42
<正>【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五年级下册第104~105页。【教学目标】1.认识折线统计图,掌握绘制折线统计图的方法。了解折线统计图的特点,能对统计的数据进行合理解释,并能根据数据信息做出简单的判断和预测。2.经历探究折线统计图的过程,感受从具体到一般的数学思想方法。3.感受折线统计图在生活中的应用和价值,发展数据分析观念。【教学重点】认识折线统计图,了解折线统计图的特点。  相似文献   

20.
【教学内容】苏教版国标教材数学第八册p35混合运算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在原有的基础上,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不含括号的三步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2.使学生在按顺序进行计算和运用学过的计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增加规则意识,感受数学的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