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石英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1,(36):170+172-170,172
文学欣赏是一个从文本中提取意义的过程,因为欣赏主体的特殊性,幼儿的文学欣赏活动有其独特之处。本文认为,幼儿的文学欣赏活动需要注意幼儿审美接受的情感性、动作性和想象创造性三个方面特征,合理调动这些因素,注意文学作品本身特征与幼儿心理特征的契合,做到"随物宛转,与心徘徊",幼儿对文学的欣赏才会成为一种自由自在令人愉快的游戏。  相似文献   

2.
目前,我国的幼儿教育在文学欣赏方面还存在不少的误区,一些幼儿园忽视了对幼儿的审美能力的培养,不够重视文学欣赏教育。文学欣赏误区的存在使得幼儿缺乏正确、客观的审美态度及审美情操,不利于幼儿的情感成长。幼儿文学欣赏的误区具体表现在:在文学欣赏教育中,幼儿缺失了主体地位;对幼儿的审美感知力的培养不够重视;忽视了对幼儿审美情感的培养;在文学欣赏上,忽略了帮助幼儿树立正确的审美态度。当幼儿文学欣赏面对这些误区时,幼儿园的教育工作者必须要对此重视起来。  相似文献   

3.
幼儿文学审美活动包括文学审美欣赏和文学审美创造。文学审美创造是幼儿经过文学审美欣赏,在美感形象不断积累的基础上所产生的审美想象、联想的外化活动,是文学审美活动中不可缺少的内容。幼儿文学接受具有游戏性的特点,基于这一特征的幼儿文学审美创造活动就要让幼儿有充分想象、表达的自由,去感受审美创造的乐趣。因此,教师应尽力为幼儿提供审美实践的机会,让幼儿通过各种途径,运用各种方式创造性地表现作品。  相似文献   

4.
当前幼儿文学欣赏教育中的误区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当前幼儿文学欣赏教育没有得到足够重视,即使有一些幼儿园开展了文学教育,也出现了不少误区,具体体现在:无视幼儿的欣赏主体地位;轻视幼儿审美感知力的培养;忽略幼儿审美情感的陶冶;没有帮助幼儿树立正确的审美态度。这是我们在组织和实施幼儿文学欣赏教育中必须加以警惕的。  相似文献   

5.
当前幼儿文学欣赏教育没有得到足够重视,即使有一些幼儿园开展了文学教育,也出现了不少误区,具体体现在:无视幼儿的欣赏主体地位;轻视幼儿审美感知力的培养;忽略幼儿审美情感的陶冶;没有帮助幼儿树立正确的审美态度。这是教师在组织和实施幼儿文学欣赏教育中必须加以警惕的。  相似文献   

6.
在幼儿园开展幼儿文学欣赏活动,目的是培养孩子们审美的眼睛、审美的耳朵和审美的心灵,实质上是一种审美教育。正确的做法是结合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从幼儿及幼儿文学的特殊性出发,遵循文学欣赏的规律,从审美的角度来进行:1.体现文学审美的整体性和形象性;2.注重文学欣赏的情感交流;3.培养幼儿的审美兴趣。  相似文献   

7.
幼儿文学鉴赏是建立在阅读幼儿文学基础上的欣赏活动,作为培养幼儿教师的教师,在儿童文学教学中,应着重培养学生鉴赏幼儿文学作品的能力,使他们在幼儿文学领域有所造诣,通过品味童趣、激发美感、引起共鸣,对幼儿文学作品进行鉴赏,在其审美的过程中促进学生文学素养的提高,进而提高学生文学鉴赏的能力。  相似文献   

8.
童话作为最受幼儿喜爱的一种文学体裁,一直是幼儿园课程内容的主要载体。长期以来,人们对幼儿(欣赏主体)在欣赏童话作品时究竟有哪些特点缺少专门的研究,这直接或间接地导致童话欣赏活动的盲目性、程式化和简单化。为此,笔者以文学心理学、审美心理学以及儿童文学接受的有关理论为基础,对3~6岁幼儿在童话欣赏过程中的感知、想像、理解和情感等审美心理特点进行质与量相结合的研究,以期为幼儿童话欣赏教育提供一个新的视角。一、幼儿童话欣赏的特点在研究中,笔者根据童话的情节发展和情感变化的结构,选择了简单型、重复型和复杂型三类童话(…  相似文献   

9.
文学欣赏是一个对原有文学作品及文学活动进行解读、剖析、认识和再创造的过程,是一种以文学形象为审美对象所进行的感受、体验和理解的审美活动。文学欣赏的效果如何,与审美主体的审美趣味、情感体验、知识储备、文化素养等因素有着很大的关系。因此,培养审美趣味,提高文化素养是欣赏者进行文学欣赏活动前必须做好的准备工作。  相似文献   

10.
吕燕 《教育导刊》2005,(10):55-57
幼儿文学欣赏的目的是要使幼儿获得"真"的启迪、"善"的熏陶、"美"的享受.但在当前的幼儿文学欣赏活动中,多数采用以听和说为主的"说教式"单一欣赏模式,它束缚了幼儿思维、语言等方面的发展,削弱了文学欣赏活动的效果.为此,我们尝试开展了"多通道参与法"在幼儿园文学欣赏中运用的研究,旨在探索幼儿参与文学欣赏活动的有效方式方法,以激发幼儿欣赏的兴趣,从而提高欣赏效果.  相似文献   

11.
美术欣赏教育活动是幼儿欣赏周围环境与生活中美好事物以及美术作品,感受其形式美与内容美,从而丰富自己的美感经验,提高自己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的教育活动,是培养幼儿艺术素养的一个重要途径。幼儿接触优秀美术作品,有利于开阔幼儿视野、陶冶情操、  相似文献   

12.
幼儿美术包括幼儿的造型艺术活动和美术欣赏活动。造型艺术活动注重幼儿的审美表现和审美创造 ,美术欣赏活动则注重幼儿的审美心理和审美体验 ,两方面相辅相成 ,最终促进幼儿美术的发展 ,提高其审美能力。一、美术欣赏的概念(一)含义 :美术欣赏是以美术作品为对象的特殊的审美经验活动 ,是一种由客观对象的审美属性引起的 ,包括感知、想象、情感、思维等心理功能在审美对象刺激下交织活动而形成的心理状态。(二)影响美术欣赏的因素 :1.欣赏者的主观因素 :生活经验、文化素质、审美趣味。2.审美对象的客观因素 :具有一定的审美属性 ,…  相似文献   

13.
李建立 《现代语文》2010,(3):135-136
如何上好文学欣赏课是摆在每一位大学语文教师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丈学欣赏教学只有以学生为审美主体,让学生积极参与文学欣赏活动,获得文学体验,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文学素质。接受理论无疑是调动学生参与积极性,提高学生欣赏能力的行之有效的理论。  相似文献   

14.
屠峰  周林华 《考试周刊》2014,(74):192-192
幼儿体育欣赏作为一个新兴研究方向越来越受到广大教师、研究人员的关注。欣赏体育早已成为幼儿精神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逐渐被教师、家长和社会各界重视。通过对体育的欣赏,幼儿的审美兴趣和审美能力得到了提高,是继音乐、美术之后的又一个便于在幼儿园开展的欣赏活动。  相似文献   

15.
许双双 《天津教育》2023,(3):131-133
<正>名画欣赏是幼儿欣赏活动中的重要内容,通过名画欣赏引导幼儿逐步掌握欣赏技巧,从不懂得如何欣赏到热衷欣赏及主动欣赏,最终强化幼儿审美体验,培养幼儿审美能力,使其在学习过程中主动创造美。可见,在培养幼儿审美能力时,名画欣赏是必要的举措。鉴于此,文章结合幼儿名画欣赏教学实践展开研究,分析了名画欣赏中培养幼儿审美能力的重要意义,并总结名画欣赏方法,对名画欣赏培养幼儿审美能力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6.
许丽萍 《早期教育》2012,(12):49-50
民族音乐欣赏是幼儿园音乐欣赏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主要从音画、音诗、音话、音律、音游等五方面出发,探索幼儿民族音乐欣赏活动的多元策略,使得民族音乐欣赏活动更易于被幼儿接受,从而提高幼儿对音乐的感受力、理解力和表现力,激发幼儿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树立民族自豪感。  相似文献   

17.
陈睿 《幼儿教育》2012,(33):33-36,46
审美想象是幼儿审美心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幼儿园美术活动是培养幼儿审美想象能力的重要途径。在幼儿园美术欣赏活动中,绘画作品的选择会对幼儿的审美想象产生影响。本研究以8幅绘画作品的形式和主题为自变量,以72名5~6岁幼儿的审美想象为因变量,进行了相关的实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美术欣赏活动中,幼儿的审美想象受欣赏作品的形式和主题影响。研究者据此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8.
以审美为出发点,以诗歌欣赏为范例,结合西方格式塔原理,通过对审美客体的形态特征和审美主体的心理结构的分析,阐述了文学欣赏的整体领悟性,揭示了文学欣赏活动得以形成的原因。  相似文献   

19.
美术欣赏活动一直是我们幼儿美术教育的薄弱环节,因此这一活动充满了挑战性,对教师的审美能力、组织活动中的应变能力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美术欣赏活动中,幼儿能够实现与大师的对话,而我们教师也可以从幼儿方面得到启发,在与幼儿的互动中提高自身的美术素养,从而逐渐摸索出一套有效的美术欣赏的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20.
刘佳 《教师》2011,(31):104-105
美术欣赏教育活动是幼儿欣赏周围环境与生活中美好事物以及美术作品,感受其形式美与内容美,从而丰富自己的美感经验,提高自己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的教育活动.是培养幼儿艺术素养的一个重要途径。幼儿接触优秀美术作品,有利于开阔幼儿视野、陶冶情操、促进幼儿的想象力与创造力的发展,培养他们语言表达能力和积极的情感态度。而在现实教育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