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 毫秒
1.
从前,有一位好画山水画的人,想替朋友画一幅青松图。他本来画了一棵挺拔的青松,挺好看的, 但一想:在植物学上,松、柏是同科的,不能少一样。于是,把柏树添了上去。又一想:松、竹、梅是岁寒三友,不能残缺,便又加上了竹和梅。再一想:有松应有山,有山必有石,应该配套,就又补了山和石。如此  相似文献   

2.
程珊 《红领巾》2007,(5):50-52
有这样一个故事:从前有位画家,他的朋友要过生日.他准备画一幅“青松图”当做贺寿礼物。他先画好了一棵挺拔苍劲的青松,色彩鲜明,主题突出。后来他想.植物学上松柏不是同科吗?于是.又画上了一棵柏树。又一想,松、竹、梅号称“岁寒三友”,缺一不可啊,就全画了吧!他拿起笔,又在空白处填补上竹和梅。画着画着,灵机一动,有松要有山,有山必有石,干脆全画上,于是又拿起笔,[第一段]  相似文献   

3.
画大师的画     
《特区教育》2009,(7):F0003-F0003
这幅画恐怕是梵高最著名的作品之一了。画面左侧是柏树,一棵燃烧的柏树!天空中有星星,它们翻滚着……小镇似乎笼罩在某种不安之中。圣雷米的那一夜果真如梵高笔下的那般扭曲、翻滚吗?正忍受精神病折磨的梵高用这幅画要告诉我们什么?他要选挥死亡?还是……  相似文献   

4.
祖传名画     
从前,有个富家子,整日游手好闲。他父亲临终时留给他一幅画说:“这幅《寻斧图》是祖传的,千万不能卖!”再富的家底也会被吃穷。终于,他已经没有钱了,他突然想起父亲临终交给他的那幅祖传的名画。他想了想,决定把那幅画在家门口卖掉。可是一连几天,这画却无人问津。有一天,来了一个古董商,  相似文献   

5.
每棵大树都有主干●程珊(四川省邛崃市南街小学语文高级教师、学科组长)有这样一个故事:从前有位画家,他的朋友要过生日,他准备画一幅"青松图"  相似文献   

6.
有位科学家想测试一下儿子是否聪明。于是他在一张纸上画了一条线,对儿子说:“你把这条线变细些,但不能擦掉,也不能用任何东西盖上。”儿子是个爱动脑筋的孩子。他接过纸考虑了一会儿,就把那条线变细了。你知道这位科学家的儿子是运用什么方法来解决难题的吗? 原来他是在爸爸画的那条线的旁边,又画了一条更粗的线,爸爸的那条线就显得细了。  相似文献   

7.
<正>一个小男孩去上学,学校很大,他走进教室后,听到老师说:"今天,我们来画画。""太好了!"小男孩心里想,他可喜欢画画了,他可以画各种各样的动物,狮子、老虎、小鸡、奶牛、火车、小船……然后他拿出蜡笔,开始画,但是老师说:"等一等,现在不能画!"老师等到所有同学都做好了准备,才说:"现在,我们画花。""太好了!"小男孩想,他可喜欢画花了,于是他开始  相似文献   

8.
有位科学家想测试一下儿子是否聪明。于是他在一张纸上画了一条线,对儿子说“你把这线变细些.但不能擦掉,也不能用任何东西盖上。”儿子是个爱动脑筋的孩子。他接过纸考虑了一会儿,就把那条  相似文献   

9.
人家的眼睛     
一日,看到这样一篇文章,让我颇有感触。意大利有位叫艾菲罗的人,他曾经极用功地画了一幅画。为了检测这幅画究竟如何,自己能不能成为一名画家,他将画送到画廊展出,并在一旁放了一枝笔,还附上说明:“观者如认为画中有不妥或败笔处,请做出记号。”结果,整个画面全被涂满了记号。艾菲罗想:“看来这幅画糟透了,自己根本不可能成为画家。”艾菲罗把自己的苦恼告诉了朋友,朋友给他出了个主意,让他将这幅画重新临摹了一幅,再放到原处展出,并且在旁边说明:“请在您认定是妙笔之处做出记号。”结果这次的画上全是赞美的标记。人们的鼓励激起了艾菲罗…  相似文献   

10.
一、青春的门槛 刘心武 有一个青年,他想画一幅题为《青春的门槛》的画。他画了无数次,撕了无数次,久久地没有画成……  相似文献   

11.
作品分析及欣赏定位 《麦田与柏树》(见P28图)是荷兰著名画家梵高的作品。他的画中充满了令人迷醉的色彩和线条,一种难以模仿的、激情四溢、让人无法忘却的美。在作品《麦田与柏树》中,燃烧般的丝柏、风吹过的麦田、天空中飘动的云彩均由扭动的长线与短线构成。  相似文献   

12.
“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要知松高洁,待到雪化时”。 这是陈毅(冬夜杂咏)的诗,诗人以青松为题咏的对象,描绘了一幅青松在雪中昂首挺立,说明美好的品质,只有经过艰苦的岁月,才能显示出来的人生哲理。  相似文献   

13.
今天的游戏区活动,王超选择了去绘画区进行游戏的活动。他画了一条帆船,又在船上画了一个和风帆一般高的人。他大概想到应该有人在捕鱼吧,又画了一张像篮子那样的网,还画了鱼,鱼里有他喜欢的金鱼。天上的太阳不可少,他还画了小鸟,其中有一只美丽的孔雀。他画的时候速度快,线条奔放、自由,色彩随意,造型稚拙天真。我想,这是一张好画。但  相似文献   

14.
我的面前有一幅漫画,画上有一个人,他站在一棵苹果树下,这棵苹果树结满了又大又红的苹果。他很想吃,可是他又想,这是别人家的,不能啊……转眼间,他吃苹果的欲望突然变得强烈了,自言自语道:“我只摘一个,应该没有关系吧!”就这样,他就摘了一个。他吃着,感觉太好吃了,于是又伸出手摘了一个,又一个……最后,他甚至拿来了筐和梯子,边...  相似文献   

15.
《小学时代》2014,(12):38-38
<正>火烧云的由来今天我学了一篇课文叫《火烧云》,我一直在想,为什么火烧云有那么多种颜色?我觉得一定是天上的一个神在画画。他一会儿画出红色,一会儿画出金色,一会儿画出紫色,一会儿画出百合色。他画了一张又一张,可怎么也画不出他心中最美的颜色。于是,他很生气地拿火把所有纸都烧掉了。可是天上的纸是有仙气的,它们并没有化为灰烬,而是像火一样燃烧着。神仙突然发现,这就是他心目中最美的颜色。他想,这么美的颜色怎么能浪费掉呢,不如送给人间吧,于是就把那些火纸纷纷扔下去,变成了"火烧云!"  相似文献   

16.
有这样一则故事引起了我的注意。从前,有一位画家想画一幅人人见了都感到满意的画。画毕,他满怀信心地拿到市场上去展示。他在画旁放了一支笔,并附上说明:每一位观赏者,如果认为此画有欠佳之处,均可在画上涂上记号。晚上,画家取回了画,发现整幅画都被涂满了记号,几乎是没有一笔不被指责的。  相似文献   

17.
成功的概念     
东方 《成才之路》2011,(18):97-I0014
从前,有一位画家想画一幅人人见了都感到满意的画,画毕,他满怀信心的拿到市场上去展示。  相似文献   

18.
有这样一个孩子。他托着下巴,似乎在思考着什么,却迟迟不愿下笔。我走到他身边:“你为什么不画呢?你可以大胆地画,想怎么画就怎么画。”好久,他终于开始下笔。他画得那么精细,但到下课,其他小朋友都已经画得差不多的时候,他却刚开了个头。有时他甚至一节课擦擦改改,时间过去了却什么都没画。但第二天他总会交上一幅漂亮的画,其他小朋友也会很欣赏:“哇,画得好美啊!”确实不能说他画得不好,线条流畅,笔法细致,构图完整,形象逼真……但可以看出他的画差不多都是临摹的。  相似文献   

19.
这几天,数学老师在讲函数的坐标,当老师在黑板上画两条坐标线的时候,我想起了一件事。一直以来,数学老师会画直线已经成了“地球人”都知道的事情了。无论多长的直线,他不用尺,却照样画得很直。有一次,一位同学问老师:“为什么您画的直线这么直”。老师笑着说:“只要你做人做得直,那么线也就可以画得很直了。”我知道,老师那只是开玩笑,至少在我眼里是这样的。我想起老师曾经说过,他教书已经二十多年了。这时我又想,这肯定是他在这二十年里练出来的“小绝活”吧!别看画直线简单,你能画直吗?我想不能吧!而老师,他也是靠“…  相似文献   

20.
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 要知松高洁,待到雪化时。 陈毅副总理这首诗多么像是我的先生姚桐斌一生的写照啊!观在,我谨以此文献于他的墓前。 一 桐斌1922年出生在江苏无锡。抗日战争时期,苏南沦陷后,桐斌正在上中学。他只身远离家乡,到江西求学。高中毕业会考,全省第一,桐斌报考了7所大学,均被录取。他选择了当时迁移贵州的交通大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