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为了缩小城乡教育的差距,江苏省张家港市南丰镇实施了"三名教育工程"(即挂钩名校、结对名师、聘请名家),由苏州市教育局派出骨干教师驻校支教张家港市南丰中学。"区域支教"是"三名教育工程"的重要一环,是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的一种新途径,具有亲源性、持续性、共生性等特性。经过数年的努力,张家港市南丰中学的教师专业发展和学校的整体发展都出现了明显的变化。  相似文献   

2.
正"当时,文校长听闻我的事迹后,就装作一名普通教师,孤身一人来到我所支教的山区学校,对我进行了几天的实地考察。后来,文校长与我聊起了他的教育理想,并诚邀我来这儿教学。教育理念的契合让我来到了这所学校。"提及往事,曾自愿到贵州苗族山区支教9年、现任中央民族大学附中北海国际学校(以下简称北海国际学校)小学部主任的卞淑美眼里充满了对教育的深情。北海国际学校2011年8月30日正式开学,是一所年轻的学校,而像卞淑美一样为了教育理想而到该校任教的老师  相似文献   

3.
有人说:"使人成熟的,并不是岁月,而是经历。"2012年9月开始的一年的支教生活对我来说获益匪浅,我的整个身心得到了提升!当地教师忘我的奉献精神和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他们是我学习的榜样。记得当时得知自己要被派往山区支教,我的压力很大。校领导看出我的心思,找我谈话,为我减压。于是,在2012年的9月4日我踏上去往西吉的支教之路。一路上,脑海中不停地想象着即将要去的那所学校的模样,究竟会是怎样的一所学校呢?经过近6个小时的行程,终于到达了西吉县硝河中心小学。踏进学校大门,简简单单的小路把学校分成两  相似文献   

4.
王玉芬 《课外阅读》2010,(10):81-81
忘不了,一年前在我校会议厅里,那个欢送教师下乡支教的热烈场面;忘不了,领导们热情洋溢的讲话、谆谆的教诲和殷切希望;忘不了,三位校长送我们前往支援学校的那一幕;忘不了,我是三完小人,一言一行代表着学校……转眼间,我在铜仁市大坪民族小学支教工作已结束。一年支教,使我走进了农村小学教育的深处,了解到了农村小学教育的现状,认识到了农村小学教育教学工作的困难与艰辛,体味到了农村小学老师的酸甜苦辣。  相似文献   

5.
他们有着双重的身份:在自己的学校,他们是被教的学生;走进另一所学校,他们是执教的老师。他们是参加支教的青年学生。他们用青春和热血栽培和呵护贫瘠土地上的花朵,他们用真诚和行动履行当代青年学生的社会责任。在支教中,他们付出了很多,也收获了很多——正如胡锦涛总书记所讲,支教让他们"丰富了阅历、磨炼了意志、增长了才干"。下面,就让我们走近这些可爱的支教者,分享他们的支教经历和体悟,和他们一起思索"人应该怎样活着"这个古老的话题……  相似文献   

6.
目前,不少地区城乡教育发展不平衡,不外乎办学条件、学校管理、师资队伍的差距,而人力均衡的问题更是教育均衡发展的重中之重。为促进教育均衡,增进社会公平,不少教育主管部门出台了有关城市学校教师下乡支教的文件,支教工作如火如荼,"温度"不减。可是,若操作不好,往往会流于形式,造成资源的浪费。因此,支教工作不但需要的是"温度",更需要的是支教的"深度"。如何更好地开展支教工作,更好地发挥支教教师的自身优势,让城乡教育走上和谐共赢发展的快车道呢?开展支教工作,智教是关键,也是开展智力支教工作的过程。  相似文献   

7.
宁梅  那佳 《教育》2006,(8):38-41
2005年9月,来自西城的101名中小学支教教师来到了对口支援的昌平区、怀柔区和密云县的各所学校,开始了一年的支教生活。这里面,有北京市骨干教师,有学校的中层干部,更有许许多多辛勤工作的普通教师。他们均给支教地区的学校带来“真经”,给学生带来希望和力量,为城乡教育的均衡发展做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8.
我的遗憾     
正2003年9月,我到乡下的一所中心小学支教,担任该校五年级唯一一个班的语文教学和班主任工作。以往这个班每个学期都是学校的"文明班",而且一直以来都由支教老师任教,在学校有"支教班"的称号。我想:"‘文明班’这一荣誉决不能在我的手上丢掉。"确立了明确的工作目标,我以满腔热情投入到工作中。  相似文献   

9.
正支教活动是通过城镇学校帮扶农村学校、强校带动弱校实现学校共同进步,推动县域教育事业协调发展的重要举措。确立支教活动主题对支教人员推动农村薄弱学校发展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笔者现就自己的支教经历谈几点体会。一、尽心倾力的学科教学实践活动承担学科教学任务是支教人员的中心工作。首先,支教人员只有在了解农村薄弱学校学生基础弱、学习方法欠缺、自信不足的现状和学生心理需求的基础上,确立"低起点,重视培养学生双基;讲策  相似文献   

10.
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四中校长刘长铭:虽然有大学生到农村支教的政策,但结果是农村学校成了他们的毕业入职训练班。农村缺少教育资源,人员缺编。我建议,应立足于本土化来解决农村教育师资问题,大幅度提高农村教师工资和补助标准,其标准要明显高于城镇教师。全国人大代表、华中师范大学教授周洪宇:高等职业教育有别于普通高等教育,特色在于是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设立"工士"学位制度有利于彰显高等职业教育的自身特色。就目前而言,我国高职院校学生录取分  相似文献   

11.
《中国农村教育》2008,(10):10-12
江苏千校万师支援农村教育江苏省"千校万师支援农村教育工程"实施已届两年,3600余名教师连续支教在一学期以上。日前,该省教育厅表彰"千校万师支援农村教育工程"先进学校和先进教师,53所学校和180名教师榜上有名。  相似文献   

12.
一、支教工作的重要意义 本学期,我镇出台了《四塘镇小学教师支教工作方案》,并开始实施。该方案指出了这次支教的重要意义:“规范岗位位置工作,推进教师交流,以轮流支教方式解决边远学校教师缺编问题。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优化学校教育教学管理,实现教育均衡发展,确保普及义务教育,进一步巩固‘两基’成果。”  相似文献   

13.
神秘湘西是土家族和苗族自治州。2014年,我有幸被株洲市教育局选派到"三区"支教,肩负着对民族教育的神圣责任,满怀对山区孩子的一片爱心,跨越万水千山来到大山深处的保靖县,开始为期一年的支教生活。我把在田心中学多年课改实践总结的"六步情境化教学模式"传播到毛沟中学的历史课堂,给学校的教学改革注入了一股新的活力,显著提升了学校教学质量。传播知识甘泉的同时还有物质上的援助。  相似文献   

14.
2012年7月1日,重庆市涪陵区大木乡中心学校的同学们高高兴兴地迎来了一群大哥哥大姐姐,他们是来自长江师范学院教育科学学院"心灵彩虹"关爱农民工子女服务团的志愿者,来到这所学校进行为期一周的义务支教活动。听说哥哥姐姐们要来,同学们都很激动。"我家这个孩子,听说志愿者们要来,今天很早就叫我起床做饭,说要去学校上学。"一位老奶奶说。  相似文献   

15.
师范生实习支教是我国改革教师教育专业教育实习制度的创新举措,是推进教师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产物。在明晰实习支教的概念和对城市化进程中农村学校的特点进行调查分析的基础上,围绕教育实习改革、实践性学习、合作教育等问题,提出了面向城市化进程中农村学校合作教育实习支教模式,并对广州大学近三年面向广州城市化进程中农村学校开展的实习支教进行了实践探索。  相似文献   

16.
忻州师范学院近十年来为了深化农村教育改革,大胆改革了师范教育。他们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大胆调整了教学计划,改革了课程结构,更新了教学内容,强调了文理渗透,增设了"教师技能课"和各种有针对性的选修课。他们着重把学生的教育实习改为"顶岗实习扶贫支教"。九年多来派出4200多名师范专科生到6个国家贫困县200多所农村初中去支教扶贫,使学生接受了扎实的国情和省情教育,培养了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他们给山、老、贫地区基础教育输送了新鲜血液,缓解了农村教育的一些矛盾,推进了当地的"普及",提高了山、老、贫地区农村教育教学质量,受到了县(区、市)和基层学校的欢迎。最  相似文献   

17.
随着实践导向师范教育的大力推进和发展,顶岗实习支教成为一种全新的教育实习模式。顶岗实习支教虽然已经践行了几年,但还属于教育教学实践的新模式,需要在探索和实践中不断地改进和完善,需要高师院校、教育行政部门、农村学校三方切实有效地建立协作机制,使顶岗实习支教活动科学合理地开展。师范生农村顶岗实习支教对师范生的专业成长、高师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以及农村学校的改革和发展都起着积极有益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王东泽  宋军 《教师》2012,(31):108-109
为了贯彻落实《教育规划纲要》教育公平问题,支持农村教育发展,学校开展了送教下乡活动。我有幸听了几节支教老师的课,下面是一位青年教师的课堂实录:  相似文献   

19.
教育实习是师范毕业生成长为教师必须要经历的重要实践性教学环节.常规的教育实习在实习地点、实习时间、实习深度等方面存在着一些不足,实习效果受到影响.部分师范院校开始开展实习支教形式下的"顶岗实习"实践,取得了一定成效,作为一种有效的师范生培养模式和农村支教模式,顶岗实习正逐渐为师范院校、教育主管部门、学校和学生所接受.  相似文献   

20.
谷瑞英 《成才之路》2009,(17):19-20
以前常听农村同行教师抱怨在农村学校教美术如何如何困难,我暗地里还觉得这些教师矫情。2007年我响应上级号召由所在城区学校到边远农村中学来支教。真的到了农村才体会到这句话背后的无奈,因为城乡教育不仅有差异,而且差距还很大!在支教之初,我所见到的农村美术教育现状令我尴尬。真实的情形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