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考试是学校人才培养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是了解教师教学效果、了解学生对所学知识掌握状况、检查教学质量的一种主要手段.它对于促进教学管理与改革,提高教学质量等具有重要意义.然而,无论是何种考试都不同程度出现了考试作弊的现象,也就是说"只要有考试,就会有作弊".参与考试作弊的学生既有平时不用功,成绩较差的学生,又有平时学习较努力,成绩较好的学生.  相似文献   

2.
潘雪 《鸡西大学学报》2014,(2):24-25,31
考试是检测学生对知识掌握的情况、了解教师的教学效果的重要途径。但目前高校存在着严重的考试作弊问题。考试作弊的手段不仅多种多样,还产生了许多危害和不良影响。大学生考试作弊的主要原因与大学生自身、学校、社会有着密切的关系。遏制大学生考试作弊,可从五个方面来着手:加强对大学生的诚信教育;完善考场监督管理机制;改革考试方法;有关部门严厉打击社会上以帮助考试作弊来盈利的人员;利用现代科学技术防止大学生作弊。  相似文献   

3.
胡云 《辽宁教育》2000,(5):25-27
考考试心理不外乎两种 :健康与不健康。健康的考试心理 ,是我们对学生考试心理进行探讨和研究的最终目的 ,而不健康的心理则需要我们深入探讨。小学生的考试心理按时间来分可分为考试前的心理、考试时的心理以及考试后的心理三个阶段。对于小学生来说 ,不良的考试心理在考试前一般表现为试前的考试焦虑 ,即对于考试所表现出的紧张的内心体验 ;考试时的不良心理可表现为紧张、记忆卡壳等考试中的考试焦虑现象以及作弊等不良行为 ;考试以后的心理表现为如何看待考试成绩及对于考完试的心理调节。种种不良的心理给学生的考试带来了明显的影响 ,…  相似文献   

4.
考试是学校人才培养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是了解教师教学效果、了解学生对所学知识掌握状况、检查教学质量的一种主要手段。它对于促进教学管理与改革,提高教学质量等具有重要意义。然而,无论是何种考试都不同程度出现了考试作弊的现象,也就是说“只要有考试,就会有作弊”。参与考试作弊的学生既有平时不用功,成绩较差的学生,又有平时学习较努力,成绩较好的学生。考试作弊虽然发生在个别学生身上,但如果重视不够或措施不利,则有发展的趋势,若任由这种现象蔓延下去,它不但影响学校对教学效果的考察,而且违背考试公平、公正的原则,影响学校良…  相似文献   

5.
近几年来,中学生违纪的势头明显上升,出现了一些新特点。笔者根据长期从事政教工作收集到的材料归纳出,目前学生违纪主要是以下这样一些情况: 1、因考试作弊而受处分者最为突出 近四、五年内中学生考试作弊一直是违纪的主要方面,一般占违纪受处分总数的45%左右,而且几年来一直居高不下。通过调查,考试作弊一般有四种情况:第一种是对学习缺乏兴趣的学生,平时对学习抱无所谓的态度,指望考试作弊,蒙混过关。第二种是少数性格内向并且原有的学习基础较差的学生,平时对学习很认真、很努力,但仍然感到学习吃力,较难跟上一般学习水平,加之性格内向,自尊心强,惧怕考试不能过关的难堪,在侥幸心理和焦虑心理的支配下考试作弊。第三种是碍于同学友情,讲义气,在考试时“帮助”别人而作弊。第四种是本身成绩较好,为了争取奖学金或三好学生,而冒险作弊。在以上四种情况的作弊中,以前两种情况为多。 2、因旷课而受处分的比较突出 因旷课而受处分的一般占违纪总数的25%以上,且有上升趋势。旷课主要有三种情况:第一种是因为节日放假或私事,擅自离校,有的甚至逾期未归而导致连续旷课数日。第二种因为对某一课程的内容和讲授感到枯燥乏味,不愿到堂听课,形成旷课。第三种是学习成绩差或纪律性不强的“后进生”,自暴自  相似文献   

6.
目前,学生考试作弊在一些学校已成公害。考试时看书、抄卷、带夹带、传纸条,或偷偷摸摸,或明目张胆,形形色色。一次学期考试,某校有一个班的学生分组行动,集体作弊,还美其名曰:作弊要讲究“群体”效益。 学生考试作弊为什么愈演愈烈?“平时不烧香,临时碰运气”这种投机取巧的侥幸心理是学生作弊的心理基础.学生对学习缺乏正确认识和科学态度,没有看到学习是一种艰苦的脑力劳动,要把知识技能学到手,必须付出一定的劳动代价。平时学习马虎敷衍,却企图在临考时轻而易举地获取高分,只有作弊一条路。有的学生认为“眼下作弊司空见惯,”大家都这样,“法不责众”,一旦作弊被发现,大不了扣分而已;有的则认为,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几起大学生作弊案例的分析,找出引发大学生作弊问题的深刻根源,并提出解决作弊问题的主要方法。对于大学生的作弊行为,重点是防范,要根据大学生的心理特点及作弊行为,采取严格的措施,多方面、多层次采取有效措施防止考试舞弊行为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考试作弊与贷款不还已成为当代大学生两大诚信危机.大学生考试作弊有着深刻的社会原因和心理原因,要彻底解决这个问题,必须坚持以人为本,改革教学方式、提高教学艺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改革考试方式,减少大学生作弊机会,从源头上防止作弊;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优势,提高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尤其是诚信素质,使其自觉地远离作弊.  相似文献   

9.
考试公平,顾名思义,就是杜绝作弊,实现一分耕耘一分收获.高校考试中的作弊直接影响了学生学科成绩的公正性,对于学风建设及课堂秩序等多方面的后续影响也是非常严重的.如何杜绝学生的作弊现象,实现学生的考试公平,成了高校教师要研究的基本问题,要保证学生在课堂上成绩的公平,否则,很难让那些平时付出很多辛苦努力学习的学生继续努力地学习.  相似文献   

10.
每到考试,总有那么几个学生作弊。动用了校规考纪,平息了一场风波。但到下次考试,仍有作弊者。这是什么原因呢?作为教育者,会理所当然地说:这些学生平时学习不用心,考试时只好挺而走险,孤注一掷。这话确实有些道理,久而久之也就成了定论。考试作弊说到天讲到地,是学生的错。笔者执教十多年,总觉得这个说法不全面,似  相似文献   

11.
《考试周刊》2015,(34):3-4
当前,高职院校学生考试作弊现象越来越严重,作弊的手段越来越隐蔽和先进。针对这种情况,许多学校采取了不同的措施和先进的手段最大限度地防止作弊,可是收效并不明显。本文主要就高职监考中学生常见的作弊手段和工具进行简单的分析和探究,从而在技术和管理层面上最大限度地降低高职学生考试作弊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2.
马飞  刘芳 《考试周刊》2010,(16):5-6
防止大学考试作弊历来是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一个重要方面。本文在分析大学生考试作弊的原因和作弊方式的基础上,提出了几项防止作弊的对策。  相似文献   

13.
随着高校的扩招,学生层次的多元化,考试作弊相对以往成为一种普遍现象.为防止考试作弊,高校加大了处罚的力度,但作弊屡禁不止,并出现了一些新特点.这不仅加大了高校管理的难度,更给思想教育工作者带来了困难.本文从高校学生考试作弊的特点及对高校学生考试作弊的原因及对策分析上入手,以期给我们高校思想教育工作者提供解决问题的一种视角.  相似文献   

14.
考试作弊与贷款不还已成为当代大学生两大诚信危机。大学生考试作弊有着深刻的社会原因和心理原因,要彻底解决这个问题,必须坚持以人为本,改革教学方式、提高教学艺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改革考试方式,减少大学生作弊机会,从源头上防止作弊;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优势,提高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尤其是诚信素质,使其自觉地远离作弊。  相似文献   

15.
我们过去对考试作弊的学生一直存在一个误区,那就是只有学习差的学生才会作弊,他们平时不好好念书,为了考试能够及格,只能靠作弊过关;进而认为学习差的学生思想也落后、素质差,喜欢投机取巧。因此,学习差的学生从此便一无是处。但是,从近几年情况看,在大学校园里作弊的学生中,不仅有学习差的同学而且还有学习好的同学,甚至是学生干部,他们考试作弊不仅仅是为了考试能够及格,而是为了取得更好的“成绩”。大家知道,大学的学习方式和中学有很大区别,它摆脱了中学那种强迫式的学习方法而给学生更大的自主性、更多的自由空间。大学多数没有固定…  相似文献   

16.
屈原:学生为什么爱作弊?吾将上下而批判!李白:分数直下三千尺,疑是作弊落九天。秦观:一心若是在平时,又岂在考试作弊?李清照:答案无计可抄,才下笔头,又上心头。岳飞:努力要趁早,考试难道只想抄?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吴承恩:作弊是为了吃唐僧肉,没想到孙悟空居然有金光火眼。曹雪芹:学生满纸荒唐言,一把作弊辛酸泪。徐志摩:轻轻地,我被开除了,正如我轻轻地来,老师轻轻地眨眨眼,不放过任何一个作弊人。名人戏说考试作弊@伍振  相似文献   

17.
眼下,学生考试作弊,似乎成了顽疾。虽然。每次考试前,老师讲,学校强调,并采取抓到立刻公布处分决定的严厉方式.却每每有学生置著罔闻。常常是了上一场处分决定的余声未落.下一场又有学生继续作弊了.再下一场仍有无畏的飞蛾前赴后继.其勇气让人觉得不可理喻,又让人无言。而作弊的学生中.不仅有那些平时表现比较差的,还有老师眼里的好学生.甚至班干部。  相似文献   

18.
杨燕 《考试周刊》2011,(21):6-7
1.中学生考试作弊现象 近几年,我校学生在各种考试中出现了考试作弊现象,学校对此给予了严厉的处理,但不少学生仍在考试时冒着被开除的风险继续作弊。我们通过对学生的大量访谈,了解考试作弊行为及相关要素,为学校的教育教学管理提供一些依据。2.研究方法主要采取调查、访谈等方式研究考试作弊的原因,  相似文献   

19.
大学生考试作弊的本质是有意识的人的实践行为.行为的产生和发展是有其内在规律可循的.深入把握学生作弊的行为规律和影响因素是有效防治作弊的前提基础.作弊行为产生一般而言可分为考试期望形成、作弊意识形成、考试作弊策划和准备、实施作弊行为前的权衡、作弊行为实施以及作弊结果对价值观念影响等六个阶段.在各个阶段中,学生思想、行为和行为决策都是在各种主客观因素的综合影响下产生变化的.  相似文献   

20.
对于我国实行的标准化考试,社会上不少人提出指责.有人根据社会上出版的以标准化考试命名的选择题小册子,便认为选择题就是标准化考试.于是,就断言标准化考试便于学生作弊,影响考生正常水平的发挥,高考选拔的学生是高分低能…….因为不了解而对标准化考试产生怀疑是可以理解的.为使更多的人了解标准化考试,本文谈一谈与此有关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