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2009年4月22日,著名老报刊收藏家李润波先生将其三十年间收藏的五万件老报刊全部捐给地方政府,引起社会广泛关注。对此,我刊副主编黄炯相对他进行了专访。  相似文献   

2.
《北京档案》2009,(5):F0003-F0003
著名收藏家李润波将30多年来收集珍藏的5万余件报刊史料和“世纪阅报馆”的名义权,捐给北京市平谷区政府,并由档案馆永久收藏。  相似文献   

3.
4月22日上午,中国老报刊收藏第一人、著名收藏家李润波将30年来珍藏的5万份藏品悉数捐献给政府,平谷区委书记秦刚向李润波颁发了捐赠荣誉证书。为肯定推崇李润波先生的这一义举,区政府决定给予他100万元奖励。平谷区政府指定由区档案馆接收进馆,经过3个月清点登记,5万件藏品现已全部接收进馆。  相似文献   

4.
4月18日上午,由北京市平谷区档案馆和中国收藏家协会书报刊收藏委员会主任李润波先生共同创办的“世纪阅报馆”,在平谷区档案馆正式挂牌并对外开放。出席开馆仪式的有市档  相似文献   

5.
著名收藏家李润波最近将30多年来收集珍藏的5万余件报刊史料及“世纪阅报馆”的名义权捐赠给北京市平谷区政府,5万余件报刊史料由区档案馆永久收藏,此举得到业内专家和社会各界人士的高度赞赏。4月22目上午,区委、区政府举行了隆重的捐献仪式。北京市档案局(馆)局(馆)长陈乐人,国家档案局档案馆室司副司长朱煜,  相似文献   

6.
(本刊讯) 山西左权县旅游局副局长苗世明,自幼从借报、抄报到集报,30年苦心专注报刊收藏,现已收藏古今中外报纸30611种368712份,杂志10221种55154册,图书3266册,其藏品引起国内外普遍关注。5月21日,上海吉尼斯总部为苗世明同志颁发了“报刊收藏吉尼斯之最”证书。 苗世明出生在山西省左权县原庄村一个农民家庭。1970年,他15岁因家贫辍学,借报、抄报是他求学求知的唯一途径,因而与报刊结下了不解之缘。他收藏的珍品报纸主要有:清朝时期的《申报》、《京  相似文献   

7.
近日,“老报刊及外文图书展销”在中国书店报刊资料部拉开帷幕。三千余册精品期刊、老报纸,万余种极具收藏价值的外文原版图书与读者见面。据悉,民国六年手写报纸《消夏日报》也亮相此次展销。此报主编程树仁毕业于清华大学,是我国最早赴美攻读电影  相似文献   

8.
亦雯 《北京档案》2004,(6):13-15
今年4月份,北京市平谷区档案局在新建的大楼中开辟了专门的展厅,将反映平谷区经济发展和文化底蕴的展览办了起来.尤其是收藏家李润波的"世纪阅报馆",一经媒体披露,就在社会上引起了很大反响,<北京青年报><北京晚报><中华读书报>等报纸,以及人民网、千龙新闻网、中国新闻网等多家网络媒体纷纷对此进行了报道.日前,记者有幸来到"世纪阅报馆",见到了一百五十年前的旧报纸、老杂志,看着那些泛黄的、破旧的报纸、杂志,读着其中的内容,让人不禁感慨时光的流逝.  相似文献   

9.
新闻界信息     
人大新闻系庆祝建系三十周年“真是桃李满天下。”在中国人民大学新闻系1985年12月22日召开的庆祝建系三十周年大会上,原新闻系主任、经济日报总编辑安岗激动地说。三十年来,人大新闻系为国家培养了二千三百名新闻干部。中国新闻教育学会会长温济泽、中宣部新闻局局长钟沛璋也到会祝贺,并讲了话。与此同时,该系为庆祝建系三十周年,还和北京日报社联合举办了《中国报刊展览》,在人民大学展出。展出报刊约三千种。致力于搜集旧报资料工作的人大新闻系资料室,现藏报总数达四千种。从中选出的展品,以该系资料室收藏旧报原件为主,也有部分照片复印件和复制  相似文献   

10.
新华社太原5月21日电(记者帅政)山西省左权县干部苗世明自幼从借报、抄报到集报,30年苦心专注报刊收藏,现已收藏古今中外报纸30611种368712份,杂志10221种55154册,图书3266册,其藏品引起国内外普遍关注.今天,上海吉尼斯总部为苗世明同志颁发了"报刊收藏吉尼斯之最"证书.  相似文献   

11.
《信息参考报》是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由金华日报社主管和主办的一张报纸。其“收藏专刊”专版创办于1995年,是国内报刊中较早开辟有关收藏投资的专版。“收藏专刊”重视图片应用,精心制作标题,使这个专版很快在众多的收藏类报刊中脱颖而出,引人注目。由于“收藏专刊”创刊较早,而且特色鲜明,故有许多藏友以收藏本刊为荣。笔者多年来一直是“收藏专刊”的编辑,现就收藏类专刊的编辑工作谈几点见解。一、注重特色,突出主题随着群众性收藏热潮的兴起,近十年来,收藏类的书籍、报刊层出不穷。各类有关收藏类的报刊,或注重鉴赏,或注重投资,各有千秋,各具风采。据不完全统计,至2000年底,全国专业性收藏  相似文献   

12.
2009年5月7丑.安徽省报刊工作会议在合肥举行,会议提出“大力发展精品名牌报刊战略”,今日生活报(即《今报》)等9家报刊受到表扬。这对创刊才一年的《今报》来说确实是一个奇迹。一时间,《今报》在合肥引发的“今报现象”,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一年多来的实践。我总结“今报现象”背后的启示。有三点体会。  相似文献   

13.
2004年 4月 18日 ,我 的 “世 纪 阅 报 馆 ”在 北 京 市 平谷区 档 案 馆 开馆 ,半 年多 来 ,已 陆 续 接 待了 6000多 热 心历史 的观 众 。大 家观 看完 展 品之 后,感到 很惊 奇 :这 么多不同 历 史 时 期的 老 报 刊 ,简 直 就 像阅 览 一 部 完整 的 历 史画卷 !同 时又  相似文献   

14.
旧上海的小报数量众多,形形色色,拥有广泛的读者。对小报在近代上海报刊史上的地位和影响,秦绍德先生在《近代上海报刊史论》一书中说:“不了解小报,不能算是了解了近代上海报刊的全貌;不研究小报,也不能把握近代上海报刊发展的全部进程。”生前为上海市文史研究馆馆员的汤笔花先生(1897-1995),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在上海曾主编《大常识》报,又与朱瘦竹、周世勋、卢继影、卢侬影合编《罗宾汉》报,还与姚吉光(生前也为上海市文史研究馆馆员)合编《福尔摩斯》报。作为小报界的前辈,汤先生在旧上海小报“四大金刚”——《晶报》、《金刚钻》报、《福尔摩斯》报和《罗宾汉》报中起过不小的作用。1987年6月14日,笔者拜访汤笔花先生,倾听他回忆旧上海的小报,虽属一鳞半爪,但都是他的亲历、亲见、亲闻。笔者根据当时的采访记录加以整理,为历史爱好者和史学工作者提供一份史料。  相似文献   

15.
“人尽其才,物尽其用”是人们常说的俗语。图书是物,就应尽其用。目前社会上有物资回收公司,许多个人收藏的旧图书、报刊,时间一久也都归了这个渠道,送到造纸厂化纸浆了。目前我国的许多图书馆都书满为患,积压严重,而且还有剔旧问题,如果也送到物资回收公司化纸浆,那不是太可  相似文献   

16.
天津图书馆收藏的解放前出版的报纸(以下均称旧报),现有209种,其中外文16种,在全国公共图书馆范围来说属于中等,而在华北(除北图外),也称得上收藏旧报最多的大馆.为了帮助读者全面了解和利用天津图书馆的旧报纸,兹将馆藏旧报作一评述.  相似文献   

17.
潍坊市寒亭区的天成飞鸢风筝有限公司,是当地规模最大的一家集风筝年画布艺等工艺品生产、展示于一体的企业。而潍坊红色文化纪念馆则是当地一家民间收藏展览机构,馆内收藏展示了包括旧书报、党史资料、领袖画像、瓷器、像章等共计10万余件。近日,这两家单位分别被寒亭区档案局授牌并命名为“寒亭特色档案库”。  相似文献   

18.
本刊2008年第12期封三刊登了六幅李惠铭配诗的照片,谓之“奇石赏析”。对李惠铭我原来只知他是平谷区档案局(馆)长。后多有接触,才知他还是一个品位极高的奇石收藏家。平谷区档案馆的奇石展室,收藏了李惠铭和平谷众多奇石收藏者的奇石,遂成一道亮丽风景线。  相似文献   

19.
刊中报     
报缘在驻豫某师,我是一名小有名气的“报过”。或许是职业的缘故吧,我爱剪贴报纸,收藏报纸,完全是一个“报向”。目前已收藏的80本报纸合订本和120本剪贴本便是最好的证明。我与报纸相伴,至少要从1985年算起。我那时不过是一名刚刚步入中学的少年,那年秋季,我以优异的成绩由老家农村学校考入县城重点中学,因跟在山东省东平县广播电台当记者的哥哥住在一起,于是每天都有机会同报纸见面。由于所在广括电台订阅的报纸多,每次清理报纸,我都要跟负责卫生的刘大娘说一声,给我日下以往的旧报看。于是,随着时光的推移,我的新闻知识越…  相似文献   

20.
时光流逝,30年过去了。然而每当我走进编辑室或翻阅报刊时,总有一位令人敬佩的老新闻战士的影子在我脑海萦回。这位老新闻战士,就是已故开封日报总编辑傅伯龄同志。严于律己勤学好问1958年开封日报刚复刊时,编辑几乎全是没办过报的中青年,伯龄同志带领大家赴北京日报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