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张光裕 《快乐阅读》2011,(25):133-134
人物、情节、环境被称作小说的三要素。作为一种叙事性的文学体裁,小说来源于生活,而它又高于生活,是对生活的艺术概括。它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故事情节和环境的描写,形象而广泛地反映现实生活。在中学语文教材中,小说占了很大比例。要理解小说的主题和人物多样的精神世界,认识小说折射的社会人生图景;体会作者对小说中塑造的人物的态度和所表达的情感等。是初中小说教学的一个主要任务。笔者在长期的语文教学中,摸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关于小说的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2.
高尔基认为语言是“文学的第一要素”。因为文学是语言的艺术,文学的一切其它要素都要借助于语言,离不开语言。因此,小说教学也要分析它的语言。怎样分析小说的语言呢?  相似文献   

3.
小说是一种叙事性文学样式,具有其他文体所没有的震撼人心的艺术魅力,对于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和审美趣味、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都有积极的意义,但是目前高中小说教学的现状让人担忧。随着新课改的推进,情境教学在语文教学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在高中语文小说教学中应用情境教学方式,则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从而提高教学效果。本文就此探讨了在高中语文小说教学中实施情境教学的具体策略。  相似文献   

4.
从小说的叙事性到戏剧的小说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说的叙事性是小说的主要性质。小说的叙事性使其成为正宗的叙事文学或说是叙事文学的主体。戏剧有无小说性的问题实际上是戏剧有无叙事性的问题。戏剧客观上有许多叙事性。小说的叙事性与戏剧的叙事性在时间、空间、叙述、效果等方面有许多相同点。二者的契合,就产生了戏剧的小说性。中国戏剧的小说性,是在它长期发展过程中溶化、综合叙事艺术而生成的。如将一些经典戏剧改编成小说是一定不乏读者的。戏剧的小说性这种现象,不是戏剧对本体的背叛与变质,而是对周边艺术的浸润与互动。  相似文献   

5.
小说是一种叙事性文学体裁,相比其他文学体裁,小说这种文学体裁更具震撼人心的艺术魅力,对于培养学生审美情趣和写作能力都有一定的作用,但从现下的初中语文小说教学情况来看,教学方法还存在一定问题,因此学生的学习兴趣不高,教学效果不显著。针对这种现象,本文对初中语文小说教学高效课堂构建策略进行探究。  相似文献   

6.
人物与环境     
小说是一种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展现故事情节,描绘具体环境来反映社会生活,使读在审美愉悦中获得教益的叙事性的学体裁。塑造人物是小说创作的命脉。“塑造人物是创作的首要任务。”(沙汀语)小说的艺术可以说是刻画人物的艺术,失去了对人物以及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描写,就无法反映具体、生动的社会生活图画。  相似文献   

7.
新时期出现的“新写实小说”,对日常经验和事实框架表现出异常的亲和,加强了小说的叙事性和公共性。“新写实小说”的“还原”倾向,其中心还是人物形象的“还原”,其审美特征是人物形象的非性格化。  相似文献   

8.
弱化叙事性,是明代传奇小说重要的文体特征。在创作中,明人弱化传奇小说叙事性的方式有三:一是羼入大量诗词韵文,从情感向度和审美风貌上强调传奇小说“托物以寓意”的抒情性,标明传奇小说与正宗的叙事性文体——传、记、墓志铭等的不同;二是在讲述爱情故事时,加入大量道德教化的内容,充分发挥传奇小说的阐释功能、指导功能,强化传奇小说的议论性;三是强调传奇小说“神”“奇”“怪”“幻”的风格,与传、记等的纪实性、严肃性拉开距离。  相似文献   

9.
一、教学设计 以往讲授文言文(含叙事性古代诗歌)时,我总是采用“串讲字词——疏通文意——分析归纳”的思路,教学过程中,我感到吃劲,学生们也觉费力。  相似文献   

10.
著名语文特级教师余映潮老师向以教学艺术精湛而享誉语文教坛,特别是他在阅读教学方面长期的深入研究和探索,积累了丰富的教学经验,形成了独特的教学风格。陕西师大出版社推出的“新作文教师教研文库”《余映潮阅读教学艺术50讲》是余老师教学智慧的结晶。全书共有“教材阅读的艺术”、“教材处理的艺术”、“课型设计的艺术”、“教学思路的设计艺术”、“文学作品的教学设计艺术”、“重要教学细节的设计艺术”、“书面练习的设计艺术”、“教案设计的艺术”、“教学论文的写作艺术”等9章50讲,内容丰富,讲解细致,实用性强,是广大语文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迅速提升阅读教学能力理想的指导用书。该书将于2005年10月正式出版。  相似文献   

11.
“留白”是中国古代创作诗词、书法和绘画作品的一种艺术技法;“补白”是阅读和欣赏艺术作品时的一种借助想象再创造的欣赏艺术。微型小说因为其篇幅短小精悍,情节简单,结尾出人意料而又蕴含哲理,往往简笔勾勒人物和白描环境,给语文教师利用留白和补白艺术,进行高效教学,留下了设计创新的空间。下面以澳大利亚的作家泰格特的微型小说《窗》为例,谈谈在微型小说教学中,巧妙留白,精彩补白,提高微型小说教学的课堂效率。  相似文献   

12.
鲁占双 《学语文》2004,(4):55-55
小说是一种叙事性文学,并不注重意境的创设,写人、叙事、绘景,相对来说具有客观性、写实性。但有一类称作“诗化小说”的作品,却在字里行间,明显地渗透着作者的情感,客观事物常被“情化”,作品具有诗情画意的美感。孙犁小说《荷花淀》便是一个很好的样例。这里单就《荷花淀》中的景物描写,谈谈自己的教学感受。  相似文献   

13.
鲁迅的小说是思想内容和艺术形式的完美的统一体,离开任何一方,都可能导致对鲁迅小说的误读。中学语文教学偏重于对鲁迅小说思想内容的挖掘,却缺少对其叙事艺术的解析。例如就叙事视角而言,“叙事视角类型多变且运用独到”是鲁迅小说的一个显著的叙事特征,探究这一特征有利于引导学生对鲁迅小说深入解读。  相似文献   

14.
教学设计的结构应体现逻辑性。实用文本的教学设计的一般结构与文本结构一致,基本结构是三段式结构,结构完整,程序清晰,逻辑严密。文学文本中小说和叙事性散文教学设计的结构整体上应遵循文本的叙事结构;对于叙事节奏和缓、结构松散的文本,要厘清文本中的插叙和倒叙,抓住文本中的矛盾,逐步释疑;对于写景抒情类的文本还应特别注意"背景"首先从文中获得,在有疑时呈现,语言文字引领想象描述先行,图像助读深入理解后行。  相似文献   

15.
刘国贞 《天中学刊》2001,16(6):118-119
“活”是教学艺术,艺术需要进行富有个性的创造。要使历史教学真正活起来,并且达到“活中求实”的目的,我的体会是:面向实际,灵活设计,灵活施教。 一、处理教材要活 教材是历史教学的核心。教师如果能灵活地驾驭教材和设计教材,必能使学生活起来。灵活处理教材,首先是力争与教材融为一体,即“读懂、读熟、消化”,将其思路记在心中,从整体上把握教材,这是对教材处理的基础。 其次是根据教学重点、难点、教学目标和学生实际情况加工教材。教学的重点、难点和教学目标是既定的,而学生的实际却是活动的。面对某个教材,要先揣摩学…  相似文献   

16.
著名语文特级教师余映潮老师向以教学艺术精湛而享誉语文教坛,特别是他在阅读教学方面长期的深入研究和探索,积累了丰富的教学经验,形成了独特的教学风格,陕西师大出版社推出的“新作文教师研文库”《余映潮阅读教学艺术50讲》是余老师教学智慧的结晶。全书具有“教材阅读的艺术”、“教材处理的艺术”、“课型设计的艺术”、  相似文献   

17.
【设计思路】 《穷人》是文学大师列夫·托尔斯泰的短篇小说。笔者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力求从小说文体的特点出发,以“设身处地地体验和理解人物内心情感”“对小说中的情感价值倾向作出自己的评价”“品味小说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为基本教学目标,兼顾本单元的训练重点,以“学习概括小说的主要内容”,“练习在品读细节描写中感受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和“关注环境描写在小说中的作用”为训练点,以期让学生清楚阅读小说要关注的要点,习得阅读小说的基本方法。  相似文献   

18.
牟国华 《现代语文》2006,(6):113-114
一、教学艺术的风格与有风格的教学艺术 歌德说:“风格,这就是艺术所能企及的最高境界。”教学也是一门艺术,是一门独特的艺术。教学艺术也要有风格,教学艺术的风格是教师在长期教学实践中逐渐形成的。  相似文献   

19.
一位教育家说过:“教学是一门艺术,而且是一门很难掌握的艺术”。一位称职的教师,不但要拥有一定领域的专业知识,还要懂一些课堂教学的艺术。德育教学,由于它自身富于哲理性、思辨性、抽象性等特性,懂得井善于运用教学艺术辅助教学,显得格外重要和必要。同时,传统观念认为德育课就是说教课,导致“听课生厌”的现象已司空见惯,学生不爱上德育课,教师不爱讲德育课,德育课的生命力究竟有多大?今后如何“重视”?诸多问题促使笔者思索。结合一线教学实践和多年来的摸索,笔者认为,德育教学大有生命力,关键在于教师本人如何“上”,我们过去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早已不能适应现代化教学的需要,而应该注入新的技术和艺术,这便是本文题目要谈的德育教学艺术。  相似文献   

20.
教学中的艺术包装是指采用多种教学手段和方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充分调动学生的心理积极性和生理器官活动,使学生能够愉快地学习和创造,实现“要我说”向“我要说”的转变。在口语教学中如何进行“艺术包装”。达到交际效果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