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1 毫秒
1.
王超 《教书育人》2006,(8):54-54
孩子犯了错误,家长会怎样做呢?一般来讲,家长都会尽力配合老师,共同教育孩子。可是,当家长认为孩子的错误可能带来不利影响时,他们往往会试图给自己的孩子开脱。有的家长甚至变得蛮不讲理!这样的情况一旦出现,老师怎么处理呢?笔者认为可从以下两个层面思考:  相似文献   

2.
《山东教育》2002,(27):24-24
吴放老师:我的班上有这么一些孩子,平时常会犯一些小错误,对老师的批评教育也很容易接受,但不久又会犯一些小错误。对这些孩子屡犯屡教、屡教屡犯的行为,该如何彻底根治?季军季军老师:你好。你提的这个问题,以前也曾有不少老师问过我。看来,它颇具普遍性,是幼儿园老师经常会遇到的一种情况。在讨论如何“根治”这种“屡教不改”的行为之前,让我们先来看一看幼儿的一些心理与行为特点,试着找一找孩子出现这种问题的原因,然后再对症下药来解决问题。我们知道,幼儿自我控制能力差,动作、行为往往比较冲动,想到什么就做什么,看…  相似文献   

3.
爱的教育     
韦煜华 《广西教育》2008,(25):10-10
我每接手一个新的班级,接触一段时间后,都会设计问卷调查,了解学生情况。其中一个问题是:你认为自己在老师眼里是好孩子还是坏孩子?如果有一些孩子选择后者,我就会检讨自己平时对孩子的评价,并单独找这几个孩子谈心,或通过“家校直通车”(家校联系本)与孩子谈话,深入了解他们的想法。你也许会问:难道我教的班中没有所谓的差生?答案当然是肯定的。但我觉得,这些孩子更需要尊重,他们更有被关注、被认可、被爱的愿望。  相似文献   

4.
老师的孩子谁来教?经常听到身边的老师们感叹:教了多少个学生了,怎么偏偏教不好自己的孩子?一位老师曾经给自己的孩子指出作业中的不对之处,而孩子理直气壮地说:“这是我们老师教的,就是没错!”  相似文献   

5.
经常听有些教师发牢骚:“现在的学生真难教,一届不如一届。”我从教十余年,也感到现在的孩子不好教。大多数学生是独生子女,在家娇生惯养,唯我独尊,顶撞父母,在校不思学习,自由散漫,目无老师。我常常思考: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呢?究其根源,原因有多方面,其中有社会与家庭的影响,也有学校和老师不可推卸的责任。  相似文献   

6.
吴放 《山东教育》2002,(12):22-23
吴放老师:现在大家都特别强调教师应不断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我和同事们经常在活动中观察孩子,也做一些记录和笔记,对一些教育活动也做评析,但总觉得反思的力度不大,效率不高。此外,反思本身也给我们教师带来一些压力,经常“评析”感觉很累。请问:如能更有效地进行反思?如何能不让反思成为一种负面压力和精神负担?袁忻袁忻:您好。从你的信中得知,老师们都把教学反思提到了工作日程上来,我挺高兴的。也许你已经注意到,这个专栏的题目就是“教学相长”,意思是,教师应当在教中学、在学中教、以学辅教、以教导学。只有这样…  相似文献   

7.
晏红 《家庭教育》2006,(4S):30-31
有一个教师家庭,孩子很聪明,但有一个缺点就是不爱跟人打招呼。学生经常会有问题到老师家里请教,出于礼貌,学生们常常跟老师的孩子说说话,但这个孩子很少接话、就像没有听见一样,学生觉得挺尴尬。学生不明白,老师常常教育他们要有礼貌,对自己的孩子为什么不提这样的要求呢?但这话只能憋在心里,谁好意思向自己的老师提意见呢?这位教师的家庭教育误区可谓“当局迷,旁观清”。  相似文献   

8.
周健美 《山东教育》2002,(36):37-37
每天离园前五分钟,我总要对孩子们说:“请大家看看自己的衣服和鞋子穿整齐了吗?内衣塞到裤子里了?”孩子们会七嘴八舌地说:“我里面的衣服露出来了”“我的裤子快要掉下来了”“我的鞋带松了”……我一边帮孩子们整理一边说:“老师看谁的小手会把自己打扮得整整齐齐、漂漂亮亮的。”接着我带领孩子念儿歌:“快把衣服拉拉好,裤腰提提高,鞋带系系牢,爸爸妈妈笑哈哈,夸我是个好宝宝。”这时孩子们的积极性很高,努力按照儿歌里的要求去做。穿戴整齐的孩子主动帮助动作慢的孩子,个别自理能力较差的孩子,我就手把手地教他们,并逐一…  相似文献   

9.
杨小杰 《时代教育》2007,(10Z):25-25,34
长期以来,很多家长认为教孩子学会学习只是老师的责任和任务,然而笔者认为:老师在教育教学中固然要教孩子学会学习,但教孩子学会学习也是家长义不容辞的责任。其中教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孩子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是教孩子学会学习、自主学习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0.
杨华然 《师道》2002,(12):10
学生受到父母、老师的批评后说:“我被上政治课了。”孩子调皮,有家长会无不痛心地说:“晓得政治老师是怎么教你的哟!”对人们如此看重政治我非常欣慰,可这又真让我感到委屈!从这些只言片语中不难听出,似乎所有对学生思想、品德和行为的教育失误全都归咎于政治老师们。也不知道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人们自然而然地把政治教师和思想品德教师混为一谈。就连许多教育工作者也会犯这样近视的错误。常常听到有的学科老师在教育调皮捣蛋的学生时说:“去,叫你们政治老师好好教育教育你!”我想问,政治教师教什么?———政治。这不是一个…  相似文献   

11.
李佳瑜 《湖南教育》2014,(11):64-64
常常这样:当我们强调别人遵从一些规矩时,而我们却理所当然地忘记自己也应该遵从。就像老师强调孩子要倾听的时候,作为老师的您,是否又真正倾听了孩子的声音呢?如果我们理所当然地认为倾听是孩子的事,那教育里许多荒唐的事将由此发生。小学的前三年,我一直是老师的"得意门生",会背很多古诗词,会朗诵,更值得一提的是:那时我的作文常在校刊上发表,成为同学们模仿的范文。后来不知什么原因,我们换了一个语文老师。  相似文献   

12.
一、不要过多地对老师提要求许多家长在送孩子学画的时候,喜欢对老师提一些要求,最常见、最笼统的就是:“老师您多为孩子操点心工作为教师操点心是应该的,关键是怎么操法。学美术跟学一般的技能不同,如果孩子的悟性达不到教师操心的起点,这心是没法操的。教师只是起启发点拨作用,艺术能讲出来的只是知识的一部分,好多感觉的东西是很难讲出来的,只能靠孩子自己去感悟。如果这个孩子在学画上先入为主,之前接受了简笔画的教育,习惯了老师画一笔,孩子跟着画一笔的被动教育方式,这样的孩子就更难教了。[第一段]  相似文献   

13.
切磋常见同:我们在实践中困惑我们农村小学语文老师都有这样的经历:作文指导难,作文评价就更难啦!我们用心评价,孩子无心反思,我们随便应付,孩子毫无反应。孩子麻木的态度反馈给老师,老师便会产生消极的情绪,而这情绪又必将返回到孩子身上。于是乎,孩子写得辛苦,老师评得痛苦,习作评价到底怎么啦?我常听老师们念叨自己的困惑:  相似文献   

14.
从事教育工作多年,一句话时常在我耳边萦绕:“没有教不好的孩子.只有不会教的老师”。当我们在埋怨孩子基础差、脑子笨、不听话的同时,是否经常反思:我们的教育方法是否适合孩子?我们是否真正走进了孩子的心灵,把他们当作一个与我们平等的“人”进行交流?日前发生的一件事让我对这句话有了更为深刻的理解和认识。  相似文献   

15.
史敏 《生活教育》2011,(9):82-84
如何让孩子喜欢上美术?该教些什么美术技能和技法?家长往往会选择最方便的捷径——把自己的孩子送往各类美术培训班,交给专业的美术老师,认为所有的问题就会迎刃而解了。其实,家长是孩子美术启蒙教育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家长能为孩子们做些什么呢?  相似文献   

16.
面对此情此景,教师不妨学着去面对。 面对自己。值得思考的是:这样的批评方式是否有效?显然,如果孩子从心里认同老师的教育方式的话,他也不可能会随便写写,当老师去教室质问和训斥的时候,更不可能理直气壮地拒绝重写;如果老师能了解到学生不仅讨厌“检讨”的这种方式,更厌恶在大庭广众之下受到老师的批评,  相似文献   

17.
先让我们看这样两个镜头:一年级语文课上,孩子们在学习“bpmf”。老师用多媒体出示一个孩子听广播的画面,然后问:“小朋友,你看到了什么?”刚入学的孩子不谙世事,一个孩子马上站起来:“老师,你是不是想教我们读b呀?我早就会了。”老师有些尴尬,仍不失温和地说:“我问的是你看到了什么?”那个孩子带着一脸的委屈坐下了。一只小手举起来:“我看到了一个录音机。”老师摇摇头。另一只小手举起来:“我看到了录音机上的天线。”老师摇摇头。第三只小手举起来:“我看到了一个小朋友在听录音机。”老师还是摇摇头。最后终于有一个…  相似文献   

18.
吕静华  刘惠 《家庭教育》2007,(7X):32-33
幼儿园有位小朋友的爸爸,每次接送孩子时,从不正视笑脸迎上来的班主任林老师,老师跟他说话时最多也只是点点头。林老师觉得很委屈:我不够好?他看不起我?觉得我不配教他的孩子?  相似文献   

19.
在优生优育的今天,家长眼里的孩子个个很聪明,可老师们在困惑:学困生越来越多了。问题究竟出在哪里呢?是外来务工子女基础差,本地孩子入学年龄偏小?当我以这些理由在家里谈及时,老公总是持反对态度:“只有不会教的老师,没有教不好的学生。你懂吗?”我忽然感到有种压力和不安,决定尝试改变现状,收效还真不小。下面,我就结合自己的实践,谈几种转化方法。  相似文献   

20.
某老师向我谈起这样一件事:一个学生上课不认真听讲,课后老师把他叫到办公室准备“教育”一番,岂料学生出语惊人:“老师,你以为你教得好我就学得好吗?即使我考试得高分,也不是因为你教得好,而是我学得好。”老师当时气得话都说不出来,连连感叹当今的孩子太不懂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