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经过十多年的摸爬滚打,跌跌撞撞一路前行的我,也只敢说对策划有了一点点感觉,离心意相通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就我切身的体会来说,策划可以简单归纳成"三心二意".所谓"三心"即专心、恒心、精心,"二意"即新意、满意,做到了这"三心二意",就迈出了打造畅销书的坚实一步. 专心 印象中一位新闻学的老前辈曾说过,做编辑记者要先做"专家",再做"杂家",对自己关注的领域要精通、专注,尽量让自己成为这个领域的专家.此外还要让自己尽可能多地了解学习更多、更丰富的知识.我觉得这个前辈说得很有道理,每一个领域,不管大小,都需要编辑静下心来慢慢领悟和体会.  相似文献   

2.
人才是出版单位最核心的竞争力,快速提高编辑的选题策划能力对出版单位的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要让编辑快速进入独立策划期,光靠编辑自己摸索,成熟编辑零散指导是不够的,需要有一套培养路径作为指导,让编辑知道自己应该做什么,快速找到适合自己的领域、适合自己的做法,尽早发挥主动性,掌握独立策划选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3.
重"策划"轻"执行",几乎是一种通病.好的策划是节目成功的前提,从这个前提出发,不断地做"加法",让每个环节都成为积极因素,才能形成好的节目.如果从策划出发,在每个环节打折扣,不断地做"减法",结果只能是令人失望.  相似文献   

4.
人们常说,编辑要做"杂家"。但究竟什么是"杂家",似乎并没有明确的概念。就我个人的认识来说,则一向主张不宜过分夸大"编辑是杂家"这一口号的作用,编辑应该是自己所在行业的"专家"。如果把"编辑是杂家"理解为编辑在精通本行业务的同时,尽可能使自己具有广博的知识,那倒是完全必要的,也是实际可行的。其实,何止编辑,任何一种行业的专家,也都是应该这样做的。  相似文献   

5.
沌阳高架桥爆破可以说是一场战役性新闻报道。作为全程参与报道的一名记者,我认为这场战役性新闻报道之所以能取得成功,关键在于两个"心",即精心策划,用心执行。精心策划方可有的放矢沌阳高架桥爆破用时不到30秒,如果仅仅只是报道高架桥要爆破和爆破成功,那就与日常的新闻报道无异。既然要作为一场战役性报道,那么首先要考虑报道什么、以怎样的形式报道,精心的策划便是这两个问题的答案。精心的策划让记者在沌阳高架桥爆破的采访报道中有的放矢,知道该  相似文献   

6.
新闻策划不存在能不能做的问题,而是怎样做的问题。在当今信息爆炸的时代,新闻媒体要想在激烈的竞争中保持自己的优势地位、办出自己的特色,就必须重视新闻策划,善于在新闻报道中灵活地运用新闻策划,但绝不能让新闻策划变成新闻造假。  相似文献   

7.
行业类报纸如何依托自身优势制作特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专家视角超前策划或发现选题行业报编辑部要有新闻敏感性,要比其他媒体超前地从日常报道中发掘与国计民生、行业未来发展密切相关的题材作为特刊的选题,提前推出特刊,打好时间差,占据同类选题的时效性优势.此外,行业报还要善于用自己的专家视角进行策划,推出比其他媒体有角度有新意的特刊.春运年年有,报道年年做,新意在哪里?多年报道春运让《人民铁道》报这个春运报道的"专家"将关注点集中在时间点特殊的除夕夜,以比为创意点策划组织了"列车春晚"活动:除夕夜,请列车上的旅客和列车工作人员一起联欢.  相似文献   

8.
只问耕耘     
正就这样默默地埋头写作,辛勤地耕耘着自己的"一亩三分地",至于收获则不是我们所能企求的。不论是一国的总统、大公司的老总,也不论是个体从业者,亦或是一个普通的农民,都有自己的"一亩三分地",虽然种的"庄稼"各不相同,但是,每个人都渴望丰收。有的时候,我们太看重结果,还没付出就妄想得到,总是好高骛远,而往往忽视了脚下的泥土,懈怠了每天的耕耘。因为心的力量分散了,我们三心二意地经营着自己的事  相似文献   

9.
媒体创意策划三个关键词 我们将媒体创意策划定义为:媒体为更好地实现特定发展目标而实施的具有创新性或创造性的策划活动.创意,为媒体发展提供"效用",即决定做什么;策划,为媒体发展提供"效率",即如何来做.理解这一定义,需要把握以下三个关键词:  相似文献   

10.
正"新闻策划"不是"策划新闻"新闻策划,是一个让新闻界的有识之士们褒贬不一的词,有的认为"新闻策划是提高新闻质量的法宝",有的说,"新闻岂能策划?"认为新闻不能策划、不该策划的人强调,事实第一,报道第二,新闻只能客观地发生,不能主观地策划。这种观点初听有理,其实不然。这里的关键在于对新闻怎么理解。目前国内新闻界一致采用的是陆定一同志给新闻作的定义,即"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按着这个定义,新闻策划这个词就站得住。也就是说,我们策划的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而不是去策划新闻  相似文献   

11.
正新闻策划是大题材事件采访和写作的指路明灯。没有成功的策划,就没有明确的写作目标,更没有突出的报道效果。而成功策划的前提是,要有前瞻性和总揽全局的思维,要有发自于心、形成于脑的"金点子",要有高人一筹的策划思路和能力。新闻策划的定义所谓新闻策划,即新闻的构思和设  相似文献   

12.
策划的魅力     
什么都需要策划。这是时下人们经常挂在嘴上的一句话。我的一位朋友,甚至将各个细小的策划贯穿在自己的日常生活之中。比如,出门办事打一辆出租车,他都会策划好应该去的线路和所需用的时间,让出租司机照着自己的策划行驶,真正做到了节时、合理、省钱。事实上,所谓策划——尤其是好的策划,就是对预期或者说对未来的一种充分的估量、预计、规划、把握、认知及准备,是我们下一步工作能够顺利进行以及获得成功的先决条件。这作用于图书出版更不例外。由山西教育出版社白马工作室新近推出的“新千年常见公文即用即套系列丛书”,就体现出…  相似文献   

13.
论点选萃     
记者要做到"四心" 《黄冈日报》袁桥认为:当记者要做到"四心",就是:虚心学习、精心策划、潜心探索、热心服务。 --虚心学习。新闻战线处在时代的前沿,不加紧学习,思想就会落伍,行动就会不合拍,更谈不上与时俱进了。一方面向同行学习,向老编辑、老记者学习,主动让他们"传帮带",在学习中提高,一方面向书本求知,养成边学边记、边学边贴的习惯。同时每年定"五个一工程":就是在省级以上报刊上发一篇业务论文,写一条好新闻作品,编一条好稿,做一个好标题,搞一次有影响的策划。  相似文献   

14.
17年的编辑生涯中,我最引以自豪的是自己策划、组织、主编的中国第一部关于社会保障的工具书——《中国社会保障辞典》。下面谈谈笔者在多年编辑工作中做选题策划的一点心得。1.策划具有社会效益的选题策划获得社会效益的选题要考察的问题是该领域对此选题的需求,如果是学术著作,就应该考察目前处于该领域学科前沿的学术著作的出版情况;如果是对社会发展具有应用意义的选题,则应该考虑社会对它的需求。我最初想到策划这个选题的时候大约是1991年,那时我们知道一些发达国家实施社会保障制度已经多年,而我国当时正处于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  相似文献   

15.
做学生     
记得过去添写简历.有一栏叫"身份",我想在今天,大多数人都很难填写,因为这是一个多变的世界.职业多变,身份转换的很快。比如我,就经常问自己,我到底是什么?教了很多年书,我是老师吗,是,但又不是,因为和一直工作在教学一线的先生们相比,我不够专一,不算是一个尽全力的好老师.老师的特点之一应该是循循善诱,不厌其烦地将重复的内容按部就班地传达出去,可我太追求变化。在广告圈混迹多年,我是广告人吗?是,但又不是.因为我没有很系统地在一线从事广告策划,文案.媒介等实操工作,不够专心。做杂志做了很多年,我是媒体人吗?好像也不是,做中国国际广  相似文献   

16.
我们不仅要做内容提供商,而且要成为内容传播者.如果我们没有这种认识,就等于我们把自己的资源廉价送给那些"技术提供商",再让他们反过来制约我们.  相似文献   

17.
不少出版社每年总有巨大的图书滞销量,这固然有多方面的因素,但与图书选题策划不到位有密切关系。出版社选题策划要真正有自己的特色,有许多方面的工作可做,本文结合具体个案,提出重视研究国家政策与方针、研究读者、研究作者、研究编辑,是选题策划极为重要的途径。本文认为从事选题策划的编辑,对国家政策与方针要具备相当的敏感度,以便及时与国家出版方向保持一致;不但要有各方面的"作者朋友",也要有诸多方面的"读者朋友";不但要开掘新的作者,还要对已成功的作者进行不断的新的开掘,并向不同类型的优秀策划编辑取经。  相似文献   

18.
正唯一明了的是他在《理想丰满》一书中凝结出来的:左右两边都要看,但别让脚步停下来。我曾经迷失,曾经忘记自己的理想。我读理工科,我读研,我却一脚走进了文化圈,我做码字、策划和宣传,我朝九晚五,在一个内陆城市;他现在改变自己,他烙小饼,他高瞻远瞩,他一路买单,他将墙上的美人变成炕上的媳妇,他追求理想,顺便赚钱。  相似文献   

19.
编辑,按照相关要求对稿件进行策划、修改、加工。有人说,编辑就是一项"挑刺"的工作,这样的说法虽然不太客气,但也有其道理。从事报纸编辑工作十年有余,笔者认为,编辑是稿件的"美容师",是版面的"看门人",编辑在加工稿件、编排版面的时候,必须具备一双"火眼"。在报社工作久了,发现编报纸的比起做电视、做广播、做网络的要"吃亏"得多,人家可以随时更新修改稿件,而报纸白纸黑字,一旦出版就再无收回的可能。  相似文献   

20.
党建新时代,想要抢占传播制高点,需要有三个"融"的理念。首先是内容形式的"融",我们要切实转变观念,将政治、经济等严肃专业的领域内容直观化、亲民化;其次是理念创意的"融",要以受众兴趣点为出发点,更好地用新媒体手段增强互动,实现传播效果;第三是身份角色的"融",即采编人员要苦练内功,让自己在业务上成为多面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