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在小学数学教材中,“写数”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第四册教材中第31页,有“万以内数的写法”;第七册教材中第7页,有“含有两级的数的写法”;第八册教材中第38页,有“多位数的写法”。三本教材对写数的法则进行了理论上的指导、归纳、总结和完善。  相似文献   

2.
“教材权威”在现实生活中被弱化,有理论简单化的批判而导致的矫妄过正,也有实践中僵化运用使教材“永恒”不变,要改变现实就要从理论上认清教材的本质属性,在动态生成中发展和实现教材应有地位,还“教材权威”真实面目。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人们对语文教材“选文”的研究有了新的视角。王荣生在其论著《语文科课程论基础》中指出:语文教材里的选文,大致可以分出“定篇”、“例文”、“样本”和“用件”四种功能类型。在日常教学中我们对语文教材中的“选文”进行认真的思考与定位,可以让我们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用好教材、用活教材。  相似文献   

4.
这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在使用教材方面提出了许多新的观点,例如:教师在教学中要“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要“用好教材,超出教材”;要“走进教材,走出教材”;要注重“开发课程资源”,“整合课程资源”等等.那么,“用教材教”与“教教材”有什么区别?为什么要“超出教材”?怎样才算是“超出教材”?对于这些问题,许多已经进行了几年课程改革的教师也感到困惑,觉得在实践中不好把握。  相似文献   

5.
教材不是“超人”,不可能“把所有问题都自己扛”,把一切知识都仔仔细细地述说开来。新课程标准教材的数学知识编排,在很多地方都有简略、省略和概括性处理。这样,就为我们的教学活动留下了许多特殊的“漏洞”空白。教师要吃透教材,及时把教材中深藏不露的、有价值的“空白”挖掘出来,使教材在“无中生有”中变“厚”,使教学内容在“无中生有”中“增值”,进而让学生学得扎实、深刻且高效。  相似文献   

6.
骆新民 《教师》2008,(7):44-45
现行高中数学教材中前后安排有19篇“阅读教材”。由于“阅读教材”不作考试要求,长期以来,它成了极易被师生“遗忘的角落”,这样有违教材编写者的初衷。为此笔者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在指导学生学习高中数学“阅读教材”上,曾在如下方面进行过一番探讨。  相似文献   

7.
新课程实施后“,教教材”“与用教材”形成鲜明对比。在“教教材”中,教材是教学的出发点与归宿,是知识复制的样本与原件,并严格规定了教与学的疆界。因此,在教教材模式中,教师与学生是束手束脚的。在“用教材”中,教材回归它的工具性本质,成为教师手中的利器,教师可以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以教材为起点引领学生去探索教材内、外的各类知识。因此,在用教材模式中,教师与学生是开放与自由的“。用教材”的观念已被越来越多的教师接受。那么,如何实现由“教教材”“向用教材”转变?关键是吃透教材,灵活运用。本期五篇文章,以实际教学经验为依据,对活用教材有生动、鲜活的阐述,为我们勾勒出活用教材的真实情景。  相似文献   

8.
如何才能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呢?我认为:第一,把握精神,研透教材,在“用好”、“用足”上下功夫,即在深入把握教材、深刻领会编排意图的基础上,紧紧抓住教材的要点,充分利用教材,引领学生在文本中有所悟,才能有所得;第二,“创造性”或“艺术性”地使用教材,对教材进行合理的重组调整、补充删改,在走进教材的基础上,走出教材、超越教材。  相似文献   

9.
新课程实施后“,教教材”“与用教材”形成鲜明对比。在“教教材”中,教材是教学的出发点与归宿,是知识复制的样本与原件,并严格规定了教与学的疆界。因此,在教教材模式中,教师与学生是束手束脚的。在“用教材”中,教材回归它的工具性本质,成为教师手中的利器,教师可以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以教材为起点引领学生去探索教材内、外的各类知识。因此,在用教材模式中,教师与学生是开放与自由的“。用教材”的观念已被越来越多的教师接受。那么,如何实现由“教教材”“向用教材”转变?关键是吃透教材,灵活运用。本期五篇文章,以实际教学经验为依据,对活用教材有生动、鲜活的阐述,为我们勾勒出活用教材的真实情景。  相似文献   

10.
中国与美国对于高中生物学“进化”内容的课程理念与教材编写有很大区别。在课程宗旨与目标方面,美国强调三维目标,而中国强调核心素养培养。在教材编写策略方面,“进化”在美国教材中篇幅最大,而在中国教材中篇幅较小;美国教材在“进化”的编写上突出科学理论发展过程,中国教材突出科学思维培养。在概念体系方面,美国“进化”概念体系体现三维目标,中国“进化”概念体系突出学科本质。  相似文献   

11.
小学科学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中明确指出要“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因为“教教材”的教学,常常把目标单一地定位于教课本规定知识;“用教材教”则是在更大程度上把知识的教学伴随在培养能力、态度的过程中。科学课的目标设计要有“用教材教”的意识,这样,才能把科学探究、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目标有机地和科学知识目标结合在一起。如何在教学实践中做到“用教材教”呢?  相似文献   

12.
王一男 《宁夏教育》2010,(12):65-66
在音乐教材中,除了唱歌和音乐欣赏为主体的教学内容外,还设计了较为丰富的“音乐活动”。通过浏览人教社“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七一九年级教材目录,笔者发现,教材中的“音乐活动”安排是较为丰富的,在单元教学内容后都有相应的“音乐活动”安排,如何利用教材中这些音乐活动,在教学中构建平台,  相似文献   

13.
新课程实施后“,教教材”“与用教材”形成鲜明对比。在“教教材”中,教材是教学的出发点与归宿,是知识复制的样本与原件,并严格规定了教与学的疆界。因此,在教教材模式中,教师与学生是束手束脚的。在“用教材”中,教材回归它的工具性本质,成为教师手中的利器,教师可以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以教材为起点引领学生去探索教材内、外的各类知识。因此,在用教材模式中,教师与学生是开放与自由的“。用教材”的观念已被越来越多的教师接受。那么,如何实现由“教教材”“向用教材”转变?关键是吃透教材,灵活运用。本期五篇文章,以实际教学经验为依据,对活用教材有生动、鲜活的阐述,为我们勾勒出活用教材的真实情景。  相似文献   

14.
新课程实施后“,教教材”“与用教材”形成鲜明对比。在“教教材”中,教材是教学的出发点与归宿,是知识复制的样本与原件,并严格规定了教与学的疆界。因此,在教教材模式中,教师与学生是束手束脚的。在“用教材”中,教材回归它的工具性本质,成为教师手中的利器,教师可以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以教材为起点引领学生去探索教材内、外的各类知识。因此,在用教材模式中,教师与学生是开放与自由的“。用教材”的观念已被越来越多的教师接受。那么,如何实现由“教教材”“向用教材”转变?关键是吃透教材,灵活运用。本期五篇文章,以实际教学经验为依据,对活用教材有生动、鲜活的阐述,为我们勾勒出活用教材的真实情景。  相似文献   

15.
孙盛  吕赟 《广东教育》2006,(1):26-26
新课程实施后“,教教材”“与用教材”形成鲜明对比。在“教教材”中,教材是教学的出发点与归宿,是知识复制的样本与原件,并严格规定了教与学的疆界。因此,在教教材模式中,教师与学生是束手束脚的。在“用教材”中,教材回归它的工具性本质,成为教师手中的利器,教师可以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以教材为起点引领学生去探索教材内、外的各类知识。因此,在用教材模式中,教师与学生是开放与自由的“。用教材”的观念已被越来越多的教师接受。那么,如何实现由“教教材”“向用教材”转变?关键是吃透教材,灵活运用。本期五篇文章,以实际教学经验为依据,对活用教材有生动、鲜活的阐述,为我们勾勒出活用教材的真实情景。  相似文献   

16.
在现行高中《生物》教材(必修本)中,“模糊语言”就有10来种,其中“主要的(是)”有70处,“大约”有29处,“(最)重要的”有28处,“基本上(的)”有12处,“一般”“大多数”有21处,等,而且绝大多数与重要概念、原理相关。可见,模糊语言在教材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和作用,在教学中值得注意。  相似文献   

17.
中美语文教材比较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综观中国语文教材与美国语文教材,我们可以发现,两者有相同之处,又有诸多不同之处。一、两者相同的地方1.都较重视“义理”教育。“义理”教育,即“道”的教育。“文以载道”是我国语文教材一个鲜明的特色。不过,近年来,我国语文教材已由“义理”本位逐渐过渡到“语言”本位,但渗透“义理”的选文在语文教材中仍占较大的比例。美国语文教材同样重视“义理”教育。例如,六年级文学教材第二单元主题为“英雄”,教材的选文有,生活中的英雄:小说《勇敢点,戴纳》、《儿童英雄:救人者、幸存者和有才能者的真实故事》、诗歌《抢救》…  相似文献   

18.
在长期的法学研究和教学过程中 ,我们形成了一支在国内外法学界都有相当影响的学术群体。“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法理学》教材编写组就是以这支队伍为骨干力量的。其中既有学术造诣精深、为人为学人皆称颂的老专家 ,又有富有创新精神、治学严谨、笔耕不辍的中青年学者19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88年我主编了第一本教材《法的一般理论》。以后 ,作为副主编参与过沈宗灵教授主编的教育部“八五”规划重点教材 ,主编过司法部“九五”规划重点教材。这一次受教育部的委托主编“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法理学》。在编写这本教材的过程中有…  相似文献   

19.
二要在语文教学中突出思维力的养成,必须相应地改革教材教法。邓小平同志指出:“教育制度中有很多具体问题”,而在这些具体问题中,“关键是教材”。教材改革,宜从初中阶段先行突破。初中毕业生的语文程度  相似文献   

20.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行,教师的教学观念、教学方式、教学行为都有一定程度的改变,但要完全适应新课程仍有一定的距离,教师仍被种种因素束缚着,放不开手脚。一、从受教材的束缚中解脱出来,由教材的奴隶变成教材的主人,做到驾驭教材以往教师把课程和教科书之间画上等号,把教科书理解为教师教的材料,理解为只是知识的载体,因而,教师的大纲意识、教材意识、教参意识特别强。虽然常讲“脑中有纲”、“胸中有本”、“目中有人”、“手中有法”,但前两者起主导作用,后两者只是停留在口头上,没有很好的落实。虽然也常讲“备大纲”、“备教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