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
社会政策范式转型是指涉及公民福利的政策行为中核心理念的转变。中国的社会政策范式转型表现为从二元分割的碎片式政策向普惠型一体化政策的转变。中国社会政策范式转型中的矛盾和困境凸显在农民工问题中,表现为地方政府为主实施中央的一体化政策时,难以惠及异地流动的农民工。人口城镇化进程中对农民的赋权分为农民的农民工化、农民工的市民化和去农民工化三个层次;农民工的市民化是中国社会政策范式转型的阶段性目标,其终极目标是去农民工化。  相似文献   

2.
少数民族农民工,是当前我国城市民族工作的重要对象。文章对研究发现并尝试提出的少数民族农民工民族认同的三种典型差异展开矛盾分析、利益动力分析。从观察和研究民族认同在不同少数民族间的南北和东西差异、同一少数民族内流出农民工与留驻农民差异、全体少数民族农民工生活质量高低与民族认同差异的关系等现象入手,分析差异产生的必然性、偶然性、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得出差异问题出现的关键点是利益;沿着层层递进的思路,从利益动力的角度,寻找祛除差异的解决办法。提出:解决差异的关键在于调整物质和精神两个方面的激励;处理好敌我矛盾和人民内部矛盾两种不同性质的矛盾;用反对金融帝国主义剥削和无产阶级的国际主义构建中华民族共同体认同的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3.
试论我国“民工潮”现象及其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革开放后,特别是20世纪80年代以后,中国大批农民流向城市,形成农民工人群体,他们为我国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根据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资料,全国流动人口为1.2亿,其中绝大部分是农民工人流动。可见,农民工人已成为我国现阶段一个数目庞大的群体,他们作为身份与职业相分离的一个特殊群体,是我国从传统农村社会到现代工业社会和城市社会转型的一个转折点,也就是说他们是中国现代化过程的一个显著特色;他们的存在和发展,前途和命运,关系到中国社会现代化的未来,故而具有研究价值。同时,研究农民工人的社会流动、社会分化及社会整合等一系列社会现象和社会问题,对于这个社会的稳定和现代化进程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一中国农民工人产生的原因中国农民工人的产生是直接与农民的流动与分化相联系的,正是农民的流动———从农民向非农产业,特别是向工业的转移,带来了农民的分化,从而产生并形成了农民工人阶层。然而,什么又使农民从农业向非农业、从农村向城市转移和流动的根源?目前学术界对于这个问题的分析和讨论主要是从三个角度进行的。1.我国农村劳动力相对过剩自从我国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经营以后,农业劳动生产率大大提高,再加上现代化的农业...  相似文献   

4.
对农民工不公平境遇的社会伦理回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农民工是介于农民和工人之间的一个社会群体,他们既非纯正的农民又非真正意义上的工人,这决定了这个群体的尴尬境地。农民工受到的不平待遇主要有三:农民工的薪金不能得到及时和足额发放;农民工的子女不能接受正常的教育;农民工的人格受到不同程度的歧视。农民工及其下一代人所遭遇到的不公平现象不是凭空产生的,它有着特殊的历史、社会背景。“农民工”是城乡二元体制的产物。农民工作为当代中国的弱势群体之一,按照社会公正的原则,需要政府及整个社会的关怀和理解,制度公正对于改变农民工地位将是根本性的;农民工契约意识的增强及其所供职的单位的职业伦理的完善将是基础性的;全社会尊重他人人格意识的增强将是持久性的。  相似文献   

5.
当前中国农民工问题是个大问题。现代化过程最基本最主要的人口变动矢量就是农民进城变成工人。农民工则是这一变动的中间形态或过渡形态。他们处在产业的边缘、城市的边缘、体制的边缘,是矛盾的复合体,充满希望也充满挑战。建立城乡统一的、完善的劳动力市场,加强对农民工的培训,是解决农民工问题的重要条件;更新发展观念,转变政府职能,强化服务意识,深化体制改革,加强立法和对农民工的法律保护,提高农民工的组织化程度,为农民工的工作和生活创造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是解决农民工问题的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6.
选取湖北省远安县马渡河村作为样本,通过全面分析金融危机风波对该村农民外出务工的负面影响和农民外出务工特点,并针对部分外出务工农民返乡创业的情况,提出了增加政府政策性扶持,促进农民工本地就业;提高农民工就业技能,避免因经济波动带来就业波动;向农民工特别是第二代农民工灌输自主创业的思想;发展新型农业,培养多方面人才;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为外出务工者解决后顾之忧等对策性建议。  相似文献   

7.
农民工子女受教育不公平现状及对策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我国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广大农民纷纷进城务工就业。随之而来的人口迁移带来了许多社会问题,尤其是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日趋突出。由于制度的不完善导致了农民工子女受教育的不公平。本文着力对农民工子女受教育不公平的现状、问题及其原因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解决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的对策。  相似文献   

8.
在新型城镇化背景下,新生代农民工作为中国农民市民化进程中的先行者,实现定居城市的梦想光有上层建筑是行不通的,还需建构在一定的经济基础之上。以南宁市建筑业新生代农民工为研究对象,通过实证研究的方式探讨高风险行业中新生代农民工的消费行为及其面临的消费困境,提出提高就业质量、增加实际收入;加强消费制度建设、优化消费环境;强化消费教育、引导科学和理性消费等相应的对策建议,以期为当地政府破解"三农"问题,推动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进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城市化是解决中国农民问题的根本出路,在城里有一份比较稳定的工作是农民工市民化的前提条件。农民工就业更多地依赖关系型社会资本,而制度型社会资本相对缺乏,导致农民工就业路径单一,制度层面的推进与保障不足。政府可以在完善社会信任机制、加大对农民工及其子女的教育投入、健全农民工社会保障体系、从法律上确立农民工与市民平等的权利、推进农民工组织建设等方面多作为,来保障农民工稳定、平等的就业,加快农民工市民化的历史进程。  相似文献   

10.
改革开放以来农民工教育培训研究综述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改革开放政策给我国社会带来了巨大的社会变革,也促成了农民的流动、产生了大批的农民工.对其开展教育培训提升其素质意义重大,改革开放以来,农民工教育培训研究的主要内容有:阐述了必要性及意义,反思了现状及存在的问题,研讨了改进对策.但也存在着"泛论"研究多、"主体"研究少、研究方法有待提升等问题.  相似文献   

11.
农民问题是中国民主革命的基本问题,农民是中国民主革命的主力军。富农属于农民的范畴,是农民阶级的一部分,但有其自己的性质。中国共产党对富农阶级的认识及政策的制定是一个逐步深化的过程。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解放战争时期和社会主义改造时期,中国共产党根据富农阶级的性质与中国革命的实际情况制定了不同的政策,由限制富农、到征收富农多余的土地和财产、再到中立富农、保存富农经济的政策,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和探索求真的精神,从而正确地解决了中国民主革命中一个难题——富农问题。  相似文献   

12.
和谐社会视野下失地农民的就业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曾书琴 《成人教育》2008,(11):34-35
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大量土地被征用,许多农民成了失地农民,其就业困难和生活艰难令人堪忧,失地农民问题已成为突出的社会问题。切实解决好失地农民的就业问题,对构建和谐社会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就失地农民的就业现状、就业存在的主要困难及相应对策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3.
改革开放以来.农民工阶层的形成促使统一战线内部关系发生新变化,工农联盟也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新情况.与传统意义上的农民仍然有着密切联系的农民工阶层中。—部分正逐渐向产业工人队伍转化,从而成为工人阶级的重要组成部分;—部分则向非公有制工商人士阶层转化;还有一部分在向农村复归,而成为“回流农民”。因此.团结农民工阶层、做好这一阶层的统战工作,对增强党的阶级基础.扩大党的群众基础,维护社会稳定,以实现统一战线大团结大联合的目标,推动经济发展具有重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提高农民科技素质是农村经济学和农村社会学研究的课题,对促进农民致富和建设小康社会有重大现实意义。从湘西农民受教育状况判断,中国农民的科技素质不高;从湘西农民科技素质的构成看,农业社会的科技素质在中国农民科技素质结构中的比重很大;从湘西农民科技意识来分析,中国农民对实用农业科技非常关注,但真正应用到生产中去的很少。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是落后的小农生产模式和生活方式以及农村科技推广体系不完善。提高农民科技素质,必须加强农民教育、改变农民传统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建立农民学科技用科技的社会激励机制。  相似文献   

15.
攻击行为是犯罪行为最好的预测指标。故试图以农民工攻击行为的实证研究为依据,探究农民工犯罪的深层原因,从而为解决构建和谐社会中农民工攻击行为提供策略和犯罪问题提供依据,希望在准确认识的基础上,为未来农民工犯罪预防和控制找准落脚点。本研究从内隐社会认知的角度对攻击性进行了实验研究。内隐攻击性用IAT测量,外显攻击性用自陈量表测量。研究结果表明:(1)农民工群体在内隐层面比非农民工群体存在对攻击性更强的偏好。(2)农民工群体两种问卷总分都明显高于非农民工群体,农民工群体在攻击问卷四个维度上的得分也明显高于非农民工群体。  相似文献   

16.
小农经济在中国有着极强的生命力,其"过密化增长"的特征不仅固化了家庭式生产,同时也制约了个体农业资本的积累。改革开放后,农民可以自由流动,从而缓解了人地矛盾压力,但个体化的小农经济生产方式却没有根本改变,导致农民在市场竞争中始终处于弱势地位。因此,通过鼓励农民组织起来,以团体的力量增强农民在市场和社会交易中的议价能力,是农民改变弱势地位的前提。  相似文献   

17.
在中国近代社会中,国家、地主、农民三者之间是一种三角关系。从理论上讲,只有三者维持一种相对平衡状态,农民生活才会稳定,社会经济才会继续发展。但通常情况下,地主阶级具有贪婪的剥削本性,总是千方百计地兼并小农土地,转嫁赋税负担。如果国家有一定的远见和力量,就会适当抑制地主的兼并,保护农民的利益。当国家已无力保护小农或者根本不打算保护小农时,农民起义就会爆发,在有先进阶级及其政党领导的情况下,最终将导致一个旧社会的灭亡和新社会的产生。从川西袍哥地主刘文彩的个案上就能看到这一点。  相似文献   

18.
毛尚华 《成人教育》2011,31(2):16-18
农民职业教育问题是关系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的关键问题,尽快开展农民职业教育立法,把农民职业教育纳入规范化和制度化的轨道,对保障农民职业教育健康发展,构建农民终身教育体系,有着非常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分析农民经过“农民-农民工-农民”两次身份上的否定回到农民本身,来谈“否定的否定”的现代意义。根据恩格斯“否定的否定”辩证法的基本阐述原理,具体论述两次否定的过程中农民工产生的原因、农民工的产生所亟待解决的问题,遂对其第二次否定。  相似文献   

20.
资本主义发展使俄国土地问题日益突出,引起了政府和社会的广泛关注。社会革命党以研究农民问题起家,土地问题成为他们关注的焦点。社会革命党经过理论和实践的不断反复,形成了土地社会化纲领。坚持利用村社平均劳动传统,激发农民熄灭的劳动热情,发展劳动农民经济。在土地社会化纲领演变成土地草案的过程中,社会革命党提出了比较务实的劳动经济的混合经济学说,得到了广大农民的衷心拥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