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陕西省城镇居民休闲体育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文献资料法等,对陕西省城镇居民休闲体育的参与状况及休闲体育特征进行调研。研究发现陕西省城镇居民参与休闲体育的比例高达72.4%;在时间段上:中青年以下午和晚上为主,老年人主要是清晨;单位住宅小区是居民健身的首选区域;活动项目主要是走、跑、乒乓球和羽毛球及户外运动。影响居民参与休闲体育活动的主要因素有体育场地设施、余暇时间和对休闲体育项目的兴趣及项目参与的难易程度。  相似文献   

2.
陈维富 《精武》2013,(19):109-110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我国老龄人口的增多,休闲体育这一时尚生活方式越来越为众多的老年人所青睐。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问卷调查法以及SPSS数理统计法对老年人进行休闲体育活动价值取向以及影响因素进行统计分析,并针对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关性建议,为老年朋友进行休用体育活动提供一些帮助,同时也为休闲体育的开展提供一定的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3.
文章运用问卷调查和数理统计等方法,对河北省418名城市居民是否经常参加休闲体育活动进行调查与比较。调查显示,河北省的体育人口呈上升的趋势,脑力劳动者和中老年人是休闲体育活动的主体,没有时间是不参与休闲体育活动的主要因素。经常参加休闲体育组人群对体育功能认识较好于不经常参加休闲体育活动的人群。不同人群参加体育休闲活动存在一定特点,没有时间是不参与休闲体育活动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4.
上海市居民休闲体育时空行为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居民休闲体育活动受时间和空间制约,有必要研究城市居民休闲体育活动的时空特征,以考察居民时间和空间需求。主要以问卷调查法针对上海市居民休闲体育活动的时空行为进行调查研究,发现其内在特征和规律。研究结果表明,上海市居民休闲体育活动具有活动空间圈层特征、活动需求差异化特征、出行空间广域化特征、活动时间规律化特征。对上海市规划建设"30min体育生活圈"具有现实性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5.
广州市女性休闲体育活动的参与特征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杜熙茹  徐佶  桂祝 《体育学刊》2007,14(1):54-55
以我国经济发达城市——广州市女性休闲体育活动为研究对象,探索广州市女性休闲体育活动的参与特征。结果显示:广州市女性休闲体育呈上升发展态势;休闲时间较为充裕,女性体育人口比例较大,对休闲体育活动的内容、时间和活动场所满意度较高,同时也从个人项目逐渐向集体项目过渡,反映了广州市女性越来越重视社会交往活动;广州市女性体育消费支出较高,但对自身体型和健康的担心仍然存在。  相似文献   

6.
大学生冬季休闲体育文化及行为探析   总被引:7,自引:7,他引:0  
关吉臣 《冰雪运动》2006,(2):113-116
从休闲文化视角,对我国北方大学生在余暇时间的冬季休闲体育活动行为进行分析。指出,冬季休闲体育已经成为大学生余暇时间的一种体育休闲活动方式和行为,并越来越被大学生们所青睐,成为北方大学生在余暇时间以冰雪运动为主的冬季体育休闲、健身、娱乐行为。为此,高校体育应在技术教学、组织管理、指导与帮助和安全层面创造条件,以便使大学生的冬季休闲体育活动健康有序进行。  相似文献   

7.
采用休闲体育活动问卷和WHO生活质量简表对芜湖高校园区的4所大学院校的498名学生进行调查。运用t检验、X2检验、方差分析和相关分析对调查数据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大学生参与休闲体育活动的时间较少;不同性别的大学生参与休闲体育活动时间、频率存在差异性;经常参加体育活动有助于提高大学生的生活质量,休闲体育因素与生活质量之间呈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8.
唐志  王东东 《湖北体育科技》2017,36(10):874-877
运用实地调查法、访谈法、问卷调查法,对中、韩两国6575岁老年人参与休闲运动的现状展开调研,了解两国老年人家庭状况、参与休闲的体育项目、休闲运动参与的时间以及影响城市老年人运动休闲缺失的因素,积极探讨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构建和实施健康化休闲体育,满足老年人身心健康的需求,以达到合理整合区域经济社会资源,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源投入到老年人健康服务当中来;鼓励民间资本更多地投入到老年医疗保健领域,;加强老年人休闲运动指导工作。  相似文献   

9.
运用问卷调查、文献资料、逻辑分析以及数理统计等方法,对商丘市320名城市女性的休闲体育活动现状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显示:商丘市女性休闲体育参与度不高,休闲体育活动限于传统项目,且没时间成为制约她们参与休闲体育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0.
通过休闲体育活动的主体、观念、项目、时间、方式和功用的比较,探讨城乡休闲体育的发展差异和文化类型的不同,辨析出农村休闲体育的"第二种生活"意义.认为对城乡休闲体育的现状应先了解、辨别,再引导、互促.城市休闲体育因为其经常性,应该倾向于体育活动设施的建设和组织机构的完善;而农村因为活动的节气性,应该多向活动的开展方面倾斜.  相似文献   

11.
休闲体育内涵辨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休闲体育概念的界定目前还比较模糊,影响了休闲体育的发展。通过对休闲体育与社会发展程度,文化层次,休闲时间,活动空间、目的、经验,运动强度等方面关系进行的分析研究发现,上述各要素并非构成休闲体育的必要条件。休闲体育的内涵在于,通过身体性的体育活动形成人之为"人"的体验。  相似文献   

12.
通过问卷调查法,对福建沿海地区16岁以上农民的体育休闲现状进行调查,结果表明:农民的闲暇时间较多,活动内容单调,健康和保健意识较弱,体育休闲意识差;体育休闲参与率不足一半,不同社会群体之间差别较大;参加体育休闲的项目单调并以非正规的体育休闲场地为主;参加体育休闲的主要动机是增强体质、形体健美、社交活动、消磨时间、治病保健。影响参与体育休闲锻炼的主要因素是没有时间、没有兴趣、缺乏体育休闲设施、家庭负担重和不懂锻炼方法。  相似文献   

13.
人口老龄化是21世纪的一个重大社会问题,也是21世纪人类发展的主要特征,正确认识及有效的缓解这一问题,显得更加重要.文章通过休闲体育对老年人生理、心理的影响,探讨今后休闲体育发展趋势,构建休闲体育的发展模式,为老年人休闲体育提出合理化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4.
采用文献法、调查法、逻辑分析法和统计法,对影响福州市居民休闲体育活动的主要因素进行研究。调查结果表明,影响福州市居民休闲体育活动的主要因素包括:健康因素、活动场所离居住地的距离因素、休闲体育活动的氛围因素、闲暇时间因素、大众传媒因素。并从多学科、多角度对福州市居民休闲体育活动的主要因素展开分析。  相似文献   

15.
我国休闲体育研究综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文献资料研究法。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学界逐步从初始阶段的将休闲体育看成余暇时间和活动,过渡到从个人和社会两个维度上全面思考休闲体育的意义,并从正反两方面考量休闲体育所可能产生的各种作用。这种认识成果已经超越了那种只将休闲体育看作某些时间、活动、生存方式和心态的观点。但由于休闲体育内涵的多样性和复杂性,人们的研究和认识还将不断深入。  相似文献   

16.
1.英国体育休闲娱乐发展迅速,政府管理对象从少数转向大众(1970年-至今)在1970年前,体育休闲娱乐只是社会上少数富有阶层的活动,因此,这一时期政府对体育休闲娱乐的管理还是一种针对少数有闲阶段的管理活动。1970年后,英国居民收入水平迅速上升,汽车开始进入普通家庭,普通大众的闲暇时间增加较多,体育休闲娱乐活动开始成为一种大众化的活动,政府的管理也相应地从少数转向大众。(1)闲暇时间增多(5)体育休闲娱乐经济呈增长趋势体育休闲娱乐的发展依赖经济水平,但又能促进经济的发展。英国体育休闲娱乐成为第三产业领域增长较快行业之一,并是公…  相似文献   

17.
采用问卷、访谈、文献资料和数理统计等方法,对浙江松阳县不同年龄段妇女参与休闲体育活动的动机、活动时间、次数、活动项目、形式、场地和影响休闲体育的因素进行调查分析,找出不同年龄段妇女的休闲体育的特点并依此提出相应策略,以促进妇女休闲体育活动的文明,健康,科学的发展,丰富业余文化生活,培养终身体育意识和建立正确合理的社区体育组织制度做些参考。  相似文献   

18.
1.英国体育休闲娱乐发展过程在1970年前,体育休闲娱乐只是社会上少数富有阶层的活动,这一时期政府对体育休闲娱乐的管理还是一种针对少数有闲阶级管理活动。1970年后,随着英国居民收入提高,汽车开始走入家庭,普通大众有了更多的闲暇时间,体育休闲娱乐活动随之大众化,政府的管理  相似文献   

19.
1.休闲和休闲体育的界定本文将休闲定义为:在一定的时间内,以一定的活动为背景而产生的能够促进身心调节、达到自我愉悦的一种积极的体验。休闲体育目前国内外还没有形成一个被普遍接受的定义现有文献对休闲体育的界定大体上有这样几个特点:(1)主要用时间和活动的范畴来规定,把其含义确定为是在社会劳动和维持生活必需时间外的空闲时间内进行的体育活动。(2)将其划入大众体育范畴,认为是社会上广大居民为健身娱乐等目的进行的业余活动。(3)强调心理体验,把体育运动作为一种有意义的活动形式度过自己的余暇时间,使个人在精神和身体上都得到休…  相似文献   

20.
采用问卷调查、文献资料等方法,对武汉市普通高校大学生的休闲体育行为以及价值取向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表明:武汉市大学生对休闲体育认识程度有限,闲暇时间利用效率低;静态休闲过多,动态休闲欠缺;单独休闲过多,社交休闲欠缺;休闲价值取向有待丰富。结合俱乐部式休闲体育教育模式建议丰富休闲体育内涵认识,增进学生进行休闲体育的自主性;增强动态休闲项目以及社交休闲方式的选择;丰富休闲体育价值取向;利用校园优势资源,落实休闲体育活动开展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