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我国西部地区科技竞争力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首先对科技竞争力的涵义和构成要素进行了阐述,并在此基础上结合西部地区的实际情况设置了科技竞争力的评价指标体系,然后通过因子分析、聚类分析等研究方法,对西部10个地区的科技竞争力的情况进行实证分析,最后对各个地区的科技与经济发展的关联进行了分析,并提出相关的政策建议,为西部地区的科技发展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2.
我国地区科技竞争力研究   总被引:35,自引:1,他引:35  
本文提出了我国地区科技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对我国各地区1997年和1998年的科技竞争力进行了评价,并与地区经济实力评价结合,评析了我国东、中、西部三大地带的科技竞争力,并对各地区科技竞争力与经济实力进行了对比分析,并就地区科技与经济协调发展提出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随着科技对经济发展的作用日益显现,科技竞争力评价研究也日渐受到重视。本文从科技投入、科技产出、科技潜力以及科技管理等四个因素构建了评价指标体系,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我国西部11个省市2009年的科技竞争力进行了定量分析。研究发现,西部地区科技竞争力处于全国平均水平之下,总体竞争状况欠佳,且各省份之间差距明显。科技管理能力与科技综合竞争力之间的协调性差,建议西部地区在加大科技投入的同时,要着重加强科技管理能力。  相似文献   

4.
当今,科技的发展越来越成为一个地区乃至国家实力与竞争力的体现,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加快西部发展,再沿用东部当时靠主生产一些低水平产品来积累资金的发展模式行不通了,必须依靠科技创新的发展模式,朱总理特别指出:大力发展科技和教育,这是实施西部大七发的重要条件,科技部副部长邓楠同志在西部大开发座谈会上指出:“西部]开发一靠政策,二靠科技”,西部高校尤其是科研工作如何在西部大开发中抓住机制,配合大局,发展自己,同样有一个战略问题。  相似文献   

5.
当今,科技的发展越来越成为一个地区乃至国家实力与竞争力的体现,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加快西部发展,再沿用东部当时靠生产一些低水平产品来积累资金的发展模式行不通了,必须依靠科技创新的发展模式。朱总理重要讲话特别指出:大力发展科技和教育,这是实施西部大开发的重要条件;科技部副部长邓楠同志在西部大开发座谈会上指出:“西部开发一靠政策,二靠科技”。西部高校科研如何在西部大开发中抓住机遇,配合大局,发展自己,同样有一个战略问题。进一步学习国家西部大开发的战略决策 明确高校自身战略发展思路实施西部大开发是…  相似文献   

6.
我国区域科技竞争力评价体系研究   总被引:16,自引:3,他引:16  
通过建立区域科技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模型,对我国31个省(市、自治区)科技竞争力进行了综合评价,得出东部地区与中部、西部在科技竞力方面存在很大的差距、地区科技竞争力与地区经济实力基本一致的结论。  相似文献   

7.
陆立军 《科研管理》2002,23(1):27-35
我国“西部大开发”战略旨在缩小东西部经济发展差距,西部必须走出由重工业和低效农业构成的封闭的二元经济格局。经济全球化是世界经济发展到以科技作为核心竞争力,生产、管理、销售和服务高度专业化、标准化,以全球市场为目标的客观趋势。尽管西部绝大部分地区目前还不具备参与全球经济竞争的优势,但也要抓住经济全球化这一历史性大变革的机遇。西部要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实现二元经济结构的转换,就必须依托我国整体经济竞争能力的提高,因而要更以整体利益为重,立足西部,国内优先,发挥比较优势。同时,西部必须认识到,只有企业才是市场经济的主体,才能引导技术和资金流向西部,才能组织专业化分工,支撑专业化分工的规模经济,从而提高西部的整体竞争力。  相似文献   

8.
本文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利用2010年相关数据,对我国西部12个省(市、区)的金融竞争力进行比较分析,发现金融规模、金融效率、经济法律环境和科技支持都与金融竞争力呈正相关关系,西南地区的金融竞争力整体高于西北地区,其中四川省金融竞争力最高。最后就如何提高西部各省(市、区)金融竞争力提出若干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从科技教育的功能和西部地区科技教育发展的现状看,西部大开发迫切需要科技教育。针对科技教育的广义和狭义,本文提出了西部大开发中科技教育的具体策略。  相似文献   

10.
西部大开发关键在于科学技术大开发,而科技大开发的基础又在于科技资源的开发。没有科技资源,科技活动就成为无源之水。因此,研究和开发西部的科技资源,对于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国内“科技奖励与自主创新”研究述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钟书华 《软科学》2008,22(6):113-117
从以下4个方面进行研究:科技奖励的目的是激励创新,国家科技奖励应重点激励创新,我国科技奖励在激励创新方面存在的问题,面向自主创新的我国科技奖励体制改革。  相似文献   

12.
确立清洁能源国际科技合作国家战略的思考与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从清洁能源国际科技合作面临的新形势入手,论述能源领域国际科技合作的战略重心发生了转型,探讨了中国与发达国家对清洁能源问题的认识的主要差异.随后,着重提出制定清洁能源国际科技合作国家战略的构想,从顶层设计和具体设想两个层面阐述了加强清洁能源国际科技合作的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13.
100多年前中国人就认识到科学技术的重要性,但1911年推翻清王朝后.内战、抗日占去了近50年,真正的科学技术发展开始于新中国成立以后。随着政治、经济形势的变化,中国的科技政策不断改变。本文主要阐述了1978年改革开放以后中国科学技术和教育事业的进步和现状。作者认为,中国的工业化比欧美晚了150年.科学技术晚了200年;近30年有些进步,但要建成全面小康社会、科技发达的国家.中国人需要再奋斗50年;当前应该埋头苦干、韬光养晦,继续向科学先进的国家学习,学会自主创新,实现可持续发展,才能为人类科学事业做一点迟到的贡献。  相似文献   

14.
中国水资源问题与对策建议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我国水资源供需矛盾突出,发展态势十分严峻。切实加强水资源综合管理、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建设水资源安全保障的科技支撑体系,关系到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大局。建议尽快制定21世纪中国水资源安全保障国家规划;加强国家水资源安全保障科技基础平台与科技支撑能力建设,加强重大水问题的科学研究和重大水利工程的科学论证;打破部门分割、地区分割,开展流域水资源综合管理的体制改革与制度创新;实施黄淮海区域节水试验示范区建设计划,推动我国资源节约型社会的建设。  相似文献   

15.
科技创新人才的激励机制及其政策完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文章分析了目前我国科技创新人才激励机制中存在的问题,考察了科技人才激励的国际经验。笔者认为,问题的根源在于过度强调政策的目的性,而忽略了科技创新人才特殊的动机与需求,因此本文在吸收相关理论和政策经验的基础上建立了科技创新人才的激励模型,并以此为基础提出我国科技创新人才激励机制建设和政策完善的合理化建议。  相似文献   

16.
人类对海洋的开发离不开科技支持,我国海洋科技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较大差距.本文分析了未来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对海洋科技提出的需求,并充分借鉴国外发展海洋科技重点领域的经验,提出了未来我国亟需发展的海洋科学技术领域.  相似文献   

17.
基于ESI的中国农业大学植物与动物科学学科竞争力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基于ESI数据,以计量学理论为基础研究了进入ESI前1%(top1%)的中国农业大学植物与动物科学论文数、总引用量及其排名变化和高被引论文情况,并与国内外部分研究机构进行对比分析。从学科生产力、学科影响力、学科发展力、学科创新力四个方面对中国农业大学植物与动物科学的学科竞争力进行了定量分析与客观评价。结果表明,中国农业大学植物与动物科学的学科生产力、学科影响力水平较高,处于快速提升的阶段;学科发展力、学科创新力处于低水平,还需大幅提升。总体来看,中国农业大学植物与动物科学的学科竞争力已经初步形成并处于继续提升中,有望成为世界一流学科。  相似文献   

18.
从科技潜力、科技投入、科技产出、科技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协调程度等4个方面对华东地区六省一市的科技竞争力进行比较与分析,全面揭示福建省科技竞争力的实际状况,为福建省科技发展规划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福建省科技活动产出水平不断提高,高技术产业规模逐步增大,科技进步呈现出良好的势头,但在华东地区各省(市)中的科技竞争力处于弱势地位。最后提出提升福建省科技竞争力的政策和建议。S  相似文献   

19.
本文根据城市科技竞争力的基本概念及内涵,遵循科学性、均衡性、可操作性、规范化原则,构建了中国副省级城市科技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通过对城市综合竞争力进行排序,结合各城市科技竞争力增长指数测算分析,对我国15个副省级城市2006—2010年科技竞争力的动态变化进行评价研究,并结合科技竞争力与经济竞争力的协调性分析,为提升科技竞争力、加强科技对经济转型升级的支撑作用,进一步推动创新型城市建设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20.
中国可持续发展科技支撑体系建设的战略构想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从可持续发展科技支撑体系的内涵入手,比较了可持续发展科技支撑体系与传统科技支撑体系的差异,解析了可持续发展支撑体系的功能。最后,提出了我国可持续发展科技支撑体系建设的任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