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还是人吗     
钱笑 《高中生》2011,(16):62-63
在"人造优于自然"的新世纪里,人们对于人造器官的钟爱几乎达到了狂热的程度,只要稍稍对自己身体的某个自然器官感到不适或者不满意,便要去医院换上相匹配的"金属机械器官"。久而久之,一些有识之士感到忧虑了,因为现在人们换上的人造器官越来越多,使人和机器人很难划分清楚界线,所以他们呼吁换器官要有限度。于是,联合国明文规定:人体器官的机械化不可超过50%,否则,将被归为非人类。父母对子女的伟大的爱也体现在这上面。当他  相似文献   

2.
我还是人吗     
在“人造优于自然”的新世纪里,人们对于人造器官的钟爱几乎达到了狂热的程度。只要稍稍对自己身体的某个自然器官感到不适或者不满意,便要去医院换上相同的“金属机械器官”。久而久之,一些有识之士感到忧虑了:现在人们换上的人造器官越来越多,使人和机器人很难划分清楚界线,呼吁换器官要有个限度。于是,联合国明文规定:人体器官的机械数量不可超过50%,否则,将被划为非人类。我们的父母一辈子或是为了保持做人的资格,  相似文献   

3.
多年来困扰器官移植的主要因素一是器官来源困难,二是免疫问题还没有完全得到解决。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在生物医学工程专业里逐渐形成了一门新的学科即人造器官学。人造器官用人工材料制成,能部分或全部替代人体自然器官的功能。当人体器官的病伤用常规方法不能医治时,可用人工器官来取代或部分取代病损的自然器官,补偿或修复其功能。人工器官不受来源的限制,无组织配型问题,可随时备用。现在,除大脑没有人工大脑替代外,几乎每种人体器官都在进行人工模拟研制中,其中已有不少人造器官成功地用于临床,修复了不少病损器官的功…  相似文献   

4.
UFO之谜     
UFO("不明飞行物"的英文首字母缩写)是指未被确定为自然或人造体的飞行物。虽然至今尚未有确凿证据,但一些人认为这些飞行物是外星飞船。人们观察到的  相似文献   

5.
国人喜欢用"格"这个词来表示某种标准。"格"具有等级性。一个流浪者蓬头垢面坐在人行道吃东西,我们觉得挺正常,换上一个官员,我们一定会感到此人脑子进了水;一个文盲满口粗话,你心里也许不会特别别扭,如果此人是一个大学教授,你肯定会产生一种在豪华宴席上吃了个苍蝇的感觉;一个文学爱  相似文献   

6.
美丽的秋天到了,大自然又换上了五彩斑斓的"衣服"。为了避暑而"望阳兴叹"的宝贝们也是时候被解禁了。来吧,让我们一起去拥抱自然,呼吸阳光的味道,倾听虫儿的私语,奏上一曲快乐的自然乐章。  相似文献   

7.
心与身体其他感觉器官的关系问题,备受先秦两汉所有重要思想流派的争议。众所周知,传统儒家认为心是主"情"的器官,并具有分析其他感官之间差异的能力1。对于孟子来说,"四端"学说就是关于"心"的内容,最为显著的是恻隐之心,它能促进人们德性的成长2。对于儒家来说,与其他自然的感觉器官相比,"心"是较为高级的。因为它不仅具有思考的能力,而且能评估人们所遇之事;而其他感知器官,仅仅是在于接触其他事物3。"心"比其  相似文献   

8.
这,是所有爱惜地球的人们共同发出的呼唤———光阴似箭,日月如梭。2042年,地球已是整个宇宙中最发达的星球。人类变得越来越聪明,制造出人造氧气、人造食品等,足以代替地球上的一切生物资源。人们愚昧地认为:既然科技发达了,人造的东西可以代替一切,那么,那些树木、动物等根本是多余的,只是阻碍地球发展的绊脚石,不如把它们消灭掉,多建些房子呢!从此,地球上除了人以外的生物全都变成了“宇宙的灰尘”。可是,人们想错了!没有了树木,山洪爆发,水土大量流失,地球上的土地面积迅速减少;没有了动物,人类与自然的和谐被破坏;工厂急剧增多,未经批…  相似文献   

9.
当人体器官因病伤而不能用常规的方法救治时,现代医疗技术通常给病人更换器官。它包括两种方式,一种是同种异体的天然器官的移植;另一种是置换人工器官来代替病报器官。前者因器官来源困难,且有移植后的免疫反应、排异等问题。而人道器官的置换不存在这些问题.因此人们转而进行人造器官的研制。人工器官实质上是一种模拟天然器官功能的人工装置。早在19世纪,人类就试图用人工器官治疗疾病。20世纪以来,由于科学技术的发展,人工器官的研制有了很大的进步,并已开始应用于临床治疗。美国于1955年成立了美国人工内脏器官学会(ASAIO…  相似文献   

10.
提起人造鼻子、人造舌头,大部分人会想起人造器官,但这里提到的人造鼻子却不是安装在人身上的,而是应用于更广泛领域的科学研究。  相似文献   

11.
提起人造鼻子、人造舌头,大部分人会想起人造器官,但这里提到的人造鼻子却不是安装在人身上的,而是应用于更广泛的科学研究的领域之中。  相似文献   

12.
灵魂医院     
22世纪,人类除大脑外的各个器官乃至各个部位已能用人造器官、人造部件顺利更新,科学将“返老还童”的神话变成了现实。至此,人类和死亡的斗争仅差一步,这就是生与死的核心——大脑  相似文献   

13.
《科学启蒙》2012,(12):12-15
“我发现现在越来越频繁地听到‘人造’这个词了,以前只是人造卫星等机械装备,现在甚至出现了‘人造皮肤’‘人造器官’等。”小灵通一边翻看着手中的杂志,一边感叹道。  相似文献   

14.
一、由自然到创造 教学《现代科技》第二册《我们身边的物体》单元中的《自然物体和人造物体》时,要求能区分出自然物体和人造物体,初步涉及“创造”产生新物体的概念。学生认识自然物体时,根据“地球上原本就有的,不是人们造出来的物体”是自然物体,像树、玉米、海鸥等植物和动物。但在现代科技高度发达的今天,  相似文献   

15.
在自然教学中,有很多课是关于人体内部器官及其作用的内容,如人教版《自然》第十册“耳朵的科学”、“消化器官”、“呼吸器官”、“血液循环器官”等课,这些内容与学生密切相关,是学生感到比较神秘而又无法触及到的,像这样的内容属于“暗箱”。如果通过一般讲授,会使学生感到抽象、枯燥,难以理解。如果用探究的形式让“暗箱”曝光,让学生以比较直观的探究方式走进器官世界,用他们的眼睛去探索了解这些器官及其作用,效果就大不一样。  相似文献   

16.
多变的风     
于海燕 《早期教育》2007,(2):16-17,15,18
风的家族风大体分为自然风和人造风。自然风是空气的水平运动,一般可分为台风、龙卷风、阵风、季风等。人造风则是人们通过人工或机器制造的风,使用人造风时,风量的大小、时间的长短、风速的高低全部都是由人掌握的。(小朋友你能指出下面图中哪些是自然风、哪些是人造风吗?)  相似文献   

17.
《少年科学》2014,(5):1-1
<正>美国某公司开发了一款人造视网膜眼镜。它的工作原理是这样的:眼镜内置的摄像头捕获眼前的场景,并将信号无线传输给植入眼球的人造视网膜。随后,人造视网膜以电信号的方式刺激视神经,将"看"到的信息"告诉"大脑。  相似文献   

18.
话说沙漠     
沙漠的产生既有自然的原因,又有人为的原因。人们把在地质时期形成的沙漠称为自然沙漠;而把在有人类活动的历史时期形成的沙漠称为人造沙漠。  相似文献   

19.
脏与净     
<正>小时候,每换上干净衣服,连坐板凳时也会用手擦拭一下,才会落座。而当衣服有点脏时,就很随便了,哪怕是地上,也会一屁股坐下去。当时想:很干净,自然拒绝脏;既然有点脏了,也就无所谓了。其实,"有点脏",只是"不很干净",绝不等于"很脏"!  相似文献   

20.
在下个世纪的某一天,一位老人的心脏面临衰竭,需要更换心脏。他的主治医师将他的心脏细胞组织切片送到人造器官工厂,利用组织切片和特殊聚合物制造出人造心脏。三天后,医生就可以将人造心脏换到老人的体内了。由于这样的人造心脏是完全按照老人自己的心脏制造出来的,所以手术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