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在我国古典小说艺术的长河里,人物形象丰富性、生动性的第一个浪峰当推长篇小说《水浒传》。而在《水浒传》星光灿烂的人物画廊中,李逵、鲁智深、武松、阮氏三雄等则是一组独放异彩的草莽英雄的典型群像。这些艺术典型几百年来在人民心中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产生了深刻的艺术感染力。人民群众  相似文献   

2.
《水浒后传》是文人独创型小说,它不再像世代累积型小说《水浒传》那样,为迎合市民阶层的审美趣味,一味地以夸张手法来塑造具有浓厚传奇色彩的类型化草莽英雄,而是显示出文人特有的英雄观。具体说来,不再以夸饰笔法渲染英雄们的力与勇,而是侧重写其对生活的诗意追求。他们不再像《水浒传》中的梁山好汉那样不食人间烟火,排斥儿女之情,而是变得更有人情味,对女性和婚姻采取了欣然接纳的态度。同时,其中的女英雄的性别意识也开始复苏。这些在海外建国的英雄们不再夸示武功,而是笃信儒家礼制,推崇文治。  相似文献   

3.
《水浒传》是。一部描写农民革命的力作,歌颂了众家好汉聚义梁山泊、“替天行道”的英雄行为,是一曲当之无愧的英雄颂歌。然而“‘天下无无妇人之小说。此乃小说家之言,然亦小说之公例也。”(曼殊《小说从话》)冈此虽说以塑造草莽英雄闻名于世,《水浒传》却也毫不例外地描写了众多女性形象。但是,小说毫不掩饰对女性的歧视,在这赞歌背后,奏响的却是一首关于女性的毁谤怨曲。  相似文献   

4.
一、主要内容《水浒传》是我国第一部歌颂农民起义的长篇章回体小说,它生动地描写了梁山好汉们从起义到兴盛再到最终失败的全过程,特别是通过写众多草莽英雄不同的人生经历和反抗道路,鲜明地表现了"官逼民反"的主题。是一部反抗封建暴政的英雄传奇。  相似文献   

5.
《水浒传》里渗透着忠义思想,这是尽人皆知的。它的主要表现是,只反贪官,不反皇帝;按受招安,去打方腊;替天行道,除暴安良,等等。明代的《水浒传》刊本,无不冠上“忠义”二字,称为《忠义水浒传》,有的干脆称为《忠义传》。一部以农民起义为题材的作品,为什什会如此突出地宣扬忠义思想?这些思想从何而来?它的具体内涵是什么?应如何评价?弄清楚这些问题,对于正确认识和评价《水浒传》是很有必要的。《水浒传》所以具有忠义思想,与它成书的年代有着密切的关系。我们都知道,水浒故事产  相似文献   

6.
1 《智取生辰纲》节选自《水浒传》第十五回。这一回在《水浒传》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从内容上看,智取生辰纲是染山泊英雄大聚义之前第一次有目的、有组织、有计划的造反行动,是被压迫人民第一次有意识地向统治阶级发起的主动进攻。第十五回之前所写到的鲁智深、史进、林冲等人,他们各有自己被迫造反的历程;小说通过对这些人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比《大宋宣和遗事》和《水浒传》中杨志落草的不同经历,探究《水浒传》中杨志落草是在理想的一次又一次破灭之后才得以实现的,说明《水浒传》“官逼民反”的思想是逐步深化的。  相似文献   

8.
2010年10月“天下水浒论坛”会议讨论的问题有:毛主席对《水浒传》的理解和应用;《水浒传》版本、作者和成书背景;《水浒传》艺术成就及其源流;《水浒传》人物真实性及梁山遗迹、梁山遗址的开发问题;《水浒传》研究的新动向和对《水浒传》的贬抑。  相似文献   

9.
《水浒传》第一次被经典化是明后期至晚清民国时期,第二次被经典化是1919至1978年期间,第三次完成经典化的时期是1979至2011年;并着重论述近百年来《水浒传》经典化过程,也就是后两次经典化时期及其特征。  相似文献   

10.
知晓、熟悉《水浒传》的情节,是开展《水浒传》整本书阅读教学的基础;了解文本特征,是深化《水浒传》教学内容的依据。《水浒传》的文本特征体现在三个方面:“魔幻+现实”——贯穿《水浒传》情节的一条主轴;情节错讹——特殊成书过程导致的必然结果;人物评价——毫不隐讳的秉笔直书。只有弄清《水浒传》的文本特征,才能科学进行《水浒传》整本书阅读教学。  相似文献   

11.
《水浒传》在构陷同道、破坏社会、主动对抗皇权三个方面与传统"忠义"思想之间存在逻辑矛盾。这些矛盾造成了《水浒传》思想的复杂性,也给俞万春留下改造《水浒传》并创作《荡寇志》的机会。《荡寇志》虽然纠正了《水浒传》的逻辑失误,但在思想上却没有取得突破,反而由此损害了自身的艺术成就。  相似文献   

12.
“小”英雄     
说起"英雄",我首先想到了正在各大卫视热播的《新水浒传》,草莽英雄的荧屏大集结让我们再次重温了好汉的风采,也在一些年轻人中掀起了一股"英雄热"。所谓时势造英雄,动荡年代总是会涌现出不少标志性人物,他们或胆识过人,或英勇无敌,或无私奉献,或除暴安良……人们敬重地称其为英雄,然后代代传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比《大宋宣和遗事》和《水浒传》中杨志落草的不同经历,探究《水浒传》中杨志落草是在理想的一次又一次破灭之后才得以实现的,说明《水浒传》“官逼民反”的思想是逐步深化的。  相似文献   

14.
在《水浒传》这部以男性为绝对主角的"草莽英雄"传奇中,女性的被妖魔化和被雄性化,青春女性美的被践踏和被侮辱使得全书弥漫着浓厚的道学气息和仇恨女性的畸形心理。作者对女性裹足的高声赞美和对女伎憎恨的深层意识里蕴涵了对蒙元王朝的抗争;梁山英雄对婚姻的远离则是对宋代享乐之风的批判。其实质是元代知识分子出路被封杀后作者对前朝灭亡的痛苦反思。  相似文献   

15.
《大连大学学报》2015,(4):46-51
从传播学的角度,中央电视台2011年推出的长篇电视剧新《水浒传》是四大名著第二次改编中较为成功的一个案例。新《水浒传》利用当下"电视—视像"改编名著的技术优势,并借助多媒体的传播优势,实现了《水浒传》视觉传播的一次革命性变革,取得了很好的传播效果。同时,对于小说原著的思想、人物和情节也做了适当的改动,有些内容是全新演绎甚至是颠覆。这些改动一方面体现出编导、演员对原著的理解,另一方面更是为了迎合当代大众期待视野变化的结果。  相似文献   

16.
罗贯中与《三国演义》《水浒传》国际学术研讨会,于2006年8月在山东泰安召开,与会中外专家学者就《三国演义》《水浒传》的版本与成书过程;罗贯中的籍贯问题;《三国演义》《水浒传》人物形象、思想文化内涵;小说艺术的运用以及《水浒传》《三国演义》的小说评点、传播、接受等方面的问题,进行了热烈而又和谐的讨论,提出了许多新见解、新观点,为《三国演义》《水浒传》研究的进一步发展拓宽了道路。  相似文献   

17.
《水浒传》的回目中出现了大量涉及情节背景环境的意象,这在明清章回体小说中是比较独特的现象;这些回目中的意象作为一种提点笼罩全文,在小说中起到烘托人物和情节气氛的作用,并参与了小说的叙事;水浒传》回目中的环境氛围渲染与《水浒传》所处白话长篇小说初始阶段以及回目发展的过程有一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   

18.
《水浒传》为了自身的传播,写进了忠义思想及招安、投降的内容。明朝末年金圣叹删去《水浒传》投降打方腊的故事,用评点的方式对其忠义思想进行改造,宋江成了假忠义而真造反的革命英雄。因此“金本”《水浒传》盛行300余年。写了投降打方腊的《水浒传》几近绝迹300余年。1949年以后,金圣叹被骂作是“封建反动文人”而遭批判,“金本”《水浒传》停止出版,而将几近绝迹达300余年的《水浒传》“挖掘”出来,大量出版发行。一生喜爱“金本”《水浒传》的毛泽东,晚年读了这种《水浒传》后批评它是“反面教材”;1998年中央电视台以这种《水浒传》为底本拍摄电视剧,宋江成了令人憎恶的人物;新编的《中国文学史》“补写”了这种《水浒传》几近空白300余年的“文学史”。这种不正常的现象至今仍无改变。  相似文献   

19.
阅读《水浒传》,一要克服语言障碍,认真读懂原文;二要努力排除外在干扰,理解作者的本意与主旨。反思《水浒传》的思想性,可以从忠、义、天、道、国、法、罪这些关键词入手,得出独属于个人的品悟。  相似文献   

20.
2011年9月"十字坡""野猪林"与水浒文化全国学术研讨会在毗邻河南的山东莘县举行,讨论的主要问题有:有关《水浒传》十字坡、野猪林的地理与历史掌故;有关《水浒传》十字坡、野猪林叙述的精神意义与艺术特点;有关《水浒传》文本及其渊源、文化精神研究;《水浒传》文学史影响及其当代价值定位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