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七·七”事变以后,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了蓄谋已久的全面侵华战争。由于蒋介石实行片面抗战路线,使中国华南的大片沃野沦于日寇的铁蹄之下。广东人民对于国民党军队不战而退,把国土拱手让给敌人的行动极为愤慨,对日本侵略军的暴行无比仇恨。中国共产党毅然  相似文献   

2.
本文通过考察“九·一”八事变后蒋介石国民政府实行的政策,说明中国还没有形成全面抗战;故“九·一八”事变不是全面抗战的起点;再考察“七·七”事变前后的情况,说明“七·七”事变只是日本全面侵华的开始,而中国政府——国民党政府并没有立即作出全面抵抗的反应,故“七·七”事变也不是中国全面抗战的起点。最后,本文得出结论:1937年8月14日蒋介石政府发表《自卫抗战声明书》,才标志着中国全面抗战的开始。即“八·一四”是中国全面抗战的起点。  相似文献   

3.
抗战中的华侨飞行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抗战中的华侨飞行员●耿绍华1937年“七·七”事变后,日寇大举侵华,在中华民族生死存亡的危急关头,海外广大爱国侨胞毅然回到祖国,以各种形式开展航空救国活动。仅美国就有华侨1000多人回国,其中飞行员120多人。抗战期间,广大爱国华侨踊跃捐资捐机。据零...  相似文献   

4.
今年是中国抗日战争及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五十周年.全民抗战的历史,无可争辩地证明:中国共产党是全民族抗战的中流砥柱.在外敌入侵的危急关头,中国共产党从全国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经过不懈的努力,促成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实现了国共合作,共同抗敌,完成了驱逐日寇、救亡图存的伟大历史使命,取得了这场战争的胜利.中国共产党在民族危亡之际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付出了极大努力,表现出了以各族人民利益为重的伟大胸怀.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帝国主义加紧了对我国的侵略活动,1935年的“华北事变”后,日本占领了东北,控制了上海和华北,准备进一步灭亡中国,中国面临空前的民空危机.但是,国民党蒋介石政府,对内仍在致力于内战.蒋介石密电张学良  相似文献   

5.
从1937年“七.七”事变抗战爆发到1938年10月广州、武汉失守的抗战防御阶段,国民党正面战场的抗战起到了重要作用,粉碎了日本妄图三个月灭亡中国的计划,对中国共产党敌后战场的开辟起到了战略配合的作用。但其后面的抗战路线和错误的抗战方针,导致大片国土沦陷,正面战场溃败。  相似文献   

6.
《窗》作于1939年4月,在中华民族的发展史上,这是一个噩梦来临的时代。刚刚结束满清王朝的腐败统治和接踵而来的军阀混战的中华民族,却遭到了对中国觊觎已久的日本的入侵。日本侵略者首先在“9·18”事变以后,在东北建立了“满洲国”,紧接着“七·七卢沟桥事变”爆发,日寇开始了对中国的全面进攻,先后攻  相似文献   

7.
1927—1937年,国共两党进行了长达10年的内战。“七·七事变”以后,面对日寇妄图灭亡中国的咄咄逼人之势,由于中国共产党的积极倡导和经过大量艰苦的统战工作,再加上全国各界群众抗战热情的高涨,从而促进了抗日统一战线的形成。而国共两党也开始了第二次合...  相似文献   

8.
抗战期间,面临日寇威胁,国民政府首都屡次迁移,直至1937年全面抗战爆发后,才最终在今重庆确定下来。那么国民政府何以最终要把重庆确定为战时的首都呢?本文试图对这一问题的来龙去脉,作一番历史考察。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日本侵略者的铁蹄踏入了我国...  相似文献   

9.
卢沟桥事变和抗战全面爆发 1937年7月7日,日本帝国主义为了实现其以武力吞并全中国的侵略计划,突然向位于北平城西南卢沟桥附近的中国驻军发动进攻,开始了全面侵华战争。“七·七”卢沟桥事变标志着第二次世界大战在东方的爆发。中国由此开始了连续八年的全国性抗战。  相似文献   

10.
“九·一八”事变后国民党政府对抗战的军事准备王志国,陈贵洲中国的抗日战争是在中国共产党倡导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旗帜下进行的一场全民族的抗战。“九·一八”事变后到全面抗战爆发前.国民党蒋介石面对日寇的入侵,推行“安内攘外”的政策.但“攘外”须做必要的准备...  相似文献   

11.
1931年“九·一八”事变到1937年“七·七”抗战这一时期,流亡关内的东北作家和与其柑应的“东北流亡文学”,是中国现代文学史第二个十年间反日爱国意识最强的文学,作为中国“抗战文艺”的先声,曾引人注目,且备受青睐。到了“七·七”全民族抗战爆发之后,以反日爱国为主旨的“东北流亡文学”在其自身的发展过程中,进人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  相似文献   

12.
“七·七”事变前东北抗日战争的地位和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全国范围的抗日战争爆发之前,东北地区的抗日战争就已经开始了.对于从“九·一八”事变到“七·七”事变之间这长达六年的时间里,东北人民所进行的抗日战争,究竟应置于怎样的地位?应怎样评估其作用?在过去的研究中,人们对此或者很少涉及,或者只把它作为后来八年全面抗战的附庸.历史的事实表明,“七·七”事变之前东北人民的抗日战争在很大程度上,具有重要的并且是相对独立的地位和作用,它不仅为中国的民族解放事业建立了独立功勋,而且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作出了自己的贡献.  相似文献   

13.
课本第 41页 :“在国民党五中全会上 ,蒋介石说 ,他的‘抗战到底’的‘底’ ,就是‘要恢复“七·七”事变以前的原状’。这种表示 ,意味着可以放弃东北和华北的主权……”193 1年“九·一八”事变 ,由于蒋介石的不抵抗政策 ,致使东北三省全部沦亡 ,全国人民怒斥蒋介石的不抵抗政策 ,强烈要求停止内战、一致对外。面对社会舆论的强大压力 ,蒋介石又提出“攘外必先安内” ,继续推行向日本帝国主义妥协的政策 ,进一步助长了日寇的侵略气焰。日本帝国主义在侵占东北后 ,对华北又发动了新的侵略扩张 ,193 3年初日寇占领热河省 ,并对山海关等长城…  相似文献   

14.
一、中共团结抗战宣传的主要内容“七·七”事变后,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在空前的民族灾难面前,中国共产党高瞻远瞩,顾全大局,为建立和巩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实现全民族团结抗成,通过各种渠道和形式.运用大量事实材料和理论阐述,集中力量进行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宣传;1、根据抗战形势的发展变化,及时戮穿日寇的欺骗宣传,揭露其亡我中华的险恶用心。  相似文献   

15.
当年日本帝国主义的侵华战争,曾表现出极端的疯狂性和野蛮性。天津人民至今不会忘记“七七”事变后我市沦陷期间,南开大学,北洋大学、女子师范学院、南开中学和中国第一水工试验所相继遭受日寇破坏和狂轰滥炸的惨状。南开大学具有光荣的革命传统,“九·一八”事变后,在抗日救亡运动中,师生们深入工厂、农村、士兵中,以各种方式宣讲抗日救亡的道理。他们的爱国行动,遭受日本侵略者的嫉恨。“七七”事变后,日寇即对该校师生进行疯狂报复。一九三七年七月二十八日下午,日寇从海光寺兵营用密集炮火向南大轰击,致使大部分教学楼中弹起火。二十九日日寇又派飞机轰炸。三十日百名日寇骑兵,携带煤油冲进南大,到处放火,使校园顿时成为一片  相似文献   

16.
“七·七”事变,日本侵略者在芦沟桥燃起了战火;“八·一三”事变,中国最大的城市上海再起硝烟。中华民族的生死存亡已经到了最后的关头。在中国人民坚决要求抗日的呼声中,国民政府发表了《自卫抗战声明书》,声明“中国决不放弃领土之任何部分。遇有侵略,唯有实行天赋之自卫之权以应之”。这表明了中国政府捍卫领土主权的正义立场。然  相似文献   

17.
重庆谈判,是中国革命史上的一件大事。人所共知,1927年蒋介石发动了“四·一二”反革命政变,汪精卫“七·一五”公开分共,第一次国共合作破裂。从此,中国共产党一直处于非法的地位。1927年至1937年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中,主要是国民党新军阀的独裁统治,以反革命的武装企图消灭中国共产党的革命武装。直至1937年“七·七”抗战前夕,在共同的民族敌人日本帝国主义进攻面前,国民党的将领张学良、杨虎城顺乎民意,发动了西安事变,兵谏蒋介石,中国共产党以民族大义为重,积极推动了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实现了第二次国共合作,共同抗击日本侵略者。但在八年抗战中,国民党蒋介石政府仍将中国共产党看成心腹大患,不断挑动磨擦。抗战胜利前夕,蒋介石一边命令日伪军只准受降国民党,一边积极调动兵力向解放区进攻,准备内战。  相似文献   

18.
中国抗日战争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战场是反对日本法西斯侵略战争的主要战场,伟大的中国抗战为最终战胜德、意、日法西斯集团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但令人遗憾的是,对中国抗战之地位与作用,国际史学界至今没有给予充分肯定,国外出版的卷缺浩繁的二版专著,也都未曾作出应有的公正评价.作为史学工作者,我们有责任不断探索,为恢复中国抗战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应有的地位尽绵薄之力。一、中国抗战的回际员颁“七·七”事变后,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中国…  相似文献   

19.
世纪沧桑话高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世纪沧桑话高教周贝隆  一、诞生于动乱之中的中国高等教育ZO世纪上半叶,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中华大地一直处在动乱之中:辛亥革命(1911)后,出现了十几年的军阀混战、割据;“九一八”(1931)事变日寇侵占东三省,1937年“七七事变”开始的八年抗战...  相似文献   

20.
严冬 《学习之友》2006,(9):60-61
“九·一八事变”,是日本14年侵华战争的开始,也是日本对华战争中代价最小,得利最大的一次侵略行动。日本轻易占领东三省后,又以东北为基地,向关内步步进逼,直到1937年发动全面侵华战争,中国半壁河山沦陷,伤亡3500多万人,财产损失更不计其数。因此,70多年后的今天,我们仍有必要认真反思“九·一八事变”的教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