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国民政府外交政策追随美国,抗战结束后对日索赔从积极索赔到最终放弃;中日邦交正常化后,中国政府放弃战争赔偿,但国民赔偿并未放弃。中国必须提高综合实力,日本必须认识战争责任问题。  相似文献   

2.
抗日战争胜利之后,为了清算日本帝国主义的战争罪行并进行战争赔偿,盟国成立了远东委员会专门处理日本的赔偿问题。国民政府积极参加对日索赔工作,并为成功实现索赔做了许多准备和努力。但由于战后美国单独占领了日本,对日索赔工作也是在美国的主导下进行的,加上远东委员会各国在各自应该获得的赔偿比率以及日本的工业水准等问题上存在分歧,索赔工作进展缓慢。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美国提出并实施了“先期拆迁赔偿”方案,通过该方案,国民政府先后从日本运回了三批物资,但这与中国在抗战中的损失相比是微不足道的。1949年5月随着美苏冷战的加剧以及中国解放战争的顺利发展,美国终止了“先期拆迁赔偿”方案。  相似文献   

3.
中国从对日索赔到放弃赔款要求探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抗日战争胜利后,当时的国民政府对日索赔的态度一度是积极的,但随着美国对日政策的变化和蒋介石的反共内战,对日索赔一事曾不了了之。1952年,台湾当局与日本政府签订非法的《日蒋条约》,蒋介石集团擅自宣布放弃对日本的赔偿要求。在中日邦交正常化的过程中,对日索赔问题再度被提出,中国政府和中国人民从中日友好的大局出发,在复交谈判中宣布放弃对日本的战争赔偿要求,充分表现了中国人民不记前嫌旧怨的宽大胸怀。  相似文献   

4.
由于国共两党的长期对抗,在美国操纵和美日合谋下,中国对日本的战争索赔以流产告终。在当前形势下,国共两党只有再次合作,实现国家统一,才能实现两岸共赢,从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相似文献   

5.
我国对日民间索赔的国际法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随着我国对日民间索赔案件数量逐渐增加,日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战争犯罪的民事赔偿责任开始引起了全社会的关注。但是,由于种种原因,至今中国原告没有在一起案件中获得完全胜诉。本文从国际法角度,对截至目前提起的对日民间索赔案件进行了分类梳理,并针对日本法院驳回原告诉讼请求的理由和依据予以剖析解读,以求分辨曲直,澄清责任。  相似文献   

6.
中国对日索赔未成原因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盟国成立了远东委员会专门处理日本的赔偿问题.国民政府积极参加对日索赔工作。但由于盟国间在日本赔偿问题上迟迟不能达成协议,美国对日政策的转变,日本利用中国不统一的局面向国民党政府施加压力,以及国民党出于反共考虑等因素,终使战后国民政府的对日索赔未能实现。  相似文献   

7.
二战结束后,根据盟国达成的协议和有关国际法规定,各受害国家向日本展开了索取战争赔偿工作。在整个索赔过程中,由于各个国家之间的争执,更为主要的是美国从自己的全球利益需要出发,改变了其对日索赔问题的态度,致使索赔工作失败。对日索赔工作的失败原因是复杂的,但毋庸置疑,美国态度的改变是最根本的,最主要的。  相似文献   

8.
中国民间对日索赔路途艰辛,在众多的对日索赔案件中终审无一胜诉,仅有四件和解,其余均以败诉告终。事实上对日索赔的诉讼全部在日本国内或美国展开,已成为追求正义和保障人权的巨大障碍,寻求对该类案件的我国国内诉讼已成为当务之急,并且是具备坚实的现实基础和法理依据的。  相似文献   

9.
论对日民间索偿的法律依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日民间索偿^①问题直至今日尚未解决,其中不仅涉及到中日两国的外交关系,还关系到相关的法律问题。针对日本国法院驳回中国战争受难者起诉的一些主要理由,我们可以从法律角度对个人起诉日本国的主体资格、日本国的国家豁免、诉讼时效和条约解释进行分析和论征。战争引起的受难者有维护自身权利的法律依据,日本国政府应承担对中国战争受难者的赔偿。同时,也可以通过外交保护的措施解决对日民间索偿问题。  相似文献   

10.
战后初期(1945—1949年)中国的对日索赔是远东国际关系史上的重大事件,但对日索赔的主导权却操诸美国之手,其索赔政策随国际局势的变化而由积极趋于消极,这一点体现在它与资源委员会交往过程中前后态度的变化。美国索赔政策的变化,最终导致了资源委员会对日索赔没有达到预期目的。  相似文献   

11.
日本长达14年的侵华战争,给中国人民造成了空前惨重的生命和财产损失.向日本索取战争赔偿,成了战后中国国民党政府一项重要外交活动.国民党政府对日索赔前后经历了十余年,大体可分为三个阶段.准备索赔阶段 国民党政府对日索赔的准备工作早在抗日战争期间就开始了.为了清算日军侵华战争罪行,以待战后向日本索赔,1939年7月,国民党政府行政院制定了《抗战损失调查办法》及《调查须知》,并通令各机关及地方各级政府着手调查日本侵华战争对中国的损害.1943年开罗会议后,对日作战各盟国都将战后对日索赔问题提上了议事日程.国民党政府成立了行政院抗战损失调查委员会,加紧系统调查工作.1944年3月19日,参事室外交组代表黄正铭等人参照苏联对德索赔办法,草拟了《战后对日媾和条件纲  相似文献   

12.
日本战败投降半个多世纪以来,在日本国内始终存在着一股歪曲历史、美化侵赂的歪风,军国主义的阴魂不散,极右势力大有愈演愈烈的趋势。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除了日本自身的原因之外,二战结束前后美国的对日政策也是难辞其咎的。日本投降前后,美国从其称霸全球的战略利益出发,在日本投降问题上,在《开罗宣言》所要求的“无条件投降”的强硬立场上不断退步,同日本法西斯政权作了一笔不光彩的交易,使日本在“‘国体’前提下投降”的要求得以实现;日本战败投降后,美国占领当局在日本报行的民主改革并不彻底,没有追究日本天皇的战争责任,对战犯的惩治也极不彻底,这为战后的日本军国主义势力保留了孽根;从1948年开始,彻底改变了战后初期的对日政策,为日本军国主义的复活提供了条件。  相似文献   

13.
为了迎接胜利,严惩日本,国民党政权在二战期间就开始思考其战后对日政策。开罗会议及宣言作为中国对战后日本政策构想的原点,直接影响了国民党政权战后对日政策的设计。在开罗会议上,国民党政权所展现的对战后日本政策的策划是全方位的,虽然许多策划仅是原则上的声明。其中的一些想法在1945年7月26日通过的《波茨坦宣言》中被再次采纳,为战后国民政府对日政策的制定奠定了基础。国民党政权在开罗会议上的政策提案不仅反映了蒋介石希望打倒日本军阀、尽快结束战争的想法,而且表现了其作为崛起大国的全球意识与区域观念。设计战后政策的行为除了表明中国未雨绸缪之外,更表明其对于未来地区秩序建设负责任的态度。这些政策设计在当时影响了盟国的战后日本决策并为亚洲国家的自由与解放做出了一定的贡献。  相似文献   

14.
郭琼 《安康学院学报》2000,12(1):16-18,35
本文主要回顾了历届中国政府在二战结束后放弃对日索赔的缘由。国民党政府为了自身的利益,放弃了对日本的战争索赔,而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为了中日两国的世代友好,放弃了赔偿要求,赢得了世界人民的赞赏。  相似文献   

15.
1941年12月8日凌晨,日本联合舰队突然袭击美国在太平洋地区的重要军事基地珍珠港.接着,日本南方军兵分5路,向马来亚、泰国、菲律宾、香港和关岛发起猛烈攻击.太平洋战争爆发.12月8日,日本公布对英、美宣战的天皇诏书.同一天,英、美对日宣战.9日,中国国民政府紧随美、英之后对日宣战.  相似文献   

16.
日本侵华战争的遗留问题主要有两类:一是日本对其侵略战争责任的认识问题;二是因侵略战争引起的赔偿问题。这些问题长期悬而未决并屡掀波澜,与日本朝野在政治上的右翼化倾向密切相关。现行国际法的原则和惯例为包括中国在内的亚洲各国人民通过法律途径解决战争遗留问题提供了法学依据。对日索赔的“法庭战争”将是一场持久战,但决不应再言放弃。  相似文献   

17.
甲午战争赔款数额问题,主要包括日本在战争中消耗的军费开支、中国的实际支付、日本实际接收等几个环节。不论哪个环节,中日学者之间一向存在较大分歧。对中日两国现存的相关档案文献和主要论著进行分析考释,对已有的几种学术观点及依据予以深入讨论,结合战争前后与赔款有关的几种货币兑换关系的考察,综合考虑战争前后日元的币值变动,日  相似文献   

18.
甲午战争之时国力中强日弱,军力中弱日强,中国之弱不在武器,而是在组织制度、官兵素质和对近代战争规律缺乏了解上。国情中劣日优,日本准备充分,中国仓促应战;日本政权稳固,中国政权动摇;日本民族统一,中国一盘散沙。由于军力和国情因素,导致日胜中败。  相似文献   

19.
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九·一八"事变,首先侵占中国东北,开始了侵略中国的战争.在此后的对日斗争过程中,成千上万的满族人民与其他各民族共同进行英勇的抗战,其斗争规模较为宏大,体现出广泛性、多样性、坚定性和复杂性的特点.  相似文献   

20.
日源外来词数量众多、对汉语影响深远,加强对日外来词教学有着重要意义。根据日源外来词的特点及其汉日表达形式的异同,采用汉外比较法和词族归类法等教学方法,可以有效地利用日本学习者认知背景,实现知识的正迁移,帮助学习者尽快学习、掌握汉语词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