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现实主义雕塑创作曾经是中国雕塑创作的主流,20世纪80年代后它只是中国多元创作形式的方式之一,而且其创作方法被一部分人质疑并扣上没落艺术的帽子。笔者就现实主义雕塑创作在中国的缘起及发展进行论证,认为无论是现在还是将来现实主义雕塑创作将会与时俱进不断向前发展。  相似文献   

2.
在传统的艺术分类中,雕塑本是一种典范的空间艺术,同时雕塑艺术也常不宜表现过于深奥的哲理内容,而且雕塑艺术的创作过程也是漫长而枯燥乏味的。但艺术家邵平的诗韵功夫雕塑艺术创作,不仅将空间艺术时间化了,而且也将雕塑艺术的内涵哲理化以及将枯燥的创作过程艺术化与仪式化了,其诗韵功夫雕塑因丰富的美学意蕴而成为了"有思想的雕塑"。  相似文献   

3.
对雕塑的色彩研究直接影响着雕塑的欣赏、雕塑创作和雕塑批评,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及现实意义。它与雕塑家的内心感受一致,受雕塑创作情感影响。雕塑的色彩与形体联系越来越大,密不可分。  相似文献   

4.
对数字雕塑表现技法及数字雕塑技术在首饰与工艺品设计中的应用情况进行探讨。认为数字雕塑表现技法包括多边形建模表现技法、Z球建模表现技法、表面提取建模法、硬表面笔刷塑造技法等。提出数字雕塑技术在主题化首饰与工艺品设计中,可侧重红色文化主题、朱子文化主题等;在定制化首饰与工艺品设计中,可提炼具有情感性以及故事性的符号元素,进行设计创作及建模。  相似文献   

5.
希腊古典时期的雕塑的创作在艺术中上居于重要地位,是西方雕塑作品生发的源头,是开创性艺术,并有自身的特色,希腊古典时期雕塑的题材呈现多样化趋势;并且在表现内容上也有很大的突破;造型艺术充满了现实主义精神。  相似文献   

6.
刘影 《文教资料》2010,(1):88-90
新材料新工艺的出现给金属雕塑家提供了极其广阔的创作空间和源源不断的创作灵感.也赋予了金属雕塑更加丰高多彩的生命形式,其特殊的表现手段.一直被金属雎塑家所重视和钟爱、许多金属雕塑的表现方法完全超出了“雕”和“塑”的意义.耐人寻味,值得用心去解读和领悟。  相似文献   

7.
雕塑艺术家们选择适合自己的物质材料,通过雕、刻、塑等造型手法,创作出美轮美奂的空间艺术作品,立体感和形式美成为雕塑艺术的核心所在。雕塑艺术有别于其他造型艺术,表现了不同的艺术特点和艺术语言,从雕塑艺术的基本审美特征中可以更深刻地认识空间造型艺术。  相似文献   

8.
中国传统雕塑程式化特征十分明显,它是中国艺术主张“外师造化,中得心源”这一创作理念在雕塑领域的具体体现,形成中国传统雕塑造型程式化这一现象的原因与中国的文化背景有特定的关系。中国古代雕塑造型程式化具体表现为体积团块化、形象写意类相化、细节装饰化。中国古代雕塑造型程式化既有相对稳定的地方,也有与时俱进不断发展变化的新内容,深入研究中国传统雕塑程式化特征对当代中国雕塑创作具有重要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9.
孙永 《华章》2013,(28)
古往今来,雕塑创作课程在高校教学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各个高校的教学内容也不相同,这门课程属于基础教学之上的课程。较其他课程来说,要想真正掌握它也较为困难。它要求学生掌握扎实的基础知识,树立良好的创作理念,拥有敏锐的时代洞察力。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雕塑的创作的理念也在不断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雕塑教学是夯实雕刻艺术设计专业造型能力与创作能力的主要课程,雕塑教学对专业基础的训练至关重要,而它的成效是当前雕刻艺术设计专业发展的基本问题。论文在雕刻艺术设计专业大的教学背景下,提出雕塑教学融合雕刻工艺种类、提升造型能力、拓展创作能力、注重因材施教、引入数字教学等方面进行探究,在造型形式语言和创作构思方面强调个体化发展,推进雕刻艺术设计专业特色优质化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11.
当代雕塑与园林景观的结合以两种新的形式出现,即雕塑景观化与景观雕塑化。雕塑景观化是指雕塑的尺寸扩大化、形态抽象化、色彩丰富化、功能多样化。而以景观场地为创作主体,模糊雕塑与景观之间的界限则是景观雕塑化的具体表现。雕塑景观化实质上是二者在空间、创作手法上的融合,而景观雕塑化则是二者在空间氛围营造、精神诉求上相契的外化。雕塑与园林景观的深层次融合使景观设计师获得了一个全新的创作角度,对提升园林景观的艺术性、强化其人文内涵和主题特征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环境雕塑创作中景观设计理念的运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雕塑与景观长久以来就具有密切的联系,而真正让雕塑摆脱了园林装饰物的狭小领域,形成环境雕塑的概念却是因为景观设计理念与艺术思想的进化,因此环境雕塑创作与景观设计具有密不可分的内在联系.很多环境雕塑作品很难说是单纯的雕塑,还是景观设计的产物,两者在艺术观念、创作手法、视觉形态上拥有许多相似之处.  相似文献   

13.
正雕塑是指美术中的浮雕、圆雕、堆塑等科目,是新课程美术体系其中一个模块。雕塑除了与绘画有着一些相同或相似的问题之外,雕塑由于它的表现形式和制作过程有自己鲜明的特点,因而,在实践过程中,综合探索就显得十分重要。它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运用、采用多元化的素材作创作题材,了解和认识雕刻自身的美感;认识有关的材料以及因选择不同材料而须采用的加工技法、技巧及工艺,造型手段的不同,进行创新综合探索。一、探究潮汕乡土文化的传承在雕塑主题创造上,我们在众多的题材中选择传承潮汕乡土文化为创作主题,在潮汕乡土文化主题上结合多元化文化,使潮汕乡土文化得到更好的继承  相似文献   

14.
“仿真人”雕塑是艺术界对于近年流行于上海、北京等大中城市街头的一种雕塑艺术的暂时称谓.它以现实生活中各历史阶段各社会阶层的“人”为创作主体,具有平民化、地域化的显著特征.“什么人在做什么事”的叙述方法不仅客观地再现了真实事物的原貌,而且使雕塑艺术摒弃了矫揉造作的形式.这种创作方式对于黄山市这盛既古老又年轻的旅游城市来说,不失为对外宣传徽州地域文化的有效手段之一.结合黄山市独特的徽文化底蕴尝试分析“仿真人”雕塑艺术的存在价值及研发路径.  相似文献   

15.
雕塑轨迹     
雕塑作为一种三维的艺术作品,它与二维的绘画的区别,不仅在于创作的操作过程和使用材料不同,而且观众可以从不同角度感受独特的观察过程。通过对雕塑的制作工艺、创作背景和艺术发展史的了解,观众可以对各种艺术之间的关系以及它们在社会文化发展中所起的作用增加鉴赏力和理解力。  相似文献   

16.
现代城市景观雕塑已成为人们精神生活中必不可少的要素之一。通过城市景观雕塑的创作,可以有效地展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历史及文化,并感染着生活在其中的每一个人。现代技术的发展,为城市景观雕塑创作的实现提供了新的技术手段,使城市景观雕塑得以更加完美地实现。  相似文献   

17.
雕塑是美术范畴中一种三维实体的造型艺术,它的形式美,材质美,以及作品所表现的生命运动的美感,个性与内涵的统一,构成了雕塑艺术的审美特征,也体现了雕塑与其他造型艺术的区别。  相似文献   

18.
现代派和后现代派艺术在狂热的吹捧声浪后走入了低谷与危机,危机的根源在于公共性的丧失以及艺术家身份的被.取消".周鹏生的山水雕塑虽然也属于现代雕塑符号方程,但他在自己的系列创作中注入的主体性,却充分体现了公共性.山水雕塑以寓意的幻象表现"公共现实"的主体精神,在天人合一的审美观照中,实现了公共性与主体性的耦合,受到了观众的好评,为现代艺术创作提供了有益的启示与经验.  相似文献   

19.
从具象写实到综合的、跨学科的、边缘的现代雕塑艺术,这是艺术家的主体意识的外现.雕塑本体的存在方式强调艺术媒介形式多样化物质表达的今天,造型艺术和材料语言对雕塑研究相当重要.本文从自我雕塑创作的感悟出发,阐述了雕塑创作中的一些艺术观点,通过从视觉内涵,空间,感性,雕塑材料的演变和媒介等特质上,分析了材料语言和造型艺术二者成为雕塑语言的重要元素,材料语言的价值取决于艺术家主体而非材料,精神内涵和生命力是雕塑创作的核心.  相似文献   

20.
<正>由我校艺术系教师王云鹏创作的雕塑作品《一身正气·两袖清风》,在第二届全国高校廉政文化作品大赛评选中荣获艺术设计类作品教师组一等奖,该作品也是我省艺术设计类一等奖唯一获奖作品。该雕塑作品在造型上表现了一位铮铮铁骨的宋代官员,夸张了部分结构特征。将身体做成正梯形,整体如同纪念碑般,边缘线条刚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