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毛莉君 《科技文萃》2011,(6):I0036-I0039
是否对包豪斯风格有点陌生?不要着急,我们就来给你解开艺术的面纱。“包豪斯”是1925年德国著名建筑大师格罗皮乌斯在德国魏玛设立的一个现代艺术教育学校,设计风格主要强调点、线、面和立体几何造型。  相似文献   

2.
格罗皮乌斯是20世纪德国现代主义建筑师、现代主义教育家、包豪斯学校的创始人。格罗皮乌斯使现代艺术的基础得以确立,从此进入了现代建筑的新时期。虽然“包豪斯”仅仅存在了15年,但它的设计理念对现代建筑、工业设计和印刷艺术产生了深远而持久的影响。其简洁实用的风格,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在今天仍值得我们思考和借鉴,对中国教育的发展和改革也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3.
正瓦尔特.格罗皮乌斯(Walter Gropius,1883—1969),德国现代建筑师、设计教育家,欧洲现代主义建筑学派的奠基人之一。他注重理论联系实践,创办了举世闻名的艺术设计高校——包豪斯大学,并对这所大学进行了行之有效的现代化艺术改造,建立起集教学、研究、生产于一体的现代教育体系,成为现代设计教育学的里程碑,而他本人也被尊为"20世纪最伟大的设计教育大师"。  相似文献   

4.
正近年来社会对艺术设计类人才的需求逐渐供大于求袁并且用人单位希望毕业生在校期间能够具有一定的工作经验和实际操作能力袁这就对高校艺术设计专业的教学计划和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课题和挑战遥如何将社会需求同艺术设计专业的主干课程联系起来钥开创了现代设计风格和教育体系的德国包豪斯设计学校袁早在20世纪初就做出了积极的尝试袁创始人格罗皮乌斯希望能够通过教育改革袁使它们得到良好的尧和谐的结合遥强调工艺尧技术与艺术的和谐统一遥包装设计是艺术设计教学的  相似文献   

5.
<正>一、国内"微工作室"教学模式现状分析通过中国知网等查询,高职院校有关"微工作室"教学成果的文章不多。郑莉珍的《高职工业设计专业"微工作室"创新教学模式探究》一文,从设计专业教育理念的核心"艺术与技术的统一"角度出发,对包豪斯的创建者格罗皮乌斯的"工作坊"到"现代工作室",在近几年职业教学中因学生多而指导教师少,往往使教师指导力不从心,同时不能让每位学生享受工作室带来的真正情境化实战过程,  相似文献   

6.
包豪斯精神是一种开拓进取的时代精神,是一种面向社会服务大众的民主精神,是将设计教育作为强国富民的一种实用精神,它富有浪漫主义的理想情怀和现实主义的务实态度。重温包豪斯的精神能让我们从它过去的成就和未逝的影响中反观现在的设计行业和设计教育,这对当前以及相当长一段时间里我国的设计行业发展和设计教育都具有无可替代的示范作用。文章从包豪斯诞生的时代背景展开,通过对包豪斯创校校长格罗皮乌斯的研究,提出这个具有跨时代意义的设计学校的校长身上所折射出来的"包豪斯精神",并结合我国目前高等学校设计教育的现状,探讨了重温包豪斯精神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正> 贝聿铭先生是美国当代久负盛名的华人建筑设计大师。贝氏祖籍苏州,生于广州,少时曾就读于上海圣约翰大学附中,1935年赴美麻省理工学院攻读建筑学,后又进哈佛大学建筑研究生院,跟从世界建筑大师、现代派建筑先驱之一、包豪斯学派创始人格罗披乌斯(1883~1969)学习。1948年开始从事建筑师工作,并在7年后建立“贝聿铭建筑设计师事务所”。  相似文献   

8.
本文通过对莫比乌斯圈和普通环圈的制作过程与生成机理的比较后发现:莫比乌斯圈不是三维物体;再通过对生成莫比乌斯圈的不同方式的叙述,最终得出莫比乌斯圈不是三维物体的结论;如果能够确定莫比乌斯圈不是三维物体,对正确认识莫比乌斯圈有现实意义.(因为我国正在小学教育阶段推进介绍和认识莫比乌斯圈)  相似文献   

9.
教学背景“神奇的带子”是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的教学内容。教材中的“神奇的带子”,也就是很多趣味数学读物上提到的莫比乌斯带。莫比乌斯带也叫莫比乌斯圈。莫比乌斯带是德国数学家莫比乌斯在1858年研究“四色定理”时偶然发现的一个副产品。莫比乌斯带已被作为“了解并欣赏的  相似文献   

10.
人们一谈到现代西方表现主义大师卡夫卡时就会想到他的短篇小说《变形记》.旅行推销员格里高尔·萨姆沙“从不安的睡梦中醒来,发现自己躺在床上变成了一只巨大的甲虫”.人变成了虫,荒诞而又令人恐怖,但是读者接受了这种荒诞,并且把篇幅不长的《变形记》看作卡夫卡的主要代表作.其实古罗马的阿普列尤斯早就写过一篇《变形记》(又名《金驴记》)那是一个人变驴的故事,年轻的猎人鲁齐乌斯为好奇心驱使,误用了魔药变成了一头驴.这头人变成的驴仍具有人的思维但不能说话只能发出一声声驴叫.故事随着鲁齐乌斯变成的驴被强盗抢走而展开,忍辱负重的驴眼  相似文献   

11.
拓扑学专家创造出了许许多多迷人的物体.德国数学家莫比乌斯(1790~1868)所创造的莫比乌斯带,便是其中之一.莫比乌斯带,它是由一张纸条两端粘接而成,不过,在粘接前扭转了一下.现在,所  相似文献   

12.
《大连大学学报》2019,(1):24-27
普鲁塔克与苏维托尼乌斯是古罗马几近同时代的传记史家,他们的作品《希腊罗马名人传》和《罗马十二帝王传》代表了古罗马传记史学的两种风格。在写作方式上,普鲁塔克按时间顺序夹叙夹议,采用平行对比法和心理分析法;苏维托尼乌斯则按照专题模式平铺直叙,不做评论。在写作目的上,普鲁塔克旨在道德垂训,而苏维托尼乌斯侧重搜闻猎奇。在史料处理上,普鲁塔克多依赖前人传说和记载;苏维托尼乌斯更多地运用了档案资料。两部传记反映出史家的主观性对历史人物评价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正>麦比乌斯环是一种单侧、不可定向的曲面。因A.F.麦比乌斯(August Ferdinand M bius,1790-1868)发现而得名。将一个长方形纸条ABCD的一端AB固定,另一端DC扭转半周后,把AB和CD粘合在一起,得到的曲面就是麦比乌斯环,也称麦比乌斯带。简单解释,麦比乌斯环只存在一个面。这与现实中的作文教学有异曲同工之处。尽管生活世界是一个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资源宝库,但对于学生来说,他们的生活阅历实在有限,出了家门就进校门,缺少  相似文献   

14.
【教材说明】莫比乌斯圈是德国数学家莫比乌斯在1858年研究“四色定理”时偶然发现的一个副产品。“莫比乌斯圈”已被作为“了解欣赏的有趣图形”之一写进了《数学课程标准》,编进了新世纪(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第十册。【教学目标】在教师的带领下,学生自己动脑想象,  相似文献   

15.
从微分几何的角度研究了莫比乌斯(Mobius)带的性质,如直纹面方程、正则性、单侧性、不可展性及高斯曲率;通过实验得出并证明了关于莫比乌斯带的n等分分解的重要结论:对莫比乌斯带进行偶数等分即2n(n为自然数)等分时,等分结果中不存在单侧曲面,双侧曲面数为n;对莫比乌斯带进行奇数等分即2n+1(n为自然数)等分时,等分结果中有且只有一个单侧曲面,双侧曲面数为n.  相似文献   

16.
《致敬赛克斯图斯·普罗佩提乌斯》是埃兹拉·庞德对古罗马哀歌诗人普罗佩提乌斯《哀歌集》的创造性翻译。他继承了普罗佩提乌斯在爱情与政治主题上的犹豫,刻意混淆体裁分类,以表现自己对于挽诗(elegy)体裁属性的思考和对当时政局和战况的批判。庞德将原作情节与俄耳甫斯神话相联系,运用"鲜明的细节"(Luminous Detail)的写作技巧,修正性地复活了在原作中被普罗佩提乌斯抛弃的卿提娅,及被文学史遗忘的爱情哀歌体裁。他以坚持情欲、自怨自怜的方式表达抑郁哀悼心理,使该诗成了一首反英语挽诗补偿哀悼传统的现代反挽诗。  相似文献   

17.
德国科学家近日成功合成了稳定的"莫比乌斯"芳香族化合物. 多数物体,如球体、立方体或平面体,都有两个面:里面和外面,或前面和后面.而"莫比乌斯"带是个例外.若把一条纸带的一段扭转180度,再和另一端粘起来,就会得到一条"莫比乌斯"带的模型,它只有一个面两条边.  相似文献   

18.
<正>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77页"神奇的莫比乌斯带"。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会制作莫比乌斯带,了解莫比乌斯带的特性;亲身体验数学发现的过程,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和创新能力。2.过程与方法。经历动手操作、主动思考、合作交流"做数学"的过程,从中发现莫比乌斯带的奇异性。3.思想与情感。让学生自主快乐的学习,从中感受数学之美,体会"数  相似文献   

19.
1926年,冯玉祥将军从苏联回到陕西。当时,他的部队中有个担任军事顾问的苏联人叫乌斯马诺夫。此人是个“包打听”,他喜欢打听西北军的情况,经常向冯玉祥问这问那,有时常常涉及军事以外人事方面的事情。对此,冯玉祥很反感。一天,这位乌斯马诺夫又来喋喋不休了。冯玉祥反问道:“你是我们的顾问,可知道‘顾问’这两个字在中国如何解释吗?”“不知何解。”乌斯马诺夫答道。  相似文献   

20.
视点是现代叙事学的核心问题,塔尔图-莫斯科学派的著名符号学家乌斯宾斯基对此进行了卓有成效的研究,其重要成果就是意识形态、话语、空间-时间描写特征和心理等四个层面的视点的提出。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小说在叙述话语与人物话语方面颇有特色,将乌斯宾斯基关于话语层面的视点理论运用到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小说叙事研究,既可以深化对该作家叙述话语与双声语的理解,同时也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认识乌斯宾斯基的结构诗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