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二战以后,德国反省其侵略历史,积极推动欧洲一体化进程,融入欧洲,在建立“欧洲大厦”的宏伟目标中起到了“发动机”作用。但是,日本却一直在否定甚至美化其侵略历史,与邻国摩擦不断,自绝于亚洲之外。文章从文化、国际关系等方面分析造成德国和日本对侵略战争不同认识的根源。  相似文献   

2.
战后日本社会围绕教科书如何反映侵略战争历史的问题一直存在斗争。但是日本右倾和保守势力则篡改历史,屡屡发生修改教科书,美化侵略战争,回避、隐瞒、修改许多重要的侵略史实,不能直面历史的事情。这是其军国主义史观、皇国史观使然。究其根源有社会文化、政治、经济、现实等各方面因素。日本的这种歪曲历史修改教科书的做法,严重的损害了日本的国际形象,恶化了与亚洲各国的关系,引起了亚洲各国的高度警惕和强烈抗议。  相似文献   

3.
赵薇的“日本军旗装”事件,在全国引起轩然大波。她两次向全国人民作了公开道歉。在检讨中一再表白“自己很不了解那段历史”,尽管不少人对此嗤之以鼻,我却宁信其真。因为它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现在的不少年轻人尽管学历很高,但自身历史素质却非常低。造成这一问题的  相似文献   

4.
日本与德国同是发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元凶,也同是这场战争的战败国。但战争结束后,日本与德国在对待历史罪行方面却采取了截然不同的态度。这种不同态度在世界人民纪念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之际格外引人注目。  相似文献   

5.
在全国各地教育管理部门和学校纷纷总结成绩,大谈深化课改的当下,北京市三位历史学科特级教师张增强、李晓风、成学江却冷静思考,尖锐地指出历史课改、历史教学乃至历史教育仍存在着诸多不利因素,可谓“盛世危言”。三位的立论根据是,历史课程几乎没有改变“繁、难、偏”等传统弊端,教学内容繁缛不堪,学生成长所必需的文化素养类知识依然缺失。  相似文献   

6.
“二战日本沈阳盟军战俘集中营”是辽宁沈阳对外交流具有独特作用的历史文化资源,“是中关共同经历,共同战斗,共同利益的见证。”充分发掘利用这些历史文化资源,对促进中国和世界人民友好往来,化解误会和平发展,提升辽宁沈阳的世界知名度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7.
在历史教学中,恰当地引入乡土历史教学资源可以大大拉近学生与历史的距离.使一些不易理解的历史内容变得直观易懂,也可以增强对某些历史事件的印象。笔者所在的云南省楚雄市是一个相对偏僻而落后的小城市,多民族聚居是其主要特点。经济文化发展相对滞后.但在历史长河中却留下了丰富的史料记载和历史遗迹。本人在课堂教学中有意发掘本地乡土历...  相似文献   

8.
在全国各地教育管理部门和学校纷纷总结成绩,大谈深化课改的当下,北京市三位历史学科特级教师张增强、李晓风、成学江却冷静思考,尖锐地指出历史课改、历史教学乃至历史教育仍存在着诸多不利因素,可谓“盛世危言”。三位的立论根据是,历史课程几乎没有改变“繁、难、偏”等传统弊端,教学内容繁缛不堪,学生成长所必需的文化素养类知识依然缺...  相似文献   

9.
世界历史观念不仅与民族文化反省密切相连,更直接影响着该国民的自我定位及前瞻未来的方向与行动力。明治时代,日本人的世界历史观念经历了三个阶段的变化:一是以“万国史为世界史”;二是“以欧洲史为世界史”;三是通过“东洋史的构建”,赋予世界历史观念新的内涵。在前两个阶段中,日本人侧重民族文化反省及进取精神;后一阶段则表明日本企图在亚洲及世界国际关系格局中为自己重新定位。  相似文献   

10.
与大陆学界对宋代历史评价长期流行的"积贫积弱"说相反,日本、法国、英国、美国等众多研究汉学的外国学者却对宋代历史给予极高评价。在国外学者眼里,宋代政治之成熟,尤其是经济之昌盛,思想文化之繁荣,科技之发达,无论是在中国历史上还是世界历史上都是空前的;宋代不仅是中国古代历史上文明昌盛的黄金阶段,而且也是世界文明发展史上一个极其重要和辉煌的历史时期。  相似文献   

11.
论日本右翼势力存在的历史文化原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二战后日本右翼势力逐渐恢复活动并日益猖獗,本文拟从日本历史文化的角度探究右翼势力始终存在的原因,认为日本民族文化心理的特殊性、近代天皇制和军国主义遗留思想、日本史上汉学及东洋史学的研究倾向、日本宗教对政治的影响及日本文化哲学中"日本文化特殊论、优秀论"对其民族意识的影响都是潜在的右翼活动的意识形态来源及动力。  相似文献   

12.
旅游审美是审美主体与审美对象通过审美中介发生交互作用的过程,即旅游者通过旅游来进行美的欣赏与创造的过程。旅游业发展到今天,旅游者更加成熟,更有文化品味,因此对于历史文化旅游表现出极大的兴趣,然而对于历史文化景点的旅游审美水平却没有相应地得到提高。文章从旅游者、资源、导游及审美创造和欣赏四个方面入手,对庐山历史文化的旅游审美作一个分析,探讨如何才能提高其审美质量,从而在审美中获得愉悦和自身素质的提高。  相似文献   

13.
中国和日本两国现代化的社会历史基础,“对西方挑战回应”的态度以及传统文化结构与文化观念煌变的差别,使中国现代化道路具有与日本的现代化道路根本不同的特点。中国的现代化。在文化上不能以儒滨复兴为前提,只能以坚持马列主义为指导的以民族形式为形态的社会主义新文化为根据,以弘扬民族精神和提高民族文化素质为根据。  相似文献   

14.
日本佛教发展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文献资料考证,对比研究等方法,对日本佛教文化的传入和发展进行了系统的研究,认为佛教在日本社会历史环境的漫长流传和发展中已演变为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佛教文化。日本佛教在这一过程中,迎合社会的需要,积极吸收世俗社会通行的道德准则,推动了入世程度的逐层加深,并促使及对反映现实社会要求的佛教新宗派产生和流传,对日本社会的历史、文化、政治等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汉语之美     
汉语,你从遥远的历史深处走来,带着从龟甲兽骨上镌刻的印记,走过诸子百家的争鸣,经过秦汉时期的涅榘,汲取隋唐锦绣的精华繁衍至今,你从渊源的文化深处走来,承袭着魏晋的风骨、盛唐的气度,掠过汉赋的堂皇、宋词的清秀绵延至今;在我心里,承载着厚实朴重的历史,却并不呆板陈旧;你蕴含着包罗万象的文化,却并不显得粗俗艳丽。  相似文献   

16.
符婷 《考试周刊》2014,(69):38-39
日本是我国的近邻,自古以来,中日两国文化就有着密切交流,灿烂的中国文化曾经在日本历史进程和日本文化发展过程中起过极为重要的作用。探讨日本文化可以增进两国人民的理解,也可以通过研究日本文化发掘中国文化的历史痕迹,据此探索和评价中国文化。此外,近代以来,日本继承传统文化和积极摄取外来文化,促进了近代社会的迅速发展,从文化方面探讨这些问题,也可以使我们得到一些有益启示。本文结合日本文化的研究方法,谈谈对日本文化研究的理解及现今日本文化研究所面临的问题和挑战。  相似文献   

17.
汪福正 《农村教育》2007,(7):116-116
加强文化史教学,是新编历史教材的突出特点之一。在每个历史阶段都采取独立成课,自成体系,集中叙述文化内容的形式。这些文化内容大都以人物为核心.用以人传事的方式编写,结构上较松散.缺乏规律性。但文化史中却蕴含着丰富的历史理论,特别是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同学们在学习过程中,应深入挖掘教材的内涵,归纳出精当适中的理论内容.以便全面、准确地理解和分析所学知识。  相似文献   

18.
日本近代文学发展之路与中国有异曲同工之处,都以西方近代价值观和西方文学为蓝本,体会到了本民族文化的断裂和失落。而于上世纪五十年代登上日本文坛的作家深泽七郎的作品成为日本文坛反视文化之"根"、文学之"根"、甚至历史之"根"的契机。  相似文献   

19.
自明治维新以来,在日本的国民教育中,历代政府都相当注重培养国民的国际化意识,致力于为培养在国际社会中生存的日本公民而构建相适应的教育体系。而战后日本文部省多次制定和修改具有教育教学的纲要性文件《高中学习指导要领》,将这个意旨充分表现出来,日本的中学历史教育观中有典型体现。从总体上看,日本的中学历史教育是符合教育国际化方向的,努力从全球化角度解读世界历史和日本历史,其理论基础和思路轨迹与现代化理论相吻合。但是,由于部分日本人如何正确认识历史责任等问题上出现偏颇,于是一些日本历史教科书出现掩饰、篡改,甚至美化侵略的现象,这导致在日本的历史教育理念与实践中存在着与其总原则,尤其是现代化原则相背离的矛盾现象。  相似文献   

20.
日本,我们一衣带水的邻邦。从传说中的“徐福带五百童男童女东渡日本”,至唐代两国在社会、文化、生活中各个领域的频繁交流,中日两国友好交往的历史可以上溯数千年。然而,近代的日本却是一个在所有中国人记忆里烙下深深血印的邻邦。甲午海战、“九一八”事变、“七七”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