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期话题】 不久前,国务院正式颁布了《校车安全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不仅明确了政府及有关部门在学生上下学乘车及交通安全的管理职责、学校和校车服务提供者的义务和责任、校车使用的许可条件相关责任人的法律责任,并对学校布局、公共交通发展等与校车安全密切相关的问题进行了详细规定。《条例》还特别强调,"校车享有路上行驶的‘优先权’",为学生上下学交通安全筑起了一道坚实防线。  相似文献   

2.
《教育》2015,(6):18
近年来,针对我国校车安全事故频发的严峻形势,国务院责成有关部门迅速制定了《校车安全管理条例》,完善校车标准,加强对校车的监管。各地积极行动起来,因地制宜出台措施,努力为校车贴上"安全"标签。沈阳农村校车实现"实名乘坐",保证学生安全沈阳市教育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沈阳市一直十分重视农村校车的安全问题,目前农村校车已实现"实名乘坐",并形成了规范化、常态化的工作机制,以此来保证学生上下学安全。据介绍,沈阳市约有1660余台农村学校学生专营车辆,这些都是经过交通部门和交警部门审批认定的专职校车,这些车的安全性能是有保障的。并  相似文献   

3.
校车是义务教育阶段农村学生往返学校及家庭的主要交通工具.目前国内校车安全管理工作普遍存在安全乘车意识不足、管理体制不健全、责任划分不明确、资金投入不足等问题.针对这些主要问题,校车安全管理应从学校、家庭、校车承运方、政府、社会等各方面着手,扩大教育、宣传、培训力度,提高校车安全管理各方主体的安全乘车意识;健全校车安全管理体制,明确校车安全管理过程中各阶层的责任划分;将校车安全管理资金纳入地方政府财政,统筹优化运营模式,加大资金投入,保证校车的平稳、可持续运行.  相似文献   

4.
农村的校车安全问题一直是我国整体校车安全问题的重灾区,农村校车存在的车体不达标、超载现象严重等问题造成农村校车事故频发。为保障农村中小学校车安全,宜完善校车安全规范的立法,实施校车制度;保障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就近入学,减少盲目的撤点并校;建立中央财政、地方财政、社会多元参与的校车财政保障体系;形成以政府为主导,教育界、公安部门等相互协作的监督体系;加强校车司机的职业道德素质和驾驶技能培训等。  相似文献   

5.
今年冬季来临之前,辽宁省财政将对农村中小学校车运营给予奖励性补助,设立校车“以奖代补”专项资金1850万元,辽宁省12.5万名九年一贯制学校的学生将实现安全乘车上下学。  相似文献   

6.
为保障校车安全,学校应加强对学生及其监护人、校车驾驶人和随车照管人员的校车安全教育,要教育学生安全等车、文明乘车,教育学生监护人帮助孩子安全、按时上下学,教育校车驾驶人牢记校车驾驶的禁止性规定,教育随车照管人员避免将学生遗留在校车上。  相似文献   

7.
当前,由于村小撤并,很多村小的学生都要乘车上下学,但因超员、超速、管理措施跟不上等因素,存在着很大的安全隐患。为确保学生安全,政府要配备合乎标准的校车,加强安全知识宣传,加强对司机的安全教育及培训,执法部门应加强监管,形成合力,消除各种安全隐患,为农村学生安全上下学保驾护航,共建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8.
江苏省南京市出台文件,加强中小学校车及学生乘车安全工作,提出通过四大举措,到2015年使城市和农村“村村通”公共交通线路和站点设置科学完善,让农村学生上下学有一条“放心路”。 南京市在农村大力实施公路提升工程,延伸农村地区客运覆盖范围,通过增加公交线路或开辟公交专线车的办法,让农村学生享受基本公共交通服务。在公共交通暂时无法覆盖的地区,南京市提出要通过购置专用校车接送学生上下学。该市溧水区今年投入近500万元,新增近20辆新能源车,全区共安排108条线路、90辆大中型客运车辆接送全区3000余名农村小学学生上下学,每天接送趟次达520趟。  相似文献   

9.
《云南教育》2007,(9X):34-35
近年来,部分农村地区出现许多“无牌、无证、无保险”的“三无黑校车”从事接送中小学生、幼儿(以下简称“学生”)上下学的非法运营活动,这些车辆存在大量安全隐患,是近期农村中小学幼儿园学生交通安全事故频发的主要原因,严重威胁着学生的人身安全。对此,国务院领导同志高度重视,并多次做出重要批示,要求各地政府和有关部门认真解决好这个问题。为进一步加大对农村地区各类“黑校车”的查处和打击力度,正确引导学生和家长抵制乘坐“黑校车”,切实保障学生上下学交通安全,现就有关工作通知如下。  相似文献   

10.
王勇 《教学与管理》2013,(27):24-26
2012年7月22日,教育部出台了《规范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布局调整的意见(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征求意见稿》)。《征求意见稿》提出,我国以"撤点并校"为表征的农村学校布局调整在取得一定成效的同时,还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一些问题,有些问题比如校车安全问题等业已引起全社会的关注。这说明推行十多年的农村中小学的布局调整在一定程度上并  相似文献   

11.
美国中小学校车制度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美国是当前世界上校车服务最系统、最安全、最专业的国家之一。美国的中小学校车制度是义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校车制度有着一百余年的发展历史以及相对完善的设计标准和管理规章。随着学校(学区)布局的变化和调整,美国中小学校车制度不断发展与完善。与此同时,经济成本增长过快、对农村学生及社会经济地位较低学生的生活与学业产生不良影响等问题也相继出现。美国中小学校车制度的经验与面临的问题,对我国农村校车制度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2.
"其实,由于孩子是国家的未来,因此对于校车安全的关注,放在什么高度都不过分。请像重视官员轿车那样重视孩子校车。"(人民网2010年12月30日题为《怎样重视校车安全都不过分》)据不完全统计,我国每年有2万多名中小学生因交通事故伤残、死亡。教育部相关人士认为,校园安全应该从"校车"抓起,让校车成为学生上下学途中的"移动保险箱",避免学生上下学途中发生交通事故。  相似文献   

13.
基于全国的抽样调查显示,义务教育阶段农村地区有20%的学生需要乘车上下学,学生交通状况存在诸多问题:所乘坐的交通工具种类多,安全性能差;乘车过程中管理失范,安全状况差;部分学生乘车需求得不到保障。为此,需要明确政府的主体责任,改善投入与管理体制,探索多渠道的交通方式,加强学生乘车过程中的监管力度等。  相似文献   

14.
侯文华  黄静 《考试周刊》2013,(13):166-167
接二连三的校车事故引起了全社会对加强校车安全体制建设的重视,反恩我国实施的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政策的弊端。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是一项优化农村教育资源配置.促进农村基础教育质量的重要举措,但布局调整中学校数量的锐减带来了学生上学路途较远、安全问题凸显、上学费用剧增等问题。目前布局调整已停止,作者认为应在一些交通不便的边远地区恢复或重建学校.以促使学校布局调整真正成为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教育伟业。  相似文献   

15.
农村学校布局调整后学生上学距离变远,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产生了是"提供校车服务"还是"发展寄宿制学校"的两难选择。从成本、安全、教育等几个方面综合考虑,发展寄宿制学校是更好的选择。地方政府要继续把就近入学和发展寄宿制学校作为未来农村学校布局调整的主方向,不能盲目地不考虑实际地发展校车系统。  相似文献   

16.
农村学校布局调整是在我国教育资源有限的条件下,为优化资源配置、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有力举措,有其合理性与合法性。农村学校布局调整必须充分考虑到学校的历史因素、文化因素,必须有所为,有所不为。农村学校布局调整过程中,寄宿制学校工程与校车系统建设要齐头并进,在义务教育阶段,校车应该成为农村学校布局调整后的首要选择。  相似文献   

17.
农村学校布局调整是在我国教育资源有限的条件下,为优化资源配置、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有力举措,有其合理性与合法性。农村学校布局调整必须充分考虑到学校的历史因素、文化因素.必须“有所为,有所不为”。农村学校布局调整过程中,寄宿制学校工程与校车系统建设要齐头并进,在义务教育阶段,校车应该成为农村学校布局调整后的首要选择。  相似文献   

18.
甘肃正宁县幼儿园校车血案发生后,各学校本应高度重视学生上下课、上下学的安全,避免类似事件不再重演。可笔者在某市观摩、学习期间,发现该校并没有以此为鉴,对学生进行交通安全教  相似文献   

19.
“今后如果在更大范围推广使用校车,政府应承担责任,委托汽车公司服务经营,费用由政府和学校来共同承担。农村中小学的安全问题不单单是校车安全。云南农村很多中小学校还没有校车这个‘奢侈品’。当然今后的寄宿制学校肯定要使用校车,这只是个时间问题。”11月17日,云南省委高校工委书记、云南省教育厅厅长罗崇敏就甘肃省“11·16”校车重大交通事故,以微访谈形式与广大网友互动交流如何加强学校安全工作,确保师生安全。  相似文献   

20.
新一轮学校布局调整政策实施以来,农村学生远距离上学引发的交通安全问题引起社会广泛关注。农村地区黑校车校车超载等现象屡禁不止,反映出农村现有校车运行机制的严重缺陷。从校车属性及利益补偿原则看,政府应承担起农村校车发展的主要责任。确立农村校车优先发展战略,实施农村校车发展工程,建立政府主导、责任共担的运行机制是我国农村校车发展的必然选择。要实现这些目标,我国政府应在校车立法、制度监管和财政保障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