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70 毫秒
1.
长期来,媒体对民间突发性的群体事件总有一个报道的基调:无论事因大小,均因少数不法分子蓄意挑动,而参与其事的群众都是"不明真相"、"法制观念淡薄".于是报道给人的印象是,因为坏人滋事,地方政府理应采取断然措施平息事态,去除害群之马,对大多数的参与群众则是加强教育,不究既往.不过这样的报道并没能消除民间群体事件的发生.去年贵州6·28的瓮安事件犹在眼前,海南东方市的感城镇最近又发生了两起类似的群体事件.  相似文献   

2.
3月28日出版的<河北法制报>刊登长篇报道,详细介绍了发生在河北大学的一起交通肇事案件.这起案件曾经在全国引起巨大的反响,"我爸是李刚"一度成为网络流行语.尽管这篇姗姗来迟的专题报道澄清了事实真相,但由此引发的传播问题并未平息.  相似文献   

3.
"逆势新闻"的概念及意义 什么是"逆势新闻"?先看一则报道. 4月2日的<报刊文摘>引<新华每日电讯>3月27日报道<河北村干部频遭暴力伤害>,文章说河北"许多地方频发暴力伤害村干部事件",并列举了三起有代表性的案件,呼吁"要加强农村普法教育,增强群众法制观念".这则报道引人思考.  相似文献   

4.
《齐鲁晚报》日本地震报道的话语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大事件中的参与程度直接反映了媒体的实力,同时又有利于推动媒体的成长,3月11日日本地震发生,随后一周,地震相关问题都占据着包括<齐鲁晚报>在内的各大媒体的头版头条.笔者选取<齐鲁晚报>3月12日至3月21日1O天的报道为研究文本,以报纸中涉及日本地震的新闻报道、图片、评论等为研究对象,以内容分析法、数理统计法为主要研究方法,质化与量化结合,对<齐鲁晚报>在这次地震报道中表达媒体话语权的策略及方式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5.
2008年3月14日,西藏拉萨发生严重骚乱事件,其实质是达赖集团策划组织的所谓"西藏人民大起义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反人民、反政府的暴力犯罪活动. 但对此,西方媒体如CNN、BBC、<华盛顿邮报>、<纽约时报>,<泰晤士报>、法新社、德国<柏林晨报>等,都不同程度地进行了不客观的歪曲的报道,甚至大肆地鼓吹,歪曲、捏造事实,制造了一轮又一轮的"信息恐怖活动".西方媒体在3·14事件中企图蒙骗不明真相民众的行为,严重背离了新闻职业道德,也严重伤害了包括全体中国人民在内的所有爱好和平和友好人民的感情.  相似文献   

6.
刊登在2000年10月22日<海南日报>上的<"怕水"干部激起民愤>一文,在第11届中国新闻奖的评选中荣获消息类作品3等奖.这是一篇批评性报道,它之所以在众多参评作品中被评委们看中,我认为其主要原因在于下述几点:  相似文献   

7.
2009年4月23日,<扬子晚报>、<现代快报><金陵晚报>、<南京晨报>、<南京日报>等南京同城报纸都推出了南京解放纪念日特刊或专题,又一次形成同题竞争.本文通过对各报的特别报道进行分析,归纳此次"4·23"报道中一些策划思路、报道方法,以期给同城报纸的同题竞争以启示.  相似文献   

8.
自2008年3月14日拉萨发生严重的骚乱事件以来,美国主流媒体对我国西藏问题(包括由此引发的抵制北京奥运会的事件)纷纷进行了长篇累牍的报道,事件发生后的一个月内,美国大报<华盛顿邮报>和<纽约时报>的报道都多达100多篇.对一向不太关注国际事务的美国媒体来说,以如此大的规模来报道一件本属中国内政的事情,其力度可谓空前.  相似文献   

9.
羊年春节刚过,广东相继爆发"非典型肺炎"事件和"米荒盐荒"事件.广东各媒体舆论引导得力,对事件的迅速平息作出了贡献.<广州日报>还受到表扬.但是,事件中媒体舆论引导也暴露出一些问题.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同时也面临国际关系复杂多变的严峻形势,突发事件的发生在所难免,因此探索突发事件媒体舆论引导的规律,是时代提出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0.
在灾难事件中,新闻以其极强的时效性为受众提供及时的信息,满足在恐慌时期受众对"发生了什么"的基本认知.而评论则在已有的新闻报道的基础上,通过其观点和态度引导受众的情绪和思考方向.本文选取了<新京报>、<广州日报>、<21世纪经济报道>、<北京青年报>、<中国青年报>和<燕赵都市报>6家媒体在5月13~15日3天发表的共计57篇评论,探究灾难事件初期的新闻评论所呈现的特点.  相似文献   

11.
30年前,曾在中央宣传思想文化单位担任一定领导职务的人大都了解,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后大转折年代,胡乔木以多篇讲话和文章,对调整阶级斗争理论作出了重要的贡献.然而,同是亲历这段历史又对重要事件有所参与的吴江同志,却在30年后,于2010年5月7日,在<文汇读书周报>发表<留下一份重要的史料>,想用他称之的"为防止日后遗失,特记载于此"的两条史料来说明,由于胡耀邦的阻止,胡乔木欲发动又一次反"右派"运动的打算才未能得逞.对此,7月23日,我在<文汇读书周报>发表了一篇<为吴江同志"重要的史料"做一点补正>(以下简称<补正>),就其中胡乔木以波兰事件为殷鉴致胡耀邦信的史料提出质疑.他又于8月6日在该报发表<对我所提供的两条史料的补充说明> (以下简称<补充说明>)作为回应,并且继续坚持他从两条史料中得出的结论:"胡耀邦的这种态度,实际上是阻止了又一次反'右派'运动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从2009年开始,"垃圾焚烧"进入公众视野,成了搅动社会的一大难题,建立垃圾焚烧发电厂俨然成为一种趋势.在全国各地反对建立垃圾焚烧厂的事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广州番禺垃圾焚烧事件.该事件中,广州本地报纸积极主动的报道方式值得研究,比较突出的是<新快报>和<南方都市报>.本文选取<新快报>2009年9月24日至12月21日的报道为主要研究对象,试分析媒体在公共事件中的报道路径.  相似文献   

13.
2005年4月23日,<河北农民报>用整版的篇幅刊登了舆论监督报道<检验报告扑朔迷离工商扮演何等角色--故城县工商局"真假报告"调查>,巧的是,河北省内某报(下文称A报)也几乎同时在头版头条位置刊登了题为<交了罚款少了理赔>的报道.两则报道出自同一新闻源头,但调查结果却大相径庭.探究整个采访过程,体会迥然不同的立意,不难发现记者只有具备了深厚的采访功底、较强的分析问题的能力和明辨是非的洞察力,才能透过现象发现事件的本质.  相似文献   

14.
张悟本其人其书 今年5月26日以来,<新京报>对于"神医"张悟本展开了一系列深度报道:从<张悟本履历调查>,<8问张悟本>、<"神医"张悟本的背后推手>到<让张悟本明明白白地"倒下">、<卫生部发言人首次回应张悟本事件>……这些报道声势浩大,步步为营,环环相扣地击溃了张悟本及其身后的产业链.  相似文献   

15.
2007年3月13日广州<信息时报>AI版发表了一篇<广州香蕉染"蕉癌"濒临灭绝>,此文对香蕉的巴拿马病进行重点报道.同一天,<信息时报>又以<巴拿马病堪称香蕉癌症,多个国家地区深受毒害>为题进行了报道,其中提到"巴拿马病就是香蕉世界的癌症,无药可医……目前国际科学界都没有有效的治疗办法,是一种毁灭性病害".  相似文献   

16.
今年10月23日,凭借"9·11"事件报道获得2002年度普利策新闻奖的<华盛顿邮报>记者艾美·格尔德斯坦,在香港浸会大学参加完首届普利策奖得主工作坊论坛之后,绕道来到西安,在紧张的两天旅程中,先后参观了兵马俑、大雁塔、西安城墙和汉阳陵.  相似文献   

17.
外国传媒有关"消息来源"的使用规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最近两个事件再次引起人们对传媒使用"消息来源"尤其是匿名消息来源的关注和争论.一件是美国<新闻周刊>因引用匿名来源的错误消息,导致"美军亵渎<古兰经>事件"报道失实.5月9日的<新闻周刊>在一篇报道中引用一位匿名政府人士的话说,调查人员已经发现证据--在关塔那摩美国海军监狱的审讯人员将<古兰经>扔进厕所,并用水冲下马桶.  相似文献   

18.
3月24日,国内部分网站相继转载了南方某报的<某省黑砖窑案又一官员"复出">的文章.次日,有媒体就对此事件发表了评论.令人遗憾的是,苗论几乎是"一边倒"地以某报为依据进行批评.  相似文献   

19.
2004年12月26日印度洋海啸夺走了数十万人的生命,使数百万人无家可归.可是,2005年1月3日<参考消息>引自<德新社>新德里1月2日电的消息报道:"在上周可怕的海啸灾难中,印度南部沿海村庄里挂在高杆上的大喇叭播出的发生海啸的消息,挽救了7000名村民的生命."  相似文献   

20.
1936年12月12日,西安事变爆发,国民党浙江省党部直辖报社<东南日报>立即时事变作了报道.从12月13日在第一版用特大号字体以"张学良率部叛变,蒋委员长被留西安"为题报道了西安事变的发生,到西安事变终告和平解决、蒋介石被释放的报道"蒋委长伉俪安抵洛阳"(<东南日报>1936年12月26日)等,直到1937年2月10日发表解决陕甘善后问题的社论<陕变结束后之感想>以及此后的零星报道等,两个多月时间,几乎每天都有关于西安事变的消息,有时甚至是一天好几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