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民间有这样的笑话:上辈子杀猪,这辈子教书;上辈子杀人,这辈子教语文。这句话虽有些言过其实,但也的确道出了我们语文教师的辛苦,同时折射出语文教师的无奈。不仅如此,语文教师似乎成了弱势群体,时常遭到挖苦讥讽。  相似文献   

2.
当老师难,当语文老师更难,能当一个"优秀的语文老师"更是难上加难!当看到有网友用"因果报应"的观点戏谑"上辈子杀猪,这辈子教书;上辈子杀人,这辈子教语文"时,我想很多语文老师把自己关在了地狱。人类的智慧是可以在不自由中寻找自由,也可以在自由中设置不自由,很多时候,是语文老师自己把自己逼上了绝路,在自己内心设置了种种不自由,束缚了自己,也束缚了学生。回首自己走过的不长不短的十四年教书路,虽然不敢夸口自己多么优秀,但可以自信地说自己一直是一个颇受学生欢迎的语文老师,是一个教学业绩一  相似文献   

3.
民间有这样的笑话:上辈子杀猪,这辈子教书;上辈子杀人,这辈子教语文。这句话虽有些言过其实,但也的确道出了我们语文教师的辛苦,同时折射出语文教师的无奈。不仅如此,  相似文献   

4.
<正>有人调侃说:"上辈子杀猪,这辈子教书;上辈子杀人,这辈子教语文;杀了人你还不承认,就让你当班主任。"照这个说法,像我这样多年兼任语文老师和班主任两职于一身的,干的不就是极苦的活儿吗?然而,做了25年班主任,我越来越体会到,完全可以做一个"快乐老班"。我所说的"快乐",可不是内心空乏、表面傻乐,快乐的感觉是由内而外、顺畅通达的。那么,什  相似文献   

5.
记得,曾经有位语文老师戏言:"上辈子杀了猪,这辈子教了书;上辈子杀了人,这辈子教语文。"的确,相对与其他学科的教师相比,语文教师最难当,效果最不明显,工作负担最重。语文老师究竟"负"从何来?恐怕最令他们不堪负重的就是作文和日记繁重的、流程式的批阅。更令人难以接受的是,教师孺子牛般的批阅,换来的只是学生麻木不仁的态度——漫不经心地改几个错别字,对于老师"概括性"的、"公式化"的评语更是懒得一瞥。事实  相似文献   

6.
语文教学应该是与学生心灵相通,与社会天地接壤的“生活语文”。那么,如何做到让语文与生活水乳交融,我有以下几个观点与大家探讨:  相似文献   

7.
一、语文教学“生活化”1.语文讲读“生活化”语文讲读“生活化”,是指课堂语文讲读要面对小学生生活实际,寻找课文内容与学生生活的最佳结合点,使课文走进学生的生活,同时又让学生进入作者的心灵。例如我教学《我的战友邱少云》一课,充分证明了情感的升华是源于生活的,感悟不一定借助实景实物,更多的是一种感觉的迁移,是一种情感的体验与共鸣。联系生活,借助想象,学生可以体验未曾经历过的事,学生在这样的感悟过程中,不仅提高了阅读能力,同时也获得了情绪性体验,达到了“寓情于教,以教育情”的目的。2.语文训练“生活化”语文训练“生活化…  相似文献   

8.
新课程背景下的语文课应该怎么上,还孩子们一个什么样的语文课堂,一直是我们每一个语文教师探讨和努力的话题。一位名师说过:“语文教学要回归本色.即追求平实、平常、真实的语文课堂,以实现课堂的有效性教学”。也就是说语文课要上出“语文味”来。著名教师王菘舟老师曾说过:“语文味就是守住语文本体的一亩三分地。”  相似文献   

9.
记得,语文特级教师王崧舟老师在2008年《福建教育》第9期中提到:一堂好的语文课得有“三味”,第一味就是“语文味”。语文味表现在:“动情诵读、静心默读”的“读味”,“圈点批注、摘抄写作”的“写味”,“品词析句、咬文嚼字”的“品味”。王崧舟老师的这番话给了我很大的震撼,同时也引起我对自己教学行为的深刻剖析,让我开始对如何使自己的语文课堂富有浓浓的语文味进行思考。  相似文献   

10.
王有鹏老师听了一位教师执教的《斑羚飞渡》一课后,在《中学语文教学参》2009年第5期上发表了《语文要“脸”,还是要“头”?》一文,以一位中学政治老师的眼光,对年轻老师的“失败”课案进行了具体分析。首先,我们应该感谢王老师对语文教学给予的高度热忱和全新期待,也应该感谢王老师能从一个全新的视角来解读语文教学,激发我们语文教师对教学进行更深入的反思。然而,对于王老师的观点,笔者有不能认同之处,现提出与王老师及各位同仁商榷。  相似文献   

11.
王有鹏老师听了一位教师执教的《斑羚飞渡》一课后,在《中学语文教学参》2009年第5期上发表了《语文要“脸”,还是要“头”?》一文,以一位中学政治老师的眼光,对年轻老师的“失败”课案进行了具体分析。首先,我们应该感谢王老师对语文教学给予的高度热忱和全新期待,也应该感谢王老师能从一个全新的视角来解读语文教学,激发我们语文教师对教学进行更深入的反思。然而,对于王老师的观点,笔者有不能认同之处,现提出与王老师及各位同仁商榷。  相似文献   

12.
在我们班里,隐藏着两位“江湖老师”,哈哈!想认识吗?下面请听我一一介绍吧。 “少林棍僧” “少林木棍”是语文老师常用的兵器。别看语文老师平时和蔼可亲,但是只要我们不听话,  相似文献   

13.
<正>俗话说:上辈子杀猪,这辈子教书;上辈子杀人,这辈子教语文。从这句话可以反映出语文教学是一件苦差事。而在语文教学中,作文就更令人头疼。学生写作文就更不言而喻了。作文是一种创造性的复杂劳动,是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尤其是基础较差的学生,  相似文献   

14.
"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总觉得是空谈,但经历了、体会了、我顿悟了它的深意并深情发表感慨:"不要轻言放弃,无论面对什么样的学生,老师都要带着热诚引导学生成长,作为一位语文老师,要引领鼓励学生语文成长"。  相似文献   

15.
郭平 《现代语文》2007,(4):103-103
常听人说,教师需要点教育理想。许多人都不以为意,想必也是情理中的事情,因为目前许多老师认为教书无非就是让学生上个好大学。如果仅仅只是为了这,我真觉得是该洗洗脑了。所有学科教师无不如此,语文教师尤其应该有点教育理想。人们常说,立言先立人。立人是立言的基础。把语文教好,与教学生做人是一条路道上的任务。离开“立人”之道而专钻“言语”,恐怕就有失语文教育的根本。语言里有什么,我们该强化学生对言语极其强烈的敏锐力,能够较快捷地把握“言语内核”,这“言语内核”包涵的就应该有学生发展需要的精神内核。  相似文献   

16.
刘旺 《考试周刊》2010,(55):49-49
由“教”到“不需要教”,中间的过程长短不一,在语文教学中要想缩短这一进程。教师就要想方设法激发学生的积极性,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不失时机地教给学生学习语文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张瑞青 《成才之路》2024,(10):113-116
“真语文”理念强调语文的回归,即要教会学生听说读写,提高他们的语言文字应用能力,同时强调师生是教学活动中的平等主体,师生需要真实表达,表达真情实感。“真语文”理念为小学作文教学带来了新的发展方向,有助于全面提升语文作文教学的效率和质量。语文教师应积极贯彻落实这一理念,不断创新和优化作文教学方式,为学生的综合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文章阐述“真语文”理念的内涵及意义,提出当前作文教学存在的问题,探讨“真语文”理念下的作文教学策略,以期为广大语文教育工作者提供新的教育理念和实践路径。  相似文献   

18.
前不久,我听了一位老师的识字教学课,教的是小学语文第三册的“识字学词学句(二)”。老师在教“器”字时,先让学生说一说自己是用什么方法、怎样记住这个字的。老师  相似文献   

19.
语文之“真”意味着什么呢?将语文问题归结为语言问题,是否就意味着把握了语文的本质?  相似文献   

20.
2005年7月12日.杭州市拱宸桥小学教育集团“诗意语文部落”邀请了来自北京、陵西、山东、江苏、福建、新江等地的15住语文教师,举行了一班别开生面的“诗意语文”沙龙。老师们就“诗意语文的溯源与旨归、诗意语文的美学诉求与取向、诗意语文的特性与风格、诗意语文的打断与警觉”等话题.在沙龙上展开自由言说、真诚交流、深度对话。活动持续了三个多小时,却意犹未尽。现将对话过程记录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