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王可 《视听纵横》2008,(3):103-104
随着对外开放的不断扩大,城市电台都在不断地加强对外广播报道,积极传播中国的声音。对外广播有其自身的规律和特点,一定要充分考虑外国人的接受程度和传播效果,一般来说,地方对外报道可以从介绍历史文化和风土人情起步,进而直击时代脉搏,并尝试采用“原生态”手法叙述写作,增强报道的可信度和感染力。  相似文献   

2.
中国广播正由录音报道时代进入连线报道时代。在广播新闻报道上呈现新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争分夺秒的时效意识、贴近听众的传播优势、团队合作的制作过程、难得完美的传播效果。了解了这些特点,广播人才可以有针对性应对,适应广播连线报道时代的需要。  相似文献   

3.
季海勤 《视听纵横》2010,(2):106-107
声音是广播传播的唯一手段,而录音报道则是广播新闻中一种重要的报道形式,在广播新闻中占据着突出的地位。高质量的录音报道是提高广播新闻质量,提高广播收听效果、吸引更多听众收听广播的重要手段。在广播新闻中,录音报道起着“画龙点睛”、“锦上添花”的独特作用。  相似文献   

4.
方英 《新闻世界》2017,(1):22-24
广播新闻连线,是有效运用数字技术实现广播优势传播的报道形式,正在被越来越广泛地运用到广播直播节目中。探讨记者做好广播新闻连线的技巧,不仅有助于吸引听众、优化传播效果,也有利于提升广播新闻报道水平。  相似文献   

5.
电视传播具有及时性、形象性、语言多样性等特点,因此电视新闻在传播中不仅具有比报纸新闻、广播新闻更多的优势,在受众接收反馈环节中也具有不可比拟的传播效果。随着村村通广播电视工程的顺利实施,  相似文献   

6.
黄云鹤 《中国广播》2010,(11):63-66
本文总结了吉林电台2010年抗洪抢险报道的经验,即:建立应急机制,制定突发事件预案,多路记者出击,多套频率联动;创新工作流程和报道方式,有效引导舆论,增强传播力和影响力。具体特点是:深入一线、靠前指挥,抢占报道制高点,保证新闻采编播质量;打破常规,调整常态节目,强化广播整体阵容与声势;与中央电台协作,增强传播效果;整合社会力量,举办系列抗洪救灾公益活动,凸显广播媒体责任。  相似文献   

7.
录音报道音响形象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广播的特点应该是三方面,即广播的快、广和声音。近几年,广播界在快和广上下了不少功夫,也取得了显著的效果,但对广播的最基本的特点——声音,却重视不够。本文试图就发挥广播声音特点的问题,作一探讨。一、声音——广播最富有本质特征的特点广播是靠声音来传递信息的,它要经过声→电→声的转换过程。从声音开始,又复归到声音,这是广播传播的基本过程。所以说,声音是广播原生的、最  相似文献   

8.
新媒体的出现在广播新闻行业引起了巨大的变革,新媒体在传播行业各个方面都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本文重点阐述新媒体在广播新闻连线中的作用,重点研究新媒体如何增强连线传播效果。  相似文献   

9.
随着时代的发展,受众需求不断提高,广播新闻的报道方式也在不断变化,准确、恰当地在广播新闻中运用音乐元素和技法,能让广播新闻更加细腻、形象、丰富、生动,以独特的魅力给听众留下深刻的印象,使广播新闻更好听。笔者根据自己在实践中的一些感受,谈谈在广播新闻中音乐运用的独特魅力。增强新闻的感染力,扩大传播效果靠语言传递信息的广播新闻,不仅要传播信息,而且要传播美。而音乐是  相似文献   

10.
<正>如何基于非关系型数据库为核心的技术,开发更加吸引公众的有价值的传播内容和形式,拓展传播渠道、增强传播效果、激发受众兴趣,最终达到提高广播媒体影响力目的,是本文重点研究的内容。一、广播新媒体简介1.广播新媒体的定义新媒体(New media)的概念最早由美国哥伦比亚广播电视网  相似文献   

11.
录音报道的音响特点及要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录音报道是体现广播特点的重要报道形式。如今,随着广播改革的不断深入,录音报道在广播新闻节目中所占的比重不断加大。实践证明,好的录音报道可以收到活跃新闻宣传、增强表现力的效果。那么,如何采制出好的录音报道呢?关键在于采录的音响要真实自然,要有现场感和  相似文献   

12.
彭龙 《新闻战线》2022,(4):115-118
重大体育赛事视觉冲击力、现场感染力强,富有悬念,关注度高,是各媒体竞争的焦点。在融媒体时代,传统广播媒体在“新”“快”“便捷”等方面面临巨大挑战,广播如何在融媒体理念下实现突围,提升重大体育赛事报道的影响力?本文从创新报道理念、树立“互联网+”思维、探索融媒体传播、凸显“可听、可读、可视、可参与”的特色等角度提出广播在重大体育赛事报道中如何占有一席之地。  相似文献   

13.
在外事出访报道中,广播能发挥独特的优势,取得良好的传播效果。本文总结了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外事出访报道的实践.从制定出访计划、实际采访,到节目形式,都做了详细的介绍。作者还从外事改革、新媒体等方面介绍了当前广播出访报道的创新措施。  相似文献   

14.
声音是广播传播的唯一手段,而录音报道则是广播新闻中一种重要的报道形式,在广播新闻中占据着突出的地位。高质量的录音报道是提高广播新闻质量,乃至提高广播收听效果、吸引更多听众收听广播的重要手段。但是在录音报道的采制过程中,因为一些问题看似细小而容易被忽视。但是恰恰是这些小问题,很多时候直接影响了录音报道的优劣成败。  相似文献   

15.
为了适应信息传播全球化国际局势的新变化、国际广播受众的新趋势,争夺极为稀缺的国际广播听众资源,世界主要国际电台也采取新措施,在稳定受众"量"的同时,加强"质"的效果实现,纷纷采取本土化战略,在文化、语言、节目内容、传播渠道等方面实现与对象国听众的最大化贴近,国际广播进入受众本位时代。  相似文献   

16.
王怡兵 《东南传播》2016,(9):110-112
广播现场直播报道于第一现场、第一时间向受众传播重大或突发的新闻事件,凸显广播轻便、迅捷、覆盖面广的特点,成为当代广播占领舆论前沿的重要手段。近年来,广播新闻直播报道的形式越来越多地被各级各地广播电台采用,也越来越广泛地为听众所认可。本文试图通过若干节目实例,梳理出面临重大或突发事件时广播现场直播报道的传播策略,以期对如何做好广播现场直播报道提供可行性的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17.
曹超 《中国记者》2024,(3):25-28
<正>随着人们获取信息渠道的多元化,典型人物报道面临着新挑战。近年来,湘潭市广播电视台在报道“时代楷模”湖南科技大学教授万步炎、“七一”勋章获得者湘潭钢铁集团焊接顾问艾爱国等本地典型人物事迹时,通过多重维度,展现典型人物的可敬、可信、可亲、可学之处,实现了良好的正向传播效果。一、典型人物报道的四个视角  相似文献   

18.
卜晨光 《中国记者》2014,(1):100-101
本文选取中国乡村广播"三农中国"关于十八届三中全会的新闻报道,以"沃野遍吹改革风"系列特别节目为切入点,针对其传播定位、内容、样态及传播效果等方面进行研究和分析,总结对农广播增强对重大题材传播有效性的路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19.
在当今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信息时代,新闻立台依然是地方广播媒体的不变选择,而新闻的传播效果决定了媒体竞争力和影响力的大小,作为承担贯彻党的方针政策、为地方政府政令畅通创造舆论环境,宣传报道地方经济建设,反映社情民意、实施舆论监督和宣传新文化、新知识,推广新科技等多种职能的地方电台,如何在时段有限、采访活动受到一定局限的情况下,进一步增强新闻节目的传播效果呢?  相似文献   

20.
广播是通过电波传播声音,向广大受众提供听觉形象以达到传播信息的目的.在各种新闻媒体都使出十八般武艺来争取受众的今天,"广播"如何发挥自身的特点,向听众展示自己的魅力?录音报道则能较好地发挥"声音"这一优势,增强新闻报道的现场感、真实感和感染力.而录音报道的主体--"音响"则是展示"广播"魅力的关键所在.那么,怎样在录音报道中运用好"音响"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