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珂珂:周.com,您好!我们当初怎么会想到策划"好作文"这个栏目?@@周.com:主持人好!做这个栏目并不是心血来潮,我们一直想做这么一个栏目,以恢复大家的作文自信.很多同学对作文都很头痛,自信力不够,甚至从来没想过在刊物上发表自己的作文."好作文"栏目就是要激发这些同学的作文热情,让梦想变成现实.  相似文献   

2.
<中国青年报>2009年12月10日<湘乡踩踏事件万人痛哭同学漠然:不难过>一文,刊发当天就被全国各大网站转载.叶铁桥记者以独特的视角注意到了比踩踏事故更让人忧心的问题--学生对逝去同学生命的漠然.文中最后一句:"出了这么大的事还这么不在乎,我们教育的问题到底出在哪里?"更是引人深思.  相似文献   

3.
人物介绍式书面表达是书面表达重要内容,也是中考重要考点。怎样写好人物介绍式书面表达呢?笔者认为应注意下列几点。一、回避具有自我特色的语法错误,提高语言的准确性人物介绍式书面表达具有自我特色的语法错误主要有时态错误、主谓语一致错误、现状介绍句式综合症及表格式错误表达法。(一)时态错误人物介绍式书面表达在时态上具有明显的自我特色:介绍人物的现状用一般现在时,介绍人物的简历用一般过去时,介绍人物的未来情况用一不少同学运用表格式错误表达法写成:HisnameisLiPing.Hissexisaboy.Hisageis25.Hisworkisateacher.Hishealthisgood.Hislikeiscollectingstampsandhavingsports.这个表达结果真是机械呆板不合常理,读后令人捧腹大笑。读完该表格内容,认真思考一下我们可以表达如下:LiPingisateacher.Heistwenty-fiveyearsold.Heis160centimeterstallandingoodhealth.Helikestocollectstampsandhavesportsinhissparetime...  相似文献   

4.
题目学习写通讯1.访一位同学或熟人,然后写一篇通讯,要求能写出一二个生动的细节。2.到附近工厂、公司、农村,选择一个典型,进行调查采访,写一篇中心明确、内容具体的小通讯。(原人教版)提示:通讯是一种常用的新闻体裁,是对新闻事件、人物和各种见闻比较详尽生动的报道。通讯中不仅要交代清楚发生了什么事,而且要交代清楚事情的来龙去脉,描绘好情节、细节和有关的环境气氛。在写通讯时,要通过报道人物事迹,表现出人物的精神境界,反映具有时代特征的主题。需要对人物深入体察,并深刻理解先进人物,与之产生共鸣,这样才能真正把人物写好。写作中要突出新意,反映出时代精神;运用多种表现手法,鲜明地再现人物形象。塑造人物形象时要用人物的行动、语言再现人物形象;要写好有关的事件、环境,抓住个性化的细节再现人物形象。(孙增美)  相似文献   

5.
<正>叙事散文以展示事件过程和情景为中心,以事件的发生、发展为线索组织行文。其特点在于:一是有相对完整的事件和事件发生、发展的过程,但它可以按照表达需要取舍组合,可以有意安排叙述信息的详略疏密,可以在叙事的同时倾注作者的感情色彩,进行评说褒贬.一、要选取最能体现文章中心的典型事件来表现人物、烘托中心。写人要选取最能体现人物思想性格的素材,如王安忆《我们家的男子汉》,主人公是个小男孩,这个小男孩身上又有很多"男子汉"的特点,作者就精心选取了  相似文献   

6.
几乎所有同学都想写出好作文来,可文章写成后,别人读了,不是感到似曾相识,就是认为落入俗套。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作文中写的事情或人物的动作语言没有特色是主要原因之一。怎样指导学生将作文写出特色呢? 一、选择有特色的材料 从哪儿去选择有特色的材料呢?法国著名艺术家罗丹曾说过:“最美的题材就摆在你们面前:那就是你们最熟悉的人物。”例如,我曾让同学写《校园纪事》一文,一般同学都认为校园生活是老一套,找不出特色材料。可一位女同学抓住了宿舍这个点,写出了舍友在宿舍内为其过生日的生动场面:大家以荼代酒,各道一句充满浓浓情意,又用自家方言表达的祝福话语。披衣坐在床上同唱“生日歌”。这体现乡土气息的场面是在其他地方都没见过的,读来令人耳目一新。  相似文献   

7.
一、本期碰撞题目你的同学中有没有这样的人呢:时刻不忘幽默搞笑、对各种食物没有丝毫抵抗力、想法总是那么与众不同……请选择一个比较有特点的同学来写,要求写出人物特点,表现出其“奇”的一面,题目自拟,不少于550字。  相似文献   

8.
在中学历史小说的教学中,很多语文老师常常忽略了历史小说独具的个性特色,只是将其当做一般小说来处理,以致教学内容过于宽泛,使教学效果大打折扣.比如历史小说《失街亭》的教学,一般教师都会把课后"思考与练习"的"失街亭,谁之过"作为教学的切入点,借助这个所谓的"核心问题"引发比较热烈的课堂讨论,然后在这个过程中,通过欣赏人物的语言、神态和行动来分析人物性格,最后,顺利完成"把握诸葛亮和马谡人物形象"的教学任务.浅层次来看,这样的教学处理好像没有什么问题.但是,我们只要略往深处一想,问题就来了:学生能够有条不紊地罗列出小说人物的性格特点,就能说明他读懂历史小说、学会欣赏历史小说了吗?"失街亭,谁之过"这一问题引出的是对小说中事件的客观理性的评判,这种"事不关己"、置身事外的超冷静的评判,与作者极其鲜明的立场和态度相吻合吗?与历史小说"因文生事"的特点相吻合吗?  相似文献   

9.
阿楠颁奖     
获得第11期"会员沙龙最佳奖"的同学是河南南阳市宛城区高庙乡朱庄二中的顾青君同学,她关于"最喜欢的文学人物"这个话题的发言是:"《红楼梦》里的贾政亦倔亦迂,既清且白.是我最喜欢的一个文学人物。"  相似文献   

10.
黄琼 《初中生》2002,(1):39-41
唱戏特别讲究人物的登台亮相,写文章也应该"摄"好人物直面读者的第一个"镜头".许多同学对此并不重视,常常是先交代人物与"我"(或他人)的关系,然后以并无特色的肖像描写将人物推到众人面前.这实在单调、平直,淡而无味.其实,刻画好人物的登台亮相,对于表现人物个性,推动下文发展,增添文章感染力,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笔者认为,让人物披上性格外衣闪亮登场,其法至少有四--  相似文献   

11.
蒲华 《文教资料》2008,(18):132-134
在<中外历史人物评说>模块的教学中,教师面临着诸多困惑:如何处理多而杂的人物活动?如何选择至今仍然争论激烈的评价范式?对此本文提出一些务实的解决之道:以新课程改革的方向和模块立意来指导教学实践,提出以人物活动所处的时代背景为依据,选择典型事件来评说出人物的时代性和对同时代的社会发展进程产生的影响;提出通过细节教学,把人物"说"得鲜活生动,把人物"评"出个性与智慧,使学生有所思、有所悟、有所得.  相似文献   

12.
教学内容:苏教版第五册习作二。教学目标:1.读懂习作要求,初步领会写人物外貌的基本要领:抓住人物身材、长相、表情、穿戴等方面的特点,按一定顺序写。2.能按习作要求,仿照例文的写法,抓住主要特点说、写一个同学的外貌。教学难点:能恰当地写出人物的外貌特点。  相似文献   

13.
看见这个题目,你肯定会问:"谁在茶壶里下蛋呢?"别急,听我慢慢说来。愚人节那天,作文课上,陈老师给每个同学发了四张小纸条,让大家在纸条上写上时间、地点、人物和事件。写好  相似文献   

14.
生活在社会的各个阶层,从事着许多不同的职业.久而久之,人们的言行等方面就会染上不同的职业特点.有这样一则笑话:贪玩的丈夫很晚才回家,刚到家门口,当售票员的妻子没好气地把门关上,甩出一句:"等下一趟吧!""等下一趟吧!"就活画出了妻子作为"售票员"的职业特点.我们在写作时,如能抓住人物各有一行的职业特点,往往能写出人物鲜明的个性特点,给读者以强烈的艺术感染.  相似文献   

15.
一、在网上论坛发帖、跟帖是交流思想的一种新方式,请你仿照同学甲跟帖的句式,从《西游记》中选择一个你喜欢的人物,结合相关情节及情节体现出的人物特点,在下面的空白处写出喜欢的理由。  相似文献   

16.
一、树立"全息阅读"理念,品味经典,迁移习作言语体系 "全息阅读"渗透了"信息场"的理念,把一节课看成一个蕴含丰富信息量的"学习场",通过思维方式的转变,捕捉平常忽略的学习信息,为提高学生写作能力起到良好训练. [立体写作] 学完《草船借箭》之后,学生对三国人物的讨论特别火爆,对曹操、周瑜、诸葛亮等人物各有见地.六年级学生正处于认识世界走向社会的起始阶段,一本小说若能引导他们认识人情世故,观察世相万物,立体理解事件,岂不妙哉?  相似文献   

17.
姚芳 《辅导员》2011,(7):58
伴随学校第二个五年特色创建工作的全面启动,威海市翠竹小学围绕经典特色文化,针对队员的年龄特点,开辟了"经典诵读、重现经典、挑战经典"3大  相似文献   

18.
作文课上,同学们(特别是高年级的同学)常常会遇到旧的题材、题目,都是与过去写过的东西类似的作文训练,如已经写过的人物、事件、景物等。有的同学遇到这样的"旧作文"训练,常常会为难地皱着眉头,说:"这个以前不是写过吗?"还有的同学会说:"这是旧作文,还有什么好写的?"抱着这样的心态开始写,或粗心大意,或带着厌烦情绪,经常是草草应付了事,有的同学甚至把过去写过的  相似文献   

19.
[话题由来] 我们常说写人要抓住特点。可是有些同学在写人的文章中虽然抓住了人物的特点,但是却没能将人物的特点写具体。结果,作者虽然很清楚人物的特点是什么,但是读者却未能在文章中生动而具体地看到。要想真正写出人物的特点,就应该把他们在事件中的神态、动作、语言细致地具体地描绘下来,使人物活灵活现地展示在读者面前,并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相似文献   

20.
<正>场面描写是对一个特定的时间与地点内许多人物活动的总体情况的描写。场面描写要传达出一种特定的气氛。那么,如何使场面描写让人有种如临其境,"嗨"翻全场的感觉呢?一、要把场上的人物描写进状态,引爆读者的小宇宙1.把人物的语言如实记录,该夸张时要夸张描绘,制造出"惊人"的效果。"四六班加油,四六班加油!"这声音,惊天动地,把三班的同学喊蒙了,却仿佛给我们班的同学注入了无限力量,一下子就把绳子给拽过来了。(贾昭阳《一场激动人心的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