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曾读过著名儿童文学作家祁智的一首小诗——《阅读的价值》:我们种一棵树的目的是什么?/我们需要一张桌子,可以种一棵树。/但是,如果种一棵树只是为了打一张桌子,那就太简单了!/种一棵树  相似文献   

2.
阅读的起点     
“我希望我的孩子拥有梦想,我知道及早开始阅读可以让孩子实现梦想,但是我该如何帮助孩子热爱阅读,学会阅读?”几乎所有家长都有这样的疑问,尤其是新手父母,最希望得到的可能就是一份按部就班的书单,似乎这样就做好了阅读的准备。但是,相对于一本书或者一份书单,父母的早期阅读意识可能更为重要。本期,我们就从阅读的起点出发  相似文献   

3.
秋游那天,我依然早早进教室。孩子中的大多数都在座位上安静阅读,个别孩子因为今天要秋游而没带书,明显无所事事,但是并不闹腾。看着那几张略显落寞的小脸,我自责:昨天放学的时候忘了提醒他们一声。随后陆陆续续有孩子进教室,他们几乎都习惯性地从书包里取出书阅读——即便秋游当天,在等候旅行社的大巴时,大多数孩子依然能静心阅读,这真是一道无比曼妙的风景。我坐在窗前的一张小桌子前,也安静阅读。这张桌子上,除  相似文献   

4.
正一、高中生名著阅读现状分析上网一搜就会发现,近十年来,人们不断地在调查中学生阅读名著的情况,但结果几乎一致:大部分学生没有读名著。在调查中我们发现,真正喜欢阅读名著的人较少,他们往往是阅读积累丰富的学生,其中不乏语文尖子生。也有些学生想读点名著,但不知道读什么好。尽管不读名著的孩子一样能长大,但是可以肯定,读名著的孩子和不读名著的孩子长大了会有所不同,读名著是一种需要,读名著是一种提升,读名著是一种超越。要想解决大多数中学生不读名著的问题,首先要知道中学生不读名著根源。  相似文献   

5.
与学生同桌     
吴立群 《辽宁教育》2006,(11):32-32
教育有时候真的很简单,只要从心开始,用心去做,伸出手就能成功。周红勤老师的短文《搬掉一张桌子,迎来一个世界》,使我受到了启发:心理的距离决定教育的效果。一张小小的桌子拉开了孩子与老师之间的距离,搬开它,让我们走近孩子,不是可以更好地教育孩子吗?我决定效仿周红勤老师,做一回孩子们的同桌。  相似文献   

6.
教师要巧妙运用心理暗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生活中,我们常见到这样一种情况:如果让你站到一张桌子上,你肯定丝毫不会感到害怕;但是,如果同样大的一块木板被非常牢固地搭在山涧之间,下面是万丈深渊,你还敢站在上面吗?作出肯定回答的人恐怕寥寥无几。为什么你敢站在桌子上而在还没有迈上架在深涧上的木板之前就头晕眼花、心跳加速、浑身颤抖呢?这就是心理学上所说的“心理暗示”的力量。  相似文献   

7.
教育不是不可以有惩罚,只是你得对孩子知根知底,知道他能承受怎样的惩罚;在惩罚时向孩子传递一种善意,让孩子感受到惩罚的温度。如果教育简单到孩子犯错的时候,告诉他,这样是不对的,要改,于是他就改了,那么,教育也就没有存在的必要了。就像一个国家不能只依靠道德和国民的自我约束,更需要制度和法律,教育也不可能没有惩罚。但是,在工作中,我们或许会  相似文献   

8.
新入学的低段孩子对于阅读还没有概念,不懂得怎么阅读,再加上认识的生字不多,独立阅读就更困难了。现在年轻一代父母虽然爱孩子,也知道阅读的重要性,但是,他们却不知道怎样指导孩子阅读,如何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总认为就是督促孩子阅读。这简单粗暴的阅读方式,会造成孩子对阅读的厌倦,也拉开了父母与孩子之间的亲密关系。  相似文献   

9.
成长如树     
当一棵树栽进泥土时,没有人告诉它:它的将来是要被制作成一张凳子,或者一张桌子,或者一扇门,或者也用来造房子…… 没有! 只要有一方泥土,一片阳光,树们便可以成长。那种成长是自然而从容的,我们丝毫看不见它们是怎样长大的,可是它们又确确实实在成长着,  相似文献   

10.
我觉得阅读教学存在着某些误区,而这些误区又随时左右着我们的教学,因此,有必要提出来进行一番反思。 误区之一:带着“功利”主义情绪进行阅读。阅读为什么,阅读为了解题目,为了高考。高考考什么,阅读教学的指导和训练就针对什么。高考的“功利”拖得师生团团转,教得累,学得更累。从心理审美角度说,功利主义的阅读方法,是心理审美距离过近的一种表现。譬如我们引导学生去欣赏大森林的风景,我们欣赏的应该是森林、树木的整体美,但这种美若破碎成:这棵树是做桌子的料,那棵树是板凳的材,那么所有森林的美就荡然无剩了。同样,为阅读而阅读的急功  相似文献   

11.
<正>叶圣陶先生曾精辟地指出:"阅读是吸收,写作是倾吐,倾吐是否完全合法度,显然与吸收有密切的关系。"当然,从"吸收"到"倾吐"是有一个过程的,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应该怎样引导学生呢?在教学中,我坚持从以下几点出发,收到了较好的效果。一、阅读——积累内功读书是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每位教师都知道读书对学生学好语文、丰富人生感悟的作用。著名作家祁智有个这样的比喻:阅读的价值就是种树的价值。打个比方,我们需要一张桌子,可以种  相似文献   

12.
分享阅读的宗旨首先是传播阅读的快乐,是用书激发孩子阅读的好奇心和爱书的感情。分享阅读是在轻松、愉快的亲密氛围中,成年人和孩子并非以学习为目的,共同阅读一本书的类似游戏的活动,其核心价值在于以轻松愉快的方式培养儿童的阅读能力和阅读兴趣,它可以让孩子感受阅读、享受阅读,是一个让儿童从“听故事”过渡到“读故事”的安全桥梁;它不以识字为目的,却可以让孩子在不知不觉中学习汉字:它强调成人与孩子一起阅读、共同分享其快乐,这是一种社会性互动的过程。  相似文献   

13.
光能变颜色吗?能。让光经过某些物体就可以办到。现在我们来做个实验,让你见证这一"奇迹"!一、实验用具我们需要一张桌子、一个装满水的玻璃缸、一块硬纸片、一面镜子,还有牛奶少许。二、实验步骤1.在房间里向阳的窗前摆上桌子,再把装满水的玻璃缸放在桌子上,倒进少许牛奶,搅拌一下。  相似文献   

14.
托尔斯泰灯     
最早这是一盏大号的煤油灯,吊挂在俄罗斯图拉州列夫·托尔斯泰故居的屋顶上。灯罩巨大,比灯罩更大的是下方一张直径近两米的圆桌,桌面上等距离地立着十几块隔板,隔板直接与灯罩连接,均匀地平分了灯光。这就是矗立在19世纪俄罗斯文学高峰上的巨人列夫·托尔斯泰的发明。孩子长到三四岁就要开始识字读书,怎样培养孩子阅读的习惯,并让他们从阅读中发现快乐?当了父亲的托尔斯泰就构思出这盏"连桌灯",或者叫"桌连灯"。最初这张大桌子  相似文献   

15.
读到意大利儿童文学作家姜尼·罗大里的一首小诗:"做一张桌子,需要木头;要有木头,需要大树;要有大树,需要种子;要有种子,需要果实;要有果实,需要花朵。做一张桌子,需要一朵花。"这首轻灵而富有生趣的小诗,让人的心温柔地动了一下,觉得眼前有一朵美丽而灵气的花绽开了。一张桌子本来是单调的,没有生命力的,而做一张桌子需要的是一朵花,这是多么有趣的联想。在孩子们纯净美  相似文献   

16.
孙志红 《成才之路》2013,(11):12-12
鑫,是我报名那天就记住的学生之一。那天,他奶奶把我单独拉到一边,递给我一张纸条,告诉我那是孩子妈妈的电话号码,让我以后有事打这个电话,并且告诉我这不是孩子的亲妈妈,还告诉我这孩子天性比较好动,习惯也比较差,让我以后多关心一点。开学后,我发现,他的桌子不管什么时候总是乱七八糟,地上、椅子上,都有他的东西,手把手教了多次,一点改变也没有。  相似文献   

17.
"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0"有如下三种情况;0×a=0;a×0=0;0×0=0(a为自然数).如何讲清这三种情况的算理,我们作了如下探讨.1.通过实例,讲清"0"的意义.例:"盘子里一个苹果也没有"我们就用"0"表示;"教室里一张桌子也没有"我们就说教室里的桌子数是"0".从而得出"一个物体也没有就用0表示".  相似文献   

18.
当一棵树栽进泥土时,没有人告诉它它的将来是要被制作成一个凳子,或者一张桌子、一扇门,还是被用来造房子!没有!  相似文献   

19.
智能课桌     
在课堂上,老师总是提醒我们要有正确的读书写字姿势,但是同学们总是不知不觉就趴在桌子上了,看书时也是越看越近,因此,我想发明一种智能课桌。这种桌子装上了一种感光材料,如果我们看书时眼睛离书本不足一尺远,桌子左上方的小显示屏就会发出提示性的话语:“小朋友,请注意保护眼睛!”如果我们不由自主地趴在桌子上时,桌子就会发出轻微的震动,并让我们有被蚂蚁咬一下的感觉。这样一来,我们就能随时提醒自己保持正确的姿势,很好地保护视力,使我们每一个孩子都拥有一双明亮的眼睛。智能课桌$湖南省长沙市岳麓区溁湾路小学@许佳佳…  相似文献   

20.
星期六的上午,王叔叔给他的孩子买了一套漂亮的小桌椅。我和几个同伴见了,都上前去问这套桌椅多少钱。王叔叔没有直接告诉我们,而是给我们出了一道题:"一张桌子比一把椅子贵10元,椅子的单价是桌子单价的(3/5),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